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
手部骨折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处理?

手部骨折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处理?手部骨折较为常见,我们应及时了解一些手部骨折后的处理方法,正确应对,避免意外的发生。
1.症状 1、手舟骨骨折:舟骨骨折是间接暴力所致。
骨折表现为腕背疼痛、肿胀,尤其是隐窝疼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桡侧转动腕关节时,拇指和食指弯曲,穿入腕关节时腕关节疼痛加重。
舟骨骨折容易漏诊,为尽快明确诊断,应及时摄X线片。
舟骨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舟骨结节性骨折。
属于舟骨远端骨折,一般愈合良好。
②舟骨腰部骨折。
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愈合缓慢。
③手舟骨近端骨折。
受血供影响,近端骨折块易发生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
2、掌骨骨折:骨折后掌指关节局部肿胀、疼痛、伸屈功能障碍是该类骨折的常见症状。
触碰骨折处有明显的压痛,按压或敲击骨头时疼痛加剧。
如果有重叠移位,骨头就会缩短,骨折的症状可以看作是掌骨头凹陷,尤其是握住手掌时。
掌骨颈、掌骨干骨折,骨折症状常有骨端之间摩擦的声音。
3、指骨骨折:骨折呈横行、斜行、螺旋形、粉碎或向关节面扩展等,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手指伸屈受限。
当有明显移位时,近、中指骨骨折可出现角度畸形,末节指骨基部背侧撕脱骨折可出现锤状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动伸直。
同时,还可触及骨摩擦音,发现异常活动。
手指骨折后,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
撞击后,有必要判断患者手指是否明显骨折。
如有开放性伤口,应及时封闭伤口止血。
2.手指骨折后怎么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的关节经常因颠簸而受损。
由于外力的强烈冲击,患者手指在冲击后容易骨折。
如果骨折不及时治疗,判断如下: 1、受伤后,应考虑受伤原因。
如果是车祸、重物碰撞或机器绞伤,病人的手指很可能骨折。
并通过观察情况,如果手指受伤部位有明显肿胀和疼痛,要及时检查手指骨折情况,避免骨折情况恶化。
2、封合伤口手指骨折并伴有伤口的患者需要立即闭合伤口。
最好用干净的布或衣服覆盖伤口,然后包扎伤口位置。
包扎时,不要太紧或太松。
绷带太紧容易导致伤口血液循环紊乱,绷带太松则会导致手指骨歪斜。
手舟骨骨折演示课件

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
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指复位后经过适当固定不 易发生再移位;不稳定性骨折指复位 后易于发生再移位。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手舟骨骨折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若伴有神经损伤,还可出 现手指麻木、感觉异常等表现。
诊断依据
并发症预防
为预防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 药;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 常情况。
05
康复治疗与功能锻 炼指导
早期康复介入重要性
减轻疼痛
早期康复介入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减轻手舟骨骨折 带来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时机把握
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伤后1-2周内进行 ,此时局部肿胀消退,手术视野清晰 ,有利于骨折的准确复位和内固定。
不同类型手舟骨骨折手术方法
01
新鲜不稳定性手舟骨骨折
对于此类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腕背或掌侧入路显露骨
折端,清理骨折间隙,复位后用克氏针或螺钉进行内固定。
02
陈旧性不稳定性手舟骨骨折
闭合复位外固定技术
手法复位
在X线透视下,通过手法操作使 骨折端达到良好对位。
外固定
采用石膏、支具等外固定材料, 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保持骨
折端稳定。
定期复查
在固定期间,定期拍摄X线片,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外
固定。
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和肿胀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活动度等。
制定锻炼计划
针对不同目标,制定相 应的锻炼计划,包括锻 炼方式、频率、强度等
手舟骨骨折

Surgical
40 of 40
Mean time for union (weeks)
Mean time for union in type-B fracture (weeks) Mean time to return to manual work (weeks)
腕关节CT:评估骨折程度及不易发现的骨折。 腕关节MRI:用于诊断隐匿性骨折,结合造影剂用 于判断血供及有无缺血坏死的发生。
鉴别诊断
舟月损伤
腕关节扭伤
腕关节软组织挫伤
其他腕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治
疗
非手术治疗---石膏固定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内固定
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
Steven J Rhemrev, Daan Ootes, Frank JP Beeres, Sven AG Meylaerts, Inger B Schipper. Rhemrev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1, 4:4
病史及体格检查
外伤史,跌倒时手撑地
腕关节桡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尤其为背伸活动受限
鼻烟窝压痛
舟状骨远端结节压痛 舟骨挤压实验(+)
辅助检查
蝶侧位X片 不稳定骨折的诊断标准: 1.移位超过1mm 2.成角大于10°
3.粉碎性
4.桡月角大于15° 5.舟月角大于60° 6.舟骨内角大于35°
辅助检查
S. L. FILAN, T. J. HERBERT HERBERT SCREW FIXA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S J Bone Joint Surg [Br] 1996;78-B:519-29.
舟骨骨折的治疗及预防

