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4.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 )给liú()老师.(2)歪xié( )的小jìng( )旁,几株cán jú()傲shuāng( )挺立.(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zé( ) 地pái liè(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yóu )残.菊(cán c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斜.阳(yúxié)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jǘ) 橙.黄(céng chéng)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挑选[tiāo]: [tiǎo]: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 (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因为. C.坐下.(5)知有儿童挑促织.挑(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促织(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6.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本课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2)“寒山”指的是作者所游览的山的名字.( )(3)“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4)“知有儿童挑促织”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想到的.( )(5)《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 )7.根据情境写诗句.(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 .”(2)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是苏轼的诗句“, .”中描写的那样吗?(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8.根据意思写诗句.(1)(我让车)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 .(3)夜深了,篱笆深处,灯火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 .(4)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阅读理解.(一)山行. , .. , .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4.这首诗主要写了寒山、、、枫林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5.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 , .”.(用原文诗句回答)6.诗中将和作比较,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7.诗人先写远处的“寒山”“”“”“”,再写近处的“”,按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8.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赠刘景文. , .. , .1.默写古诗.2.本诗描绘的是时节的景色,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作者描写了、、、四种景物.4.诗句中“擎”读( ),意思是( )A. qíngB.qín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5.第三、四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两句诗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的萧瑟景象.6、下列被称为花中君子的是( )A、橘 B、桃 C、菊 D、荷7、橙黄橘绿时是( )时节.A、初秋 B、仲秋 C、初冬 D、深冬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三)夜书所见. , .. , .1.默写古诗.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诗中,诗人听到的是“”,看到的是“”,想到的是“”.①篱落一灯明②梧叶送寒声③儿童挑促织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A.思念友人B.赞美秋天C.思念家乡D.赞美儿童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诗句中形容声音的词语是“”.(2)通过“”“”,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6.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7.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赠送刘2.斜径残菊霜3.院子印规则排列2.jìng zēng yóu cán zèng xiétiǎo júchéng3.②③⑥①④⑤4.寒赛径经橙残钱增赠5.(1)-(4)CCAB (5)B D6.√××√√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二(一)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动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唐杜牧3.秋天三四4.石径白云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枫叶二月花7.石径白云人家枫叶由远及近8.晚秋的枫林中,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时的鲜花还要红艳.(二)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深秋宋苏轼3.荷、菊、橙、橘4.A D5.比喻荷尽菊残6.C7.C8.B(三)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止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2.宋叶绍翁自己的家乡3.②①③4.C5.萧萧寒声秋风秋季6.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也叫蛐蛐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是孩子们在捉蟋蟀7.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古诗三首--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古诗三首--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第4古诗三首---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hé huā qíng yǔ gài jú huā jiāo ào ()()()()
bì xū hǎo jǐng chéng huáng jú lǜ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寒()赠()盖()残()
经()赛()增()糕()戏()
三、判断对错,正确地打“√”,错的打“×”
1.“挑促织”中的“促织”指蝈蝈。

()
2.“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指华山以东。

()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山行》中的诗句。

()
四、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

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

2.《赠刘景文》是描写()季的景色,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3.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1)杜牧的《山行》一诗中,表现视线由近到远直入云霄的两句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及答案(共7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及答案(共7套)

新部编版三语上标准化试题+课内阅读(附答案)1(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4.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

(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给liú()老师。

(2)歪xié()的小jìng()旁,几株cán jú()傲shuāng()挺立。

(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zé( ) 地pái liè(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增.添(zēng zhēng)犹.如(yoūyóu)残.菊(cán chán )赠.送(zèng zhèng)斜.阳(yúxié)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jǘ)橙.黄(céng chéng)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挑选[tiāo]: [tiǎo]: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因为。

C.坐下。

(5)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促织(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

6.判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单: 古诗三首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单: 古诗三首 (附答案)

径斜鞭

梳理 内容
思考 问题
我有 疑问 拓展 延伸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寒山 石径 霜叶 好景 橙黄 萧萧
《山行》描写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
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秋天

之情。《赠刘景文》描写了
的萧瑟景象,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
的气概,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
。《夜书所见》通过秋夜所见,勾起了
1.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请积累下来。
诗人对
的回忆,抒发了
之情。
1.《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勉励

