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C语言实验四

1
1 2 1
1 2 3 2 1
1 2 3 4 3 2 1
·…·
·…·
·…·
1 2 3…8 9 8…3 2 1
对应答案:实验4程序流程控制
1.参考程序
#define PI 3.14159
main()
{
float r,c,s1,s2,v;
printf("Enter r:");
scanf("%f",&r);
exit(0);
}
do
{
printf("%d",x%10);
i++;
x=x/10;
}while(x!=0);
printf("\ni=%d\n",i);
}
5.参考答案
(1)2 2 3 3 4 4 5 5 5 6 6 7 7 7 7
(2)Chi(注意:回车符“↙”也作为一个字符)
(3)x=13
6.分析
方法一:借助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这两个数的积除以其最大公约数,这样,可以先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出最大公约数,进而求出最小公倍数。
3.先分析下面程序的功能,然后输入一个3位整数进行调试,看一看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main()
{
int n,x1,x2,x3,y;
printf("Enter n:");
scanf("%3d",&n);
x1=n/100;
x2=n/10%10;
x3=n/100;
y=x3*100+x2*10+x1;
printf("y=%d",y);
实验四SP表分析(1)

实验四S-P表分析法(实验估计时间:120 分钟)1.1.1 背景知识现代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传授知识为辅因此, 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其变化就成为学校考试所要测量的主要对象, 而对试卷中试题难度的操作则是达到测量目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考试及其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 对提高学校考试质量往往很难发挥作用。
例如, 对试卷的分析缺乏数量化方法, 科学依据不足而对实际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 传统的统计方法过于繁杂, 其实用性受到限制此外, 有些教师片面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忽视对试卷试题质量的分析, 造成考试模式千篇一律, 考试质量长期停留在原有水平的局面。
为了提高学校考试的质量, 有必要引进即简便易行又直观可靠的试卷分析方法, 以不断改进现有的考试方法。
就一般教师对局限于班级规模或少数学生组织的小测验而言, S一P表是一常用、简便而直观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任课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提高试卷出题质量, 以更准确、更合适的反馈结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方法具体直观, 可以将分析结果列成图表, 使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其使用简单易懂, 不需复杂计算, 只要会四则运算即可;以其针对性, 可以重点突出某个试题或参试学生, 细致剖析各个方面的特殊问题;S一P表的种种特点使得它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可应用性。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般在某章节或知识点结束时使用。
一般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多,学生情况复杂,很难以某种定量的数据表示。
S-P表分析法将复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和问题两个重要因素抽取出来,以图表的方式进行分析,具有直观、简便等优点,可以用S-P表分析法进行形成性评价。
1.1.2 实验目的(1)掌握教育信息的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项目反应模式的性质、意义。
信息安全 实验四 防火墙技术

实验四防火墙技术实验4-1 防火墙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深入理解防火墙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熟悉天网防火墙个人版的配置和使用。
二实验环境实验室所有机器安装了Windows X P 操作系统,组成了局域网,并安装了天网防火墙。
三实验原理防火墙的工作原理:防火墙能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防火墙系统决定了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
防火墙必须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而且防火墙本身也必须能够免于渗透。
两种防火墙技术的对比包过滤防火墙:将防火墙放置于内外网络的边界;价格较低,性能开销小,处理速度较快;定义复杂,容易出现因配置不当带来问题,允许数据包直接通过,容易造成数据驱动式攻击的潜在危险。
应用级网关:内置了专门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编制的Proxy应用程序,能够透彻地理解相关服务的命令,对来往的数据包进行安全化处理,速度较慢,不太适用于高速网(ATM或千兆位以太网等)之间的应用。
防火墙体系结构屏蔽主机防火墙体系结构:在该结构中,分组过滤路由器或防火墙与 Internet相连,同时一个堡垒机安装在内部网络,通过在分组过滤路由器或防火墙上过滤规则的设置,使堡垒机成为 Internet上其它节点所能到达的唯一节点,这确保了内部网络不受未授权外部用户的攻击。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围绕双重宿主主机构筑。
双重宿主主机至少有两个网络接口。
这样的主机可以充当与这些接口相连的网络之间的路由器;它能够从一个网络到另外一个网络发送IP数据包。
但是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不能直接通信,它们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双重宿主主机的过滤和控制。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到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即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的把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通常是Internet)隔离开。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的最简单的形式为,两个屏蔽路由器,每一个都连接到周边网。
