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言人——徐冰

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言人——徐冰

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言人——徐冰徐冰,1955年出生于重庆,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20世纪90年代移居美国。

2008年回国发展。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徐冰是一个在任何意义上都无法忽视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字总是与蔡国强、张洹、关伟等人联系在一起,被看作是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成功者和中国当代艺术乃至中国的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前卫艺术家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创作视为对其所身处的社会的思考。

正如他所言:“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

”通过了解徐冰老师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对日常灵感的珍惜与捕捉,他珍视正在经历的每一件小事,相信每一个点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来源,通过艺术家的工作,为人们生活的社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在一次访谈中徐冰提到,“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要跟这个时代的问题发生关系,因此从《析世鉴》一直到《凤凰》,中间我做了很多很多的作品,但是现在回头看,我发现我能够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时代走。

”通过艺术手段回答或回应时代与社会不断提出的问题,始终是徐冰作品最为重要的特征,这也使得他的创作没有像很多先锋艺术家的作品那样,往往为了创新而创新,沦为空洞无物的技巧展示,而是始终与近30年来发生了剧烈变化的中国社会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一、《天书》(《析世鉴》)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了成名作,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一图像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

在天书中,徐冰以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结合创造了近四千多个“伪汉字”,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

虽然在《天书》在形式上与通常的汉字并无二致,但却不过是一些并不负载意义的图案而已,使得每个中国观众包括徐冰本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从中读出任何内容来。

在观看这部作品时,最初都会感到似曾相识,但仔细一看又觉得茫然不知所云,这也就难怪人们纷纷将这部作品称为“天书”。

这个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一经展出引起巨大轰动,当年在艺术圈引起了正反双方的一阵笔战。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 作者张择端, 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 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 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 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 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 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 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 直到洛神离去, 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 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 设色艳丽明快, 线条准确流畅, 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 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 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 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 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 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 色彩清丽典雅, 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 作者阎立本, 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 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 变化丰富, 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 1980年创作, 作者罗中立, 1948年生于重庆,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赏析设计理念表达

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赏析设计理念表达

人物成就
2002年 芝加哥艺术博览会,芝加哥会展中心,美国芝加哥 2002年 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展览场,瑞士巴塞尔 2002年 墨尔本艺术博览会,皇家展览馆,澳洲墨尔本 2002年 梦02展览,the.gallery@oxoandBargehouse,英国伦敦 2002年 东情西韵,GinzaGraphicGallery,日本东京 2003年 陈幼坚-生活的艺术,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 2007年 因为生活...陈幼坚 X ALAN CHAN DESIGN CO作品展,上 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优秀作品
澳门红伶私人会所LOGO设计
优秀作品
这是反映香港城市生活的一个海报。颜色是其亮点,五彩 缤纷的颜色组成了“Hong Kong”这个英文,让人眼前 一亮。极具时尚现代气息,符合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现代, 多样化。色彩的运用,能够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不一样的 注意。
优秀作品
蓝月亮 新标识设计
优秀作品
四喜宝贝--陈幼坚设计公司
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四喜娃娃 ”。“四喜娃娃”的“四喜”有两种说法 。普遍观点认为,由于两童组合形成四个 ,该娃娃造型又在我国民间婚嫁中作为吉 物,“四喜娃娃”由此得名。
优秀作品
香港国际机场LOGO
图为陈幼坚设计的香港国际机场的LOGO,充分体 现了香港这座城市简约现代感的一面。它整体的设 计创意就是香港国际机场外观的一个缩影,LOGO 图形是机场的外观造型。蓝色很清淡,却给人安静 自然的感觉,图形优美的弧度,更是增添了几分美 感。
设计理念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陈幼坚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 的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技法和艺术理念,将中国 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许多 超凡入圣的佳品。他的设计作品中来表现产品,要求 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所以它经常借鉴其它视觉艺术 形式作为它的表现手段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非常强的艺 术表现力和传递商品信息的能力,自然成为它借鉴的 对象。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赏析感受院系:财经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系专业:10级公共事业管理学号:1030704004姓名:陈柱存美术赏析感受由于专业的需要,我学习了中国当代艺术这门课,以前爱看些美术书,看书的时候总是走马观花的看看上边的图片。

