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脂肪肝标准
女工体检B超检出脂肪肝的临床意义

86生圄塞厦匡型垫!Q生!!旦筮i!鲞箜!!翅垡堕堂墼业坚堂!堕塑型堕壁型丛鲤堕堡盟!!:!Q!Q,№!:12:盟!:!!女工体检B超检出脂肪肝的临床意义温绍仪刘建安陈建华梁洁莹诊疗技术【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女工体检中检出脂肪肝的临床学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882例29~58岁已婚妇女B超、心电图、内外科等体检项目的资料。
结果B超脂肪肝检出率为13.28%,轻、中和重度分男q为50.04%,46.40%和3.56%;随着年龄增长,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发生率随之显著增高;绝经后脂肪肝、甘油三酯(TG)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C L—C)显著降低;脂肪肝组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痛及冠心痛发生率较高。
结论B超在诊治脂肪肝,减少心脑血管及糖尿病易患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学意义。
【关键词】B超检查;脂肪肝;女性;临床意义健康体检是对健康、亚健康及尚未发现明确疾病人群的一种医学检杳方法,对促进健康.防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定期体格检查已制度化,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
有发展成肝硬化的潜在危险,B超因其无创、方便、迅速、安全、费用低、准确性高、可重复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到健康体检之中…。
为探讨超声检出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1882例女工B超等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部分企事业机关单位已婚妇女1882例,年龄29~58岁,平均42.5岁。
绝经前后分组:选择其中绝经后组妇女156例,绝经期1年以上,平均年龄(47.04-2.9)岁,平均绝经年限(5.50±3.39)年。
按职业和体质量指数(B M l)匹配绝经前组妇女156例,平均年龄(34.84-4.0)岁。
1.2方法:1.2.1体检项目:所有体检者通知其正常饮食,并李腹12h后静脉采血,测总胆固醇(TC 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低密度脂蛋白胆圃醇(L D L—C)、血糖(B G),受检者当天完成B超、心电图、内外科等其他体检项目。
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美国等发达国家NAFLD患病率达20%-30%
Prevalence of NAFLD
40% 30% 20% 10% 6%
35% 28% 19% 10%
0% ≤18.5 18.5-24.9 25-29.9 30-34.5 ≥35
BMI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
中国NAFLD患病率在10%~20%左右
24
脂肪肝的常见病因
病毒性肝炎:慢性HBV、HCV、HDV感染均 有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HCV引起肝细 胞脂变性最为明显,而明显的肝细胞脂肪 变性在病理上即为脂肪肝。国外学者观察 148例HCV患者肝活检病理改变,结果肝细 胞脂肪变性检出率为61%,其中重度9%, 中度11%,轻度41%,其原因是HCV感染 后诱发低β脂蛋白血症有关。
2、原发病及伴随疾病表现。如代谢综合征所引 起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心 脑血管病表现。急性脂肪肝所引起并发肝性脑病, 肾衰、DIC及脑水肿。
3、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和 门脉高压表现。
35
典型慢性脂肪肝表现:右上腹不适,隐痛或 胀痛。可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肿大, 为轻度中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 质正常或稍硬。若已发生脂肪性肝炎和肝 硬化,可有腹水、下肢浮肿、蜘蛛痣、男 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闭经或月经过多, 体重下降等。
※ 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 广谱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 相关综合征包括: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 合征,肥胖综合征,多危险因素综合征等
7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 ,FLD)
为一种临床概念,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 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临床 综合症。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 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临床上根据患者 有无过量饮酒史,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 为酒精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脂肪肝彩超检查的意义与优势

脂肪肝彩超检查的意义与优势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中脂肪含量不会超过肝脏总重量的4%至5%,如果因为肥胖、营养失调等原因会打破肝脏对脂肪代谢的平衡,不断进入肝脏的脂肪得不到有效地处理而积压在肝细胞中,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时可称为脂肪肝。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感觉,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有黄疸、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肝功能化验可有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脂肪肝虽然可逆,但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
所以定期接受相关的检查,对疾病的早期检出、早治疗有着重大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脂肪肝彩超检查的意义与优势有哪些:一、彩超检查脂肪肝的临床应用1、轻度脂肪肝患者可无症状,肝功能检查及血脂检查可正常。
超声表现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前场回声加强,后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清晰。
2、中度脂肪肝患者可有乏力等表现,肝功能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甘油三酯升高。
