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钾常用计算

合集下载

补钾公式

补钾公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补钾公式补钾公式:(期望值—实测值)×体重(kg)×0.3/1.34得到的数值就是所需 10% kcl 的毫升数补钾换算:每克 kcl=13.4mmol/l. 补钾换算即 20mmol/l kcl=10%kcl 15ml 临床补钾:临床补钾:常按 10%氯化钾每日 1~3ml(100~300mg)/kg 补充补钾的原则:(1)见尿补钾;(2)静点浓度<0.3%(一般配成 0.1%~0.3%);(3)含钾液体不能静脉推注;(4)全日需钾量静点>6~8 小时;(5)能口服者尽量口服注意:注意:(1)每升溶液含钾不宜超过 40mmol/l(相当于 3 克)(2)速度小于 20mmol/h(3)尿量>40ml/h 再补钾(或者儿童 6 小时内有尿者)(4)每日补钾量不超过 15 克,一般患儿按每日 3~4mmol/kg 补充,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 4~6mmol/kg补钠公式血钠正常范围: 135~148mmol/L(3.15~3.4g/L)钠盐摄入量:7~12g/d尿钠量:正常成人 70~90mmol/24h,约合氯化钠 4.1~5.3g。

如果尿 Na+<34.19mmol/L 或缺如,示体内缺 Na+补钠: 一般在 Na+<125 mmol/L 时才需要补钠,不然则通过摄水控制以纠正血钠提升速度:24h 内 8-10 mmol/L①根据血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 ×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 3%氯化钠=[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 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 3%氯化钠(ml)=[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 5%氯化钠(ml)=[142-病人血 Na+(mmol/L)] ×体重(kg)×0.596注:①上述式中 142 为正常血 Na+值,以 mmol/L 计。

临床补钾、补钠、补碱简易换算公式

临床补钾、补钠、补碱简易换算公式

临床补钾、补钠、补碱简易换算公式1、补钠1 mmol NaCl = 10% NaCl 0.6 mL计算过程:NaCl 的分子量是 58.5,所以 1 mol NaCl = 58.5 g,1 mmol NaCl ≈ 0.06 g。

10% NaCl = 10 g/100 mL = 1 g/10 mL。

那么1 mmol NaCl → 10% NaCl 毫升数:0.06 × 10 = 0.6 mL。

NaCl 生理需求量 = 10% NaCl 45 mL计算过程:成人每天生理需要量约 4.5 g,即 75 mmol。

换算为 10% NaCl,为:0.6 mL × 75 = 45 mL 的 10% NaCl。

氯化钠的每天生理需要量为10% 的氯化钠 45 mL。

钠丢失量的计算公式•男性应补钠总量(mmol)= [142 - 患者血钠水平(mmol/L)] ×体重(kg)× 0.6;•女性应补钠总量(mmol)= [142 - 患者血钠水平(mmol/L)] ×体重(kg)× 0.5。

而1 mmol NaCl ≈ 0.6 mL 10% NaCl。

所以,需补充10% NaCl 毫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需要提高的 mmol 数)× 体重(kg)× 0.6(0.5)× 0.6 mL。

注:该算法不包含生理需求量。

2、补钾1 mmol KCl = 10% KCl 0.75 mL计算过程:KCl 的分子量是 74.5,所以 1 mol KCl = 74.5 g,1 mmol KCl ≈ 0.075 g。

10% KCl = 10 g/100 mL = 1 g/10 mL。

那么1 mmol KCl → 10% KCl 毫升数:0.075 × 10 = 0.75 mL。

KCl 生理需求量= 10% KCl 60~70 mL成人每天生理需求量约3~4 g 钾,而不是 3~4 g 氯化钾,氯化钾的分子量是 74.5,钾的分子量是 39,所以成人每天生理需求 KCl 的量约 6~7 g。

补钾、钠原则注意事项

补钾、钠原则注意事项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一、补钾公式:血钾正常范围:血清钾3.5—5.5mmol/l 尿钾 25—125mmol/24小时(期望值—实测值)×体重(kg)×0.3/1。

34 得到的数值就是所需10% kcl的毫升数补钾换算:每克kcl=13。

4mmol/l。

即20mmol/l kcl=10%kcl 15ml临床补钾:常按10%氯化钾每日1~3ml(100~300mg)/kg补充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

5—-3。

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1、补钾的注意事项一、口服安全,凡能口服者应不用或少用静脉途径补钾。

