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海戏《月牙楼》的人物塑造

合集下载

谈淮剧表演的艺术风格

谈淮剧表演的艺术风格

谈淮剧表演的艺术风格作者:高星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戏曲剧种之间最典型的区别特征在于音乐,而“曲”又是戏曲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

由此来观察淮剧,曲词通俗浅显、蕴藉深厚;声腔激越明快、平缓舒展;吐字清丽圆净、唱曲温润宛转,这是淮剐稳定的音乐风貌。

关键词:淮剧;曲调;风格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80-02淮剧原以江淮傩腔、民间俚曲、徽京音调三方面元素架构而成。

在它初出现的时候,因方言、区域的差异曾是“东路”尽唱“下河调”,“西路”独咏“淮蹦子”,而当这两种腔调渐趋合流以后,又一度出现南派(上海)风行“自由调”,北派江苏)崇尚“老拉调”的“分庭抗礼”局面,呈现出具有不同审美指向的两种艺术样式。

然而这些唱调,无论各具怎样的特色,彼此间都在互相影响、共融发展,有着共同的高亢、激昂、粗犷、豪放的演唱风格。

一、淮剧唱腔的特色淮剧共有曲牌近百种。

从其声腔主调的艺术形态来看,其主体音乐结构,系曲牌联缀体与板式变化相对接的混合体式。

在这种体式下所形成的多个主调声腔,虽具有同一个剧种音乐粗犷爽朗的本原属性,但腔体不同,风格多样,各具美态。

细观其主要代表性声腔有:淮调清末民初,通过“香火调”原生态音乐的传承和民间山歌号子的嬗变,形成了一种新腔,因源于两淮地带田野之声而得名“淮调”,并由“俚巷歌谣”演变为质朴之曲,是表现戏剧情感的重要腔调。

淮调又称“淮蹦子”“老淮调”“淮北调”,因生长于两淮地带的中心区域,故在语音、情态、色调及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刚烈、粗犷的个性化特点。

其次,此调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遗风,粗俗中闪烁着纯朴的光泽,其唱腔旋律多以清板干唱和高腔为核心,板速稍快,且自然流畅,质朴而温存。

在那偏于对商、羽调式运用的典型音调里,夹有厚重的民间音乐文化风情,且又有浓郁的情感深度和悲剧性的气质。

拉调 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上海。

浅谈戏曲人物的刻画

浅谈戏曲人物的刻画

浅谈戏曲人物的刻画作者:郭彦亭来源:《当代人》2012年第05期我自1975年由原石家庄地区戏曲学校毕业,已在戏剧舞台上活跃了三十多年了。

在三十多年的演出生涯中,我饰演过不计其数这样或那样的角色。

不论角色大小,演得成功与否,我都尽心尽力地对每个角色进行了认真塑造、刻画,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坚持用心去演戏。

我酷爱戏曲事业,我爱看戏,更爱演戏。

我觉得,演戏要突出“演”字,演员要会演,也就是所说的要会刻画人物,要演什么像什么才能称为好演员。

对戏中人物刻画得怎样,是一个演员综合素质的体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多演出多实践,要在艺术实践中多总结多沉淀积累经验。

我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去年的中国戏曲红梅大赛河北省选拔赛中荣获金奖。

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演出经历,谈一点对戏曲人物刻画的粗浅体会,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画鬼容易画人难”。

能否将人物刻画好,是每一个演员直接面临的重大考验。

人物的刻画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成功的人物刻画可以让本来平平的作品大增光彩。

在戏曲舞台上,更加要求演员传情,传神。

要准确地刻画人物,就需要对人物在剧情中的年代、环境、身份等多方面的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最主要的是熟读剧本,我觉得可以分几个步骤:一是初读剧本,走进剧情,领会编剧意图,了解剧情的重点在哪里,人物关系是怎样的;二是领会导演意图,统一演剧思想。

导演是总体设计者,在与导演沟通后达成统一思路,演员就可以在导演对未来演剧的整体设计构思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思考怎么样塑造角色,以免出瞎力走彎路;三是复读剧本,理性认识角色。

通过前几个环节对编剧、导演思想的领会,就要重读剧本,理性分析和认识角色。

方法就是解读和设计角色的前史及剧情内外的社会背景,甚至人物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特长等。

