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诊-听诊等-操作方法-手法

合集下载

心脏叩诊、听诊检查

心脏叩诊、听诊检查

心脏叩诊、听诊检查一、叩诊1.叩诊方法仰卧位坐位心脏相对浊音界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逐肋叩诊2.叩诊顺序7~9Ⅴ5~6Ⅳ3~4 3.5~4.5Ⅲ2~32~3Ⅱ2~3左界(cm )肋间右界(cm )3.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是8~10cm靴型心正常心脏浊音界三、心脏叩诊4.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正常心脏浊音界梨型心二、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1.听诊部位及顺序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2.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1)心率:每分钟心搏次数✓正常成人心率60~10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过缓(2)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成人心律规整✓常见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房颤四、心脏听诊心房颤动听诊特点: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3)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产生机制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舒张早期室壁振动部分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振动病理意义心室收缩期开始心室舒张期开始听诊特点调低时长与心尖搏动同时调高时短在心尖搏动之后听诊部位心尖心底心音产生机制: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特点: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如何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心音改变:强度改变S1强度改变S2强度改变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炎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减弱:低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心音分裂S1分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S2分裂生理分裂通常分裂反常分裂固定分裂(4)额外心音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多为病理性✓舒张期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5)心脏杂音✓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部位、性质、强度、时间、与呼吸及体位的关系等杂音强度分级级别响度听诊特点震颤1最轻仔细听无2轻度较易听到无3中度明显无/有4响亮响亮有5很响很响、四周、背部传导明显6最响震耳、离开胸壁可听到强烈(6)心包摩擦音脏层、壁层心包间有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很近耳,与心搏一致发生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屏气时仍存在。

肺部体格检查_视、触、叩诊、听诊1

肺部体格检查_视、触、叩诊、听诊1

肺部体格检查肺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部疾病或症状。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肺部体格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视诊视诊是用肉眼观察患者的胸部和肺部外形的方法,可以帮助确定一些扁平肺、肺内气胸和其他胸部异常。

这需要患者站立,并将上衣脱掉至腰部,然后检查以下几个部位:•胸廓。

观察胸廓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是否有鸟胸、漏斗胸或反常突出部位等异常。

•肺鼓包现象。

在患者胸部起伏时,观察是否有局部膨隆或萎缩。

•呼吸节律。

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是否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断奏。

•颜色。

观察患者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是否有发绀、紫绀、青紫等异常。

触诊触诊是轻轻的用手掌去触摸患者的胸部,可以用来帮助确定一些肺部异常。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站立或坐立,并将上衣脱掉至腰部,然后检查以下几个部位:•胸廓。

用手触摸胸廓,检查是否有骨折、变形、肿块等异常。

•肺实质。

用手轻压胸壁,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触觉反应,如凹陷或凸起等。

•呼吸力度。

检查患者呼吸的力度是否足够以维持正常呼吸。

叩诊叩诊是用手指敲击患者胸部来检查肺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最初确定肺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坐立或前倾,并让医生在患者背部敲击不同的胸部区域。

敲击将会产生一种不同的声音,医生可以用这些声音来判断以下几个因素:•肺容积。

不同的肺容积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这可以帮助确定肺的容积是否正常。

•肺实质。

不同的肺实质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这可以帮助确定胸腔内是否有积液或气体。

•膈肌位置。

膈肌位置可以影响不同位置的声音,这可以帮助确定膈肌是否正常。

听诊听诊是用听诊器去听患者呼吸和心跳声音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内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坐立或仰卧,然后医生将听诊器插入患者胸部以下几个区域:•前胸。

