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蓝莓行业发展分析引言蓝莓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丰富风味的小果实,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从产业链、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蓝莓行业的发展状况。
产业链我国蓝莓产业链主要包括蓝莓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环节。
种植环节主要有技术栽培、育苗和种植管理等工作。
采摘和加工环节需要保证果实的质量和新鲜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销售环节则包括批发、零售和电商等多种渠道。
当前,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进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冷链物流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有助于保持蓝莓的新鲜度和口感。
随着我国对蓝莓消费需求的增加,蓝莓产业链逐渐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蓝莓作为一种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的水果,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尤其在大城市,高收入人群对高端蓝莓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此外,蓝莓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健康食品。
据统计,我国蓝莓消费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同时,蓝莓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我国成为了全球蓝莓进口大国之一。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蓝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发展前景目前,我国蓝莓行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随着蓝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行业各环节的参与者都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几年,我国蓝莓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合作,研究和引进更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份额。
然而,蓝莓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病虫害防治、物流配送成本、市场价格波动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结论我国蓝莓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满足,蓝莓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些困难和挑战。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蓝莓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剂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蓝莓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对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蓝莓产业现状1. 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蓝莓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总种植面积为17.9万公顷,同比增长23.1%。
其中,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是蓝莓主要种植区域,南方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也逐渐加大了蓝莓的种植力度。
2. 蓝莓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也不断完善。
从种植、收获、包装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种植方面,国内蓝莓种植面积的增加,各地的蓝莓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加工方面,蓝莓产品的加工技术也在逐渐提高,蓝莓干、蓝莓酱等深加工产品开始逐渐出现在市场上。
销售方面,国内蓝莓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丰富的蓝莓产品,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3. 国内蓝莓出口迅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蓝莓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出口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24.5%。
其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中国的蓝莓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国内蓝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蓝莓产业发展趋势1. 农户规模化种植。
目前,我国蓝莓种植农户大多为小规模种植,缺乏整体规模效益。
未来,随着蓝莓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户将会逐渐向规模化种植转变,形成大型蓝莓种植基地。
同时,种植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应用也将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2. 改良品种培育。
目前,国内蓝莓主要种植的是引进品种,品质和产量相对较低。
未来,首要的发展方向将是培育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蓝莓新品种,改善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蓝莓产业建设方案

蓝莓产业建设方案1. 产业概况蓝莓是一种新兴的果树,属于越橘科、越橘属,原产于北美洲。
蓝莓果实鲜嫩多汁、味道清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目前,全球蓝莓产量已经逐年增加,其中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南美洲是主要产地。
中国的蓝莓产业发展较快,已经成为世界蓝莓生产大国之一。
截至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蓝莓出口大国之一,蓝莓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超过5万吨。
2. 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蓝莓对人体健康的多种作用得到广泛认可,蓝莓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同时,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蓝莓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内,蓝莓市场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蓝莓销售金额将达到数十亿美元,市场需求量主要来自于餐饮连锁、高端超市和家庭消费市场。
预计未来几年,整个蓝莓产业的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行业竞争也将逐渐增加。