除了读剧本,戏曲演员的念白和唱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演员可能觉得嗓音条件好就够了,但是从人物出发,必须要顾及整剧音乐、气氛以及剧中人物的身份、状况等一系列的因素,所以音色也需要塑造。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评新编淮海戏《秋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评新编淮海戏《秋月》

该戏有 几处舞蹈场景 ,如第二场秋 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为什么会不
月在 码 头 的 船上 演 唱 小 戏 《 回娘 家 》 断 强 调 呢 ? 就 是 因为 现 在 大 多 数戏 时 和 二 龙 的 舞蹈 、第 三 场 在 二 人 互 曲剧 目没 有 传 奇 性 故 事 ,更 谈 不 上
而变化 为 “ 多” ,就像传 统戏 曲舞
台上 的桌椅 ,或 摆 设成 小姐 的 闺
房 ,或 由它 们 而 成 了大 家 人 家 待 客 的 厅 堂 , 或成 了官 老 爷 审理 案 子 的
目能否成功 的必备条件,没有传 奇 扮演 的监斩官不适时宜地多次插科
性 的故 事 ,要 想 让 观 众 保 持观 赏 的 热情 ,全 神 贯 注 地 将 戏 看 到 底 , 几 打 诨 而 搅 乱 了 ,其 悲 剧 性 的程 度 也
也是为 了不提升演出成本而让普通
百姓 看 得 起 戏 的需 要 。因 此 ,这 部
二 是 别 出 心 裁 的 舞美 形 式 。戏
曲 自从进入镜框式舞 台的现代剧场 戏 的舞美 ,值得所有戏曲剧团的舞
演 出之 后 ,布 景 就 由空 空 荡 荡 或 一 美 工 作 者借 鉴 。 桌 二椅 向 写 实 的场 景 转 变 ,这 一 方
唱” 。《 秋 月 》的舞美 极富创造 性, 它仅 是一 个不规 则的造 型,然而 ,
的。 那 洋 溢 着激 情 的婀 娜 舞 姿 与 那
体现 出心心相映的和谐动作 ,无不
社会的法制 ,只是用秋月之死 来构
建 人物 命运 的悲 剧 结 局 和 强化 她 的 无 私 母 爱 ,于 是 ,就 留 下 了一 个 让
是 戏 曲的 以外 ,其 表 演近 似 于话 剧

谈丁是娥舞台经典形象的精心塑造

谈丁是娥舞台经典形象的精心塑造

广益2023年11月12日适逢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诞辰一百周年。

35年前的6月28日,这位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和兴旺奋斗了一生的著名演员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

她艰辛曲折的人生历程、坎坷不平的艺术生涯、多姿多彩的演出剧目和感人至深的人品戏德,至今仍为热爱她的学生、同事和广大观众所深深怀念。

丁是娥是一位杰出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本文主要就沪剧《罗汉钱》《雷雨》《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中小飞蛾、蘩漪、林佩芬、阿庆嫂这四个经典形象的精心塑造,聚焦透析丁是娥和她创立的丁派艺术在沪剧表演艺术方面的创新、突破和开拓。

对这四个经典形象的精心塑造,是丁是娥在新中国沪剧舞台创建的一座座艺术丰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沪剧艺术紧跟时代巨变、实现转型腾飞,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辉煌的重大贡献。

也正是通过这四个经典形象塑造的艺术实践,丁是娥坚韧不拔、不断攀登,一次次进行艰苦的自我超越,一次次登上自己艺术生涯的新坐标、新高峰,成为那个年代沪剧艺术的一面旗帜,并在沪剧界享有崇高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

“小飞蛾”:突破传统表演,揭示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妇女新的个性风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发自人们心底的歌声响彻浦江两岸。

上海解放了,26岁的丁是娥由衷感到欣喜。

她像很多沪剧艺人一样,有着一种强烈的翻身感。

过去被歧视、受欺凌的戏子,如今成了受人尊重的艺术家。

她和解洪元负责的上艺沪剧团首先进行改制,早在1950年谈丁是娥舞台经典形象的精心塑造褚伯承就实行民办公助,不久又和中艺沪剧团合并组建了民营公助的上海沪剧团。

1953年2月经过民主改革,成立了国家剧团—上海市人民沪剧团。

她还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多次为最可爱的人演出。

作为一个著名沪剧演员,丁是娥以巨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表现新时代、塑造新人物的艺术创作中去。

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在沪剧舞台先后主演过《白毛女》《小二黑结婚》《赤叶河》《好儿女》《一千零一天》等当代题材的作品。

