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合集下载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古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其理念和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更能够启示我们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方向和策略。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如何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概述墨子(公元前470-前391),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职业教育理论家。

在墨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墨子主张职业教育应以实用为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中的各种工作。

在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墨子强调实践教学,主张“明理知事”,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明理使人”、“知事使行”来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才能够使学生具备应对社会实际工作的能力。

1. 实践教学的强调墨子的实践教学理念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并非简单的技能训练,它更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墨子的实践教学理念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即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体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2. 以实用为重的教育理念墨子主张以实用为重,这一教育理念也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当前,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应试教育”倾向,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借鉴墨子的实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在学校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各种工作,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探析及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探析及启示

等 职 业 教 育 ; 兵 ( 9 3 ) 男 , 南 永 顺 人 , 南 师 大 教 科 院 博 士 , 事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 小 娟 ( 9 6 ) 覃 17- , 湖 湖 从 游 18- , 女 , 南常德人 , 南 师范 大学教 育科 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 要研 究方 向为 高等职 业教 育 。 湖 湖 主
向 前 发 展 。文 章 着 重 分 析 了 其 教 育 思 想 所 涵 盖 的 三 个 方 面 内 容 , 教 育 目 的 、 育 内 容 及 教 育 方 法 . 此 为 即 教 以
基 础 , 一 步 总 结 了 这 些 教 育 思 想 为 我 国 现 实 的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发 展 提 供 的 理 论 启 示 进 关 键 词 : 子 ;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示 墨 我 启 作 者 简 介 : 苓 妃 ( 9 1 , , 南 怀 化 人 , 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高 赵 1 8 一) 女 湖 湖 主
中 图 分 类 号 : l .9 G7 9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1 2 0 3 — 0 9 O 1 0 — 5 8( 0 9) 1 0 5 ~ 3
墨 子 ( 前 4 0 前 4 0年 ) 姓 墨 翟 , 国 f 约 8 ~ 0 , 名 鲁 今 山东 滕 县 1 。 他 出 身 平 民 阶 级 , 由 手 工 业 者 上 人 是 升 为 士 阶 层 的 知 识 分 子 他 擅 长 于 木 工 器 械 的 制
二 、 子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的概 述 墨
正 揭 开 了 百 家 争 鸣 的 序 幕 . 子 和 墨 学 在 当 时 影 响 墨 巨 大 . 其 在 教 育 方 面 墨 子 作 为 一 个 杰 出 的 教 育 尤 家 . 能可 贵 之处 就在 于 其重 视 培养 具 有 “ 相爱 , 难 兼 交 相 利 ” 博 爱 精 神 . 调 文 史 知 识 的 学 习 及 逻 辑 的 强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 视 自然 科 学 的 教 育 以 及 实 用 技 重 术 的 传 承 与 操 作 可 以说 早 在 2 0 0 0多 年 前 , 子 已 墨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言 之 ,而身 不行 ,是 子 之身 乱 也 。 ” 二 、■ 子 职业 教 育 思想 对 当 代职 业 教育 发 晨 的启 示
职业 教 育 的 目的是 培 养 应用 型人 才 和 具 有一 定 文 化 教 育 侧重 于 技 能和 实 际工 作 能力 的培养 。
墨 子提 出 的检 验学 习理 论 的 “ 表 法 ” 就要 求 学 生 三
学 生 而言 ,提倡 量 力 而 学 ; 老师 而 言 , 倡 量力 而 教 。 对 提 虽然墨子提倡并身体力 行 “ 强说 人 ” ,但 他 并 没 有