1.可疑舟骨骨折而X线片未见骨折线者,应先按骨折进行固定。
二周后摄片复查,若无骨折,不再固定,如有骨折,则应继续不间断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2.无移位骨折,可用无衬垫短臂管型石膏固定前臂旋前,腕背伸30°桡偏,及拇指对掌位6-8周或更长时间。
3.有移位骨折或陈旧性骨折可行桡骨茎突切除,内固定或植骨术,石膏固定至愈合。
4.骨折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可行血管种植,或舟骨切除,或行腕关节融合术。
舟骨骨折酷似腕部扭伤,临床易被忽视。
早期骨折线隐匿不易发现,后期又因处理不及时、常造成骨不愈合或缺血坏死,故舟骨骨折必须引起重视,需到有条件的医院及有经验的医师处进行骨科检查以防漏诊。
舟状骨骨折,这样处理有助于顺利愈合!

舟状骨骨折,这样处理有助于顺利愈合!舟状骨在腕骨中最易发生骨折,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70%;最常见于年轻人(15~30岁)。
急性舟状骨骨折容易被误诊成腕部扭伤,因为最开始时X片可为骨折(-),然而延迟处理可造成畸形愈合、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和腕关节炎,因此了解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
舟状骨骨折为什么不易愈合?舟状骨形状独特,常描述为“船形”或“花生形”;除腰背部一细长条区域外,其表面几乎全部为关节,由关节软骨覆盖。
该非关节区域为滋养孔,通过营养血管束。
骨通过其韧带的连接物接受血供。
由于骨间动脉解剖,舟状骨近端关节极逆行接受血液供应,因此这可能解释了该区域未治疗骨折近端缺血性坏死和骨不连发生率高。
舟骨结节支:营养舟状骨远端20%;背脊支:起自桡动脉穿支的若干细小穿支,穿滋养孔营养舟状骨近端80%;腕近端没有发现穿支营养舟状骨,但不除外变异滋养血管(图1)。
图1 舟状骨的血液供应。
大部分血液从远端舟状骨的背脊水平进入,并通过近端结节。
因此,近端极骨折可能会导致近端骨内血供应不足,存在骨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提示:变异滋养血管制约舟状骨近端骨折愈合,这是缺血性坏死,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危险增加的原因(图 2)。
图2 舟状骨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对不愈合的影响。
损伤机制损伤机制有两种(图3):(1)过伸:强力过伸95°~100°,舟状骨近侧半部分稳定,远端无支持。
负载加于舟状骨,集中于腰部(有支持和无支持区的连接处),骨折发生。
(2)轴向荷载(冲击):腕关节中立位时,轴向荷载经第二掌骨,通过大小多角骨,传递剪切力于舟状骨。
骨折最常见于腰部。
图3 舟状骨骨折发生机制。
舟状骨骨折也可能与其他损伤同时发生,在高能量创伤的情况下,应高度警惕桡骨远端骨折及其相关月骨周围损伤情况。
桡骨远端、舟状骨、梯形骨、头状骨、钩骨和三角骨均有骨折的可能,但舟状骨最常见,所有骨折都沿着环绕月骨的弧形排列(图4):大弧形损伤是指任何通过这个较大弧形的骨骨折的月骨周围损伤模式,而小弧形(紧靠着月骨)损伤描述的是单纯的韧带断裂模式。
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舟骨是腕关节的一块小骨头,因其性状像舟故得此名,当人摔跤时手掌朝下用力支撑,很容易造成腕部舟骨骨折。
舟骨骨折都有哪些临床症状,怎么治疗舟骨骨折呢?
★
★一、临床症状
腕舟骨骨折后,可表现为腕关节局部的肿胀,以鼻烟窝部位的肿胀更为明显,正常情况下,鼻烟窝表现为一个软组织凹陷,在外伤后,该软组织凹陷消失即提示其肿胀。
另外,腕关节的疼痛(尤其是桡侧疼痛)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会出现腕关节活动受限。
在临床工作中,也有部分病人的肿、痛、活动受限的表现不太明显,但体检时在鼻烟窝部位的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另外,大多数病人Watson试验阳性。
★
★二、治疗方法
★1.新鲜舟骨骨折的治疗
新鲜的舟骨骨折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是否属于稳定型无移位的骨折,如果是此类型的骨折,可考虑行管型石膏固定,术后2周复查,如果由于消肿而致石膏松动,需要更换管型石膏,术后6周复查拍片,如果没有愈合,可每3~4周复查一次,直至愈合,如果石膏固定4~6月以上都没有愈合的迹象,即可考虑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2.陈旧骨折
对于陈旧的舟骨骨折,首先要区分是否存在围绕舟骨的骨关节炎表现。
如果没有骨关节炎,可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如果已经存在骨关节炎表现,则需要依据骨关节炎的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手舟骨骨折