2.这三首诗不仅描写
,而且使我们懂得了

预习完,我(有 没有)地方不明白。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1.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请积累下来。
参考答案
朗读 课文
1.我已经读了 略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4 古诗三首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朗读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课文 2.本文共有 首诗,我会背诵下来。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径( )斜( )赠( )刘( )残( )犹( ) 君( )傲( )橙( )橘( )挑(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生字 寒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寒山 石径 霜叶 好景 橙黄 萧萧
《山行》描写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 爱之情。《赠刘景文》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含 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夜书所见》通过秋夜所见,勾起了诗人对儿时的 回忆,抒发了思乡之情。 1.《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怀着乐观向上的心, 不懈努力,切莫意志消沉。 2.这三首诗不仅描写秋季的迷人景色,而且使我们懂得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积极向 上,像菊花、枫叶一样傲霜斗寒。 预习完,我(有 没有)地方不明白。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
收获的季节
橘子青绿
第3课时
夜书①所见
注释 ————— ①【书】写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有《游园 不值》《嘉兴界》《四朝闻 见录》等。
品读诗文
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夜书Fra bibliotek见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品读诗意:
山路绵长 点明深秋季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相呼应,写出了山 势的高而缓。
品读诗文 使人联想到炊烟
白云生处有人家 袅袅,鸡鸣犬吠,一
一个“生”字形 驱寒山清冷之意。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各种动 态美,也说明山很高。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菊 jú
结构:上下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下边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
分写在“勹”的外面,使整个字 重心更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残 cán
结构:左右 部首:歹 书写指导:左边的“歹”不要多一点,起笔横的
长度不要超过竖中线。右边部分斜钩 要写得舒展,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
诗文解读
荷尽①已无擎②雨盖③, 菊残④犹⑤有傲霜⑥枝。
径 jìnɡ
左窄右宽,书写时注 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

上下结构,书写 “霜” 时“雨”扁宽, 下部“木”“目”等分。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
一斗有余,就是不正。
看到“斜”可以联想到弯弯曲曲的 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斜”的意 思就是弯曲不直。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课一练4古诗三首(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课一练4古诗三首(附答案)

第4课古诗三首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诗中描写了、两种花和、两种水果.
2.《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所写的,从诗句“”可知是夜晚所见.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所听到的 ,所见到的 ,并由此想到的情景,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
二、对本课的三首古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对秋天美景的描写.
B .《山行》表达了唐代大诗人杜牧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C .《赠刘景文》突出了菊枝傲霜的气概,作者勉励友人要乐观向上.
D .《夜书所见》中诗人是借助景物和回忆往事来表达赞美秋天的情感的.
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山行
,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诗句中写颜色的词语有 .我还能写出几个表示颜色失误词语: .(至少3个)
2.诗人笔下的山林景色图,主要写了、、、、
、等几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
.
四、根据图片写出相应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一、1.宋苏轼秋天荷花橙子橘子 2.叶绍翁夜深篱落一灯明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篱笆下的灯火孩子们逗引蟋蟀
二、D
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白、红示例:绿、黑、蓝 2.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喜爱这深秋枫林的美景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附答案)

4 古诗三首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挑.促织(tiāo tiǎo) 石径.(jìn jìnɡ) 霜.叶(suānɡshuānɡ) 菊残.(cán chán) 二、读拼音,写词语.hán shān zèng sòng jú huā chéng huáng()()()()三、下面的诗句中,对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C.知有儿童挑.促织(用细长的东西拨弄.)D.远上寒山石径.斜(直径.)四、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理解正确的是()A.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B.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C.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五、品析诗句,完成练习.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的意思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2)作者抓住“_______”与“_______”,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3)“______”与“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萧萧梧叶送寒声”中“萧萧”指的是()的声音.A.水流动B.作者想象C.风吹动梧桐叶D.下雨的声音.(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六、回顾古诗,填空.1.《山行》一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寒山”指的是 .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之情,从“ _, ”这两句中可以看出.3.《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的声音,第二句中的“客”指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 .七、课内阅读.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来.2.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指山间小路________.(2)诗句中“生”的意思是(),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A.产生,生出B.具有生命力的C.生长D.生活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总体基调是清新明快的.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C.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D.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哀伤叹息.八、类文阅读.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清:冷清B.碧:碧绿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D.清:指的是空气清新.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D.澄鲜:新鲜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参考答案一、tiāo√jìnɡ√shuānɡ√cán√二、寒山赠送菊花橙黄三、D四、A五、1.经霜的枫树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2.(1)对偶(2)荷尽菊残(3)已无犹有3.(1)C(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六、1.深秋深秋时节的山 2.苏轼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萧萧诗人自己写七、1.唐杜牧秋天寒山霜叶 2. 弯弯曲曲 A 3. 山路人家白云红叶4.D八、1.A 2.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3.B 4.悠闲清静的心境5.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同步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 ) ( )júhuāshíjìng ( ) ( )xiéyáng gài ( ) ( 膝)jūn zǐchéng zi( ) (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
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乘、搭
B.因为
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 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姹()嫣()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
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诗句中“”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
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阅读提高
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
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
B.第三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
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来时的哀伤叹息
妙笔生花
4.仿写诗歌。

(选做题)
写给秋天的诗歌
秋天秋天
是弯弯的谷穗是圆圆的苹果
金黄金黄的通红通红的
点亮思维
5.读诗句,口味不同的秋天。

(选做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忧愁、苦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思家怀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乐观自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里。

怡然自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