墨子 的德 育思 想 以 “ 爱 ”为 核心 , 调 德 智并 重 , 兼 强
提出 “ 志不 强 者智 不 达 ” 。
墨 子认 为要 实 现 “ 爱 ” 的社 会 理 想 ,在 人 才 方 面 兼
w ow ns t e ? ”一 边 口说 ,一 边撩 起衣 角学 做 英 语 单 词 、句 型 和 课 文 。 态 势 语 把 课 本 中 静 态 的知 识 h a tma hs c
卖 火 柴 的样 子 ; hw dl i s!” “o e c u io ,踮 起 脚 ,好 象 往 一 变得 鲜 明 生 动 ,使 课 堂 气 氛 宽 松 活 泼 ,使 学 生 学 习 主 间 屋 里 看 烤 鹅 , 同 时 将 一 根 手 指 放 在 嘴 里 ,做 出 馋 极 动 积 极 。这 样 ,学 生 在 动 态 参 与 和 实 践 中 不 知 不 觉 地
在 <T eLte th Sl r ( 卖 火 柴 的小 女 孩 》 h il Mac— el > 《 t e ) 的 身 体 语 言 内 容 ,在 讲 解 时 ,伴 随着 丰 富 的 态 势 语 ,

总 之 ,在 小 学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中 ,运 用 态 势 语 进 行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将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到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启示?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想。

在墨子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墨子强调实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强调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性教学。

墨子还倡导了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认为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墨子注重实用教育的观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任务相吻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胜任特定的职业岗位,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墨子倡导的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秉承和践行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更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注重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落实“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墨子提出的实用教育观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实践和实训资源引入校园,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背景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对墨子思想和高职教育的理解,探讨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如何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墨子,又称墨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先驱。

墨子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实用性。

墨子提出“苟天命之谓命,苟利養之謂生”、“功名利禄之所由”等著名论断,强调职业的实用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墨子认为,人们从事职业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注重实用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

2. 崇尚工匠精神。

墨子提出“民生为大,礼义为本”、“除害利民”等思想,强调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

墨子认为,工匠应当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注重技艺的精湛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3. 注重实践教学。

墨子提出“非我之纪,磨砺不出”、“學以致用”等观点,强调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的探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对社会的贡献。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1.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 衔接产业需求不足。

当前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的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教育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得出几点启示,希冀对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现代职业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XX)11-0181-03一、墨子教育思想概述墨子,名翟,是孔子之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政治宣教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了很多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遗产。

(一)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墨子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如果人们能够兼相爱、交相利,“天下祸篡可使毋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人。

他认为,教育就承担起培养“贤士”或“兼士”的重任,“贤士”的主要标准是兼爱,不仅要“厚乎德行”,还要“辩乎言谈”,更要“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是要求受教育者达到“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辩乎言谈”是为了让他们善于去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博乎道术”是让他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

墨子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墨子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即“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肤徒步之士”。

他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真正做到了“有道者劝以相教”。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观。

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培养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教育思想相比,墨子的“有教无类”更为彻底、更接地气,把受教育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阶层。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职人才
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墨子提倡“天下大同”的思想,强调人人平等、无差别。

他认为天下万物都是一体的,人类是共同居住在地球上的。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墨子的思想,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的职业都是平等重要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为了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做贡献。

墨子非常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他强调实践是认识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实践才能达
到真正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培养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

墨子提倡“兼爱”思想,主张广泛关注社会的利益和民生问题,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墨子重视智慧和知识的培养。

他认为人的知识和才智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提倡通过
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智慧。

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融入墨子
的思想,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服务意识,以及注重智慧和知识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新启示