二、对无尿和少尿的病人不补钾,应先恢复血容量和促使排尿,待尿量超过30ml/h后,才能经静脉补钾。

3、静脉补钾,每500ml液体中含钾不超过1。

5g、成人滴速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绝对禁止将10%氯化钾作静脉推注。

三、总量要控制,每天补钾要准确计算,对一般禁食病人无其他额外损失时,10%氯化钾30ml为宜。

四、严重缺钾者,不宜超过6~8克/天。

五、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尿量是最重要的。

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畅补钾(尿量30ml/h以上)2、血钾接近正常以后补钾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

口服10%的 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口服补钾:10%的KCL,每次10ml,每日3-4次。

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

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20-30ml tid。

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KCL慢。

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

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

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在医学领域中,补钾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低钾血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补钾的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补钾治疗。

而泵入补钾速度的计算公式则是医生们在确定补钾速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医生们根据患者的体重、血钾水平和治疗方案来确定每小时补钾的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血钾水平,同时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补钾速度所带来的风险。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

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如下:每小时补钾速度(mmol/h)=(目标血钾浓度当前血钾浓度)×体重(kg)×0.6。

其中,目标血钾浓度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的理想血钾水平,通常为3.5-5.0 mmol/L;当前血钾浓度是指患者目前的血钾水平;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单位为千克。

0.6是一个常数,用于调整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在使用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时,医生们需要首先确定患者的目标血钾浓度和当前血钾浓度,然后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每小时补钾的速度。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钾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补钾治疗。

除了体重、目标血钾浓度和当前血钾浓度外,泵入补钾速度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心脏状况和其他相关因素。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医生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钾速度,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如下:1. 确定患者的目标血钾浓度和当前血钾浓度;2. 确定患者的体重;3. 使用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每小时补钾的速度;4. 根据计算结果来调整泵入补钾的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补钾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参考方法,实际使用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钾速度。

在使用泵入补钾速度计算公式时,医生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补钾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补钾治疗。

补钾的计算

补钾的计算
补钾的计算
不同浓度钾溶0.8 8 9‰ 1.2 12 12‰ 1.6 16 15‰ 2 20 30‰ 4 40
0.4 4
举例:3‰的含钾液
0.9%NS97ml+10%KCL3ml=100ml 10%KCL10ml=1g≈13.33mmol钾 10%KCL3ml ≈3.999mmol ≈4mmol钾 100ml 3‰的含钾液中含4mmol钾 10ml中含钾量为0.4mmol钾
举例 患者 女 5岁,体重20kg,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后2h,尿量较多,查血清钾为3.0mmol 缺钾量=(理想值-测得值)×0.3 ×体重 缺钾量=(4.0 -3.0) ×0.3 ×20=9mmol
补钾方法1: 配置成15‰的含钾液45 ml共含钾9mmol
计划用微量泵在1.5h内输完, 微量泵速度调至30ml/h 补完钾后复测血清钾, 以后根据尿量情况持续缓慢输入含钾液 先心病患者100ml尿液中含钾1--2mmol估算
补钾方法2: 配置成12‰的含钾液50ml共含钾8mmol
计划用微量泵在1.5h内输完, 微量泵速度调至35ml/h 以后根据尿量情况持续缓慢输入含钾液
谢谢聆听
补钾的公式
缺钾量=(理想值-测得值)×0.3 ×体重 mmol mmol/L mmol/L kg
理想值



冠心病:4.0—4.5mmol/L 换瓣病人:4.5—5.0mmol/L 先心病:3.5--4.0mmol/L
举例:患者 男 45岁,体重50kg,行二尖瓣、主
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4h,尿量多,化验血清钾 为3.4mmol/L。
缺钾量=(理想值-测得值)×0.3 ×体重
缺钾量=(5.0 -3.4) ×0.3 ×50=24mmol

临床补钾实用

临床补钾实用

1.补钾公式:(期望值4.5—实测值)×体重(kg)×0.3/1.34得到的数值就是所需10% kcl的毫升数补钾换算:每克kcl=13.4mmol/l. 即20mmol/l kcl=10%kcl 15ml氯化钾相对分子质量 KCl 39+35.5=74.5g/mol1mol氯化钾是74.5克。

1mmol氯化钾是0.0745克。

1克除以0.0745克等于13.4228mol,约为13.4mol。

]临床补钾:常按10%氯化钾每日1~3ml(100~300mg)/kg补充补钾量(mmol)= 目标血钾浓度-测得血钾浓度)×0.3×体重+尿中失钾尿液含钾量:尿100ml=2~4mmol成人心脏病100ml≈2~4mmol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100ml≈1~2 mmol如果超过每小时补钾极量时,第一小时补充计算量的二分之一,复查电解质再做调整。

