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变动成本法实际案例

变动成本法实际案例

案例名称:使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生产决策的案例研究1. 背景介绍在企业管理中,对于是否要增加某一生产线、启动一个新项目或继续生产某一产品等决策,往往需要通过分析变动成本来进行评估。

变动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随着决策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等。

本案例以某制造企业生产产品是否转移到海外工厂为例,展示如何利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生产决策的过程和结果。

2. 案例过程2.1 公司背景某制造企业在国内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生产一种特定的电子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

由于公司在国内面临着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导致产品的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

2.2 决策背景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降低成本,公司考虑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以利用当地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

2.3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生产决策分析,公司从海外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并收集相关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

数据包括以下内容:- 海外工厂的租金和设备费用- 海外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海外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海外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公司在国内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2.4 变动成本分析公司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分析。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

公司首先计算了每个产品单位的变动成本,包括国内生产和海外生产的变动成本,并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海外生产的变动成本要低于国内生产。

然后,公司计算了每个产品单位销售的利润,包括国内销售和海外销售。

利润等于销售价格减去对应的变动成本。

最后,公司综合考虑了销售量的影响,使用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在不同的销售量下,国内和海外生产的利润情况。

结果显示,在销售量较大的情况下,海外生产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2.5 决策结果根据变动成本分析的结果,公司决定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工厂。

转移生产线后,公司能够利用当地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以宝山钢铁有限公司为例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以宝山钢铁有限公司为例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以宝山钢铁有限公司为例一、背景介绍宝山钢铁有限公司是中国三大钢铁企业之一,也是上海市志愿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之一,是以炼铁、炼钢、轧钢、制管、冷轧、镀锡、冷拔、桥牌、机械加工等多种生产工艺为一体的钢铁企业。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核算指标。

针对宝钢的成本核算特点,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宝钢在生产和销售中的真实成本,给企业带来更为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分析。

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变动成本法是一种针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假设在固定生产力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是由变动成本(即与产品数量成正比的成本)和固定成本(即与产品数量无关的成本)组成的。

因此,变动成本是随着产品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固定成本则恒定不变。

在变动成本法中,变动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产品所用的原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是指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其他成本。

三、宝钢的变动成本核算实践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钢铁企业,宝钢的成本核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宝钢的变动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成本,包括铁矿石、煤炭、焦炭等。

对于宝钢来说,其直接材料成本特点是价格波动大,且材料种类复杂。

因此,在变动成本核算中需要考虑如何根据不同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灵活地调整材料成本的计算方式。

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社保等。

对于宝钢来说,其直接人工成本特点是数量庞大,且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

因此,在变动成本核算中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并根据人工成本的变化情况灵活地调整成本核算方式。

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其他成本,包括能源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

对于宝钢来说,其制造费用特点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产量的成本组成情况灵活地调整成本核算方式。

成本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成本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成本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笫一题:变动成本讣算案例(-)资料某冰箱厂连续两年亏损,厂长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

会议有关纪要如下:厂长: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

银行对于年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

销售处长: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每台冰箱以1600元价格出售,而每台冰箱的成本是1700元。

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冰箱就卖不出去,其出路就是想办法降低成本,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生产厂长:我不同意。

每台冰箱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产品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行业学会的认可。

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10万台,口询因为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含有1万台是前年生产的。

厂长: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财务处长:每台冰箱的变动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

我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

这样,即使不提价、不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度过危机。

为了减少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追加50万元作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丄销售奖励。

试问:(1)去年亏损的500万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2)如果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今年能盈利多少,请你对该意见谈谈自己的看 法。

第二题:变动成本讣算法案例2003年某公司财务处长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 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

经理阅后,将财务处长请去,他对报告 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感到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止咳液的屮制药厂,另一个是生 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

中制药厂2001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 增加,资金频频告急。

2002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应市场,减少产量, 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文献综述。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变动成本法的概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变动成本法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并对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本文旨在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企业, 应用研究, 成本控制, 决策分析, 管理实践, 发展趋势, 重要性, 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变动成本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将其运用于经营管理实践中。

目前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效果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在实际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决策支持。

通过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可以为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更好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也可以为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优化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方式,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通过对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并且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1.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法。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传统的财务会计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即将全部的制造成本都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不管是固定的费用还是变动的费用。

渐渐地这一股脑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显露出了弊端。

例如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存货越多利润越大的奇怪现象,这不利于我们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变动陈本法应运而生,从西方被我们引入到了中国。

变动成本法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把变动的成本这一部分计入到产品的成本,而把如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期间费用剔除在外。

这样做有利于加强日常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出一些经营方面的决策和资本决策,还有利于进行目标控制和对经营业绩的考核进行分析。

变动成本法引进我国多年,但真正的实务工作中运用这个方法的并不是很多。

变动成本法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适合管理者在内部使用,作为一种方法可以使管理者在管理内部工作上增加一种思维方式。

企业经营决策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本任务。

企业要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经济效益。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职能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规划未来的会计信息,如何运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边际贡献,建立量本利分析模式,测算目标利润,制定价格,以使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决策。