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新启示
考 试 周 2 2-5 刊 0 - ̄2 1# @ .
墨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对 当 今 职 业 教 育 的 新 启 示
郭 香
( 东华 理工 大学 师 范学 院 , 西 南 昌 江 摘 要 :中 国古 代 的 职 业 教 育 一 直 发展 缓 慢 。然 而科 学 技 术 的 传 播 是社 会发 展 所 不 可 缺 少 的 一部 分 。 大 力发 展 职 业 教 育 也 是 我 国 经 济发 展 的 重要 需 求 。 墨 子教 育 思 想 中的 “ 尚 贤 ” “ 论 与 实践 相 统 一 ” “ 丝 说 ” 、理 及 素 的提 出 , 我 国 当今 职 对 业教 育的 发 展 具 有 一 定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 : 墨子 教 育 思 想 职 业教 育 新 启、
夹 缝 中生 存 的 中国 古代 职 业 教 育
中 国古 代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的 发展 ,主 要受 到传 统教 育理 念 与制 度 、 代 生 产 力 和 科 学技 术 发 展 水 平 等 的 影 响 和 制约 。 古 技 术 和 技 能 的 传 递 . 广 义 上来 说 都 属 于 职 业 教 育 的 范 畴 。 于 从 由 儒 学 长期 居 于 “ 学 ” 位 , 国古 代 职 业 教 育 在 古 代 教 育 的 官 地 中
3结 语 .
教 育的发展 。 职 业 教 育 兴 亡 与 统 治 阶 级 的 指 导 思 想 有 很 大 关 系 ,这 也 是 墨 学 曲折 发 展 的 主要 原 因 。 中 国古 代 的一 些 有 识 之 士 , 但 他 们 对 职 业 教 育 的真 知 灼 见 在 今 天 依 然 闪 烁 着 光 芒 。纵 观 整 个 中 国古 代 教 育 思 想 史 ,提 倡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且 身 体 力 行 的 思 想 家 , 墨子 一 人 。 唯 二 、 国古代 职 业教 育思 想的 一枝 奇葩 : 的职业 教育 思 想 中 子 追 溯 古 代 职 业 教 育 的起 源 ,我 们 可 以从 墨 子 的教 育 思 想 中发 现 古 代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的萌 芽 。墨 子 是 春 秋 战 国时 期 伟 大 的 思 想 家 和 教 育 家 , 学 儒 者 之 业 , 孔 子 之 术 ” 后 创 立 墨 曾“ 受 , 家 学 派 , 儒 学 并 称 “ 学 ” 他 提 出 了一 整 套 独 特 的 教 育 理 与 显 。 论 。 建 了 相 当完 备 的思 想 体 系 。 中与 职 业 教 育 相关 的思 想 构 其 如下 。 ( ) 贤。 一 尚 墨 子 教 育 思 想 中 有 关 提 高 射 御 技 能 的 值 得 一 提 ,他 说 : “ 若 欲 众 其 国 之善 射 之 士者 , 将 富 之 、 之 、 之 、 之 , 譬 必 贵 敬 誉 然 后 国 之 善 射 御 之 士可 得 而 众 也 ” “ 固 国 家 之 珍 而 社 稷 之 佐 ,此 也 , 必 富 之 、 之 、 之 、 之 , 后 国 之 良士 , 将 可得 而众 亦 贵 敬 誉 然 亦 也 ” 墨子 秉 承 这 一 思 想 施 教 , 形 之 中推 动 了 习 武 艺 、 道 。 无 博 术 、 贤 土 的 良好社 会 风 尚 的形 成 。 重 ( ) 二 理论 学 习 与 实践 运 用 高 度 统 一 。 墨 子 注 重 实 践 , 认 为 “ 不 强 者 智 不 达 , 不 信 者 行 不 他 志 言 果 ” 他要 求言 行 一 致 。 教 学 中 , 亲 领 弟 子 从 事 各 种 工 艺 制 . 在 他 作 、 学 实 验 活 动 。 过 实 验 发 现 并 创 立 了光 学 、 学 、 学 、 科 通 力 数 高 师 院 校 对基 础英 语 教 育专 业 人 才 和 实用 商务 英语 翻译 人 才 的 培 养 , 要 立 足 实 际 , 向市 场 , 善 条 件 , 整 培 养 目标 , 需 面 改 调 优化课程设 置 , 革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式 , 区域经济 发展 、 改 为 社 会 繁 荣 和 自身发 展 作 出贡 献 。 参考文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
启示
摘要: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教育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得出几点启示,希冀对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现代职业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XX)11-0181-03
一、墨子教育思想概述
墨子,名翟,是孔子之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政治宣教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了很多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遗产。