浅谈淮海戏月牙楼的人物塑造价值

浅谈淮海戏月牙楼的人物塑造价值

浅谈淮海戏《月牙楼》的人物塑造价值戏曲是一门集唱、做、念、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是它的核心。

作为地方戏曲的淮海戏亦是如此,它在漫长的和过程中,塑造了千千万万个各具风采的动人形象,使戏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我从小痴迷戏曲,热爱淮海戏,在2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我演了几十台戏,塑造了李贤明、李厚道、江子龙、鲁江柴、张玉田、孙士明、欧阳杰等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创造和中学到了很多.ﻭ《月牙楼》是国家一级编剧杨鹤高创作的一台大型现代淮海戏,主要剧情为:纺织女工金与丈夫江子龙后又不幸,女儿江蓓蓓身患重病,母女生活极端困难。

面对逆境,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从卖小笼包做起,一直做到经营月牙楼大,兴隆。

后来,金的前夫江子龙与林华玉也双双,生活窘困,经女儿江蓓蓓牵线搭桥,他来到月牙楼打工.金不仅顶住了群众的闲言碎语,而且还和林华玉消除了误会。

几经周折,金胸怀大度,把月牙楼交给女儿经营,把林华玉也安排到月牙楼上班,而她自己应朋友之邀前往南方去开创新的事业。

在《月牙楼》一剧中,我饰演男一号江子龙,这一角色对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此前我演的大都是古装戏中的角色,古装戏是“程式化”的表演,用外化的形体动作加上优美的唱腔和精炼的道白塑造人物形象.而现代戏是不可能仅用“程式”和唱、做、念、打就能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现代戏要求演员必须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全身心地体验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塑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ﻭ通过熟读剧本和虚心向编剧、导演、作曲及老师和同事们请教,我对江子龙这个人物有了初步认识:他是一个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注重外表的男性;他追求浪漫、崇尚自我、死要面子、办事畏缩、对家庭极端不负责任.当他在家里与幽会被金撞见时,是那么慌忙无措又死要面子,他不愿吵闹让邻居看笑话,也表现出他办事畏畏缩缩的特点.他对金说,“要不咱俩就吧……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更表现出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然而江子龙又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林华玉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他毅然提出是对林华玉的保护。

