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顶撞父母

合集下载

14岁女生的心理特点

14岁女生的心理特点

14岁女生的心理特点1、偏执14岁女孩会盲目的崇拜某一个人,因为某个影视剧或者某本书而疯狂迷恋某个不真实的人,并为此作出疯狂举动。

2、不喜欢被管束14岁女孩不喜欢被人从头管到脚。

对于家人和老师的教导她们根本就听不进去,有时候忍不住了,她们还会和别人顶嘴,她们会把所有反对她们的人看成是敌人,并且会一直和她们对抗下去。

3、自私14岁女孩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她们坚持我行我素的态度。

无论什么事她们都喜欢自己做主,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

在她们眼中,自己永远是对的。

4、关注异性对某个异性存在好感,甚至早恋,父母禁止,女孩越要早恋。

虽然传统观念和教育理念对青春期恋爱的压制,但青春期的孩子却对恋爱越发兴趣浓厚,有的甚至冲破年龄禁区。

关注异性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一大特点。

5、和父母对着干14岁女孩会一次次去挑战父母的底线,她们经常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越不让干的事,她们越爱干。

6、喜欢闹事,顶撞老师在学校她们喜欢特立独行,喜欢起哄闹事,老师唯恐天下不乱。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在下面做小动作或是说话,还喜欢跟自己讨厌的老师唱反调。

一旦遭受老师的批评,便会当即跟老师发生正面冲突,仇恨老师。

7、关注自身在意服饰,穿着打扮,头发,谈吐,个人形象,自尊心极强,爱面子,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的言语侮辱和行为冲撞。

内心敏感脆弱,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手足无措甚至一蹶不振,极易丧失自信心。

8、表现欲强,对父母不耐烦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跟人争论。

即便是面对父母,她们也会理直气壮。

如果父母经常唠叨。

她们便会极为不耐烦,甚至摔门而去。

9、孤独青春期,是女孩通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

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女孩需要进行不断的思考,可是很多女孩往往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让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这个时间,父母就要给女孩一些理解,要和她们交朋友,帮助她们轻松走过青春期。

孩子爱“顶嘴”,父母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父母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父母怎么办?作者:吴建邦来源:《青少年日记》2014年第04期“婷婷(化名),把地上的纸团捡起来。

”“又不是我扔的,为什么要我捡?”这些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刘杰家里发生着,想起女儿不听话,还老是“顶嘴”的样子,刘杰就忍不住心烦,但是,只要一说她,女儿就会不断地顶撞、狡辩,为了不让家里的气氛又沾上火药味,刘杰只得做出让步,不予理睬。

“也不能就让她一直这样啊,小时候挺懂事的孩子,现在怎么动不动就‘顶嘴’呢?”刘杰感到很纳闷,也很头疼,不知道怎么教育女儿才好。

孩子有个性,爱辩论爱“顶嘴”针对孩子“顶嘴”这一现象,笔者走访、调查了20名中小学生及家长。

其中,有10名学生表示,他们会不自觉地与父母“顶嘴”,有8名学生表示,偶尔会和父母顶嘴,只有2名学生表示,不会与父母顶嘴。

在10名会对父母顶嘴的学生中,有7名是中学生,3名小学生;而2名不会对父母顶嘴的学生中,中小学生各一名。

“我觉得那不算是顶嘴,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已。

”一位初三年级的学生说,他只有在觉得父母表达了他认为不正确观点的情况下,才会出言反驳。

这位初三年级的学生告诉笔者,父母老是用一些老的观点和思想来指导他,让他觉得很受不了,所以家里老是像在开辩论赛。

而另外一位初二的学生说,在生活中,她也难免会和父母“顶嘴”,但是她会懂得如何把握分寸,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不会惹父母不高兴。

“‘顶嘴’不惹父母生气,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了。

”这位学生说,她在和父母表达自己的看法时,首先会想到他们是长辈,要尊重他们,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会注意语气和用词,不会说“火药味”太浓的话。

“而且这样有个好处,一般我的观点都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小小年纪,怎么就会顶嘴了?”很多家长常常感到奇怪,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宝宝到哪里去了?父母说什么,就非要反着干,“爱顶嘴”。

面对爱“顶嘴”的孩子,家长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家长李女士说,儿子洋洋从小就是个很乖的孩子,没怎么让大人操过心,但最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儿子变得爱顶嘴、顶撞父母了,想着也许是孩子青春期到了,就忍一忍吧,但是有的时候有客人在家,孩子还和父母顶嘴,就让她和丈夫觉得很没面子,实在是很生气,就会在客人走后教训儿子一顿。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

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降低父母威信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应如何应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

2024年好父母好家教读书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好父母好家教读书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好父母好家教读书心得模版孩子不愿努力学习、孩子顶撞父母、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每位家长都有许多的困惑。