在患者胸骨两侧各找一个位置,听患者呼吸声音和心跳声音。

•侧胸。

在患者侧腹部找一个位置,听肺部呼吸声音。

•后背。

在患者背部找一个位置,听肺部呼吸声音和心跳声音。

第五节心脏检查体检方法:视、触、叩、听诊

第五节心脏检查体检方法:视、触、叩、听诊

左房增大+肺动脉扩大: 心腰消失,第 2 、 3 肋间心界增大,致 心外形如梨。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心界全般扩大呈三角形,坐、卧 位有变化(卧位心底部增宽)— 特征性体征。
四、听诊 体位:宜取卧位,必要时取前倾坐位、 左侧卧位,可配合运动深吸气或 深呼气末屏住呼吸听诊
1. 心瓣膜听诊区与听诊顺序 心脏瓣膜关闭和开放所产生的声音沿血 流方向传导至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 即瓣膜听诊区,共有5个。
3. 心音 正常人可听到三个心音,一般出现第 4 心 音(S4)即有病理意义。
(1)正常心音 1)第一心音(S1)
听诊特点:心尖部清楚、与心尖搏动/ 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低、 钝、强、持续时间长(0.1s)
产生机制: ①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 ②半月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③心室肌收缩 ④血流冲击室壁与大血管壁 ⑤心房收缩终末部分。
其他:
甲亢、发热、贫血时 搏动增强、范围扩
大 但不移位
3. 其他部位心脏搏动
胸骨左Ⅱ肋间 提示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Ⅱ肋间 见于主动脉瘤
剑突下
见于右室肥大、腹主
动脉搏动
鉴别辅以触诊
检查方法及意义见触诊项
二、触诊 内容有心尖、心前区搏动、震颤及心包摩 擦感
1. 心尖搏动 协助视诊准确判断心尖搏动位置、强度与 范围,确定第 1 心音和抬举性心尖搏动; 触诊手指被强有力心尖搏动抬(顶)起, 为判断左室肥大可靠体征!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尖瓣区 A:主动脉瓣区 E:主动脉瓣第二
听诊区(Erb 区) P:肺动脉瓣区 T:三尖瓣区
心脏瓣膜解剖部位及瓣膜听诊区
2. 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 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实习四 肺部叩诊及听诊

实习四 肺部叩诊及听诊

实训五胸部、肺及胸膜检查(二)肺部叩诊及听诊[目的要求]一、掌握叩诊的基本检查方法,识别四种叩诊音。

二、掌握肺部叩诊的顺序和肺部叩诊音的正常分布。

三、掌握肺部听诊的部位、顺序、内容和方法,掌握正常三种呼吸音的特点、区别及其在正常肺部的分布。

[实习方法]正常肺部叩诊和正常呼吸音示教,同学互相检查,看录像。

[实习内容]三、叩诊:(二)胸部正常叩诊音1.清音(肺野)。

2.浊音(肝脏和心脏相对浊音界)。

3.实音(肝脏和心脏绝对浊音界)。

4.鼓音(胃泡区)。

要注意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三)先叩前胸:以直接叩诊法叩打锁骨,左右对比,由外向内,再叩前胸1-4肋间隙,自上而下,左右对称叩打。

(四)肺界1.肺上界叩诊:检查者站在病人背后,自斜方肌前缘中点开始,此处为清音。

逐渐向外,声音由清变浊处作一标记;再由清音区向内叩诊,至浊音处作另一标记。

测量此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肺尖宽度,正常为5cm。

2.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肺下界叩诊:右侧要求叩三条线,即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

左侧由于心浊音界的影响,可只叩二条线,即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

肺下界移动度只需叩肩胛下角线。

肺下界移动度:先叩出平静呼吸状态时的肩胛下角线肺下界(由清音叩至出现浊音)。

板指不移动位置,在原位翻转使手指腹侧向外,用笔在该处作一标记。

让病人深吸气,屏住呼吸片刻,迅速向下由清音区叩至浊音区,在此处作标记。

再嘱病人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重新由下向上叩出已上升的肺下界,作标记。

测量深呼气至深呼气两个标记之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四、听诊(一)听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肺部听诊的顺序与叩诊同,自上而下、左右对比、先胸后背、肺尖腋下均须听及。