只知道有的图画感觉很不错,具体有什么内涵、画家为什么这么画我根本不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使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美术常识也了解了中外美术蕴含的一些价值观。

学过中国当代艺术之后知道美术其实是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绘画,雕塑,工艺、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

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描绘和刻画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

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

美术作品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人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人们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止所错。

通过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才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中浓浓的人文情怀。

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是在19世纪。

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所能搜素到的古今的西方的艺术家和其作品屈指可数,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奇罗的《大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19世纪的杰出画家梵高以及他的作品等。

《大卫》是一座雕像,充分显现了男性的魅力,反映出了当时的人们反对贵族专权和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梵高的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

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

中国美术馆院内作品介绍

中国美术馆院内作品介绍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

1963年6月,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办馆性质。

中国美术馆的设计中汲取莫高窟九层飞檐形式,主楼馆舍仿照古典阁楼回廊式建筑,正门庭廊及两侧延伸的廊榭采用大屋顶式,并略作点缀,以和中间顶部的阁楼互相呼应。

金色琉璃瓦屋顶下墙面配以琉璃花饰,梁柱上绿色陶饰图案和白陶花饰间隔出现,凸显民族风格。

这一设计方案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万里同志的肯定。

周总理还建议主楼东西南三边加盖长廊,再让长廊两侧翠竹摇曳,使美术馆的雄姿又频添传统文化气息和城市园林特色。

经历了40年的考验,别具一格的中国美术馆建筑,受到了国内外观众广泛的赞誉。

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一至五层楼共有17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8300平方米,展线总长2110米,其中一层9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达5100平方米,展线长1400米;三层5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2000平方米,展线长429米;五层3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1200平方米,展线长235米。

1995年主楼后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

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的作品为主,兼有明末、清代、民国初期艺术家的杰作。

藏品主要为近现代美术精品,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术展览获奖作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

藏品中有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司徒乔、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罗工柳、吴冠中等艺术家的作品。

此外还有外国美术作品千余件。

1999年,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外国美术作品117件,包括4幅毕加索的油画。

牌楼牌楼也叫牌坊,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一般来说,牌楼不外乎是:作为装饰性建筑;增加主体建筑的气势;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等。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泥条盘筑在陶瓷雕塑中的艺术语言探析

泥条盘筑在陶瓷雕塑中的艺术语言探析

物雕塑代表作之一,泥 条 肌 理 与 动 物 造 型 有 着 紧 密 的
是自然之美。黑格尔之所以将原始艺术称为艺术前的
联系。
艺术,只是因为史前艺术在技术上的稚拙,然而正是这
1.
3 当代的泥条盘筑应用
稚拙使原始彩陶艺术具备了自然美的本色。在以后漫
长的历史发展道路上,自 然 美 成 为 我 国 传 统 美 学 的 一
大显著特点。创作过 程 中 泥 条 极 易 产 生 肌 理,创 作 者
的有意保留,就将会 使 整 件 作 品 区 别 于 翻 模 所 形 成 的
细腻、光滑且统一的效果,这就是泥条盘筑所包含的肌
理自然美。
除此之外,泥条作为创作中最主要的元素,线条美
是其最重要特色之一。而泥条盘筑陶艺所用的细长的
泥条从第一根开始至 收 尾,正 是 用 一 根 根 立 体 线 条 表
阔的发展空间,更久远的文化传播。
2.
2 手作天然的自然美
陶瓷自诞生 以 来,就 与 手 作 密 不 可 分。随 着 时 代
的变迁,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些机械化的设备逐渐取
图 3 《角马》
泥条盘筑与作者 之 间 有 着 相 辅 相 成 的 合 作 关 系,
这得益于泥条便捷的 塑 造 性,创 作 者 可 以 方 便 的 更 改
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包含的创作技法多种多样。泥 条 盘 筑 作 为 由 古 流 传 至 今 的 手 法 之 一,表 达 了 鲜 明 的 肌 理
特征,附着了丰厚的作者情感,呈现了特别的场域空间。运用 在 陶 瓷 雕 塑 创 作 上 的 泥 条 盘 筑 技 法,带 来 了 不 同 其 他 材 料、
AnAna
l
s
i
so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众多,每个名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理念。

