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进行的修订,主要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筛查和监测、诊断和评估、治疗和随访等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指南推荐意见一览推荐意见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应该加强筛查和防治(B,1)。

推荐意见2: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etS)组分、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筛查脂肪肝和纤维化(B,1)。

推荐意见3: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肝纤维化(B,1)。

推荐意见4:合并进展期纤维化的MAFLD 患者应该筛查肝细胞癌( HCC),明确诊断肝硬化时还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失代偿事件(B,1)。

推荐意见5: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MetS 组分和T2DM(B,1)。

推荐意见6:MAFLD 患者应该筛查慢性肾脏病(CKD)和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评估心血管病(CVD)风险(B,1)。

推荐意见7:MAFLD 患者应该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C,1)推荐意见8:诊断MAFLD 基于以下 3 个标准:(1)影像学诊断脂肪肝和/ 或肝活检发现≥5%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存在 1 项及以上MetS 组分;(3)排除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其他原因(B,1)。

推荐意见9: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原因脂肪肝患者有肥胖和/或T2DM、MetS 时需要考虑合并MAFLD(C,1)。

推荐意见10:MAFLD 可以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B,1)。

推荐意见11:超声显像是影像学诊断脂肪肝以及筛查和监测HCC 的首选方法(B,1)。

推荐意见12: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超声衰减参数( CAP/ UAP)和肝硬度值(LSM)可以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B,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学习资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学习资料

诊断标准-2、病理学诊断:-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型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 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儿童NASH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正常肝 -脂肪肝
诊断标准-toIi】-防-3、影像学诊断:-规定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1 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050年2200241J-PHI IPS-HD-清;-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MI1.1-60-:A@
目录-流行病学-自然转归-诊断标准-病情估计-治疗对策-监测与随访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70g/周)-除外病毒性肝炎、药 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 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需周时符合以上3项条件
流行病学-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1、膳食结构-2、生活方式-3、IR-Diet-4、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 Loose Weight-YOU组DTgT-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2-TO LOOSE WEIGUT-型 尿病
流行病学-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近期体重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 有关,腰围-比BM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NAF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 增高的常见原因。
自然转归-在NAFLD漫长病程中,NASH为NAFL发展-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与慢性丙肝、酒精肝相比,N SH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对缓慢。-·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癌通常发生于老年。
自然转归-肝脏脂肪变后果:-1、对肝毒物质、缺血/缺氧耐受性下降。-2、作为供肝用于移植易发生原发性移植肝 功-能。-3、其他慢性肝病并存NAFL,可促进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4、降低非基因3型丙型肝炎干扰素 病毒的治疗-应答。

nafld病理诊断标准

nafld病理诊断标准

nafld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

NA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后者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更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NAFLD,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们正不断完善相关的病理诊断标准。

NAFLD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目前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和欧洲肝脏病学会(EASL)共同发布的指南。

根据这些指南,NAFLD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标准:1. 脂肪沉积: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脏脂质沉积是诊断NAFLD的基本标志。

通常情况下,肝细胞内脂质的沉积程度要大于5%。

病理检查一般采用肝组织活检的方式获取样本,然后通过HE染色或Oil Red O 染色来观察细胞内脂质的沉积情况。

2. 弥漫小胞变性:NAFLD患者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常导致细胞内小胞变性,即肝细胞胞浆内含有细小而均匀的脂滴。

这是NAFLD病理学诊断的另一个关键特征。

3. 肝细胞损伤:在NAFLD进展至NASH的过程中,肝细胞常伴有炎症和坏死。

病理学检查会观察肝细胞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和坏死等情况,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4.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NAFLD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的一个主要预警信号。

病理学检查可通过观察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除了以上述关键标准外,病理学家在进行NAFLD病理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如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综合性。

