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立体构成概述

合集下载

最新1立体构成--概述

最新1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设计是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的移动、 旋转、摆动、扩大及扭曲、弯曲、切割、展开、折叠、 穿透、膨胀、混合等运动形式之空间构成。
课程内容:
立体构成的发展沿革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及设计法则 立体构成的材料构造 立体构成的形式创造 立体构成的设计应用
知识点二:荷兰风格派 蒙德里安《红黄蓝》 杜斯伯格《风格》
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三:
构成主义——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知识点四:解构主义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博物馆》
Bauhaus
知识点五:包豪斯 纳吉、伊顿、康定斯基
包豪斯构成理论 :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第一章 立体构成的发展沿革
立体主义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风格派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构成主义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包豪斯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起源: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 学院(Bauhaus)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
知识点一:立体主义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谢谢大家,请大家课下准备 好材 料,下次课带到教室课堂上 直接 制作。
第二节 线材立体构成
一、硬线材构成
硬线材是具有一定刚性的线材。它的构成形式主要有连续 构成、垒积构成、框架结构和线层结构三种。 1、连续构成

选择有硬度的线材,以连续的线做自由构成,使其产生连 续的空间效果 (选择一个具象的或抽象体,设想以点A作直线运动)
②切割加工 是将平面转化成立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方法:
1. 去角切割:将一张平面的纸去掉一角,余下的折成三面,形成立体。
2.切割拉伸:在一张平面的纸上进行切割,可以切一个或多个切口, 将切开的部分进行拉伸、折屈或弯曲,从而形成立体的有变化的造型。
③切折构成 将一个平面由切和折两种手段变成半立体构成的 手法。

2 垒积构成

是靠重力和接触面的摩擦来维持形体。(把重力材料 一层一层堆积起来) ①渐变垒积:使用大小不等的堆积材料,进行有次序 的排列堆积成型(从大到小、从多到少、从一个形变 成另一个形) ②自由垒积:是一种不规则的堆积合成


3 框架构成
以同样粗细单位的线材,通过粘接、焊接、铆接 等方式结合成框架基本形,再以此框架为基础进行空 间组合,即为框架结构。 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三角柱形、锥形、 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基本形。
块材:木块、石膏、水泥、泡沫塑料、粘土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

一、半立体构成(2.5D构成) 1、概念

在造型设计中,有一类设计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中间的造型 形式,以平面为基础,再在上面进行立体化的表现;例如 建筑贴面材料,壁挂,壁饰。 半立体构成又称为二点五维构成.它是在平面材料上进行 立体化加工,使平面材料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立体感,但没有 创作物理空间的构成方法,故称为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构成是平面材料转化为立体的最基本的构成训练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雅各布森设计“蛋”椅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d.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与立体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型录 设计等等,尤其是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从包装的造型设计到包装的容器设 计,都与立体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b.立体构成与环境 艺术设计的关系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c.与展示设计的关系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 和视觉为基础,以结构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 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具有美感的形 体。
它主要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造法则,其任 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与平面构成相比,立体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 同的形态。它比二维造型多了一个维度,就要求不仅 具有前面,而且具有侧面,上面、下面、后面等多视 点、多角度的造型意识。

立体构成01

立体构成01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 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 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 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 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
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让形态在大小、比
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 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 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同时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 要达到的目的:
(1)扎实学好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
(2)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 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 (3)掌握立体构成思维方法,提供构思思路和方案。在对材 料、结构、制作的认知上接受严格的训练,遵循基本法则,完 成每项设计作品。
服装服饰设计等等立体形态
的设计,这些都是我们所说 的空间和立体设计领域,也 是立体构成为其基础的设计 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
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
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
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
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训练的是立体空间里各种形式的基本元
素、组合方法、变化手段,为空间和立体里的设计打 基础。
立体构成用模型化的形式,模拟了建筑设计、
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设计、产品设计、包装 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领域里的立体形式,以及和空 间有关的形式。

