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道德修养
大一思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事故、死亡面前冷血的“几分钟”
据罗源县委、县政府“3·3”交通事故调查小组介绍,
2009年3月3日12时38分左右,在104国道罗源县松山五里桥 头路段,该县政府办的一辆面包车因车速过快,撞上一辆电 动车,造成两名群众1死1伤。事发后,车上下来的3名副科级 以上干部和其他3名政府工作人员,除打电话报警外,没有一
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地方法律法规。《福建省奖励和保 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已经出台实施11年了,该条例在对见义
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抚恤问题上不尽完善。目前,福建省决
定对该条例进行修订,并提出三点原则性的修订意见:将因见 义勇为致残而未能认定视同工伤的人员作为因战因公伤残的抚 恤对象,享受国家抚恤待遇;对因见义勇为牺牲的无工作单位、 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又未能评为烈士的人员,比照因公牺牲人员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
财没带来任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 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 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失主。男主人说,“我们 做了一件错事,不能一错再错了!现在我们只想做回一个诚实 的人。” 毕天淑说:“我们做了错事,没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没法跟朋友说,没法跟亲戚讲,压力太大了。”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 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 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 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 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卡尔·马克思
待遇予以抚恤;对无工作单位、不能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见义
勇为人员统一纳入优抚对象的医疗救助范围。
思修全称是什么

思修全称是什么思修,即思想道德修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思修不仅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提供了保持革命政治本色,加强道德和心灵修养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学科之一。
思修这门学科的全称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也可以简称为“思修与法律基础”。
这个全称包含了思修学科的两个重要方面,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思修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强调个人在思想和道德层面的修养和提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基础和法律制度的支撑,也需要每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科学精神等。
这些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思想道德修养也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个人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法律基础除了思想道德修养,思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是指个人和社会成员在法律层面的修养和素质。
在当今社会,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以及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基础的学习和培养主要包括对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从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法律基础也有助于个人的权益保护和合法权益的争取。
掌握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能够提高个人的法律素养,使个人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应对策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思修论文--当代青年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当代青年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是判断一个人整体素质高低的关键指标道德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
是呀,道德多么重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就足以表达你的道德修养。
我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个司机叔叔在开车,他快速着驾驶车,可以看出,他开车技术非常好,可是,他突然向窗外扔出了许多垃圾,垃圾零零散散的散布在马路上,马路对面,一位清洁工阿姨走来,认真地打扫着垃圾,一辆车经过,差一点就撞到清洁工阿姨了。
司机叔叔那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可以让别人明白出那是不道德的行为。
什么是道德的表现呢?道德的表现不需要惊天动地,哪怕是微小的事情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
在车厢里,有人自觉给老人让座;下雨了,同学没带伞,和同学共用一把伞,送同学回家;在公共场合,无人吸烟;医院里无人大声吵闹,安静地说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学⋯⋯这些都是道德的体现。
校里,爱护公共财物,不打架不说脏话;看到盲人要过马路,扶盲人过马路怎样才能做个有道德的人呢?其实,要道德的人就是对自己所说的每一个字,做的每一件事负责,而且还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你就会知道你该做什么,才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并作出适当的解决。
但如果你道德爆发了,你就像马丁路德金、白求恩一样,会努力让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是一个完美的自我暗示,那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而且只要你这么想了也就会那么去做。
自古有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甚至到现在都还广为人间,这也是道德地一种基本体念。
想想,如果我们都能从身边的一件小善事做起,而不去做那些大凶大恶之事,那么就真能实现所谓的自我升华前苏联着名教育家凯洛夫曾经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生活中就有许多真实的例子,比如海子生前本就一直很不得志:清贫、寂寞、不被人承认和理解,而他则与现实的关系紧张得慢慢失去弹性,他的脾气非常的固执,写作事业的不理想和生活的压迫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直到最后,死亡就这么成为了惟一的解脱。
大学思修道德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学会运用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1.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2. 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难点:1. 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2. 如何处理道德规范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道德?道德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
二、讲授新课1.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道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 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认识功能:通过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来实现。
- 规范功能: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及个人品德的形成。
- 调节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道德规范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道德?道德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二、讲授新课1. 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
- 学习道德知识:了解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
- 增强道德情感:培养对道德的热爱,关注道德问题。
- 积极实践:将道德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2. 道德修养的意义- 提高个人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 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思修全名是什么

思修全名是什么思修,即哲学原理与思想道德修养,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很多人对思修这个课程的全名并不了解,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什么是思修思修是指哲学原理与思想道德修养。
它是中国高校开设的一门专门培养学生思想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基础课程,也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思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思修课程内容涵盖了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对人生的认知和把握。
思修全名是什么思修的全名是“哲学原理与思想道德修养”。
这个全名清晰地表达了思修课程的两个主要内容。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是思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对宇宙和人类自身的基本问题进行探求和解答的学科。
哲学原理涉及到宇宙的本源、宇宙的本质、人类的根本问题等,通过学习哲学原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认识。
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思修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思修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思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道德自觉,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
思修的意义和价值思修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思修课程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通过学习哲学原理,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自身的思考和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个人发展和成长。
其次,思修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

韩素云
思想道德修养 38
影像资料
课堂讨论
北大高材生殒命雪峰,值不值?
