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人简介

合集下载

一~六年级书法名人代表作吉特点。

一~六年级书法名人代表作吉特点。

一~六年级书法名人代表作吉特点。

1.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2.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代表作: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

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新书风。

书法初学褚遂良,兼得二王和初唐四大家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筋骨层的“颜体”新风貌。

笔法上大大加强腕力的作用,笔画上清劲丰肥,竖笔多相向,结构庄重正大,笔致圆转深厚,布局充实茂密。

整体上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

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

这博大精深的书法成就与他正直的人品也不无关联。

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元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稿》。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展开全文一、程邈创隶书(秦)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

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

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

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

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二、萧何深思题匾(西汉)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

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

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

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

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三、偶创飞白(东汉)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中国著名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名人介绍

中国著名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名人介绍

中国著名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名人介绍
中国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很多,以下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古代书法家:
1.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国
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都乡南仁里)人,后迁开阳县城内都乡南八里都乡南亭川人。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2.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以上只是部分列举,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

书法家简介——精选推荐

书法家简介——精选推荐

傅万焱傅万焱,又名万一、十二砚斋、无是斋主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第五届书法硕士研究生。

六四年八月生,12岁研习书法,曾问学于舒同、张度、丛文俊、张牧石、仲贞子、王镛、毛峰等名家。

王镛书法工作室(09——10年)全国首届现代篆刻大展全军首届书法篆刻大展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书法报》、《解放军报》、《青少年书法报》等20家报刊杂志。

冷石冷石,原名张琼,号云根道人。

1972年4月生于湖北,9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曾驻湖北省楹联学会编辑会刊《荆楚楹联》,参与编篆楹联巨卷《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

现系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云梦县政协委员、北京安迪圆梦园特聘公益讲师。

其楹联及书法作品在省级和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

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芸香杯”庆祝香港回归大赛二等奖、“祥酒杯”庆祝香港回归大赛乙等奖。

1999年“沱牌杯国庆礼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海内外大赛一等奖,并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出席颁奖仪式。

2004年中国楹联报社联合多家单位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

2010年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书画大赛一等奖。

其书法劲健而不失飘逸,灵动而不失雄浑,作品被海内外各界人士及单位广为收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李明德李明德,号望江山人、山人、清风阁主人。

湖北黄冈人,1976年出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法,临池不缀,入古出新,涉猎诸体,尤以楷行、隶、草为佳。

作品入编《全国当代名家书画经典博览》、《中华当代书画名家墨迹选》、《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国际书画交流展》等,部分作品被鄂州莲花山碑林、广东观音山森林公园等刻石收藏。

李述林李述林,1972年出生,10岁开始学习书法,曾受到当地名家陈义经老先生指点。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说到李斯,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一名政治家,却不知道他也是一名杰出的书法家。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

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

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

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

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

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

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天下,南登琅邪时所立,内容是歌颂秦德者,原石还存在山东诸城海神祠内,但始皇颂诗及从臣诸名已剥落,尚存二世从官名和诏书十三行。

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书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

一般以为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把他当做当代书法家兼文字学家。

李斯,字通古,秦上蔡人,特善篆书,后世推他所做篆书为小篆之逸品。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简介(部分)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简介(部分)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简介(部分)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简介部分安志学——男,1931年⽣,陕西西安市⼈。

笔名松柏墨⼠,中专毕业,政⼯师。

现为中国⽼年书画研究会,陕西省⽼年书画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怀素书法研究会研究员,⾹港东⽅书画中⼼书画艺术研究部研究员,⿊龙江省⼤庆市⼤同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当代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等职。

⽩天—— 男,1928年2⽉⽣,⼭东潍坊⼈。

原名韩礼标,字义堂,笔名秋⼼、⼭⽔,号⽩浪散⼈,室名秋涛居,斋号西溪晚庐。

⼤学⽂化。

鲍泰昌——男,1930年⽣,云南省鹤庆县⼈。

艺名傲⾻,笔名枫叶,现为云南省⽼年书画协会会员,曲靖市⽼年书画协会理事,曲晴市麒麟区⽼年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化市场研究中⼼⼀级书法家,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