一个位于周边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另一个位于周边网与外部网络(通常为Internet)之间。
(新)实验四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新)实验四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实验⽬的(1) 学习固体电极表⾯的处理⽅法; (2) 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技术;(3) 了解扫描速率和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实验原理铁氰化钾离⼦[Fe(CN)6]3--亚铁氰化钾离⼦[Fe(CN)6]4-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Fe(CN)6]3- + e -= [Fe(CN)6]4- φθ= 0.36V(vs.NHE) 电极电位与电极表⾯活度的Nernst ⽅程式为φ=φθ+ RT/Fln(C Ox /C Red )-0.20.00.20.40.60.8-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00010.00020.0003i pai pcI /m AE /V vs.Hg 2Cl 2/Hg,Cl-在⼀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0.20V)正向扫描到转折电位(0.80 V)期间,溶液中[Fe(CN)6]4-被氧化⽣成[Fe(CN)6]3-,产⽣氧化电流;当负向扫描从转折电位(0.80V)变到原起始电位(-0.20V)期间,在指⽰电极表⾯⽣成的[Fe(CN)6]3-被还原⽣成[Fe(CN)6]4-,产⽣还原电流。
为了使液相传质过程只受扩散控制,应在加⼊电解质和溶液处于静⽌下进⾏电解。
在0.1MNaCl 溶液中[Fe(CN) 6]4-]的扩散系数为0.63×10-5cm.s -1;电⼦转移速率⼤,为可逆体系(1MNaCl 溶液中,25℃时,标准反应速率常数为5.2×10-2cm·s -1)。
溶液中的溶解氧具有电活性,⽤通⼊惰性⽓体除去。
三、仪器与试剂MEC-16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配有电脑机打印机);玻碳圆盘电极(表⾯积0.025 cm 2)或铂柱电极;铂丝电极;饱和⽢汞电极;超声波清洗仪;电解池;氮⽓钢瓶。
容量瓶:250 mL 、100mL 各2个,25 mL 7个。
实验报告4

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理解循环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循环结构相关语句的含义、格式及使用3、学会循环的应用及控制,包括:①掌握使用循环输入多个数据的方法②掌握在多个数据中有选择地输出数据的方法③掌握在多个数据中对某种数据进行计数的方法④掌握求多个数据中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⑤掌握使用break、continue语句终止循环4、掌握循环的嵌套二、知识要点1、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的概念2、三种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执行过程3、理解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中“条件表达式”之不同含义4、二重循环的执行过程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1、循环变量的主要用途是:2、用循环求多个数的和之前,先要把和的初始值赋为:3、用循环求多个数的乘积之前,先要把乘积的初始值赋为:4、字符变量能否作为循环变量?5、循环过程中,如果循环条件成立,但需要结束循环,可采用什么办法?6、什么叫循环的嵌套?四、实验内容(要求提供:①算法描述或流程图②源程序)1. 编程,利用循环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5+52)*(4+42)*(3+32)*(2+22)*(1+12)*(1/2+1/3+1/4+1/5)(for循环)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int a;double sum=1,sum1=0;for(a=1;a<=5;a++)sum=sum*(a+a*a);printf("结果为%lf\n",sum);for(a=2;a<=5;a++)sum1=sum1+(1.0/a);printf("%lf\n",sum1);printf("结果为%lf\n",sum*sum1);return 0;}2. 编程,从键盘输入若干个整数,当输入0时,输入停止。
初中化学实验活动4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活动4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氧气的制备反应过程,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锰矿石粉、硫酸、试管、试管架、玻璃棒、火柴、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锰矿石粉和硫酸准备好,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将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锰矿石粉。
3. 慢慢倒入适量的硫酸,注意不要使试管溅出。
4. 用玻璃棒搅拌试管内的混合物,观察反应过程。
5.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处的气体,观察现象。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出制备氧气的反应方程式,并简单分析氧气的密度、颜色和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上。
2. 操作实验时需戴好实验手套,以免发生意外。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4.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头脑,严禁胡乱操作。
教师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刻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4实验四、静态路由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目的:理解什么是静态路由;熟悉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理解重要参数的意义及使用;理解如何查看路由表及简单的链路故障排查技巧。
实验知识要点:¾静态路由(static route):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
¾配置命令及参数:配置静态路由协议有两种方法:下一跳接口IP地址和出盏接口。
