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着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
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重点】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1、培养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2、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3、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从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
篇一:《读书人是幸福人》练习(1)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主备人:李慧枝
【知识点】一、作家作品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二、文章解读
1.体裁:议论文。
2.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3.结构: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4.内容分析: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篇一:《读书人是幸福人》练习(1)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主备人:李慧枝一、作家作品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二、文章解读1.体裁:议论文。
2.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3.结构: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4.内容分析: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读后感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读后感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读书人是幸福人》读后感800字《读书人是幸福人》读后感《读书人就是美好人》作者: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
《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围绕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一论点,叙述了读书的各种好处,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歌德说道:念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至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把读书看看得那么关键,再回去想到自己以前对读书的态度,感觉那时的自己真的太傻了。
读书,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
一个人他不可能一辈子环游世界,但他可以通过读书了解外面的世界,生活也多了些许乐趣。
当然,并不是什么书都对我们的成长有利,那就要看你的选择了。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文中说:读书人就是世间美好人,因为他除了具有现实世界之外,还具有另一个更为茫茫、更为多样的世界。
细细地品味这句话,你可以辨认出,的确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念《史记》,就无法获知我国古代的一些事迹和社会风貌;如果我们不念《昆虫记》,就不能体会至那些从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昆虫。
总之,那些丧失或无法写作的人就是多么的意外,就可以获救位居在一片肤浅的天地中,就如同井底之蛙通常,他们的失去就是不容补偿的。
当初,我把读书当成提高成绩的工具,把读书当成消遣时光的玩物。
现在想想,这样怎能对得起曾经教我读书的老师、朋友吗?读了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之后,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渴望读书,渴望得到幸福。
我认为带着兴趣去读书并从中受益才是真正的幸福。
笛卡尔说道:念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就是读书并使人善行;雨果说道:各种蠢事,在每天写作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煮在火上一样渐渐熔融。
这就是读书并使人避恶。
一个出其不意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未来;一本独具特色的书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一本好书,终生为伴。
书是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它还是无声的老师,指引我们去探索人间奥妙。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重点】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1、培养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2、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3、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从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书 人 是 幸 福 人
检查预习作业
解释下列词语,并注意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浩瀚 加惠 陶冶 上溯 睿智 广大;繁多。
施惠,给与好处。惠,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恩惠。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往上推求或回想。 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往哲先贤 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 德行和才能。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 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 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 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 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 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 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 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 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 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 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 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 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成了他 的座右铭。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出生于贵族家 庭,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55 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 说《童年》(1855)、《少年》(1857);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 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 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 娜· 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 火纯青。特别是1889~1899年创 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 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 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 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 朽名著。
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 押送抵至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 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 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 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 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 (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不愧为状元出身的诗人, 他在关押三年期间,写作几百篇诗 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 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 的熏蒸中,文天祥说要“以一正气 而敌七气”,他慷慨挥毫, 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 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
分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一) (泛读):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1、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 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3、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 化与陶冶。 4、与好书结缘注定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5、读书人是幸福人。(全篇主旨)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 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 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 巴罗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 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 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 更热爱这本书。 ——高尔基
纪 念 馆
文 天 祥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 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礡, 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 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 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 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 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 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学得
。
2.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 (递进)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作用。理解:第1、2自然段说明读书能使 知识增广,第3自然段说明读书能使人格高尚)
3.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例证法;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
请寻找并读出“读书使人向善”的句子。
教材概述:
本文是一篇有关读书的议论文。文章一开始 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常想读 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世界 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 界。”作者谢冕在文中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 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 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文 末再次强调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点明了文 章的主题。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书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给人什么影响?
好书: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引用) 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 坏书:宣扬暴力等 (引用) 雨果:读书使人避恶。
思考
1.体会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 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句子含义。
品味语言
排比:例如文章在谈及读书的“精神感化与 陶冶作用”这一分论点时,以叙述方式出现的八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唐 璜》、《哈洛尔德公子旅行记》 司马迁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 文天祥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集体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 2、那么,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
1.仿照课文句式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从 学得 ;从 学得 ;从
不仅多识草木虫鱼,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 及未来, 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
二、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书迷趣事 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凿壁借光
西汉人匡衡,小 时家里很穷,非常喜 欢读书,但晚上家里 没有油点灯。邻居房 里点着灯,匡衡就把 墙壁凿一个洞,让灯 光从洞里透过来,他 就借着这灯光读书。
苏秦刺股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 文章结构: • 总——分——总。
进入不同时空、诸多 读 书 人 是 幸 福 人 他人的世界
分论点
客 观
归结
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 冶 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 趣 分
主
读 书 人 是 幸 福 人
观
总
总
培根:
• 逻 辑 和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史记》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 145—约前87?),字子长, 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 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 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 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 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103篇,五十多万字。内容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 书等五个部分。
名言警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 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 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 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 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整体把握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作者简介
谢 冕
读 书 人 是 幸 福 人
• 什么是幸福? • 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吗?
•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 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 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划等号。 • 你认为:你的幸福是什么?
名言警句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 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 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 茵省特里尔市,伟大的无产阶 级革命导师,创立了科学共产 主义理论。 曾主编了《莱茵报》、 《新莱茵报》等报刊。与恩格 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 1948年,发表了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 党宣言》。 1864年创建第一国际,撰 写了著作《资本论》。1883年3 月14日病逝于伦敦。
少年童第周
体会读书人的幸福
正是因为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 才成就了匡衡、苏秦等人பைடு நூலகம்博学 多才。而大家熟悉的童第周,也 是由于对书籍的爱好,对学问的 渴求,才成就了他在生物学上的 辉煌。
双城希勤满族乡爱兴小学有50名贫困小学生获得哈 飞捐赠,你看,他们笑的多甜啊
连一连
《论语》 《史记》 《正气歌》 歌德 拜伦 列夫.托尔斯泰 《浮士德》、《少年维持之烦恼》
鲁 迅
鲁迅(1881—1936),中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学运 动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 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 石。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 “述著29种,250余万言”, 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个排比句。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
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 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总结:这个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 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 也即分论点。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 显得有力且可信。
作业
1.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的修辞手法及 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 2.试理解文章最后所引用的两个句子的 含义。 3.收集古今中外勤奋苦读的事例,并回 忆一篇或一部曾经使自己有所感触或有所收 获的作品。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 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 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 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 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 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 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 风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