边振宁——男,1938年⽣,河北省宁晋县⼈。

中国书画函授⼤学宁晋分校校长,世界书画家⼀级书法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华北协会理事,美国美中企业家联合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黄河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蔡焕仁—— 男,1925年6⽉⽣,原籍浙江诸暨,⾼级研究员、客座教授、博⼠院长等职,退休教师,中共党员,⼤专⽂化,岑继初 ——男,1944年3⽉⽣,⼴东省中⼭市⼈。

中国飞⾏试验研究院机务四⼤队⼯程师。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市场中⼼书法家,世界华北协会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港东⽅⽂化中⼼书画部研究员等20多个职务。

常海川 ——男,1924年9⽉⽣,陕西省⽶脂⼈。

艺名隐军。

现任国际美术家联俣会艺术市场委员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书画家,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协会书法家,中国古代怀素书法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年书法研究会会员。

畅春彦—— 男,1928年5⽉⽣,河南省洛阳市⼈。

副主任科员。

《世界书画家铭录》定为“⼀级书法师”。

车⽟禄——男,1951年7⽉⽣,吉林省永吉县⼈。

字⾟卯,号四间房⼈。

⼤专毕业。

⼀级书法师。

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委,世界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单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单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单简介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一个专业组织,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

该协会由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影响力的中国书法家组成,定期组织展览、论坛以及培训活动,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以下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部分会员名单。

会员名单王羲之王羲之(约公元303年-361年),字逸少,山东济南人。

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充满了自由和灵动的气息,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欧阳询(557年-641年),字永志,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人。

他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尊称为“颠倒千古”。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雄浑大气,结构严谨,堪称楷书的典范。

柳公权(约722年-780年),字思复,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被尊称为“多宝之宝”。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遒劲有力,构图严谨,影响了后世的楷书发展。

赵孟頫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山东武定人。

他是元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也是文学家、画家和书法理论家。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擅长楷书和行书,气势雄浑,个性鲜明,是元朝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王铎王铎(1498年-1583年),字蒨山,山东临沂人。

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书法家,兼精于政治和军事,被尊称为“书法世家中的翘楚”。

王铎的书法作品秀丽俊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张献忠(1604年-1647年),字爱山,四川省武汉人。

他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张献忠的书法作品潇洒自如,秀丽动人,展现了他豪放不拘的个性。

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希贤,广东医学家。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虽然梁启超主要是政治家和思想家,但他的书法作品也备受赞赏,充满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感悟。

…结语中国书法家协会汇集了众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成就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协会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培养优秀的后继者,以保护和弘扬中国书法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至南北朝1、钟繇钟繇(151-230),河南长葛西人。

魏朝官至太傅。

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楷。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

笔势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历代书家亦评为“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他的字,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面貌,为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可惜真迹不传;宋以来的《宣师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及《墓田丙舍帖》等法帖,都是后人的临摹本。

钟繇学书十分勤奋,幼年曾向蔡邕、刘德升等求教,在外寻师访友,十六年从未返家一次。

其刻苦与专一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2、张芝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

勤学好古,淡于仕进。

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

好书法,最擅章草。

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地位,谓为“草圣”。

《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

龙豹变,青出于蓝。

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

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3、智永智永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

俗姓王。

居山阴永欣寺。

其书继承祖法,勤精于艺。

唐虞世南得其传授。

唐《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为妙品,云:“微尚有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内,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4、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

以楷书和行书著称。

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5、王羲之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有"书圣"之称。

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

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

人称“书圣”。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

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

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日,他和谢安、孙绰等 41 人云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

这是东晋士族贵族风流雅士的一次盛会,会后共计赋诗 37 首,辑为《兰亭集诗》。

文中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感叹人事聚散无常、人生短暂不永。

其中写兰亭山水映带之美景、写与会者悠然自得、幽雅大方之神韵的一段,下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最为后人所称颂。

此外,又有《与会稽王笺》、《又遗殷浩书》等,表现了王羲之对国事的关注。

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 2 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代表作品:神龙兰亭、丧乱贴、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大道帖。

6、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

生于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三四四年),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三八六年)。

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工书画,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与父并称“二王”。