近年来,一些新的病理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NAFLD的诊断中,如肝脏组织三维重建、传统染色法与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所以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现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进而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定义及自然病史早在1962年leery就发现某些患者的肝组织学病变与酒精性肝病无法鉴别,均有显著的脂肪沉积,直到1980年,luawig将与饮酒无关的脂肪肝称为nafld[1],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而出现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nafld的组织学包括单纯脂肪变性和伴有肝细胞损害和炎症的脂肪变性。

后者称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单纯性脂肪变性患者的预后良好,对198例该类患者进行的为期2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3例进展为肝硬化,仅1例死于肝相关疾病,而11%的nash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

另外,许多隐原性肝硬化患者具有nafld的代谢性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可能就是以前未被认识的nafld。

当进展为肝硬化时,肝脂肪变性改变可能消失。

因此更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但nafld进展为肝硬化大约需要数10年的时间,少数可发生肝细胞癌[2]。

病因肥胖性脂肪肝:marceau等对重度肥胖症进行肝活检研究发现,86%伴有肝细胞脂肪变性,74%有肝纤维化,24%有脂肪性肝炎,2%发生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多发生于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者,由于营养调节不当如摄入脂肪过多而活动减少造成的,也与炎性肝细胞的变性有一定关系。

糖尿病性脂肪肝:4%~46%的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约50%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脂肪肝,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是由于胰岛素缺乏,血浆脂蛋白清除能力降低所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检验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检验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检验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脂质(尤其是三酰甘油)在肝细胞内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状态,是一类与酒精性肝病相似的肝组织学改变,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

NAFLD一般在40~49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在不同国家中其患病率为10%~24%,NASH的患病率为2%~5%。

我国上海及江苏地区应用B超普查相关干部及高校教职工,脂肪肝的检出率为8.8%~12.9%。

在美国,NAFLD是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丙肝病毒感染率。

新近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相差无几。

1 病因和发病机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其病理特点主要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肥胖者的NAFLD的患病率增高4.6倍。

甚至在体重指数(BMI)正常个体中,躯干肥胖仍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人群NAFLD的患病率为57.4%~74.0%。

目前认为NAFLD不但在组织学上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似,两者的发病机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胰岛素抵抗;②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③库普弗细胞与细胞因子;④脂质代谢紊乱;⑤铁超载。

2 临床表现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

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肝大。

或ALT、AST、GGT轻度或中度增高。

或影像学检查提示有脂肪肝。

乏力可能是常见的症状。

与酒精肝不同,65%~90%的NAFLD病例AST/ALT<1,两者的比值>1常表明NAFLD程度严重或已并发肝硬化。

糖尿病性脂肪肝有时可因糖尿病肾病出现低蛋白血症。

严重脂肪肝可出现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至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水肿以及肝性脑病。

黄疸发生于晚期患者,并提示病情进展。

30%~100%患者存在肥胖,肝大为NAFLD的常见体征,表面光滑,质地正常或稍硬。

一小部分患者可有肝掌、血管蛛等慢性肝病的体征。

nash 诊断标准

nash 诊断标准

nash 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点:
1. 排除其他肝病:诊断“NASH”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可能原因,如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遗传性代谢紊乱等。

2. 脂肪肝的存在:必须存在肝脏脂肪积累,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核磁共振)或肝活检来确认。

3. 炎症的存在:必须存在肝脏炎症,一般通过肝活检来确定。

常见的炎症迹象包括肝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最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

最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

最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 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真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NAFLD是指通过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发现患者肝脏中存在脂肪沉积,但没有出现继续性脂肪沉积的病因(如大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1]。

NAFL在组织学上定义为存在三5%的肝脂肪变性,但无肝细胞损伤的证据;NASH定义为存在三5%的肝脂肪变性和伴有肝细胞损伤的炎症如气球样变、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纤维化[2]。

至少20%~30%的NAFLD患者发生NASH,可导致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1-2]。

对于NA F L D的诊断,尤真是NAFL 和NASH的鉴别,目前没再可靠的||备床或放射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本文就NAFLD的组织学检查作一综述,以期尽可能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该疾病组织学诊断的重视。