超声表现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但尚可辨认。
3、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表现为乏力、上腹部不适等,肝功能出现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超声表现为:肝脏明显增大,形态饱满,前场回声明显增强,后场回声衰减明显,甚至可呈现无回声区,轮廓不清,管状结构难以辨认。
4、局灶性脂肪肝这类脂肪肝是指在正常肝脏内出现局部脂肪增多的区域,将其称之为局灶性脂肪肝,超声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高回声区,边界清楚或模糊,内部回声细密、均匀,对周边无挤压(无占位效应),其内部或边缘可见正常血管穿行。
其多位于胆囊窝旁、门静脉肝内分支周围、肝包膜下或肝尾状叶内。
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1、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在声像图上与慢性肝病很难鉴别,有的时候只能依靠病史及其他检查来进行鉴别。
比如做胃镜检查会观察到有轻度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或血液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等。
中、晚期肝硬化超声可以做出诊断,表现为肝脏的左右叶比例失调、肝表现不光滑、血管走形不清、门静脉内径增宽,也就是门静脉高压、腹水等。
B超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和血脂增高的关系

表 1 三组孕妇外周血清 中 PG IF的水平 比较( ±s )
分 组 例 数 PG (gL 1F n/) 白蛋 白 (/) 2 蛋 白( d2 ) gL 4h尿 r 4h  ̄
自蛋 白水 平 在 子 痫 前 期 重 度 组 明 显 降 低 , 能 由于 肝 肾 功 能 可 受损 , 成减少 , 合 肾脏 漏 出过 多 及 血 液 稀 释 有 关 。研 究 显 示 低
h i t ・ to sT e39 0 csso c ne t n l e i l bevd B u rs i d p yf t l e I, ,1 a i ( p ) ise t nbod e h n Me d h 6 ae f ov n o a m d a o sr , lao c i l t v r ge h i c e t n s a a y i Ⅱ I tn t e , p c o l /p t g y n i o
注 : 正 常 组 比 较 , P <O 0 ; P 轻 度 组 比 较 , P (O0 与 ① .5 与 E ② .5
③ P>00 .5
可 通 过 检 测 PG 1F值 判 断 病 情 , 次 可 以考 虑 联 合 PG 其 IF及 临 床
实 验 室 指 标 如 白蛋 白 等 进 行 预 测 P E的 发 生 发 展 。进 一 步 研
—
g
( 口 删 脚 砌
U rsu d, ̄in u si l L zo i u n 6 6 0 , hn hao n I a h aHo t , uh uS h a 4 3 0 C /a) pa c
’
AbtatOb ef e T x lr te ut snc ig oi ft vr dsae e ei ad h eainhD ew e te h mai t sr c jc v o e poe h B l ao i an s at h e ies svrt n te rlt si b ten h e t i r d s y y o c
脂肪肝彩超报告单

脂肪肝彩超报告单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临床诊断:脂肪肝超声检查所见:1.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增强,内见多发点状、片状高回声区,分布不均匀,较大者约1.5cm×1.0cm,边界清楚,后方回声衰减良好,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 肝内管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正常,壁厚度正常,胆囊内容物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3. 肝门静脉内径正常,血流速度正常,血流方向正常。
4. 胆囊、胆总管、胰腺、脾脏、左肾、右肾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整,内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结论:肝脏多发点状、片状高回声区,考虑为脂肪肝改变。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一种疾病。
脂肪肝的形成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肥胖、酗酒等因素有关。
脂肪肝的超声表现主要为肝脏内多发点状、片状高回声区,这些高回声区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积聚而形成的。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其具有无创、无放射线、无痛苦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观察到肝脏内部的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脂肪肝的存在,指导临床治疗。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首先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适量进行运动,控制体重。
对于酗酒者,需要戒酒。
在临床治疗中,也可以采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如抗氧化药物、降脂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
总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超声检查是其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对于脂肪肝患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脂肪肝的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胆囊壁厚:2~3mm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
其余未发现异常。
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
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
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
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
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
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彩色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11 般 资 料 .一
2 8例 中 , 性 1 5例 , 6 .%(5 /4 ) 女性 9 4 男 5 占 25 152 8。 3例 ,
隔离 措施 , 包括 探头 的 消毒等 , 防交叉 感染 。 规方 法 扫查 以 常 肝脏 。 观察 肝 脏 的形 态 、 小 , 膜 , 界 , 区 光 点 回声 强 大 包 边 肝
弱、 分布 及血 管 网络分 布情 况 等 。
13探 测 要 点 .