变动成本法在西方企业已经运行许多年了,他们也是应用在企业的内部,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分析方法。

我们也可以将其相仿运用到本土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上,使得企业在经营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却也不能避免它的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及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不能适应长期投资的需要,而且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并不能很精确,本文拟在通过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重点通过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以及投资决策方面的分析找到变动成本法实施的不足之处,以及探析其相应的对策,并鉴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力求得出进一步的分析结论。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方法之一,自1936年由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提出以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普遍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

有关变动成本法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阐述其目前应用的现状、变动成本法在管理中的应用(优劣势等)、实际应用中的对策及几种模式等.这其中不乏分析见解深刻的论述。

本文将研究较多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一、有关变动成本法应用现状的研究黄宝华(2005)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中提到,变动成本法在二战之后,随着管理者管理职能的转变,变动成本法不胫而走,现已普遍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但我国虽将其纳入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然而学生毕业后实务中较少用到,致使变动成本法的作用被怀疑,似乎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2001)在《成本性态管理在中国企业的运用及思考》里通过调查研究成本性态管理在我国企业的运用进一步揭示了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现状:73%被调查企业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了保本分析,仅有22.2%企业计算边际贡献总额和税前利润,7.9%的企业计算了经营杠杆,变动成本在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企业的认识仍主要停留在变动成本的保本分析作用,思想上的不重视间接导致了变动成本法应用的现状。

由此可见,西方企业管理较先进,变动成本法凭借其适应内部管理的优势自然运用普遍,而我国虽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大量存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其尚未足够意识到变动成本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应用变动成本法的企业也未将其纳入账户体系,只是需要时进行保本分析而用,可见,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变动成本法的重视程度是治标之措。

二、关于变动成本法在实际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来讲,变动成本法都将长期存在并应普及至内部管理中。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 选题背景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方法之一, 自1936 年由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提出以来, 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 决策意识的增长, 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而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并逐渐普遍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

随着 2008 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我国经济亦遭受较大的冲击, 由于出口大幅下降而内需不足, 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 谁拥有了成本的优势, 谁就有了主动权, 从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而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 致使企业固定制造费用比重不断上升, 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控制成本, 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 于是变动成本法凭借其能提供科学的成本资料, 满足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管理要求从而使其应用有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 变动成本法也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最佳的现实选择。

2. 选题意义企业经营决策的中心是如何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变动成本法因其对成本性态进行划分, 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而在当期全部扣除, 能够满足当今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 应该在实务中得到广泛的推广。

然而, 变动成本法虽引进我国多年, 真正将其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并不像西方企业那样普遍, 当然这与现有的完全成本计算体系根深蒂固有关, 也与我国目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有关, 而且一般企业运用时都会设置两套账户,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核算量。

与完全成本法相比, 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环境怎样? 其应用前景和可行性如何? 本文旨在通过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分析其应用前景、优越性, 探讨其运用的原则和具体条件, 在完全成本法普及较广的条件下, 如何实现与完全成本法的融合提出设想, 并在最后对变动成本法理论的改进进行适当探讨, 以使其能更加符合当今的前沿理论, 从而在成本核算实务中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文献综述】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会计学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方法之一,自1936年由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提出以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普遍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

有关变动成本法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阐述其目前应用的现状、变动成本法在管理中的应用(优劣势等)、实际应用中的对策及几种模式等.这其中不乏分析见解深刻的论述。

本文将研究较多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一、有关变动成本法应用现状的研究黄宝华(2005)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中提到,变动成本法在二战之后,随着管理者管理职能的转变,变动成本法不胫而走,现已普遍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但我国虽将其纳入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然而学生毕业后实务中较少用到,致使变动成本法的作用被怀疑,似乎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2001)在《成本性态管理在中国企业的运用及思考》里通过调查研究成本性态管理在我国企业的运用进一步揭示了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现状:73%被调查企业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了保本分析,仅有22.2%企业计算边际贡献总额和税前利润,7.9%的企业计算了经营杠杆,变动成本在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企业的认识仍主要停留在变动成本的保本分析作用,思想上的不重视间接导致了变动成本法应用的现状。

由此可见,西方企业管理较先进,变动成本法凭借其适应内部管理的优势自然运用普遍,而我国虽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大量存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其尚未足够意识到变动成本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应用变动成本法的企业也未将其纳入账户体系,只是需要时进行保本分析而用,可见,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变动成本法的重视程度是治标之措。

二、关于变动成本法在实际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来讲,变动成本法都将长期存在并应普及至内部管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即将成本按成本形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将变动的部分计入产品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法这一概念自被提出后,就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它能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科学的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有利于分析考核业绩。

然而在实务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权威机构是不认可以变动生产成本法所编制的对外报表的。

如何让变动成本法与当前的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企业应用,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界的一个重点。

1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1.1 变动成本法的起源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据记载,1836年英国的曼切斯特工厂已经出现了它的雏形;也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提出过变动成本法的设想;英国人则认为在1904年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记载了相关的会计成本法内容;而美国的《制度》杂志在1906年也刊登过一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很相似: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合适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指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