(一)教育目的:培养“兼士”
墨子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如果人们能够兼相爱、交相利,“天下祸篡可使毋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人。

他认为,教育就承担起培养“贤士”或“兼士”的重任,“贤士”的主要标准是兼爱,不仅要“厚乎德行”,还要“辩乎言谈”,更要“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是要求受教育者达到“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辩乎言谈”是为了让他们善于去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博乎道术”是让他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

墨子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墨子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即“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肤徒步之士”。

他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真正做到了“有道者劝以相教”。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观。

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培养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教育思想相比,墨子的“有教无类”更为彻底、更接地气,把受教育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阶层。

他对教育对象受教前的品行及出身、天性、资质、等级、贫富、贵贱等并无明确规定,对所有自愿“修德进业者”均予以教诲。

(三)教学内容:突出技能
墨子为了把“王公大人”、“匹肤徒步之士”培养成“兼士”,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创设了一套独特的教学内容。

在对儒家教育内容吸收和扬弃的基础上,他突破“六艺”的教育范畴,不断丰富完善,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科技知识、军事技能、逻辑知识
等内容,形成了以《墨经》为纲,《亲士》、《大取》、《非儒》、《杂守》等篇章为目,独具特色的、丰富的、系统完整的综合教材。

《墨经》分名言、自然、辩术、政法、教学、伦理等十二部分,包括了当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全部内容。

《墨经》成为墨子讲学的主要教材,主要的教学大纲。

《墨经》的教学内容讲述的比较概况,而《亲士》、《非儒》、《大取》、《杂守》等篇章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讲的比较详细。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敢于创新
在先秦诸之当中,墨子是第一个集中系统地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人。

他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人的认知对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

他以唯物论思想为指导,对人的认知过程做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的认识论思想,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1.“强说人”
墨子提出“不叩亦鸣”,提倡“强说人”的积极主动精神。

他说:“不强说人,人莫之知。

”孔子教人是来者不拒的,墨子则更进一步主张,对不来者也主动施教,这就是说教上门,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这种由教师强力推行的“劝说”、“劝教”的方式,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合理内核。

2.“述而又作”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践并论述“创新精神”的教育家。

他不同意儒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保守态度,主张“述而且作”的创新精神。

墨子说:“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
欲善之益多也。

”他认为,对待古代文化应该采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精神,不但要继承文化中精华的东西,而且也要对现在好的东西进行创新,使好的东西越来越多。

3.“察类明故”
墨子提出的“察类明故”,就是善于通过类比,探明原理,即“以见知隐”,根据以知推测未知,根据可见现象,推测内在本质。

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分析客观存在的事物,鼓励学动脑子思考问题,分析各类事物之间的差别、因果关系,通过类比推理,强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探明事物的原理、本质。

不仅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4.“强力而行”
墨子特别重视德行的锻炼。

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要求学生“强力而行”,特别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他用“驷驰过隙”来形容光阴易逝,不可浪费。

他还十分注重坚强意志锻炼,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意志需要不断磨炼才能够增强,否则就会衰退。

5.“量力所至”
量力所至墨子教学实践活动的普遍原则。

他认为每个人的资质、能力、天赋不同,人要想学有所成,就应量力而为、深浅适度、繁简得当,选择学习合适的东西,否则学习太多的知识就会一事无成。

(五)教育作用:反对命定论
墨子认识到教育对生产的重要作用及教育受到环境的影响。

他反对命定论,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
而是“力”的强与不强,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得到富贵,需要经过教育的培养。

“夫岂可以为命哉?固以为其力也”,批判了“名富则富,名贫则贫”的谎言。

同时,墨子还重视向周边的人事和社会环境中学习知识,认为在社会环境中必定有所染。

他以染丝为例,说明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