为了提高听诊效果,应注意下列各点:1.体位:病人最好采取坐位、姿势端正,肌肉放松、体弱病人可侧位,并应转换体位检查。

2.先教会被检查者正确的呼吸运动。

让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深呼吸动作,必要时让病人咳嗽几声,这样可减轻鼻腔和喉头部发出的声音,宜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的改变。

间接叩诊法的操作方法

间接叩诊法的操作方法

间接叩诊法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准备工作1.为了保证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应先将患者嘱托脱下上衣,站在直立的位置上。

2.医生要使用干燥的手,并将双手的手掌轻轻贴附在患者的肌肤上。

第二步:定位检查位置1.在进行间接叩诊时,医生需要准确地确定检查位置。

常用的检查区域包括肺部、心脏、腹部等。

2.以肺部为例,肺部位于胸廓的两侧,上面与锁骨骨结合处、下面与膈肌相接。

检查位置一般是在胸廓的前、后和侧壁。

第三步:叩诊技巧1.医生将敲击患者体表,以观察听到的声音的特点。

在敲击时,应将手掌平放于患者体表,使用手指的指尖轻轻敲击。

2.敲击的力度应该适中,过轻可能无法听到声音,过重则会引起疼痛不适。

同时,频率也需要控制,过快可能听不清楚,过慢则容易疲劳。

第四步:听诊评估结果1.医生在进行叩诊时,应准确评估敲击得到的声音和体表的声音传导情况。

2.声音的特点会根据不同器官和疾病而有所不同。

需要医生通过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

比如,对于肺部,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清晰有力的共鸣音或清晰的鼓音。

第五步:及时记录和分析1.医生需要将检查的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包括敲击的位置、敲击的声音特点和患者的相关症状等。

2.根据记录的结果,医生需要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间接叩诊法需要医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结合其他的体检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同时,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和理解,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间接叩诊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敲击观察听到的声音来判断身体内部器官的状态。

在操作时,医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准确定位检查位置,掌握叩诊技巧,正确评估结果,并及时记录和分析。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叩诊听诊--诊断学

叩诊听诊--诊断学
01
重点掌握不同的叩诊方法
0 2 难点区分不同叩诊音及其特点
03
重点掌握听诊的基本方法
04
注意事项
叩诊
➢ 医生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某一部位使之震动产生 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 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分类: 1.直接叩诊法 2.间接叩诊法
1、环境:安静、温暖、避风 2、充分暴露:切忌隔着衣服听诊 3、适当体位:根据病情和听诊需要,嘱患者采用不同的体位 4、注意力要集中:听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扰,听心音时要摒 除呼吸音的干扰,必要时叮嘱患者控制呼吸配合听诊。
5、正确使用听诊器。 听诊器(stethoscope)通常由耳件、体件和软管三部分组成,
听诊
医生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 一种判断方法。广义的听诊包括听身体各部分所发出的任何声音。 如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和呃逆、嗳气、呻吟、啼哭、呼叫发出 的声音以及肠呜音、关节活动音及骨擦音。这些声音有时可对临 床诊断提供有用的线索。
听诊方法: 1、直接听诊法 2、间接听诊法
医生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助于拍击 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
医生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 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 二节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间接叩诊法正误图
(1)环境:保持安静 (2)体位:根据叩诊部位不同,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 (3)对称检查 :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 (4)注意音响与震动差异:注意音响的变化和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 (5)操作规范 :用力要均匀适当,一般叩诊可达到的深度约5~7cm。

叩诊-听诊等-操作方法-手法

叩诊-听诊等-操作方法-手法

1•演示颈部淋巴结查体及胸部间接叩诊法。

答: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背后,手指紧贴检査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査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

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th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叩诊板,宜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的方向叩击于板指上,判断由胸壁及苴下而的结构发出的声音。

2.请演示肺部听诊。

答: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査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

被检査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码改变。

3.请指出标志胆囊炎的压痛点并进行操作。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毅点处,然后嘱想者缓慢深吸气。