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1.2变动成本法的传播
1936年1月15日的《会计师联合公报》刊出了美籍英国会计学家的一篇论文,乔纳森·哈里斯在论文里写到他1934年在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时公司的销售量上升了,但利润却不
升反降,这个现象引起了哈里斯的注意。

终于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根据这个事情,他发现了直接成本法即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哈里斯的论文发表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得到迅速的传播。

1.3 变动成本法被重视
但由于变动成本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被权威的机构例如美国税务当局认可。

直到1947匹兹堡厚玻璃公司玻璃部成功地采用了改变标准成本制度,才使得这种方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内税收署规定企业只要将公开发表的数据调整为包括固定性间接费用在内,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虽然变动成本法还是只被允许在企业内部运用,但是这还是表明了人们开始重视。

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不得不使管理者重视决策,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美国的一些会计师和经理又重新研究并开始在实务中试行变动成本法,并将变动成本法中的边际贡献这一概念用于量本利分析及其他方面。

实际使人们意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我国会计界将其介绍到中国进行系统研究的时间还不是很久,但这些年一直是管理会计界讨论的重要课题。

2 国内对变动成本法的研究
2.1所持的几种主要观点
2.1.1单轨制
持该论点的学者认为变动成本法优点显著,那么就以变动成本法代替完全成本法的地位,以变动成本法来核算企业的成本费用。

但是现行的成本核算法还是完全成本法,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认可的还是以完全成本法核算的会计报表。

并且变动成本法不适合做长期决策,以及其它一些问题的存在,实际操作中还不能用变动成本法彻底取代完全成本法。

2.1.2双轨制
持该论点的学者认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都有优点。

并且使用的范围并不矛盾。

两种方法一并使用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完全成本法对核算的资料用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

变动成本法下核算的资料用于企业内部管理者
的分析与决策。

但是这样一来企业就得搞两套账,信息是充足了,可是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所带来的效益也许并不能超过付出的精力与资源。

因此可行性也不高。

2.1.3结合制
既然彻底代替不可取,两种方法并行也许行不通,因此出现了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

即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有机结合。

在日常按变动成本法组织核算,随时提供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的信息的基础上。

定期将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调整为以完全成本法反映的利润,以满足企业外部的需要。

2.2两种方法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两种方法尽管有不同之处,但两者都是为了对企业产耗费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核算内容除了固定性制造费用外其余项目也相同。

(两种方法的区别见表1)
表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区别
资料来源:《管理会计》P32
因此,在企业中,以一种成本方法为基础,期末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进行调整,提供另一种成本法的资料是可行的。

企业可通过账户的设置来为期末的费用调整提供便利。

例如设置“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同时在“辅助生产成本”下设“固定性费用”和“变动性费用”明细科目以及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下设置“固定性期间费用”和“变动性期间费用”明细账户。

3 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3.1 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
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重要的依据。

而产品的盈利能力则可以通过其“贡献毛益”来综合体现,它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其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

显然,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要用来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补偿之后还有余额的企业才能获得利润。

而产品的贡献毛益计算又依赖于变动成本的计算。

3.2 有利于制定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
以贡献毛益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揭示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并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如规划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及编制弹性预算等)。

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

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就是一种与短期决策无关的成本。

但变动成本则会受到短期决策的影响。

这就使得短期经营决策常常借助于贡献毛益的信息来进行。

3.3 有利于工作业绩的分析考核
变动成本计算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不同的成本形态,对于变动成本可通过指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的高低,可反映出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业绩。

完成得好坏应由它们负责。

而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层单位所能控制的,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加以控制。

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4 对变动成本法的展望
通过对变动成本国内外现状的一些了解,我比较赞成第三个观点,即结合制。

以上分析过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说明变动成本法在我们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但一味的摒弃完全成本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变动成本法也有其局限存在。

例如,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会计准则;改用变动成本法会影响有关方面
及时获得收益;不能满足长期决策,尤其是长期定价决策的需要。

鉴于两种成本法的优缺点,我认为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为企业所服务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我的想法是如果能对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优化设计,例如我以上提到的账户的增设,在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对外报表的要求,设计成本核算时,应尽量使期末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的调整简便、准确,进而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樱.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
[2]周照勇.变动成本方法的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
[3]周建明,巨泽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转化模型的数学推导[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叶丹.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
[5]李梅芳,杨晓杰,岳桂云.变动成本法特点及应用可行性分析[J].财会月刊,2010(2).
[6]伊春霞.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在企业应用中的分析[J].财经纵横,2010(5).
[7]李梅芳.变动成本法特点及应用可行性分析[J].财会月刊,2010(2).
[8]王海峰.企业管理者运用变动成本法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J].企业物流,2010(10).
[9]张立明.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财会与审计,2010(3).
[10]潘飞.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余绪缨,王怡心.成本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12]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3]刘恩,秦书华,陈林.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4]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5]李敏.成本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16]Anthony A Atkinson.Management Accounting[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