以下是一些当代中国陶瓷
名家作品的赏析:
1. 陈雪明:陈雪明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传统青瓷和官窑瓷器为主。

他追求极致的工艺和细腻的纹饰,他的作品富有灵动的线条和流畅的造型,展现了青瓷的独特
之美。

2. 何炯昌:何炯昌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陶艺家,他的作品以瓷器为主,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技巧,如浮雕、绘画、髹饰等,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光彩和生命力。

3. 张统江:张统江是中国现代青瓷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以青瓷为主,追求自然、简约和韵味。

他的作品继承了传统青瓷的特点,又注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展现了青瓷的现代魅力。

4. 吴晓宇:吴晓宇是中国青花瓷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以青花瓷为主,风格独特。

他以传统
的青花瓷为基础,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使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的精髓,又展
现了现代的创意。

5. 谢君豪:谢君豪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石泥陶为主,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

他擅长运用浓烈的装饰手法和大胆的造型创作,使他的作品富有力量感和个性。

这只是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的一小部分,每位名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欣赏这些作品可
以感受到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山饭店:
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 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 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 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 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 •
香山饭店建于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内,此地风景自然天成,古 木、流泉、碧荫、红叶,这决定了香山饭店以其园林和民居的典型性格融合 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 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 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这座 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让,在 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美秀美术馆: 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 格,由外型崭新
• 美秀美术馆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 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 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 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 慧
•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 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 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 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 • 美秀美术馆的主体建筑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 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 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 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 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设计特点:
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 和“水”之间的建筑中, 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 是我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 思背景。基地北面靠山, 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 一座由废砖场变成的湖泊, 全为坡地,南低北高,高 差4m。南北向进深浅,东 西向以水为界,曲折狭长。