发脂 肪 肝 占 5 %, 0 嗜酒 者 占 5 %, 纤维 化 发生 率高 达 2 %, 0 其 5 且 1 %~ .%的患 者 可 恶 化 为肝 硬 化 。酒 精 中 毒 、 血 糖 与 . 5 8 0 高 肥胖 是伴发脂肪肝 的主要 因素。 4 例 中 . 28 合并高血脂 的 7 7例 ,
患病情 况 城镇 (05 %) 9 .2 高于 农 村(.5 。x= .2 各组 间差 94 %) 73 ,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 .5 。 t 00 ) 9
受 检 所 有人 员 中 . 饮 食控 制及 适 量 运 动 、 分 患者 以 经 部 降脂药治 疗半 年后 , 度脂 肪肝转 为轻 度脂 肪 肝的 1 6例 。 重 1 脂 肪 肝 消失 的 1 7例 , 变 化 的 2 0 无 5例 , 总有效 率 为 8 .2 99 %。
21 0 0年 1 1月第 1 7卷第 3 诊 断价值
林 英
( 吉林 省 延吉 市 中医 院 电诊科 , 吉林 延 吉 1 3 0 ) 3 0 0 I 要】目的 : 摘 评价 彩 色超 声 检查 对 脂 肪肝 患 者 的诊 断意 义 。方 法 :4 2 8例 脂肪 肝 患 者 中 , 男性 1 5例 , 5 女性 9 3例 ; 城 镇居 民 2 5例 ( 1 干部 、 教师 、 人 ) 农 村 3 工 , 3例 ( 民 ) 结果 : 检所 有 人员 中 , 饮食 控 制及 适量 运 动 、 分患 者 以降 农 。 受 经 部 脂 药 治疗 半 年后 , B超 检查 重 度脂 肪 肝转 为 轻度 脂 肪肝 的 16例 , 肪 肝 消 失 的 1 7例 , 变 化 的 2 1 脂 0 无 5例 , 有 效 率 总 为 8 .2 99 %。结论 : 脂肪 肝 的超 声诊 断具 有 一定 的优 越 性 , 以判 断脂 肪肝 浸 润程 度 及范 围 , 大 范 围体 检 和一 般 患 可 是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功能异常。
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而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是判断脂肪肝程度的重要依据。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通常基于B超图像上观察到的肝脏脂肪含量,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常用的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种:1. 肝脏回声增强:正常肝脏B超图像上肝脏回声均匀,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回声明显增强,呈现为高回声区。
根据回声增强的程度,可以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肝脏纹理改变:正常肝脏B超图像上肝脏纹理清晰,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纹理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
纹理改变程度也可以用来评估脂肪肝的程度。
3. 肝脏体积增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通常比正常人的肝脏体积增大。
通过测量肝脏横断面积或体积,可以判断脂肪肝的程度。
4. 肝脏血流改变: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血流速度较正常人明显减慢,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观察肝脏血流情况,进而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5. 脂肪肝分级:根据肝脏B超图像上观察到的脂肪肝特征,可以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脂肪肝通常表现为肝脏回声稍增强,纹理稍模糊;中度脂肪肝表现为肝脏回声明显增强,纹理模糊;重度脂肪肝表现为肝脏回声明显增强,纹理消失。
除了以上常见的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辅助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脂肪肝的程度,如脂肪肝指数、肝脏脂肪含量等。
这些指标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脂肪肝的诊断和分级。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的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脂肪肝,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B超检查结果,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以确定脂肪肝的程度和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该重视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因肥胖、酗酒等因素引起的脂肪肝发生和发展。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是判断脂肪肝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肝脏回声增强、纹理改变、体积增大、血流改变等特征,可以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和分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06年2月修订)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三、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于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33%的肝细胞脂肪变。
应注意弥漫性肝脏回声增强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B超诊断I”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
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
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
上述第l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B超诊断脂肪肝标准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
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
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l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