应补K+ (mmol)=(5-病人血K+)×体重(kg)×0.2 (5为血K+ 正常值5mmol/L)②应补氯化钾(g)=(5-病人血K+ )×体重(kg)×0.0149(病人血钾按mmol/L计0.0149=0.2÷13.4)应补10%氯化钾(ml)=(5-病人血K+ )×体重(kg)×0.149(单位应换算g×13.4=mmol;mmol×0.0745=g,0.0745=74.5÷1000而得〕③(5-病人血K+)×体重(kg) ×0.2+50=缺K+ mmol 缺K+mmol÷13.4=缺K+ g数(为一日补入量,适于急性缺钾者)④根据血钾下降数补钾:血K+下降1mmol/L,缺K+ 为100~200mmol 血K+再下降1mmol/L,再缺K+ 200~400mmol 血K+共下降2mmol/L,共缺K+ 为300~600mmol如:血K+ 从4.5下降至2.5mmol/L 缺K+ 300~600mmol含氯化钾22.35~44.7g均33.7g)⑤血K+ (mmol/L) 每日补氯化钾(g)3 52 61 9注:以上数量再加每理需要量3g,实际每日补氯化钾量为6g、9g、12g⑥以PH计算血K+:血K+ =26.2-3×pH如:pH7.5,则26.2-3×7.5=3.7pH7.2,则26.2-3×7.2=4.6补钾的原则:(1)见尿补钾;(2)静点浓度<0.3%(一般配成0.1%~0.3%);(3)含钾液体不能静脉推注;(4)全日需钾量静点>6~8小时;(5)能口服者尽量口服注意:(1)每升溶液含钾不宜超过40mmol/l(相当于3克)(2)速度小于20mmol/h(3)尿量>40ml/h再补钾(或者儿童6小时内有尿者)(4)每日补钾量不超过15克,一般患儿按每日3~4mmol/kg补充,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轻度缺钾:血清钾3.0~3.5mmol/L,可补充钾100mmol(相当于氯化钾8.0克)中度缺钾:血清钾2.5~3.0mmol/L,可补充钾300mmol(相当于氯化钾24克)重试缺钾:血清钾2.0~2.5mmol/L,可补充钾500mmol(相当于氯化钾40克)3-4.5g KCL可使血钾暂升高1-1.5mmol/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 2.5-3.5mmol/L,但不久还可下降;5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 为宜;6注意补Mg;7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液体补钾的计算公式

液体补钾的计算公式

液体补钾的计算公式液体补钾是指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机体补充钾离子,以纠正血钾浓度异常的治疗方法之一。

计算液体补钾的公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补钾总量的计算;②血钾浓度的修正计算;③补钾液体的选择与用量。

首先,液体补钾的总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钾浓度和体重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补钾总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补钾总量(mmol)= 补钾速率(mmol/h)×补钾时间(h)补钾速率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常用的补钾速率为每小时10-20mmol。

补钾时间根据血钾浓度的高低和患者的反应进行调节。

一般情况下,如果血钾水平较低,补钾时间较短,大约为1-2小时;如果血钾水平较高,补钾时间较长,大约为4-6小时。

其次,血钾浓度的修正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患者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的钾离子数量,以达到正常范围内的血钾浓度。

修正计算的公式如下:修正后血钾浓度(mmol/L)= 当前血钾浓度(mmol/L)+ (补钾总量(mmol)- 排钾总量(mmol))/体重(kg)其中,补钾总量和排钾总量的计算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补钾总量一般根据前述的计算公式得出;排钾总量一般根据患者的尿量、排钾速率和其他因素来确定。

最后,液体补钾中补钾液体的选择和用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补钾液体可根据其钾离子浓度和渗透浓度来分类,一般有高钾液体、中钾液体和低钾液体。

常见的高钾液体有氯化钾注射液,中钾液体有林格液、大卫氏液等,低钾液体有葡萄糖注射液等。

用量则根据患者的体重、血钾浓度和补钾速率等因素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液体补钾的计算公式和用量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液体补钾也需要注意监测血钾浓度的变化,避免补钾过快或过量造成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等。