3. 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蓝莓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种植技术水平不高,栽培技术多数落后,科学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产量低;•软实力不足,品牌缺失,营销渠道单一;•产业链条短、不具备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4. 产业发展对策为了推动中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蓝莓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应采取以下措施:(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蓝莓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将创新源头放在种植上。
当前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存在巨大的缺口,应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技术团队,完善种植技术体系。
应加强种植水平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提高蓝莓高产、高效、高质的技术水平,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推动个性化栽培。
(2)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具有重要的推广和传播作用。
蓝莓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推动品牌体系建设,注重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
蓝莓项目规划书

蓝莓项目规划书1.引言蓝莓项目是一个旨在推广和发展蓝莓种植业的计划。
蓝莓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规划书将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计划和实施流程,以便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
2.项目背景蓝莓种植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营养丰富和健康价值被广泛认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促进蓝莓种植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将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种植管理和建立市场渠道,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蓝莓种植业。
3.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在指定地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蓝莓种植产业链,实现以下目标: - 建立一批示范蓝莓种植基地,提高种植效益; - 培训农民掌握蓝莓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 挖掘蓝莓产品的市场潜力,开拓销售渠道; - 建立蓝莓种植合作社,推动农民组织化经营。
4.项目计划4.1 种植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条件,在指定地区建设一批示范蓝莓种植基地。
基地的选址应考虑土壤肥沃度、水源可靠性和气候条件。
同时,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4.2 技术培训与推广开展蓝莓种植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和农技人员向农民介绍蓝莓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和灌溉管理方法。
通过示范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确保蓝莓种植的高效运作。
4.3 市场开拓与销售进行蓝莓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于蓝莓产品的需求和偏好。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策略,开拓蓝莓产品的销售渠道,如直销、批发和电商平台等。
同时,建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
4.4 组织建设与管理推行农民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农民相互合作,共同经营蓝莓种植业。
合作社将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同时协调资源,帮助农民更好地分享利益。
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现。
5.项目实施流程项目实施流程图项目实施流程图6.项目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 - 建立起一批示范蓝莓种植基地,提高种植效益; - 农民掌握蓝莓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收入水平; - 挖掘蓝莓产品的市场潜力,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 农民组织合作社经营,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蓝莓发展实施方案

蓝莓发展实施方案一、市场分析蓝莓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蓝莓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但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蓝莓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二、发展目标1. 扩大蓝莓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建立健全的蓝莓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3. 提升蓝莓品牌知名度,拓展国内外市场。
三、发展策略1. 科学种植:选择适合蓝莓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
2.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提升蓝莓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 拓展销售渠道:与超市、电商平台等合作,拓展蓝莓销售渠道,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4.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蓝莓新品种的培育和技术研发,提高蓝莓的抗病虫能力和适应性。
5. 提高加工水平:开发蓝莓相关产品,如蓝莓酱、蓝莓饮料等,增加附加值,拓展产品线。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方案。
2. 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共同推动蓝莓产业发展。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蓝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蓝莓产品质量和安全。
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风险应对1.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2. 自然灾害:加强蓝莓种植的防灾减灾工作,减少自然灾害对产业的影响。
3. 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技术风险。
六、总结蓝莓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只有科学制定发展策略,加强合作,提高品质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能够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蓝莓种植产业实施方案

蓝莓种植产业实施方案一、产业现状分析。
蓝莓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蓝莓种植产业仍然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了市场供应不足,价格波动较大。
二、发展目标。