并精小楷,代表作《洛神赋》遒美如花,妙丽之极,为书中精品。

王献之传世书迹有《洛神赋》、《辞中令贴》、《鹅群贴》、《中秋贴》、《廿九日贴》、《地黄汤贴》、《鸭头丸贴》、《保母砖志》等为最著。

隋唐五代(一)楷书:1、褚遂良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

2、柳公权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唐代著名楷书家。

3、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书史亦称颜鲁公。

为人刚直不阿。

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

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汇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

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

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代表作品有:墨迹《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传世,碑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元结碑》、《李玄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传世。

刻帖有《争座位帖》等。

后人集有《颜鲁公文集》。

4、虞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

唐楷代表人物。

5、薛稷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睿宗先天二年(731)。

字嗣通,蒲州汾阴人(今山西)。

唐代著名楷书家。

(二)草书:1、贺知章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玄宗天宝三年(744),字季真,又字维摩,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

唐草书家。

2、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

因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善草书,被人誉为“草圣”。

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相传旭嗜酒,大醉,呼叫狂走,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为人豁达,嗜酒。

有颠张醉素(怀素)之说。

世号“张颠”。

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列其书入神品,评曰:"如神腾宵汉,夏云出嵩、华、逸势奇状,莫可穷测"。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张旭千字文》云:"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

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

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张旭不但精善草书,而《郎官石记》楷书。

精劲严重,极为精能可爱。

因他有厚楷书基础,所以他的草书虽一点一划,无不合乎规矩法度。

楷书一点根基也无,夸城其谈说能写草书,不亦妄载。

张旭传世的书迹有《肚痛帖》、《郎官石记》、《千字文断简》、《草书古诗四帖》、《心经》等。

3、怀素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

俗姓钱。

自幼出家为僧。

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

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

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天庵”。

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

以草书著名。

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艺术家。

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怀素传世的书迹不少。

有《自叙》、《苦笋》墨迹及《论书帖》、《东陵圣母帖》、《千字文》、《藏真》、《律公》等帖。

4、彦修梁乾化时人。

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

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笔力遒劲,得张旭法。

惜哉名不振于时。

”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

彦修草书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

5、孙过庭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卒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字虔礼,富阳人,善草书。

他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是,用草书写下了三千多字的书论名著《书谱》。

(三)行书:1、李邕生于上元二年(675),卒于天宝六年(747),字太和,广陵江都人(今江苏扬州),官至北海,又称“李北海”。

李邕被人称之为“书中仙手”,以行书艺术饮誉后代。

2、杨凝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5),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字景度,号虚白。

陕西华阴人。

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少师”。

为艺术史上的一位奇人,人称“杨疯子”,行书大家。

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

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

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

”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

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此后,书坛以“颜杨”并称。

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花帖》。

杨凝式变晋,唐楷行书匀密成法,黄庭坚有诗指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后人以为善评。

杨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有《卢鸿草堂图跋》,气势雄浑,极似颜真卿《祭侄文稿》。

狂草《神仙起居法》纵横恣肆,《海岳书评》说其"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他有一首《题怀素酒狂帖后》诗,可视为他自己书法创作的经验总结:“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

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他的书风直接影响北宋书坛,是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

其主要作品:《韭花帖楷书》,麻纸,可视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

《神仙起居法帖》:小草书。

(四)隶书:1、史惟则生卒不详,唐广陵人(今江苏扬州),名浩,字惟则。

与韩则木、蔡有邻、李潮并称唐隶四大家。

宋至明中1、米芾米芾(公元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鉴赏家。

字符章,号襄阳居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在唐、宋又称为“海宫舍人”,故世称“米南宫”。

因举止狂放,又称“"米颠”或“米痴”。

能诗文,擅书法,工绘画,精鉴赏。

米芾的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行草著称。

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划挺拔劲健;后法魏晋,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体势展拓,沉着痛快,不践陈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以广泛吸收前人的长处为基础,米芾学习书法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他临摹的对象由唐代颜、柳、欧、褚上溯魏晋,更远追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其泛览博观、多方取资是前人所罕见的。

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

但他在精熟古人笔法后,能扩充运用,成为自己的面目。

在学古方面,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

代表作品有:蜀素帖、召溪诗帖、多景楼帖、三诗帖、彦和帖、虹县帖、吴江舟中诗卷、张季明帖、真帖、丹阳帖著有《书史》、《画史》等。

米光宪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及岳珂所辑《宝晋英光集》,并存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