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人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及教学反思【导语】《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的词作家乔羽。

本课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画,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飞舞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快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飞舞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快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纵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飞舞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快的风。

2.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的词作家乔羽。

本课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画,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词描写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形,抒发了少年儿童酷爱生活、酷爱党、酷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欢乐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写少年儿童泛舟北海观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

清亮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明艳和谐,令人沉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欢乐心情。

置身风景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纵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

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逼真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一,我以歌曲导入,在学生熟悉的歌曲声中,启示学生回想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来唤起与诗中少先队员类似的情感体验,借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接着,在学生读的进程中加强词句教学。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2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2
对于一个久倦于现实纷扰的灵魂来说,港口是一处迷人的流连之地。广阔无际的苍穹、变幻莫测的云朵、色彩斑斓的大海、明灭闪烁的灯塔……这一切形成一面奇特的棱镜,让人大饱眼福、永不厌 倦。颀长的船身,繁复的帆索交织其上,在海浪之间和谐地飘荡,在人们心头引发了对于自然韵律的赏爱之情。尤其对于一位既无好奇心也缺乏野心的人来说,当他躺在码头露台,或支肘于防波堤上, 观望那些出航与归航的船只、人群东奔西走,还有某种神秘高贵的乐趣,一些人离开,另一些人回来,他们还有力气寻梦,渴望一趟远洋航程,或是发一笔横财。(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小散文诗》 第193页,新雨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去妈一样灿烂,人说是凤凰花。对面的渔港,还泊着船,不过都悠悠闲闲,不复当年的来来往往繁盛貌。太 阳下的这种慵懒无力,还是心的安静,反正,我想到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港口》,它写出了那一刻我的心境:网赌最多从多少赢到多少
十二、漫游者随想
到一个城市,我特别不喜欢去看景点,尤其是被人带着看景点,总有押赴现场的感觉,让我索然无味、心不在焉。我喜欢自由自在的闲逛,三五个朋友,哪怕一个人也好。不一定有什么目的,轻松 自在地把自己融在城市里面,像一滴水融进了大海,这个时候,海的波涛,海水的咸淡,才能分毫不差地品味出来。一路上,吃吃喝喝,问路聊天,发傻卖呆,买点小东西,都是难忘的记忆。这时候, 邂逅早就关注的景点,那就惊喜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反思让我们荡起双桨篇一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弱起节奏ox。

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三、教学准备:音乐、录像等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

(略)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板书:①4/4o x x x ②2/4o x x x脚手脚手脚手脚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三)、导入新课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

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

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

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

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

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

( 相互交换)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四)、巩固练习: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文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科版第二册课文]这是一首歌,你会唱吗?在那优美的旋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心情?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是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认字船推美丽功谁幸福轻吹[苏教版第五册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3.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词语句式讲解:通过例句、翻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传统文化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3. 词语句式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通过例句和翻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传统文化介绍: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词语句式讲解,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 通过传统文化介绍,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例句和翻译。

4. 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2. 准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例句和翻译。

3. 准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表演,增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仿写或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剪纸、书法等,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2023最新-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优秀3篇】

2023最新-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优秀3篇】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让我们荡起双桨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备注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诗歌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通过诗歌字词,感受诗歌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并解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1)教学生字:荡、桨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àng)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g)(2)“荡起双桨”的“荡”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可以换哪些字?(引导思考后交流,如:划、摇)那“荡”起双桨和“划”“摇”起双桨一样吗?当你有事急着要过河,你还能说自个儿“荡”着双桨吗?“荡”和“摇、划”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试着做做动作比画一下。

(引导学生品悟“荡”的那份悠闲,那份自在)。

(3)引导读好课题3、质疑思考:到底是谁这样悠闲地荡着双桨呢?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悠闲自在地荡起双桨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借助书后的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àng边音;爽shuǎng翘舌音;洒sǎ平舌音)3、默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这样悠闲地荡着双桨呢?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悠闲自在地荡起双桨呢?4、交流,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是红领巾——即少先队员在划船,因为周围的景色非常美丽,他们的心情非常快乐,所以他们悠闲自在地荡着双桨。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诵读感悟,想象诗境。
三、总结全诗,指导背诵。
1、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诗歌,大家了解了什么?
2、想进一步了解吗?
(一)学习第一节
1、请大家先读一读。
1、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节?
2、从这节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抓住“荡推、倒映、环绕、轻轻、飘荡”等词,展开想象。
4、谁能读出此情此景?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自读第二节。
2、想想这节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引导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4、点拨:“红领巾”指少先队员,“阳光”既是实写,又包含着党的关怀的意思。
5、引导在诵读中体会少年儿童此时喜悦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节
1、引导边读第三节边展开讨论。
2、点拨:“我们”指谁?怎样是尽情欢乐?
3、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1、练习朗读全诗,看每节有什么相同处。引导初步了解“反复”。
2、引导根据歌词具体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
3、指名背诵。
回忆,说说通过上课学习所了解的。
导入学习。
自由朗读诗歌。
指名读第一节。
边诵读边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感悟此时“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
读准“荡、桨”。读准诗歌标题。
欣赏歌曲,并跟着唱。
自己结合生字表注音自由放声读。同桌互读。
以各种形式逐节朗读。
2、在小组中讨论每小节的内容。然后汇报交流所了解到的。
3、小组读,齐读感受诗歌韵律。
读生字新词。
同桌讨论,然后交流。
练习“墙、爽”的书写。
学生练写生字。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词的美,并把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
1、指导完成“荡、墙”的扩词和积累语言。
2、指导完成练习册上一些习题。
3、组织学唱这首歌。
板书设计
倒映环绕(美丽的风景)
1、让我们荡起双浆洒望听(喜悦的心情)
问谁安排(无限的感激)
教学反思
练读,指名读,齐读。
请学生自读第二节。
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所体会到的。
体会“红领巾”与“阳光”的关系,“迎”和“洒”包含的意思。
诵读体会。
边诵读边讨论。
交流诵读中感悟对当,祖国的感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找出每节相同处,并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背诵诗歌。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进一步感悟、理解诗歌的内涵。
作业设计:
2、先来听歌曲,会唱的跟着唱。
3、接下来放声读,再读给同桌听。
1、指导学生逐节朗读。
2、初步了解诗歌每小节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1、请大家读读这些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2、看哪几个生字较难写?
3、指导“墙、爽”的笔顺。师范写。
4、指导学生在习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自由交流喜欢在公园或郊外玩的原因。
课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歌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欣赏歌曲,放声自读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四、巩固字词,指导抄写。
1、小朋友,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讲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景。
2、板书课题,结合学习生字:
“荡、桨”。
1、大家想读这首诗歌吗?它是一首著名儿童歌曲的歌词,词作家乔羽所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