立体构成43865

立体构成43865
色彩宝库。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认知形态,感知形态的重要视觉要素, 也是立体构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是指占据实际三度空间的物质形态的表面色彩,这些色彩 因为实际三度空间的存在而相互影响,也受到环境、光线、材质、工艺技术的 制约。在设计立体构成时,应充分考虑色彩在视觉和情感上的不同效果。
A
4
1.2立体构成的表现 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日常所接触的各种物体,小到一只蚂蚁,大到摩天大楼,都
具有“三维形态”。对他们进行研究和了解,能使我们受益良多。 三度空间的立体构成涉及领域广大,它不仅服务也于人们的生活,而且提供我们优美
的人居环境。经过精心设计的造型结构、色彩、材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在精 神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A
《椅子》/马克·纽森/线材的运用
12
A
13
体块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2.1 平面几何体 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沉稳;象征稳重、严肃。
2.2.2 几何曲面立体 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体块或回转体。 几何曲面的立体造型,其秩序性强。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不失变化、活泼。
建筑 / A安藤忠雄
建筑 / 贝聿铭 11
2.2形态 形态是物质的表象。无论是自然形态(如天体、山川、河流、巨石等)还是人造形 态(如建筑、工业产品等),都可以归纳成点、线、面、体,从而可以系统地认识、理 解和研究。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包括点材、线材、面材和体材。鲜艳的色彩使形体更为突出。
《装置作品》/马克·纽森/点材的运用
A
22
3.5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泽感,不透明、可熔、可锻造,有一定的延展性,给人强烈的

1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是美术造型语言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形态和空间关系的创造性安排,使其呈现出三维空间感和形体感的能力和技巧。

立体构成不仅适用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领域。

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负空间和透视。

在立体构成中,线条不再是简单的分界线,而是具有了空间感和形体感。

线条可以通过增加粗细、长度、曲线的变化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空间层次以及形体的立体感。

形状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达出物体的体积和形态。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表达出物体的明暗关系,还可以产生深浅、远近等空间效果。

负空间是指物体之间或者物体内部的空白部分,通过调整负空间的大小和形态,可以使物体之间产生不同的关系和层次感。

透视是立体构成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透视的运用,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平行投射、中心投射和尺度投射。

平行投射是指物体在相同的视点下以平行线条的形式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

中心投射是指物体在相同的视点下以放射线的形式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和远近。

尺度投射是指通过改变物体的大小和比例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立体构成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中,如画面的布局、对象的安排、色彩的组合等。

通过合理运用立体构成的原则和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例如,在绘画中可以通过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出物体的三维效果;在雕塑中可以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空间和结构的布局来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总而言之,立体构成是美术造型语言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运用线条、形状、颜色、负空间和透视等元素和技巧,使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和形体感。

立体构成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概述
金属 加工
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也可以成为制作立体构成 作品的素材,现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就是利用废旧材料 进行构成创造的很好的例子。
废旧材 料加工
色彩元 素
与平面设计和绘画中的色彩不同,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是在三维空间中实体表面的色彩, 它受到实际空间光影、环境因素、材料本身质地和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立体构成中 利用色彩可以使造型更明确,立体感更强;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来加强空间表现力;也可以 通过环境色造就不同的空间效果等。
设计三大构成
立体
构成
立体构成作为“三大构成”课程体系之一, 它同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一样,也是引导学生 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设计 表达能力及培养学生审美观的一门基础学科。 不同的是,立体构成以研究空间立体造型为主 要内容,是各种立体设计的基础学科。
一、立体构成的含义
立体构成是指从三维立体的角度研究物体形态变化以及与空间关系的构成形式。它是 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研究而产生的一门课程,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形态的 综合理解与应用,立足于对空间立体效果的探索以及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的分析 与设计。因此,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空间中纯粹的三维立体形态的形式美感及造 型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从而为基于此之上的种种现代设计艺术提供创造视知 觉形态的经验和规律。
竹木藤 加工
泥石材料包括黏土、水泥、石膏粉、砖瓦、沙、石头等,它们是建筑和雕塑 的主要构造材料。黏土易成型,可以用雕、塑、捏、拉等方式随意塑造,烧制后 可以长期保存。天然石材具有纹理美、强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公共场所及室内外装饰。石材常用的加工方法有:锯切、研磨、抛光、雕琢等。
玻璃 加工
泡沫板和塑料价格低廉,加工方便,是立体构成练习中常用的材料。立体构 成制作中使用较多的泡沫板是KT板,使用较多的塑料是PVC管。泡沫板和塑料常 采用切割、粘接、叠加等方法进行加工。