Router(config)#ip route network mask{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1.ip route :静态路由配置命令work:目标网络3.mask:目标网络掩码4.address:下一跳地址5.interface:本地出站接口6.distance:管理距离¾路由表:记录路由器可到达的网段和接口的对应关系。
¾查看路由表全局配置的模式下,在用show ip rout 这个命名查看路由表。
如(图4-1):(图4-1)在上面图中输出的信息首先显示路由条目各种类型的简写,如“C”为直连网络,“S”为静态路由。
以上带有下划线的路由为例,“S”表示这条路由是静态路由,手动配置的;“172.31.1.0”是目标网络;“[1/0]”是管理距离/度量值;“via 192.168.12.2”是指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¾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 AD):用来表示路由的可信度,路由器可能从多种途径获得同一网络的路由,为了区别它们的可信度,用管理距离加以表示。
AD值越小说明路由的可靠程度越高。
不协议的默认管理距离,如(图4-2)所示:(图4-2)¾度量值(Metric):一个路由协议判别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的方法。
实验四_共集放大电路

实验四共集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共集放大电路的测量与调整;2.学习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输入,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3.进一步加深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参考电路如图4.1 所示。
共集放大电路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动态范围大的特点。
与共射极放大电路不同,共集放大电路从发射极输出(因而称射极跟随器)。
图中电位器W 用来调整静态工作点。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类似于共射极放大电路,只要令R C=0 即可。
2.交流放大倍数估算对图 4.1 电路,由ΔU BE = r beΔI b(由输入回路得到),ΔU E = (R c // R L )ΔI E(由输出回路得到),以及ΔI E≈ΔI C = βΔI B,可得到电压放大倍数: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参见实验三4、放大器的动态指标测试放大器的动态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 和最大不失真电压U OMAX 等。
本实验将介绍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 和最大不失真电压U OMAX 的测试方法。
1) 输入电阻的测量输入电阻R i的大小表示放大电路从信号源或前级放大电路获取电流的多少。
输入电阻越大,索取前级电流越小,对前级的影响就越小。
输入电阻的测量原理如图4-2 所示。
在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串入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 ,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Us’和U i, 则输入电阻为电阻R 的值不宜取得过大,过大易引入干扰;但也不宜取得太小,太小易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最好取R与R i的阻值为同一数量级。
2) 输出电阻的测量输出电阻的大小表示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
输出电阻越小, 带负载能力越强。
其测量原理如图4-3所示。
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放大器输出电压:Uo --- R L=∞时的输出电压U OL --- 有R L时的输出电压则输出电阻可通过下式计算求得:为了测量值尽可能精确,最好取R L与R O的阻值为同一数量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罗佳学号:2014120101013 指导教师:钟毅
实验四
一、实验名称
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设计
二、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材料的内容及实验三的实验结果,完成以下实验任务:
1. 完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利用Rational Rose软件进行系统的层次设计,并绘制系统的包图;
2. 根据实验三结果中的类图,对其进行细化,完成设计类的设计。
三、实验材料
××物资储运公司长期从事物资储运业务,品种多,吞吐量大,有铁路专线直达公司的大型仓库。
目前企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计算机化管理,其中的财务系统应用已较为成熟。
随着企业业务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该公司原开发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新业务、新环境以及客户对信息查询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一套新的系统以替代原有系统,并实现原有流程的优化,把一些原来未纳入系统管理的功能纳入到新的系统中来,并为转变到第三方物流和与电子商务接轨作好准备。
企业的主要部门包括:总经办、收货组、出货组、调运科、库管科和财务科。
总经办主要负责货物出入库的审核、平帐及各种统计工作;收货组主要负责货物的验收入库及存放位置的登记;出货组主要负责货物的出库工作;调运科主要负责从货物的调运及相应报表编制等工作;库管科主要负责货物的装车及盘点等工
作;财务科负责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
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出库、入库及盘点等。
其各自的业务流程如下。
入库流程:总经办根据供货商提供的货品明细单(包括单据号、客户名、货品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运输车号等信息),创建入库单(主要包括入库业务号、应收数量、实收数量等信息),并打印入库单,将其交至收货组。
火车站发出到站预报,告知调运科“车号、发站、品名、件数、重量、到达时间”等信息。
调运员进行卸车登记,编写“到站日报”,记录“卸车时间、情况(事故、破损、短件)、卸车区位”等信息,并通知收货组,进入货物入库流程。
货物卸车后,收货组进行验收,编制“码单”,记录“入库日期、实收数量、存放位置、件数、收货保管员”等信息。
