《庄子秋水》读后感想文言文读书感受
读《秋水》有感(通用13篇)

读《秋水》有感读《秋水》有感(通用13篇)读《秋水》有感篇1庄子的《秋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壮美的场面,读《秋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说理性很强,文章采用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很多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小大之辨的论述。
我认为,小与大并非绝对的,必须要相对地去看,这也就是庄子相对主义的体现。
《秋水》中河神与海神的对话,通过对多与少、大与小、贵与贱的辩论,我读出了庄子对世界、对人生认识的相对论思想;通过对“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的论述,我读出了庄子那种安时处顺、顺其自然的人生观。
我很喜欢庄子的文章,所以庄子的《秋水》读过很多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新的体会以外,也越来越不敢说读出了什么。
我知道儒家有一种思想叫天人合一,道家有一种说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通过对庄子《秋水》的阅读,我对这种自然的小大之辩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我认为自然作为一种超然物外的规则,人只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小生物,在自然界当中我们人类是非常渺小的。
我们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和鱼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有相通之处,我们揣测不懂鱼的思想,正如我们揣测不懂天的规则,而我们正是善于用自己的思维去揣测天的思维,却往往因为自己眼界所限而自以为是,这是如同井蛙一般,所以事物的界定总是有一定条件的,过于武断与自以为是在为人处世和看待问题总是不合适的。
读庄子的《秋水》让我学到了太多。
庄子《秋水》更多的是相对辩论,其描述了北海比起百川很大,但是比起天地很小。
反观现实生活中大小是相对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
在生活之中,即使我们有一点成就但是也不能膨胀,我们可能也是井底之蛙,看庄子如盲人摸象,可能只摸到了庄子的小腿而已。
读庄子无止境,每个人读庄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于我而言,读这些书学到的是一种哲学观,庄子的哲学观对我来说起到一种指导作用,指导我生活中应该如何处事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让我明白了很多处事的道理,庄子的《秋水》我受益匪浅。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请保留此标记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庄子秋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秋水》读后感1《秋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对的艺术形象:见识浅陋、自以为是的河伯与博学深邃、视野广阔的北海若。
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
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边牛马的形状,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无有穷尽,河流所谓的涨水干旱,于他来讲,动静实在太小,根本算不上什么。
当河伯一路趾高气扬走来,遇到大海,才突然发现自身竟是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先前的志得意满毫无意义,徒然贻笑大方。
随后的一系列问答,相对于北海若气定神闲滔滔不绝地阐明“大小之辨”,河伯的无知更是只有陪衬的份儿。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说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遵从万物本身的规律,不勉力强求。
而往往,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已心如明镜,对世间万物的属性了然于心。
北海若就是这么一个大智者,他所展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
这样的艺术形象和情节无独有偶,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也有着与河伯海神若雷同的角色。
少林寺藏经阁的一位扫地僧,头发花白,衣着邋遢,他只需眼睛一瞪,就能使武功卓绝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口喷鲜血昏死过去,武功推为天下第一,当无异议。
可这位扫地僧叮咛告诫的是,武功的高低都只是细微末节,佛法宏大才是正道,如走上邪道,武功越强,反而伤及自身。
与之相比,顶着“天下第一恶人”名头的.段延庆,强练易筋经以求天下第一的鸠摩智,无一不成为小丑,在尘埃中湮灭。
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自然有诸多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把《秋水》和《天龙八部》举出来,不是要读者盲目效仿海神若的外在风范或深入道家以至得出不可知论,更不是鼓励学习内功心法。
我们要找出的是其中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一脉相承的一种东西,那就是道。
道与术相对立。
术是技巧,是人事,是大多数人凭着指导、借着经验就能轻易习得,并且付与实践能迅速生效的法门。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庄子外篇秋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深意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秋水的特点和变化,传达了庄子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自然的认识都得到了一定的拓展。
以下是我对《庄子外篇秋水》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够与您分享。
首先,我被文中对秋水的描绘所打动。
庄子在文中写道:“秋水共长天一色,水落石出,不可得而观也。
”这一描述让我联想到秋天的湖泊或河流,在静谧的秋天,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在阳光的映衬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秋水的变化和流动性使人产生了一种无限遐想的空灵感觉,同时也让我思考到人生的无常性和流动性。
人生就像秋水一样,无法预料和掌控,我们需要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其次,我对庄子对于自然的思考和认识深感敬佩。
他通过描绘秋水的特点,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入的态度。
庄子认为人应当像水一样,以自然的方式生活,顺应自然的变化。
秋水在流动中没有固定的形态,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却能保持自己的本真。
这启示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本性,不被外界的喧嚣和扰乱所动摇。
同时,庄子还强调了自然的无为而治的原则,认为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不要过度干涉和控制,而是要接纳和适应自然的变化。
这样的思考方式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下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另外,我在阅读《庄子外篇秋水》时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庄子在文中多次提到了“无用之用”,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虚无。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利和目的性,而在于生活的过程和感受。
庄子提倡的是一种从内心出发的自由和宽容,不受外界的束缚和规范。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中追求功利和物质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提醒。
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内心的满足。