思想道德修养
39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通过俞敏洪的事例,你认为实现人生价值
需要什么条件和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
40
主观条件
选择正确的人生 价值目标,这是 人追求人生价值 的精神支柱
自觉提高自我 的主体素质, 这是实现人生 价值的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
47
俞敏洪:从绝望中寻找
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十年前,可能整个北大 知道俞敏洪这个名字的 人都屈指可数;十年后 的今天,全中国的大学 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 知道中国有个俞敏洪, 有个新东方。
思想道德修养
48
俞敏洪的老家在江苏的农村。经过三年的高考,他终于
在1980年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俞敏洪说,这是一 种幸运——他本来的目标是江苏当地的师范学院,可是 没想到高考补习期间成绩直线上升,所以干脆报了北大, 没想到竟被录取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看来“不堪回首” 的大学生活。用俞敏洪自己的话说,他在大学期间是被 遗忘的角落。从农村来到北大的他,在全新的环境和各 地的同学面前头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这个曾经的班 长,曾经的孩子王,在北大同学的侃侃而谈面前露怯了, 在“各方神圣”的渊博的知识或出众的能力面前突然感 到了失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郁闷如潮水一样袭来, 让他变得沉默寡言,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结核,使他更 加压抑。大学期间,他几乎没有在北大学生经典的卧谈 会上自信地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没有参加过任何一种学 生活动,没有主动交往过女生,也就没有了竞争的意识 和信心。
思想道德修养 16
选择A 有点悲观型:旅馆的游泳池之类的,一般说来都在 窗边,这种距离感转换成时间轴时,以长久的态度 而言,觉得将来是抓不住的,稍微有点悲观的成分 存在。 选择B 乐观型:看得到旅馆外的东西的距离感,表示你多 少对长远的将来抱有一点展望,一般说来,这是认 为自己的将来很乐观唷。 选择C 超乐观型:可以看到那么远的距离的话,你的将来 是不是很安乐、无忧无虑呢?不过,比起忧郁地沈 思,还不如开朗一点更能招来运气。 选择D 严重悲观型:只有看到这么近的东西,你的未来观 实在是非常悲观!已经少有乐观想法,是不是已全 部都像河水一样流光啊
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2020/2/26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
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
善的内在根据。
(4)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
地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
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
我完善的活动。
2020/2/26
2020/2/26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 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 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 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 重要力量。
• 社会主义道德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20/2/26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2020/2/26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道德的内涵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
(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 结合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 丰富和拓展
2020/2/26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3个 重要环节: (1)在思想和心理上认知和认同,
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2)以其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 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第二节 2020/2/26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思修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最 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 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 极。”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道德的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 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 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 内心信念来维系的,是对人们的 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 传统?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坚持集 体主义?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一 则
让美德占据灵魂
故
事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 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周围长 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的说用火烧; 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 “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 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 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坐在 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 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 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 面种上庄稼。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善德的作用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 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安 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 知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 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 同上帝! ——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 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的内涵: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放兼容、厚德载物的品格; 与时俱进、人文日新的追求。
19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 离自身的民族性。
水必有源,而后不绝; 木必有本,而后向荣。
第三,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 的重要尺度。
13
中国文化中的道与德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字之曰道。——老子
14
• 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 ——管子
•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荀子
15
对道的把握——得道
•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东汉·刘熙
37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爱由亲始 由近及远 达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宋)张载《西铭》
38
从仁爱精神出发,古人主张“和为贵”
和同之辨: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 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
32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 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