魏书生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我要是年轻一半,一定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好父母好家教》这本书向每位家长提供了许多的成功教育案例,并用独特的角度从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如何批评孩子)、教育子女德为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因材施教,该不该给孩子请家庭教师、防止家教进误区登记方面的近七十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为众多家长出谋划策、答疑解难。

作为一名教师,读了魏书生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从家长的角度了解了该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作为一名教师,也从魏书生老师的交谈中了解了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应该如何帮助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良方。

一、教育子女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家长寓于什么样的教育,孩子的回复就会是什么样的,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

轻声细语的批评、嘱咐的时候,应更多地把孩子的心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当然孩子容易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随之而产生的,是对父母由衷的爱。

我们对待孩子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立场去想,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则不再是针锋麦芒,而是平等的沟通了。

二、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好父母好家教》已回复书信的方式,解答了现实社会中许多教育子女中出现的问题,并列举了许多事例,阐述了教育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其中许多的优秀方法有:引导孩子如何关注人生、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享受、教孩子如何利用潜意识、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引导孩子走出失败的陷阱……魏书生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只要我们融会贯通,用到协助家长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想我们教育子女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四种行为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四种行为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四种行为
1. 过度控制:孩子最讨厌父母过度控制他们的生活。

这包括不让他们自己做决策、限制他们的自由和独立性,以及过度干涉他们的日常活动。

2. 批评和指责:孩子最讨厌父母对他们不停地批评和指责。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法被接受和理解,降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不公平对待:孩子最讨厌父母在兄弟姐妹之间不公平对待他们。

这包括偏袒某个孩子、给予不同的待遇和奖惩,以及不公正地分配资源和机会。

4. 忽视和漠视:孩子最讨厌父母忽视和漠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这包括不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忽略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需求,以及不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老人与子女同住,千万别犯这“十忌”

老人与子女同住,千万别犯这“十忌”

老人与子女同住,千万别犯这“十忌”传统观念上,人老了自然是要和子女一起住的,这样老人既不会孤独,子女的日常生活也有人照应。

不过同住一个屋檐下,长期相处,总免不了有些小矛盾,起点小摩擦,影响家庭和睦。

那么,作为长辈,老人要如何与子女相处,共建幸福之家呢?朋友们不妨看看以下十条建议。

1、一视同仁,忌偏袒老人对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要平等对待。

我们要一碗水端平,决不能偏袒一个,疏远一个;处事要公正,这样才能赢得子女们的尊敬和爱戴。

2、有事当面讲,忌猜疑老人不宜在亲友中议论晚辈,更不要在子女间传话,以免误传,引起矛盾。

我们不要捕风捉影,有事最好当面讲,不要背后嘀咕;有疑问当面问,不乱猜测。

以免造成互相猜疑,影响家庭的和谐。

3、讲民主多商量,忌专断我们要做一个受尊重的“老人”,而不是儿女们的生活“主宰”。

在家里要讲民主,有事要与子女们商量。

不能事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长者应当是指导者和参谋,遇事不要专断独行。

4、和蔼可亲,忌挑剔老人对子女要和蔼可亲,不要总摆出长辈的尊严,整天板着脸。

不要总是指责子女,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这样不行、那样不行。

对子女的兴趣爱好,不要以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只要不有碍社会公德、违反国家法律,就大可不必挑剔。

5、遇事冷静,忌发脾气有些老人容易激动,有时候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乱发脾气,这其实是很不好的。

遇事要冷静,对子女所做的事情,不冒然批评、教训。

否则会使孩子与你的感情疏远,或直言顶撞。

当然,我们也不应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一味姑息迁就。

6、多体贴儿女,忌过分在生活中不要只讲自己的需要,而不管孩子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光计较给钱多少。

如果老人处处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生活,时间久了,就会让儿女们产生厌恶。

我们应体贴自己的子女,观察他们的生活是否正常。

如果自己给子女增添的负担,已经超过了子女的承受能力,矛盾就快爆发了,我们就要想办法进行调整。

7、精神独立,忌孤独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可以不分家,但一定要做到精神独立,千万不要一天到晚就围绕着家里的几个人生活。

17岁的高中生叛逆期怎么管

17岁的高中生叛逆期怎么管

众所周知,叛逆期主要是在初中,但结束时间确是从16到20岁左右才结束,所以17岁的高中生可谓是叛逆高发期,那对于这一年纪的叛逆孩子应该如何管呢,大家不妨试试以下办法。