最后,我认为《庄子外篇秋水》给予了我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思考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功利和目标,处于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容易忽略内心的平静和感悟。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都会产生不少想法,为此需要写好心得,心得体会的格式要求比较低,不过里面的词句要恰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庄子读书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请保留此标记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庄子秋水》读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请保留此标记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秋水庄子读后感

秋水庄子读后感《秋水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张若虚所著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在秋日里游览庄园的情景,以及对人生、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其清新淡雅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秋水庄子》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文章中描绘的秋日景色,如水中倒影、树叶飘落、蝉鸣声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庄园之中。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犹如水中的倒影,虚幻而美丽。
人们在世间行走,如同游鱼般游荡,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感到悲观,反而认为这种虚幻美丽的境界正是人生的真谛所在。
他呼吁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当下的幸福,而不是追求虚无的功名利禄。
此外,文章还反映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张若虚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割裂开来。
他用“鱼相与水,水相与鱼”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
作者认为,人类应该像鱼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的美好,而不是像外来的客人一样对待自然,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秋水庄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描绘了秋日的美丽景色,以及对人生、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像作者一样珍惜眼前的美好,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秋水》读后感想文言文读书感受《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
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
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
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
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
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
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
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读庄子《秋水》,有一段很有感触,抄录于下:“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一虚一满,不位乎形。
年不可
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
可见人间万事,有终又有始,有合必有分,有其自身之规律,不无其变化之中。
若不顺应自然,刻意是非,必自求其咎。
人生万事若能合时相得,分时无憾,也就是人生之大幸了。
余处世于今,已六十有一载,所历聚散恩怨无数,深明其意。
然“无憾”二字古今难求。
若非彻悟之人难明真谛。
世上有几人能及庄周矣。
时近岁末,追往思今,仰天长啸矣。
后世的许多诗文出现的“秋水”的形象都渐渐变为描述人的婀娜多姿,绰约有致。
而《庄子》中的《秋水》篇则似乎与这无关,这是一篇极富哲理意义的文章,又是一篇阐明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的文章,这种人生态度上溯到一种境界,那就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化,人该如何自处与处事?这样看来,人如秋水就不难理解了。
“秋水”明净而透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秋水”就如庄子给我们描绘的人生境界一样,迷人而令人神往。
《秋水》篇中的“河伯”“北海若”等鲜明的性格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文章一开始就设置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一步步的展示了
一个超人间的无穷的宇宙世界,继而以大小、贵贱、是非的相对性论证了“万物齐一”的道理,而归结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德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为反其真”的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对我们当下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宇宙何其大,人类何其渺小,狂妄自大的河伯面对谦虚谨慎的北海若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颅。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到了你家门口,看到了你的无穷无尽,这才让我贻笑大方了。
而北海若也并非是“大”的代表,而其对于天地万物,又不过似“小木”之于“大山”,“罍空”之于“大泽”,“稊米”之于“大仓”,“毫末”之于“马体”。
这似乎是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忙碌而执着的现代人却很少能静下心来考虑过它。
常听人说,“比宇宙更大的是人心”,“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广”,时至今日,科技的双刃剑已渐趋显现出来,与之相应的便是人类的欲望的不断膨胀,而欲望的无法满足就导致形形色色的现代病,诸如崇尚荒诞、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不辨美丑,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等。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人生富不过一日三餐,晚上也只能睡一席之地而已。
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宇宙万物,其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
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一种自适自足自娱自乐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万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人就能真正做到:去留无意,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闲观天上云卷云舒。
这正是所谓“无以人灭天”,亦即人应该
任随自然,忘胜负,忘得失。
这种人生态度,就直接启发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诸如陶渊明,王维,苏轼即是。
这才有《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那般的淡然自处;这才有王维的“行到水穷出,坐看云起时”那般的怡然自乐,更有苏轼的“携飞仙以遨游,报明月而长终”那般的旷达乐观。
现代社会,人更多的是浮躁,浮躁的背后就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而这种静观闲处、深谋远虑才是我们当下所缺失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象,懂得了这点,我们才能更好的栖居于当下,幽卧于北窗。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人类超越世间的种种繁琐,而以一种艺术化的态度对待生活、品味人生,这样人就如那湘妃洛女一样,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一种幽香,不是梅花又是什么,不似秋水又待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