1. 实现蓝莓种植规模化,提高产量和品质稳定性;2. 提升蓝莓种植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3. 扩大蓝莓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4. 构建完善的蓝莓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三、实施方案。
1. 科学选址。
根据蓝莓的生长特点,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确保蓝莓植株的生长环境。
2. 优质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蓝莓优质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精细管理。
采用科学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保证蓝莓植株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4. 产业链延伸。
发展蓝莓深加工产业,生产蓝莓酱、蓝莓干等系列产品,提高蓝莓的附加值。
5. 市场拓展。
加强与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渠道的合作,拓展蓝莓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6. 技术培训。
开展蓝莓种植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推动蓝莓产业的升级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政府支持。
加大对蓝莓种植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种植补贴、技术培训等支持政策。
2. 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开展蓝莓种植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蓝莓种植技术水平。
3. 品牌建设。
推动蓝莓品牌建设,提高蓝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可以有效推动蓝莓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稳定性,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蓝莓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打造蓝莓产业新优势。
合理规划促进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促进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一、优化蓝莓种植结构在促进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优化蓝莓种植结构。
目前,丹东地区的蓝莓品种以北高冷地区适应的品种为主,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可以考虑引进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如低温抗寒、病虫害抵抗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蓝莓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也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品种的种植面积,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产量。
二、加强蓝莓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蓝莓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种植技术对于蓝莓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蓝莓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对于促进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研发机制,加强蓝莓栽培、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将前沿的种植技术推广到基层农户,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参与蓝莓产业的发展。
三、建设蓝莓产业园区为了更好地推动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在丹东地区建设蓝莓产业园区,集中种植蓝莓,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保障产品质量。
产业园区可以集中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提供统一的生产技术支持和市场销售渠道,帮助农民更好地种植和销售蓝莓,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提高蓝莓的附加值为了增加蓝莓产业的附加值,可以适当进行深加工和推动蓝莓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可以将蓝莓加工成果酱、蓝莓饮料、蓝莓干等多种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蓝莓的附加值。
也可以开发蓝莓花卉观赏市场,将蓝莓种植园打造成以蓝莓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基地,提升品牌效应,增加销售渠道和效益。
五、保护生态环境蓝莓种植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因此在推动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要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取有机种植、无公害农业等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蓝莓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也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保障蓝莓生长的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怀宁蓝莓项目策划书3篇

怀宁蓝莓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怀宁蓝莓项目策划书一、项目概述怀宁蓝莓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怀宁蓝莓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悦目、果皮较厚,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度,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可鲜食。
为了进一步推动怀宁蓝莓产业的发展,提高怀宁蓝莓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我们制定了本项目策划书。
二、项目背景怀宁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蓝莓的生长。
目前,怀宁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X]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策略,怀宁蓝莓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三、项目目标1. 提高怀宁蓝莓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 提升怀宁蓝莓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促进怀宁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执行内容1. 品牌建设设计怀宁蓝莓的品牌形象,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包装等。
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如参加农产品展览、举办蓝莓采摘节等。
加强品牌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2. 产品开发研发蓝莓深加工产品,如蓝莓果酱、蓝莓酒、蓝莓干等。
开发蓝莓保健品,如蓝莓胶囊、蓝莓口服液等。
推出蓝莓主题旅游产品,如蓝莓采摘游、蓝莓文化体验游等。
3. 市场营销建立怀宁蓝莓的销售网络,包括超市、水果店、电商平台等。
拓展销售渠道,如与酒店、餐厅、礼品店等建立合作关系。