临床补液补钾详解

临床补液补钾详解

临床补液补钾详解临床补液补钾详解临床补液方法一补液内容1(每日生理需要量 2 .额外损失量(全部补充) 3.已丧失量(先补计算量的1/2)4.纠正酸碱失调(先补计算量的1/2)5 .补钾二常用液体1 .等渗溶液(提供渗透压,/--提供能量):?5%GNS(含糖5%、含盐0.9%) ?0.9%NS ?平衡盐溶液:林格氏液2 .糖水(仅提供能量、不提供渗透压):5,GS 10%GS 50%GS 三具体计算方法(1,2,3项为计算补液量,4、5项为酸碱电解质平衡) 1每日生理需要量:成人5%GNS500ml ,5-10,GS2000ml ,10,KCl 30ml或按以下公式:成人量30,40ml/Kg.d 婴幼儿第一个10kg内按100ml/kg算,第二个10kg内按50ml/kg算,超出20kg部分按20ml/kg算或70,90ml/kg2 .额外损失量(从入院后计算、全部补充)发热:超过37?才算,T每升高1?补充量按5ml/kg或日生理需要量的10,;上述补充量中5,GNS及5,10,GS各占一半出汗:A中度(湿透一套衣裤)补500ml或日生理需要量的10,B重度(湿透两套衣裤)补1000ml或日生理需要量的20,上述补液量中5,GNS及5,10,GS各占一半胃肠液:损失多少补回多少;上述补液量中5,GNS占2/3、5,10,GS 占1/3每损失1000ml应补10,kcl 10ml (即100ml补10,kcl 1ml)气管切开蒸发损失:补5,10,GS1000ml尿量,2000ml时:多出部分应如数补回,每1000ml液体补A Nacl 5g(5,GNS 500ml +5,GS500ml)B kcl 2g (10%kcl 20ml)应急状态(烦躁、血象高、全麻术后等):应补充日生理需要量的20,,30, 3补充已丧失量(先补计算量的1/2)A依失水程度估算已丧失量(先补以下计算量的1/2):?轻度4,×kg×1000ml ?中度6,×kg×1000ml ?重度7,×kg×1000mlB糖盐(5,GNS)及糖水(5-10%GS)的分配等渗脱水:5,GNS及5-10%GS各占一半?高渗脱水:全部5-10%GS 补充低渗脱水(先补以下计算量的1/2):a轻度补Nacl 0.5g/kg b中度补Nacl 0.75g/kgC重度按以下公式计算:补Na(mmol)量,(142,血钠值)×kg×0.6男或0.55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钾常用计算式
①应补K+(mmol)=(5-病人血K+)×体重(kg)×0.2
(5为血K+正常值5mmol/L)
②应补氯化钾(g)=(5-病人血K+)×体重(kg)×0.0149
(病人血钾按mmol/L计0.0149=0.2÷13.4)
应补10%氯化钾(ml)=(5-病人血K+)×体重(kg)×0.149
(单位应换算:g×13.4=mmol;mmol×0.0745=g,0.0745=74.5÷1000而得〕
③(5-病人血K+)×体重(kg) ×0.2+50=缺K+ mmol
缺K+mmol÷13.4=缺K+ g数(为一日补入量,适于急性缺钾者)
④根据血钾下降数补钾:
血K+下降1mmol/L,缺K+为100~200mmol
血K+再下降1mmol/L,再缺K+200~400mmol
血K+共下降2mmol/L,共缺K+为300~600mmol
如:血K+从4.5下降至2.5mmol/L
缺K+300~600mmol
含氯化钾22.35~44.7g均33.7g)
⑤血K+(mmol/L)每日补氯化钾(g)
3 5
2 6
19
注:以上数量再加每理需要量3g,实际每日补氯化钾量为6g、9g、12g
⑥以PH计算血K+:血K+=26.2-3×pH
如:pH7.5,则26.2-3×7.5=3.7
pH7.2,则26.2-3×7.2=4.6
静脉补钾参考数据
见尿补钾:尿量>500ml/24h或30~40ml/h,可以补钾
补钾总量:每日不宜超过2~3mmol/kg体重
补钾浓度:40~60mmol/L,相当于0.3%~0.45%的氯化钾
补钾速度:一般不超过9.65mmol/h,相当于氯化钾0.75g/h。

如果给0.3%氯化钾,成人<60gtt/min,小儿<10~12g/h(如果病情需要,输入速度可达
20~40mmol/h,最好有心电监护,严禁静脉推注。

口服补钾参考数据
无测定血钾条件下,据症状服钾:成人3~6g/d,分次服用
小儿0.1~0.2g/(kg·d),分次服用
腹泻而致低钾,据便次计算服钾量:
便次15~20次/d,补氯化钾3~4g/d
便次>30次/d,补氯化钾5~6g/d
(如按大便量计算,每1000ml大便液中,约失K+1mmol/L,相当于氯化钾74.5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