收货组查找与该批货物对应的入库单,在入库单上填写实收数量后,将入库单中货品所涉及的码单与入库单进行关联,并将入库单、码单交至总经办审核,总经办审核后,送至发货组。
如货物先于供货商的货品明细单到达,则收货组先进行验收入库,并创建码单。
当货品明细单到达后,总经办创建入库单,收货组再查找该入库单,登记实收数量并关联码单。
出库流程:发货组审核用户提供的提货单(主要包括入库单号、品名规格、提货数量等信息),查找相应货品,判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货物进行出库,如数量足够出库,则创建三联出库单,产生出库业务号,三联出库单分别交给总经办、供货商、发货组自留。
收货组在收取相关出库费用之后,查找货物存放位置,出具派车单。
发货组根据派车单调度车辆,指挥库管人员装车,过秤(可以理论计重的货物不需过秤),并在出库单上记录实出重量。
用户缴纳装车费用后,发货组给用户出具出门条,用户凭出门条在门卫处检验放行。
总经办对收到的出库单进行审核。
当一张入库单上全部货物出货完毕后,发货组将入库单、码单、出货单送至总经办。
总经办审核无误后,平帐,不得再修改;若出现偏差,则进入事故处理。
盘点流程:总经办根据码单信息创建盘点表,库管科的库管人员根据实际盘点情况填写货物实存数量,并返回总经办。
总经办将信息进行汇总,如有误差则进行调帐,做到帐、物数量一致。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笔记本电脑,Rational Rose软件和StarUML 软件
七、实验步骤:
完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利用Rational Rose软件进行系统的层次设计,并绘制系统的包图,并根据实验三结果中的类图,对其进行细化,完成设计类的设计。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8.1 系统的层次设计
8.2 设计类
8.2.1 获取设计类
(1)出库单创建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2)出门条创建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3) 码单创建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4)盘点表创建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5)派车单创建界面映射到设计类(6)入库单创建界面映射到设计类(7)登记到站信息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8)盘点信息登记界面映射到设计类(9)平账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10)入库信息审核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11)调账界面映射到设计类
8.2.2 数据访问层设计类
在数据访问层,使用了hibernate 框架,该框架封装了ORM 机制,并提供了若干类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如SessionFactory、Session, Query等。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在实现中,将Session 对象的获取方式再次进行了封装,设计了一个名为HSessionFactory 的类提供Session 对象的获取操作。
8.2.3 用例对象的交互
根据以上新的设计类,可以对例如“创建出库单”用例中类的交互方式进行细化。
由于软件的空间大小导致截图不够,所以以下均分成几个顺序图进行。
(1)创建出库单中类的交互方式
a.创建出库单中查询入库单顺序图
b.创建出库单新建出库单顺序图
(2)创建出门条中类的交互方式a.创建出门条中查询出库单顺序图
b.创建出门条中新建出门条顺序图
(3)创建码单中类的交互方式a.创建码单中查询到站日报顺序图
b.创建码单中新建码单顺序图
(4)创建盘点表中类的交互方式a.创建盘点表中查询码单顺序图
b.创建盘点表中新建盘点表顺序图
(5)创建派车单中类的交互方式a.创建派车单中查询出库单顺序图
b.创建派车单中新建派车单顺序图
(6)到站信息登记类的交互方式
a.到站信息登记中创建到站日报顺序图
(7)盘点信息登记类的交互方式
a.盘点信息登记中查询盘点信息表顺序图
b.盘点信息登记中登记盘点信息表顺序图
(8)创建入库单类的交互方式
a.创建入库单中查询供货规格表顺序图
b.创建入库单中新建入库单顺序图
(9)平账类的交互方式
a.平账中查询入库单顺序图
b.平账中查询码单顺序图
c.平账中查询出库单顺序图
d.平账中删除入库单顺序图
e.平账中删除码单顺序图
f.平账中删除出库单顺序图
(10)调账类的交互方式
a.调账中查询盘点表、码单、入库单和出库单顺序图
b.调账过程中对码单、入库单和出库单进行调账
(11)审核入库单信息类的交互方式
a.审核入库信息中查询码单、入库单顺序图
b.审核入库信息之审核码单、入库单顺序图
8.2.4 实体类属性
到站日报类
货品规格类
盘点表类
派车单类
码单类
入库单类
出库单类
出门条类
8.2.5 边界类方法和属性的设计
(1)出库单创建界面类方法和属性的设计
(2)出门条创建界面的类方法和属性的设计
(3)登记到站信息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
(4) 创建码单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5)创建盘点表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
(6)登记盘点信息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7)创建派车单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8)创建入库单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9)平账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
(10)审核入库信息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11)调账界面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
8.2.6 设计类之间的关系
1)对于界面<JSP>和逻辑行为<Action>,数据访问<HsessionFactory>,实体类<Entity>四者有相互依赖关系,总的图示如下:
2)具体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九、实验结论:
分析模型其中较重要的是设计类。
设计类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设计类、并使用特定的实现语言描述其属性、方法和关系。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这次我更加体会到了面向对象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对书上的内容更深刻的认识。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1.可以尝试一步步来进行。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