1NAFLD的基本病理特征1.1 NAFL的主要病理特征NAFL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1(图1),表现为细胞浆内出现明显脂滴。

脂滴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醋[3]。

在石蜡切片制片过程中会被脂溶剂二甲苯溶掉,故常规切片中仅留萄园形空泡。

可用油红O染色或饿酸化的组织做HE染色或Masson三色染色来证明脂变。

正常情况下,肝脏内可有占肝脏总比<5%的脂肪变性,少量出现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也可能是非特异性改变或见于衰老细胞。

当脂j商占到50%以上时,大体上肝脏会表现为肝大,会高苍白或发黄、高;由腻感。

镜下脂变形式高大泡性脂肪变性、微j包性脂肪变性。

大泡性脂肪变性在肝细胞胞浆内出现的是单个脂滴或少数圆形脂滴或孤立的大脂滴,该脂滴将细胞核挤向细胞边缘(图1a),脂滴大者可达4~5个肝细胞大。

NAFL大泡性脂肪变性轻者通常见于肝小叶腺泡3区,重者可达2区及汇管区周围区域(41(表1)。

国1NAFLD/NASH主要病理特征(HE染色,×200)121注:a,肝细胞大泡脂肪变性;b,肝细胞中泡脂肪变性;c,肝细胞微泡脂肪变性;d,肝细胞气球样变性;e,肝细胞炎症坏死;f,卫星现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NHLBI guideline 1998
对于所有病人
(内脏性肥胖/超重/体重增长迅速)
饮食控制、增加运动+/-行为治疗
BMI>30或BMI>27+危险因素
减肥药物(奥利司他、西布曲明)
BMI>40或BMI>35+肥胖相关疾

减肥手术(胃成形手术、空回肠旁路术)
减肥对NAFLD的影响
2) 肝细胞气球样变;
3) 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或小叶内炎 症重于汇管区;
4) 可伴有或无肝细胞坏死、Mallory小体、肝 窦周纤维化。
其中第1项-第3项为诊断NASH的必备条 件。
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根据在脂肪性肝炎基础上,肝腺泡3区纤维化、门静脉纤维化、架桥纤维 化的程度和肝硬化的有无可将脂肪性肝炎分为4期: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晰;
肝脏体积增大,肝边缘角变钝;
彩超见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 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凡具备第1项加第2-4项之一者可确诊为弥 漫性脂肪肝;
CT诊断依据
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 值≤1.0可考虑存在弥漫性脂肪肝, CT平扫的诊断价值大于增强扫描
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
合并症象
50%血清铁蛋白增高,6%~11%转铁蛋白饱和度 增加,但肝组织铁含量大多正常。 20%可有IgA增高和ANA阳性。
排除其他肝病
病毒性肝炎:血清HBeAg, HBVDNA, HCVRNA阳性
Wilson病: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 酶降低,角膜可见K-F环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核抗体、抗肝 肾微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 粒体抗体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FLD入选标准
1.1入选标准
(l)据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健康志愿者要求常规体检排除躯体疾病可能;
(2)男性或者女性;
(3)年龄18--- 70岁;
(4)近一月内无药物服用史;
(5)近两周内无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

1.2排除标准:
(l)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日, 女性20g/日;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
(2)病毒性肝炎;
(3)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遗传性疾病史;
(4)药物性肝病史;
(5)全胃肠外营养史;
(6)以往有糖尿病或甲亢病史;
(7)使用任何影响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8)恶性肿瘤及其他进展性致命性疾病。

1.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依据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3.1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l)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9,女性每周<709;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Y---谷氨酞转移酶(GGT)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3.2B超诊断依据
(l)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凡具备第1项加第2~4项之一者即可确诊为弥漫性脂肪肝。

具体地讲,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1.3.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异常组的入选标准
ALT>60U/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