首先保持冷静态度
叛逆期孩子总喜欢什么事情和家长对着来,与家长交谈的时候喜欢顶嘴,这会让家长十分烦恼。

然而不管多么烦恼、生气,家长们在这段时间里,都必须冷静下来耐心对待孩子。

孩子不能冷静处理问题,但是作为大人。

家长必须要沉得下气,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然后,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行为
父母稳定了自己的情绪,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行为,并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而不是与孩子对着干。

对于孩子做的事家长不要去斤所计较,更不要和孩子去对着干。

当然,若是能够很好地说服孩子,那么可以恰当地与孩子讲一下道理。

这将增强孩子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切忌打骂孩子
对脾气暴躁的父母提个醒:当孩子表现出叛逆行为时,请不要打骂教育。

这是因为17岁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家长若是失去理智打骂孩子,那么孩子会对父母更加不信任,不利于亲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改变教育方式
许多父母平时非常的强势,导致很多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讲话。

此时孩子的反抗或顶撞的举止可想而知,后果会是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双方的受伤。

因此,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在恰当的时候,还需改一下自己的过分强硬的性格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孩子方面。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管教17岁叛逆期高中生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要通过讲道理得方式来沟通的,切不可以高高在上、强势的教育方式,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授课教案

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授课教案

第八课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一、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同事或朋友抱怨:这孩子不知怎么了,以前问到家里,跟我们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们都听烦了他还要说。

但是慢慢长人了就像变了个人,回来不愿说话,把家当成了旅馆。

有些父母更为孩子经常对自己顶撞、叛逆而头痛不已。

北京市曾对3000多名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亲子关系情况的调查:%的孩子惧怕父母,%的孩子反感父母,%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

的孩子极度反感或憎恨父母,%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

我市一项调查也显示,当孩子心中有事,最愿意向谁倾诉时,父亲在7类人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只占5%。

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它在警示我们: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二、授课目的1、让家长了解亲子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并引以为戒。

2、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三、授课主要内容今天,我们来讨论如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讨论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亲与孩子本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本来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甚至是剑拔弩张呢?我们觉得,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有些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在与孩了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从自己的方面考虑,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管教他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他就得听我的。

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教训口吻说话。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我们产生畏惧或抵触,怎么可能愿与我们亲近沟通?二是我们总是以工作忙,家务多为借口,不愿与孩子进行交流。

每当我们工作一天回到家里,觉得身心疲累,孩子兴趣勃勃的对我们讲述他的见闻时,你不由自主的很不耐烦的拒绝。

一次。

两次,孩子也就渐渐没了与我们交流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孩子顶撞父母
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有因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和父母顶嘴的经历。

为什么良苦用心的训导却被他们顶得哑口无言,你知道孩子们也有自己不愿碰及的“死穴”吗?那些顶嘴的瞬间是怎么产生的呢?顶嘴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的一块心病。

有一次,放学回家,浩宇把书包放下后没多久就拿出一盘光盘来,打开dvd就要观看。

这时我马上就说:“你怎么不去做作业呢,没有主动性,这时候不会拿书来看看吗?”他立即回答道:“我在学校里已经做完作业了啊。

”可是我说:“只写完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做一些复习的。

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比起学习过硬的同学来说还相差甚远吗?”
他大声反问:“妈妈,你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小孩比,我觉得这不符合实际,每个人与每个人发展都是不一样的。

难道我就不能有一点空余的时间吗?”
我气愤地说:“这孩子,你怎么这么……”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就不高兴地去了洗手间,而且一呆就是很长的时间,任凭你怎么喊叫,他也装听不见。

看见他的这番举动,我这个做妈妈的心里也很难过。

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总是希望孩子听话,但现在孩子和自己顶嘴了,真的生气啊,也很心烦,为什么他们这么不理解自己的苦心。

作为家长也许会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但反而想之,家长们也应知道自己孩子的心里也有雷区,也有极其敏感的“死穴”呀,是什么让年幼的孩
子突然尖锐起来,这些“死穴”在哪?
静下来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我们真的是不理解孩子们。

于是,我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轻轻地敲敲洗手间的房门,轻声地说:“浩宇,也许妈妈太武断了,不应该强加于你,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妈妈说说吗?为什么不跟妈妈解释清楚呢?”
听了我的话,他也轻轻地把门打开了,并轻轻地说:“妈妈,对不起,是我不该回家就看电视,应该先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还有,今天同学说的,这张光盘真的很好看,特别吸引我”。

我说:“好了,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看来,冷静才是缓解矛盾的最好的法宝,父母和小孩之间双方都要克制。

从小养成好习惯,让父母说完自己再解释,在沟通中增加信任。

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平等和谐的教育。

而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爱心关注,永不言弃。

有一句话说,孩子犯错上帝都原谅。

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有一位英国的母亲说,如果我还你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我就会欠你一个成年。

这就是一个父母的用心良苦。

所以,孩子们,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为什么飞得比别人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