按照造国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最 不应突出,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 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 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 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 向。值得强调的是,沿着这条穿越路线,由 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 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以相互转化的 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而从一个文 人的角度看,那些小房子也许更重要,例如, 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图书馆的“诗歌与 哲学”阅览室,便是一个中国文人看待所处 世界的“观点”,一个人与自然生态相互平 衡的位置。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何镜堂
何镜堂——“中国馆之父”“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
何镜堂,岭南建筑学派的 旗帜性人物,主要从事建筑设 计实践及其理论工作,对建筑 设计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 性三结合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 设计出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优秀作品,引领当前中国建筑 设计的发展方向。曾主持和负 责设计世博会中国馆、深圳市 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 200多项重大工程。离我们较近 的有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 会议展览中心、大都会广场及 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 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等。 多年来,何镜堂院士获国家、 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00 多项,2001年,获中国建筑师 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 建筑奖”。
——何镜堂作品赏析
• 南越王墓博物馆 成功地解决
了博物馆建设与遗址文物保护的 矛盾,并且在建筑造型和空间组 织上用现代手法表达了浓郁的岭 南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奥体中心 整体造型新颖、雄伟、 浪漫,富有象征意义。其中屋顶 的设计造型反映出对速度的追求、 情感的彰显,对体育盛事、节日 庆典、崇高精神的向往;屋顶 “缎带”的造型既体现出这种飘 逸、自由翱翔的理想并同时彰现 艺术和更美好的愿望;体现不屈 的人类精神的火炬如同悬浮在两 组飘逸的锻带之间;火炬由螺旋 状的环带构成,用悬索固定。炬 的位置是在整个体育中心和体育 场的共同轴线上,她使人们从体 育场任何地方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火炬的形象,它是人类体育精神 的象征。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何镜堂作品赏析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 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悼念广场上有 一个形似十字架、刻有南京大屠杀事 件时间表的石碑、“倒下的 300000 人” 雕塑及“古城的灾难”等大型的艺术 品;而祭奠广场上则有一面刻有馆名 的纪念碑,上面分别用了中、英和日 文刻上“遇难者300000”的字样。
——何镜堂作品赏析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建筑方案构思 以“珠江来风”为主体,凸显建筑物 “飘”的个性,象征珠江的暖风吹过 大地,使会展中心这个高科技和现代 文化的载体飘然落在广州珠江南岸, 赋予了静态建筑“飘”的形式美感, 暗示了商品科技的动态发展与流变, 从而使建筑具有了“非建筑”的多重 含义。
——何镜堂作品赏析
平面布局
• 贝氏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 命力的传统。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 精髓: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 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着眼于未来 旅游功能上的要求;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 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 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 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 空间;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 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 连续性。
• 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 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 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 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 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 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 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 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 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 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像是用青砖填写 在粉墙上的《忆江南》,残雪、白墙、翠竹、庭 灯、苍松、铺装......
——何镜堂作品赏析
•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设计充分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以遮阳棚架等技术手段巧妙解决隔 热和通风等问题。 展厅、阅览室、报告厅三个部分分 别位于东南北三个方位,呈“品” 字形,组成建筑设计融合于校园的 整体环境,以充满时代感的形体组 织和造型语汇塑造了丰富的校园交 往空间,充分表达了校园文化的特 色。
• 文化性
• 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 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
——贝聿铭
• 历史发展:
• 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艺术创作开始步 上了一条健康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 人们在认识到建筑的多元性的前提下,坚持创造 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 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优 秀作品可以有多种创作方法,大致可分为古风主 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 土现代主义。 • 本土现代主义更加普遍。如果说,古风主义、新 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创作多少 都带有些特殊的性质,使它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富 有内在的有机性,那么,在更多情况下,建筑却 不一定和传统有太多直接关系。但这类建筑的优 秀作品仍然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建筑师 仍然没有忘记使它们在多元创造中赋予作品以鲜 明的时代感与中国气派。
• 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 三性: • 地域性
•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 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 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 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 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 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 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 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 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 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 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 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 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 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 期生活决定了的历史文化传统。 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 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 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 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 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 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 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 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马岩松
197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 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赴美留学至美国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 士和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 奖。曾获得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 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 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 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 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 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 建筑联盟举办讲座。
马岩松作品——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年)
不同材质的运用,水体,砂石,植被等的组合的空间高度的人性化设 计势必营造适合市民活动的空间,同时考虑不同的树种,利用它们高 度的变化强化“光芒四射“的感觉 会展中心 ,采用朴素的石材和玻璃对比强调简洁的形体和体量的完整性, 但素雅中不缺变化和设计,如建筑立面的不垂直的镜面玻璃反射出环境的 起伏和变化,从而让在建筑的人和环境有一种良性的呼应。 民族剧院,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外,墙面采用蒙古特有的凹凸图案, 在室内采用蒙古特有的色彩与室外相互呼应。 文化艺术中心 马背文化和其他文化构成蒙古的主流文化,这也决定了蒙元 那种向往自由和朴实的特制。深色的墙面与周围灰白色的墙面形成对比,立 面大比例的分割打碎整片实墙的肃重,对应室内的空间,使在建筑内部的人 可以随光线的切换感受空间的流动和动感。
广州市长大厦
楼高28层,建筑面积2.3万 平方米,是一座功能齐全 的智慧型酒店及商厦,建 筑风格独特,外墙壁采用 最新金色玻璃幕墙,璀璨 生辉,气派非凡。大门前 的罗马广场,宽阔开阳, 使大厦与都市浑然一体。 宏伟的雕柱环形走廊,凛 然风范,蔚为壮观,令人 瞩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