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4.病人诊为肝硬化腹水,怎样进行移动性浊音的检查?答: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而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

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岀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如果腹水疑少,用以上方法不能査出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

也可让患者站立,如下腹部积有液体而呈浊音,液体的上界呈一水平线,在此水平线上为浮动的肠曲,叩诊呈鼓音。

5.请演示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的操作方法。

答: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者角膜,正常时双侧眼睑迅速闭合。

腹壁反射:被检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7~8)、脐平(9~10)及腹股沟上(胸1P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

胸部叩诊和听诊

胸部叩诊和听诊

胸部叩诊和听诊一、胸部叩诊包括对比叩诊、肺界叩诊和肺下界移动度等检查。

胸部叩诊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

检查顺序为: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

最后叩诊背部,告知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

比较叩诊音的变化。

1.正常肺野叩诊呈清音。

心肺及肝肺交界处叩诊呈浊音.肝脏和心脏部位叩诊呈实音。

胃泡区叩诊呈鼓音。

叩诊肺野时若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则视为异常叩诊音。

(1)浊音或实音:肺大面积含气量减少或不含气的病变,如大叶肺炎、肺不张、肺肿瘤等;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实音)等。

(2)过清音:肺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肺充气过度(哮喘发作)。

(3)鼓音:叩诊部位下方为气体所占据,主要见于气胸,偶见于靠近胸壁的直径大于>3~4cm的空洞或空腔。

2.肺界叩诊通常检查锁骨中线和肩胛下角线上的肺下界。

叩诊音由清音区移向浊/实音区时为肺下界。

(1)正常肺下界: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左右腋中线第8肋问、左右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体型瘦长者可下移一个肋间,体型肥胖者可上移一个肋间。

左锁骨中线上有心脏影响,不检查肺下界。

(2)肺下界检查异常:肺下界上移见于肺不张、胸腔积液、膈肌瘫痪、肝脏肿大等。

单侧肺下界下移常见于气胸,双侧下移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

(3)肺底移动度:先于平静呼吸时叩出肺下界,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同时向下叩诊.清音转为浊音作一标记。

恢复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气,自上向下叩至浊音,标记。

两标记之删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为6~8cm。

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多种肺实质和肺问质疾病,以及胸腔积液和胸膜粘连等。

二、胸部听诊包括呼吸音、��音、语音共振和胸膜摩擦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演示颈部淋巴结查体及胸部间接叩诊法。

答: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

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叩诊板,置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的方向叩击于板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

2.请演示肺部听诊。

答: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

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码改变。

3.请指出标志胆囊炎的压痛点并进行操作。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

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4.病人诊为肝硬化腹水,怎样进行移动性浊音的检查?答: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

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如果腹水量少,用以上方法不能查出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

也可让患者站立,如下腹部积有液体而呈浊音,液体的上界呈一水平线,在此水平线上为浮动的肠曲,叩诊呈鼓音。

5.请演示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的操作方法。

答: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者角膜,正常时双侧眼睑迅速闭合。

腹壁反射:被检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7~8)、脐平(9~10)及腹股沟上(胸11~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6.请按听诊顺序示范操作并叙述心脏的五个听诊区以及听诊内容。

答: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肋间。

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和额外心音、杂音以及心包摩擦音。

7.请演示肝脏单手触诊法。

答: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

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

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8.请演示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

答: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常,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9请演示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

答: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等。

10.请演示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

答: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

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常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

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之。

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11.血压(1)检查方法1)测量前嘱受检者安静休息15分钟。

测量时取坐位或仰卧位。

2)受检者手臂(一般以右上肢以准)裸露伸直并外展45°,掌心向上,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3)驱尽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将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肘窝线2~3cm,不可过紧或过松,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宜,开启水银槽开关。

4)检查者左手指于肘窝上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件置于搏动处(不要接触气袖,更不能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右手握气球关闭气阀以适当速度向气袖内打气(打气前,要明确压力计读数为0,即气袖内空气全部排出),边打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使汞柱徐徐下降(以每秒2mm为宜)。