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8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 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 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 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 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如我欲仁,是欲之好底。 欲之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浪。如是, 则情为性之附属物,而欲则又为情之附属物。 • 道心是义理上发出来底,人心是人身上发出来底。 虽圣人不能无人心,如饥食渴饮之类。虽小人不能 无道心,如恻隐之心是。
30
宋明时期
• 陆王心学 • 陆象山,名九渊。 • 心即理。 • 宇宙内之事,乃己份内事,己份内之事,乃宇宙内事。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
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3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 奉献精神。
公私之辨
提倡的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强调的是先公后私; 反对的是假公济私;
34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孟子·离娄下》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每个人都要对 社会尽一份责任。
世界各国现代化无不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 规律。
20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 结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毛泽东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民族 智慧的精华融为一体。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了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 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 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 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12
*3.人类道德的进步性表现
第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
第二,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 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10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的历史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
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 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 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 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11
2.道德发展的规律
35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尊严和 价值。
“始做俑者,其无后乎。”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36
孔子最早推行和强调“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 “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言之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言之 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应言之谓之物。故就物而言之谓之格, 就知而言之谓之致,就意而言之谓之诚,就心而言之谓之正。 正者正此心也,诚者诚此心也,致者致此心也,格者格此心 也,皆谓穷理以尽性也。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学 之不明,皆由世之儒者认心为外,认物为外,而不知义内之 说也。
•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提示我们:需要反思现 代文明所选择的道路。
• 施本格勒的反思——《西方的没落》
43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也是人立于社会 的重要条件。
“不学礼,无以立”。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44
礼作为道德的规则,通过仪式显现出来,就是礼仪
起到实践仁义、教训正俗的作用。 席不正不坐,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不对人咳唾、不厉声诟谇 坐让老弱、入守行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必告,反必面,游必有侣,归必以时 仪表仪容: 头容正、肩容平、发必理、面必净
殃”的善恶报应的信念。
23
先秦时期
• 孔子 • 创造以仁、礼、中庸为内核的伦理思想体系。 • 老子 • 归隐、智慧、守雌、长生、柔弱
24
汉唐时期
• 汉 董仲舒 •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天覆育万物,化生而养成之,察天之意,无
穷之仁也。 • 天生之以孝悌,无孝悌则失其所以生。地养
之以衣食,无衣食则失其所以养。人成之以 礼乐,无礼乐则失其所以成。
•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许慎
16
道德的益处
• 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内得 于己
• 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外得 于人
17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
地域的称谓---处四方而居中 文化的发达---光辉、文采、精粹 民族的称谓---同化、融合、团结和统一
26
汉唐时期
• 隋唐佛教 •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 佛教的修行方式受到儒家的影响,产生了具
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禅宗。
27
宋明时期
• 程朱理学 • 程伊川,名颐。 • 性即理,所谓理性是也。天下之理原无不善。喜
怒哀乐之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往往无不善; 发而不中节,然后为不善。 • 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若何?”曰:“取其纯一 而近道。”曰:“赤子之心,与圣人之心若何?” 曰:“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
41
智与仁
•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 德川流”,源泉时出之也。 ——张载《正蒙·至当》
• 智而不仁,则亦将流荡不法,不足以为智。 ——朱熹
42
智与仁
• 近代物质文明的跃升,导致科学与人文、智 与仁的关系失去平衡。
• “智慧精神”的片面发展,导致理智和情感 的严重疏离与脱节,直至权力意志的恶性膨 胀。
28
程颐(伊川)
• 孟子所以养气者,养之至则清明纯全,昏塞 之患去。
• 养心者无害而已,养气者在有帅。 • 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字。 • 闻见之智,非德性之智,物交物而知之,非
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智, 不借闻见。
29
宋明时期
• 朱熹 • 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
3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 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 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为交 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展, 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突出, 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 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形成为 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 道德的起源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 2.天赋论 3.情感欲望论 4.动物本能论
25
董仲舒
•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以为米。 性虽出善,而性未可 以为善。茧虽有丝,而茧非丝。卵虽出雏,而卵非 雏。故性非善也。性者,禾也,卵也,茧也。卵待 覆而后为善雏,茧待练而后为善丝,性待教训而后 能善。善者,教诲所使然也,非质朴之能至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三纲五常论发展为名教或礼教 • 魏晋:越名教而任自然
“发乎情,止乎礼”。
21
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 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优良道德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 文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