加强市场推广,如开展促销活动、举办品鉴会等。
4. 技术支持提供蓝莓种植技术培训,包括蓝莓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建设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展蓝莓科研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蓝莓种植技术和品种。
五、项目实施计划1. 品牌建设时间:[具体时间]内容:完成怀宁蓝莓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品牌推广活动的策划。
2. 产品开发时间:[具体时间]内容:完成蓝莓深加工产品和保健品的研发,并推出蓝莓主题旅游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鼓励政策 (一)蓝莓 1、年度内每个单位(企业、农户、合作社)新发展成方连片露天蓝莓面 积达到50亩以上的,每亩享受5000元贷款额度的贴息,贴息率90%,连续三 年,并实行苗木补贴,每亩(栽植280株以上)一次性补贴1000元。
2、新建成方连片蓝莓大棚10个以上的,每个标准冬暖式大棚一次性补贴 5000元,或每个标准冬暖式大棚享受4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贴息率90%, 连续三年;每个大拱棚(1亩以上)一次性补贴1000元,或每个大拱棚享受 0.8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贴息率90%,连续三年。 (二)绿茶 1、鼓励绿茶采用固定设施化栽培模式(跨度为三行茶以上)和生态复合 型保护模式提高茶树抗灾能力,对成方连片50亩款额度的贴息,贴息率90%,连续三年。 2、对新发展茶园采用当地无性系茶树良种,成活保存率90%以上,且规 模达到50亩以上的,每亩享受3000元贷款额度的贴息,贴息率90%,连续 三年。
5
(四)市场营销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作用,大 力拓展国内大中型城市消费市场,确保特色农产品在产量不断增加的情 况下销售畅通,防止因恶性竞争而影响产业发展。市财政在冷链物流体 系建设和产品精深加工上给予贴息贷款和资金支持,并优先安排各级政 策扶持项目。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将蓝莓、绿茶、食用菌采摘 与节庆活动相结合,加强宣传推介,提升三大特色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 竞争力。
6
(六)考核激励保障。将发展三大特色农业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镇、 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内容。特色农业考核基本配分 30分(其中,海青镇蓝莓发 展考核配分15分,固定设施化茶园发展考核配分 15分;大村镇蓝莓发展考核 配分15分,食用菌发展考核配分15分)。
1
(二)绿茶。目前,我市已发展绿茶种植面积6.83万亩。按照“稳定 面积、主攻品牌、文化塑造、市场为主”的发展思路,有效整合绿茶生 产、加工、销售等资源,提升胶南绿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成中 国北方重要的绿茶生产基地,打造全省一流品牌。针对极端天气频发、 冻害增多的情况,重点鼓励扶持绿茶保护地栽培和无性系茶园发展,提 高绿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0年-2014年,每年新发展保护地栽培1 万亩,无性系茶园2000亩,到2014年全市绿茶种植面积发展到8万亩,其 中无性系茶园发展到1万亩,保护地栽培5万亩。 (三)食用菌。按照“品牌化运作、示范地引导、区域性推广”的思 路,充分发挥我市林地资源丰富优势,推广“林地+露天+设施”等多种 生产模式,突破发展林地食用菌。重点围绕吉利河、白马河、胶河三河 流域,以大村镇、理务关镇两个食用菌专业镇为龙头,带动周边区域组 团发展,建成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品种示范基地和加工出口 基地,打造全省一流品牌。2010年全市食用菌发展到1万亩,2011年发展 到1.5万亩,2012年发展到2万亩,2013年发展到2.5万亩,2014年发展到3 万亩。
(五)资金投入保障。为鼓励发展三大特色农业,市财政每年设 立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和种苗直补。市财政安排专项工作 经费,主要用于特色农业的规划论证、宣传推介、技术培训指导、聘请 专家等工作。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重点用于基础设施、苗种繁育、精 深加工、行业协会等方面,促进三大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4
(二)技术服务保障。重点搭建两个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两个 产业服务体系。两个技术研发平台:一是组建市级特色农业研究中心, 争取国家蓝莓研究所落户我市。依托中科院、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聘请一流的特色农业专家,进行最新技术研 究与开发;二是扶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重点研究种苗繁育和产品精深 加工。两个服务体系:一是分别成立三大特色农业行业协会,制定完善 行业发展规范,整合产学研、产加销资源,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二 是建立市、镇、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将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 基地。
一、规划目标
按照“做大、做优、做强”和“高端、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 鼓励蓝莓、绿茶、食用菌三大特色农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做强品牌,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突破性发展,打造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 农业品牌。 (一)蓝莓。全市适宜蓝莓栽培面积约18万亩,目前已发展到1.1万 亩。按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和“露天+大棚+冬暖棚 (设施栽培)”的生产方式,解决不同季节的蓝莓市场空档,积极抢占 国内外市场,争取建成国内最大的蓝莓产业化基地、优质蓝莓的主产区、 一流水平的蓝莓技术研发中心、最大的蓝莓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2010年全市蓝莓规划发展到2万亩,2011年规划发展到4万亩,2012年规 划发展到6万亩,2013年规划发展到8万亩,2014年规划发展到10万亩。 2015年以后,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 蓝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质量品牌保障。以“绿色、安全、健康”为目标,大力推行 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实现从田间生产、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程控制,尽快形成统 一的生产、加工、运销规范,打造有竞争力、美誉度高的高端市场质量 安全品牌。加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定步伐,培育胶南特色农产 品共用品牌。
3
(三)食用菌
年度内新发展成方连片食用菌50亩以上的,每亩享受1万元贷款额度的 贴息,贴息率90%,贴息一年。
对三大特色农业产品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定的,每个奖励 申报主体5万元。对于获得国家、省、青岛市级名牌产品的,分别奖励5万 元、3万元、2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 长,有关部门和有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胶南市发展 现代特色农业工作推进小组,主要负责三大特色农业的立项和规划审核, 统一安排资金使用和管理,协调各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并 组织考核验收。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成立工作推进小组。要坚持“依法、 自愿、有偿”的原则,妥善做好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工作,为发展三大特色 农业搞好服务,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