立体构成 第一章 概述

立体构成 第一章 概述
所谓立体,指的是该物体不仅具有同一视觉 所谓立体, 面上的高度和宽度, 面上的高度和宽度,而且具有突破视面界线 的深度(也称厚度)。 的深度(也称厚度)。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理念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 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 法则,是相对于模仿的一种造型新概念 模仿的一种造型新概念, 法则,是相对于模仿的一种造型新概念, 是立体创造的一种科学方法。 是立体创造的一种科学方法。
2、自然形体 指在客观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些偶然形 体 这种天然的造型人工成分很少, 这种天然的造型人工成分很少,绝大部 分能反映形体质朴的自然形态。 分能反映形体质朴的自然形态。
3、不规则形体——指有意识、按计划, 不规则形体——指有意识 按计划, 指有意识、 人为造出的形体。 人为造出的形体。它可以具有几何形的 特征,又可以具有自然形的特征, 特征,又可以具有自然形的特征,富有 活泼、多变、轻快的效果。 活泼、多变、轻快的效果。
第二节 立体形态的分类
一、从其成因角度分类: 从其成因角度分类: 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界自然生成而 自然形态——指在自然界自然生成而 实际存在的形态。 实际存在的形态。 2、人工形态——指经过人的意识所加工 人工形态——指经过人的意识所加工 成形或由人重新创造的物体。 成形或由人重新创造的物体。
A、几何平面形体——是四个以上的平面, 几何平面形体——是四个以上的平面 是四个以上的平面, 其边界用直线互相连接, 其边界用直线互相连接,所形成的封闭 空间的实体。如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 空间的实体。如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 长方体等。 长方体等。 特点:简练、大方庄重、严肃、 特点: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性 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做到各个视角造型的优美,作品要给人以视觉引导。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体积的量感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特征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物质的本性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特征
立体构成的制作材料丰富,在设计作品是要充分尊重材料的本性和特征, 发挥材料的质的美感。并且制作的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牢度,满足物理重心
1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新篇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始社会美术
立体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技术取代手工业, 欧洲工业革命机械化技术影响改变各种 新产品的立体形态与外观。同时资本主
义蓬勃发展,启蒙思想与革命思潮颠覆
了封建贵族特权等级思想。原来做工精 细、富有装饰性的奢华生活用品被新技 术与新材料取代,批量化生存取代手工 作坊,为大众而非少数人的设计理念导 致了各类产品的立体形态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
1
真正认识空间在设计中格外重要,在 城市中,整体环境以各种实体建筑、广 道路、树木等构成,这些实体形成的外 部空间即成为城市空间。
第六节
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
《火烈鸟》考尔德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荷兰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一些画家、 设计师、建筑师在1918—1928年之间 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发起人和组织 者是<风格>杂志编辑杜斯伯格,“风 格派”的设计特点是高度理性,它的 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 索。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 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包豪斯学院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椅 》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包豪斯学院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包豪斯首创的理性艺术设计的先河,把不可靠的感觉 变成了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引领人们进人一条理性化思维的设计思路, 走过了现代设计由传统向现代转折的重要过渡时期。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
《埃斯塔克的房子》布拉克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一小批 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 计运动。他们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 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 个立场称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 他们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来探讨”理性 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 结构表达方式。最早的代表作品是塔 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完 全体现了构成主义的设计概念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
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 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 对于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 布劳耶《钢管椅》 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提倡简洁,设计 作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形, 如正方形、三角形、正方体、圆锥 体、球体等等。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
与探讨。
● ——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 探讨,培养潜在的造型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多向思维能力,立体构成不仅 是对立体空间形态的研究上,更在综合性开发、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 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众多设计领域之中。所以要从实践中或者从生活 中多学习。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仿生结构为形态的设计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立体构成的形态分类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