浅谈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几点体会

浅谈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几点体会
浅谈 戏 曲 演 员塑 造 角 色的 几点体 会
邢君 慧
( 中 国平 煤 神 马 集 团豫 剧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0 0 )
清代黄幡绰在著作的 《 明心鉴 》中,曾这样说 “ 凡男女角色 , 既妆河等人 ,既当作河等人 自居,喜、怒、哀 、乐 、离 、合 、悲、 欢 ,皆须 出于 己衷 ,则能使看者触 目动情 ,始为现身说法 ,可 以 化善惩恶 ” 。斯大林称演员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显然,演员 的 创 造 ,不 同于 其 他 艺 术 创 造 。 的确 ,不 同的戏剧形式,按照 自己的艺术特 点,要求演员具 备不 同的表演技能 。当一个演 员进入戏 曲天地 , 也就意味着踏上 了漫长艰辛 的求索征程 。1 9 8 7年 ,我考入河南省鲁 山县戏 曲学 校学 习表演专业 ;1 9 9 0年春 ,我调到 了中 国平煤神马集 团曲剧 团工作 ,先后参演 了诸多大型剧 目以及小戏曲、折子戏等 ,扮演 了剧 中的主要 人物 ,如 《 大祭桩 》中的黄 桂英,《 包青天 》中的 皇姑 , 《 杨七 娘》中的杨七娘 , 《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 2 0 0 3 年,我有幸考入平顶 山文化艺术学校深造 ;2 0 0 5年 以优异 的成 绩毕业,回到 中国平煤神马豫剧一团工作;为了更进一步提高 自 身综合素质,2 0 1 3 年 1 2月初 ,我如愿 以偿地拜人民艺术家常香 玉的第三代传人 、“ 梅花 奖”获得 者楚淑珍 为师 ,并在 省会郑 州 举 行 了隆 重 的 拜师 仪 式 , 使 自己在 艺 术 的 人 生 道 路 上 又迈 出 了 可 喜 的 一 步 。2 0 1 3年 l 2月 l 9 日,在 恩 师 楚 淑 珍 的精 心 细 致 的指 点下 , 我参加 了河南省第七届 “ 红梅杯 ” 戏 曲大赛, 凭借豫剧 《 大 祭桩》选段获得金奖 , 直接晋级参加首届 中国黄河流域十三省联 合举办的 “ 红梅戏 曲大赛” ,荣获银奖 。 然而 , 在掌握 了众 多的传统剧 目之后,往往还会接到许多新 创作 的剧本 ,势必还要学会 排演 新剧 目、新角色 。这对演员既是 考验 ,也是提升的宝贵契机 。我在 2 0多年 的从艺实践 中深刻体 会到 ,新排剧 目的表演也是一 门很大的学问。 熟 悉 剧 本 ,掌 握 剧 情 每 排 一 出新 戏 ,每 接 到 一 个 角 色 ,我 都会 先 熟读 剧 本 。剧 本 历来被称 为 “ 一剧之本 ” ,也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 。演员 只有 熟读剧本 、 精通剧本、分析剧本、理解剧本,才能熟悉人物, 了解人物 , 才 能把握好 自己如何去演人物 。只有先让人物从剧本 中走 出来 ,在 自己心中活起来 ,才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创造角 色 ,塑造人物 ,让其在舞台上真正的活起来。明确 了剧本 的重要 性,还要注重读剧本 的方法 。我 的体会是先粗读 ,后细读 ,再 重 读 。先粗 读一遍,对剧情有 个大概 了解 ,再细读 ,对 人物有个 更 深层 次的认识,然后在 重点读三遍 。 1 . 通过剧本 ,从而准确地分析结构 ,准确地掌握 戏剧 主题 思 想和发展线, 这 对 角 色 的 创作 是有 益 的 , 把 握 全 剧 的矛 盾 和 层 次 , 更好地处理舞台节奏。 2 . 读 剧 本 知 立 意 、明格 调 。明确 剧 本 的格 调 ,是 正 剧 、悲 剧 、 喜剧还是闹剧,然后才能决定采 取什 么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 ,来 体现作者要表达 的内在 意蕴 。 3 . 读剧本可知人物,明个性。通过细读和重点读 ,既要熟悉 自 己饰 演 的人物 , 还 要 了解 同其 他人 物 的关 系 和 纠葛 。 还要 知 道人 物 的心里特征和性格特征 , 把人物的外貌和心里状态结合起来, 恰如 其分地把握人物性格 ,从而塑造一个完美真实的舞台人物。 4 . 读剧本可知分寸、明情绪 。有些是剧 本中注 明的,有些是 导演构思的 ,而且大部分的潜台词是依靠演 员 自己创造发挥 的。 演员进行表演时 ,动作、表情一 定要拿捏好分寸 ,表演要从容舒 展 ,又恰 到好处 ,流妤形式 ,走过场都不行 。在表演上除 了形体 动作外 , 更要准确地把握人物 的内心世界 , 每个人物 的场景每个 细节和眼神 。在表现人物情绪时,一定要 感情充沛 ,色彩丰 富, 情绪复杂变化必须起伏有致,层 次分明,节奏清楚 ,把平面剧本 变 成 立 体 的精 美 的艺 术 品 奉 献 给 广 大 观众 们 。 二 、把握唱腔 ,控制感情 戏 曲的 “ 四五功法 ”离不开音乐唱腔 ,而 唱腔是戏 曲刻画人 物 的一种主要手段 。长久 以来 ,人们 把演 戏叫唱戏 ,且行 内有谚

淮海戏丑行表演形式与演唱技巧分析

淮海戏丑行表演形式与演唱技巧分析

摘要:淮海戏是江苏省等地方的传统戏种,遍布于江苏北部连云港、淮安市、盐城市等地,源于吴集镇的“拉魂腔”,别名“三刮调”,早期主要是说唱民间故事,俗称“三小戏”。

淮海戏具有传神写意、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小旦、小生、小丑成为戏班里的主要角色行当,戏曲表演能够体现丰富的生活气息,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

丑角作为淮海戏中的重要行当,其表演形式富有特色,最大的特点是滑稽有趣、动作灵活,具有娱乐、调剂、以及丑刺等舞台功能,文本主要对淮海戏中丑角行当的表演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淮海戏丑角表演形式演唱技巧淮海戏丑行表演形式与演唱技巧分析文/庄雄师淮海戏作为传统的地方性戏种,具有浓厚的地方气息。