5)注意音响的变化及注视汞柱上的刻度,从无声至听到第一声响,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继续放气,汞柱降至声音消失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

6)测量后,排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气门,整理袖带,放回盒内。

将血压计向水银槽倾斜45°同时关闭水银槽开关。

12. 淋巴结检查方法:7)颈前、颈后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检查者双手同时或先以右手检查左侧,然后左手检查右侧,触诊两侧颈前淋巴结(位于乳突下,胸锁乳突肌前缘浅表处)、颈后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浅表处)。

8)锁骨上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向前屈,稍耸肩,再放松,检查者以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左侧,同时检查两侧锁骨上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之间的交角处)。

9)腋窝淋巴结:①检查者以左手抬高受检者左上肢,右手置于其腋窝顶部,再将受检者手放下,触诊尖群。

②然后手指掌面转向腋前壁触诊前群。

③转向内侧,轻轻向下滑动触诊内侧群。

④再次将受检者上肢抬高,将手重新置于腋窝顶部,然后手指掌面转向后方触诊后群。

⑤转向肱骨,沿肱骨内侧面向下滑动触诊外侧群。

⑥以右手抬高受检者右上肢,左手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

13.心脏听诊内容:4)听诊: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必要时可变换体位以利听诊。

①心脏瓣膜听诊区:A.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部。

B.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②听诊顺序: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各瓣膜听诊区约听15秒~1分钟,先用膜型体件,再用钟型体件听诊。

③听诊内容A.心率:一般听数1分钟内心跳次数即可,但在心率较慢或节律不规整时,应听数2~3分钟的心跳次数。

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

B.心律:正常人心律规整。

但在健康儿童、青年中可有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心律时注意有无早搏、房颤等。

C.心音:正常心音有4个,通常听到的是第1和第2心音。

第3心音有时也可听到,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易听到,第4心音一般听不到。

注意有无心音强度、性质改变及心音分裂。

D.额外心音:指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音,与心脏杂音不同。

附加心音出现在S2之后为舒张期额外心音,如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

附加心音出现在S1之后,为收缩期额外心音,如收缩早期喷射音及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正常人无额外心音。

②心尖搏动:观察受检者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

以呼吸末取切线方向为最好。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强度适中,搏动范围直径为2~2.5cm。

14.肺部听诊内容:4)听诊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②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③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

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

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

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

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

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

④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

正常人听不到啰音。

⑤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

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

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

⑥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15.瞳孔的检查:①观察受检者瞳孔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圆、等大。

②对光反射:A.直接对光反射。

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

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

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③集合反射:嘱受检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以右手示指竖立,指尖向上与双眼同一高度),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10cm处),观察双侧眼球有无内聚,瞳孔有无缩小。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右界(cm)肋间左界(cm)2~3 Ⅱ 2~32~3 Ⅲ 3.5~4.53~4 Ⅳ 5~6Ⅴ 7~9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16.请演示呼吸复苏时,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

答:使病人仰卧位,头后仰,提下颌,清除口腔异物、分泌物。

17.清演示穿手术衣的全过程。

答:提起衣领将衣服抖开,把衣服向空中轻抛,就势将双手伸入衣袖内,由他人从背后协助牵拉,系上带子,再用双手交叉将悬于前身腰部衣服的带子,向身体两边送给他人,由其在背后系好。

18.演示戴无菌手套的全过程答:进行无菌操作,需戴无菌手套。

如各种穿剌、导尿、外科手术等。

(1)手套包布外应注明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2)戴手套前,整理衣袖、修剪指甲、洗手擦干;核对手套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包布,取出滑石粉搓于手掌、指背、指间。

(3)以一手掀起袋的开口处,另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将另一手伸入手套内对准戴上,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翻边内面(手套外面),按上法戴好。

(4)戴好后,用无菌纱布或两手相互推挽手套使其与手粘合,不可强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