1、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2、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自然形态:自然形态是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 是自然界天然物体的结晶;具有在人为状态下无法达到的效果;给人以 自然的生命力和自然的美感,是一种纯朴的美,如在自然中的奇峰、怪 石、树木等。 人工形态:人工形态又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具象形态指立体造型 保留了与自然形态较多的一致,具有较大的识别性,而抽象形态则指变 化和提炼后的立体造型摆脱了对自然形态的模仿,专注于纯粹美的塑造。
3) 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
使用的材料一般有:纸、布、竹、木、泥、石、玻璃、塑料、金属等等。它们的强度、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形象、形状、形态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
1、形状: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出的外貌状态,主 要反映物体客观物质属性,强调物体可识别度,侧重物体本身。 2、形象:指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强调的是人队物体 视觉过程后的心理反映和主观感受,重点关注人的体验,比如影视剧中 的“英雄形象”
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共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和教育重点,其对立体与
空间形态的研究,为现代设计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都是对形态构成语言、表现规律等方面的 探索;区别在于平面构成在二维空间研究造型形态,立体构成是三维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自然形态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
自然形态给人类的形态创造 以极大启示,不仅作为人工
形态的模仿对象,而且还被
作为功能、构造和美好形式 的范例。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第六节
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
建筑与现代雕塑构筑了丰富的空间造型 空间形态是实体形态周围的 虚空部分,空间形态必须借
度的实体形态与空虚形态的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要求,材料也
影响和丰富形式着语言的表述。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立体构成的基础在于抽象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构成,即是“分解与组合”,源于对具象的分解、抽象与重新组合,其 特点就是如何造型要素和自然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进行研究。 抽象的本质在于提取,即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不被外在的表象和细节所迷惑, 用纯粹的造型元素,专注于要素与材质的构成关系,把关注的目光集中于造 型元素是如何揭示物体内在的形式结构和如何有效地表现生命张力和情绪特 征。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包豪斯学院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当今,设计作品也有很多以简练的几何形态为 特征,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广告、工业设 计等设计当中。涌现出大量由新工艺、新材料、 新技术制造的具有新功能,极具现代感的产品。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空间深度的占领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特征
洛可可檀木家俱
1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始社会美术
立体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巴洛克建筑
1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始社会美术
立体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设计中洛可可风格家俱 蓬巴杜夫人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立体主义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立体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由毕加 索和布拉克建立。立体主义的艺术家 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 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 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 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 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3、形态:形式事物外在形态的表象,态是物体内在的本质状态,形态 也可以理解为是形状和形态的结合。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视觉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直存在 着由生理到心理的互动转化因此,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
设计师创造一个新的视觉形态重
点不仅是关注涉及形式外观,更 重要的是解决好形式背后所传达 的内涵与寓意。
原始社会美术
1
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重点
1) 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
2) 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
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体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 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还可表现与实体间隔的环境空间构成体。 4) 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柔软度、韧性、张力、压缩力、可塑性、色彩都在考虑之中。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各种 现成品和废品去创造表现各种形态造型。对于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也有不同的操作技 能,如:折叠、刨削、锯锉、凿钻、切割、烧烫、拼贴、焊接、镶嵌、勾挂、拧绞等工 艺,都需要去反复实践,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构成与立体构成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构成具有组构与合成之意,就是将造型的基本要素按照形式法则重新组 合成新的视觉形象,从而创造出新形态的过程。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 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学科。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 的创作规律。立体构成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 心理规律,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把造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块 体进行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形态。 立体构成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所有立体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