丑角属于其中四大行当之一,在淮海戏中具有重要角色作用,丑角往往给人展现质朴自然、鲜活风趣、讥诮新奇、以及泼辣犀利等艺术形象,具有较高的舞台表现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淮海戏中的丑角行当别名称小花脸、或三花脸,是淮海戏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的丑行,并与其它行当一起构成了“四轮定位”的艺术格局。

俗话说“无丑不成戏”,在淮海戏中丑角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

比如:传统戏曲《催租》中的张福来以及《皮秀英四告》中的戈自明等角色都是淮海戏中比较有名的丑角角色。

丑角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诞生之初就在“活”舞台上,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丑角可以生活在美与丑的审美交流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表现形式,他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将广大观众的审美密切联系在一起,是观众眼中的一种独特的感性的娱乐方式和对象。

丑角角色一般表现为调笑逗趣、插科打诨等特点,在戏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表现的嬉戏情趣是舞台中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一般作为生、旦角色的陪衬,但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在戏曲的发展历程中,丑角拥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神似于古优戏之忧优,早期阶段,戏曲丑角的鼻祖是宋杂剧中的“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在元剧发展早期中,戏剧人物的表现用净来代替,并没有丑角这一角色,后来由于明朝戏文的发展,受到其影响才慢慢有了丑角。

浅谈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形式美

浅谈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形式美

浅谈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形式美作者:万海军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20期淮北梆子戏沿袭着沙河调、祥符调数百年的传承、变化和发展,渐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韵味,在我国戏曲百花园里有着很佳的地位。

淮北梆子戏和全国其他戏曲种一样,运用一套套的表演程式,去表现剧情,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其表演艺术和特点丰富多彩。

其中,戏曲身段是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唱、念、做、打存在舞台表演中,也存在于其他表演艺术之中,只是方法不同。

例如: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的;话剧是以念白为主的;舞剧是以舞蹈为主的。

唯有戏曲身段是其他表演艺术所不具备的。

如戏曲中的“台步”,它分青衣台步、老旦台步、花旦台步、老生台步、武生台步等等。

它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走出来的步法也不同。

戏曲表演是运用演员片面的形体动作即人物的穿戴,如水袖、翎子、甩发、手帕、扇子等调动一切所能利用的道具来为创造戏剧人物的艺术形象,而努力地去尝试。

如果一个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上,去掉了这些戏曲身段,那就不称其为戏曲了。

所以说,戏曲身段是戏曲表演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舞台戏曲表演的创作特征首先,戏曲身段创作的主要特征是围绕戏剧而创作的。

一个戏构成的戏剧情节,主要是依靠人的行为来完成的。

戏曲身段为了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在创作时和其他舞蹈一样都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行当都有一定的规范技巧,手、眼、身、法、步各有其程式。

因此,戏曲演员从小就要练就好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

当然,在具体刻画人物时,演员还须悉心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征,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龄上、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增光辉。

如在各种步法中:狼狈挣扎时走跪步,少女在欢乐时甩着辫梢走碎步,就不仅是纯技术性的表演,更能起到渲染气氛和描绘情态的作用。

同样是翎子功,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的表现英武,有的表现轻佻,有的表现急躁,有的表现愤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由瑶族传统婚恋观透视该民族之人性自…
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步骤
论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关于昂昂溪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文化传播――以…
浅谈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
迷途――浅析黑泽明《梦》的心理世界
《马语者》生态批评注视
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琐谈
威廉·琼斯的文学创作谈
海明威婚姻经历对《伊甸园》的影响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探微
浅析秦观诗歌中的酒意象
灵与肉的镜像、符号――卡夫卡《乡村…
【摘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表演的主要部分。

在表演中,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的表演,精心刻画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可以达到揭示戏曲主题思想的目的。

本文试以《月牙楼》为例,探讨淮海戏表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人物形象;塑造;体会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27-01
中国戏曲是一门集唱、做、念、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是它的核心。

作为地方戏曲的淮海戏亦是如此,它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塑造了千千万万个各具风采的动人形象,使戏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我从小痴迷戏曲,热爱淮海戏,在2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我演了几十台戏,塑造了李贤明、李厚道、江子龙、鲁江柴、张玉田、孙士明、欧阳杰等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创造和实践中学到了很多。

《月牙楼》是国家一级编剧杨鹤高同志创作的一台大型现代淮海戏,主要剧情为:纺织女工金月亮与丈夫江子龙离婚后又不幸下岗,女儿江蓓蓓身患重病,母女生活极端困难。

面对逆境,金月亮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从卖小笼包做起,一直做到经营月牙楼大酒店,生意兴隆。

后来,金月亮的前夫江子龙与妻子林华玉也双双下岗,生活窘困,经女儿江蓓蓓牵线搭桥,他来到月牙楼打工。

金月亮不仅顶住了群众的闲言碎语,而且还和林华玉消除了误会。

几经周折,金月亮胸怀大度,把月牙楼交给女儿经营,把林华玉也安排到月牙楼上班,而她自己应朋友之邀前往南方去开创新的事业。

在《月牙楼》一剧中,我饰演男一号江子龙,这一角色对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此前我演的大都是古装戏中的角色,古装戏是“程式化”的表演,用外化的形体动作加上优美的唱腔和精炼的道白塑造人物形象。

而现代戏是不可能仅用“程式”和唱、做、念、打就能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现代戏要求演员必须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全身心地体验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塑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熟读剧本和虚心向编剧、导演、作曲及老师和同事们请教,我对江子龙这个人物有了初步认识:他是一个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注重外表的男性;他追求浪漫、崇尚自我、死要面子、办事畏缩、对家庭极端不负责任。

当他在家里与情人幽会被妻子金月亮撞见时,是那么慌忙无措又死要面子,他不愿吵闹让邻居看笑话,也表现出他办事畏畏缩缩的特点。

他对金月亮说,“要不咱俩就离婚吧……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更表现出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然而江子龙又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林华玉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他毅然提出离婚是对林华玉的保护。

同时他对金月亮也是充满愧疚的,金月亮把他推出家门,他是多么地舍不得呀,他想安慰金月亮,而金月亮已经把门狠狠地关上了,他怅然若失,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家。

这就是江子龙在第一场中需要表演的戏。

在实际演出中,我紧紧抓住江子龙的内心戏,使江子龙这个人物贴近自然,贴近生活。

《月牙楼》中江子龙的另一场重头戏是夫妻双双下岗,妻子不幸摔断了腿,生活窘困,妻子要他到单位找领导要钱,而江子龙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虽然家中生活困难,也不愿伸手向集体要钱。

因为他明白,国家正处在改革时期,集体也有困难,于是任由妻子数落吵闹,他都忍气吞声。

紧接着女儿蓓蓓提着蛋糕来给父亲过生日,诸事烦
心的江子龙早已忘了自己的生日,当看到蓓蓓来为自己过生日,他百感交集,泪水不自觉地流淌下来,搂着女儿久久说不出话来,最后拍拍女儿的肩膀,无言地向房里走去……演这段戏,我心里很酸痛,泪水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不知能否打动观众,让观众也同情江子龙此时的处境。

《月牙楼》最能打动观众的一场戏是江子龙到前妻金月亮经营的月牙楼大酒店来打工。

江子龙下岗后,生活无着,在万分无奈的情况下,由女儿江蓓蓓安排来到月牙楼打工。

想起往事,他无脸面对前妻,更没有勇气在前妻手下打工。

这时江子龙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在大酒店门口,他左右徘徊,“心里蹦蹦跳,腿肚把糠筛,脸皮直发烧,脚步迈不开……”每当演到这场戏时,我仿佛真的是去找工作,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江子龙面对潇洒的金月亮,越发抬不起头来,默默地坐在沙发上手足无措,金月亮叫他:“江子龙同志。

”江子龙应声回答:“到!”并机械地做了个立正动作。

这一小段戏,每次演出都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场下笑声一片。

江子龙这一角色,既有顺境中的潇潇洒洒,也有逆境中的畏畏缩缩;既有当科长时的得意,也有下岗后的无奈。

我在把握各个阶段人物的外在形象及内心活动上很下工夫,使江子龙这个人物形象能够真实地立在舞台之上,在艺术的表达方面达到了全剧的要求。

《月牙楼》在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淮海戏艺术节的演出中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本人荣获优秀表演奖。

该剧同时获得了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在后来的演出中,该剧又获得演出“百场奖”、“二百场奖”。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形成自己的风格极为艰难,但这是戏曲演员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成功塑造人物形象,不但需要掌握过硬的程式,还需要了解人物内心的动态。

演好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让观众快乐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2]贾志刚.戏曲体验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卢其树(1966-),汉族,江苏沭阳人,江苏省沭阳县淮海剧团副团长,三级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