1.国内很多医院在处理舟骨骨折时多采用 肘下管形石膏固定 ,但国外大多医生都主 张采用超肘关节石膏固定 。 2.早在 1973年 Thomaidis的解剖研究就证 明 ,腕关节用肘以下石膏固定 ,前臂在旋 前、 旋后活动时骨折部位仍有直接的活 动
手术适应症:新鲜骨折、有明显移位及腕 部不稳定;保守治疗3-4个月后无愈合 迹象,有症状;伤后3-4个月未特殊治 疗仍有明显症状者。
了解腕舟骨的解剖、病因病理、诊断、整
复和夹板固定方法
概述
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腕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 ,占腕骨骨折的80% 。 因其是连接近排与远排腕骨的杠杆 ,所以骨折后对腕关节的活 动与稳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腕关节不稳、慢 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延迟愈合、骨不连或骨坏死等,因此腕舟 骨骨折早期正确及时的诊治显得至关重要。 腕舟骨骨折临床分为近段(结节部)、中段和远段骨折,以中段 骨折多见。因舟骨营养血管都从结节部或中段进入骨内,舟骨近段 在关节内,无血管进入,常发生骨缺血坏死。
1.手伸展 2.腕桡偏 3.舟骨呈垂直 4.舟骨凹面受力
新鲜骨折一般不发生移位,两骨折端间只 有一条缝隙,出血较少。骨折后如未及时处理 ,1个月以上可变为陈旧性骨折。此时断端骨 质被吸收,肉芽组织形成,骨折缝隙加宽。34个月后由于缝隙加宽,骨折端边缘化,结缔 组织填充,在骨折线中部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 的囊状变。
中药内服和熏洗。
腕舟骨骨折
• 用石膏管形固定 腕关节于背伸25°-30°、尺偏
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
复位视频
1.凡早期新鲜的骨折都必须进行固 定,常采用短臂圆衬管形石膏固定, 保持腕背伸30度,拇指与对掌位, 石膏包至远侧掌纹及拇指进近侧。 2.舟骨腰部或体部骨折固定时间8 至12周,结节部骨折固定6周左右。
最新手舟骨骨折PPT课件

10.2 ± 3.9*
* p < 0.001 † p < 0.0001
Surgical 40 of 40 6 ± 2.1 6.5 ± 2.4 5.8 ± 2.2
G. INOUE, K. SHIONOYA . HERBERT SCREW FIXATION BY LIMITED ACCESS FOR AOID J Bone Joint Surg [Br] 1997;79-B:418-21.
1
90
Waist
B2 29
4
88
Proximal pole B3 11
2
85
Fibrous union D1 65
9
88
Pseudarthrosis D2 73
37
66
Sclerotic
D3 25
25
50
pseudarthrosis
S. L. FILAN, T. J. HERBERT HERBERT SCREW FIXA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S J Bone Joint Surg [Br] 1996;78-B:519-29.
闭合复位内固定
40 patients, Scaphoid fracture, A1,B1,B2, semi-closed method of Herbert screw fix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
发表时间:2009-10-12T11:02:32.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韩利军1 秦灵超2 陈诚2 [导读] 手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在腕部损伤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占整个腕骨骨折的75% (1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永州 425006)
(2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南永州 425006)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206-02
手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在腕部损伤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占整个腕骨骨折的75%[1],其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都很高,并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因此手舟骨骨折正确及时的诊治显得至关重要。
现结合我附属医院收治手舟骨骨折29例患者,对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附属医院外科共收治手舟骨骨折患者29例,男性23例,女性6 例;年龄14~39岁,平均28.5岁。
左侧19例,右侧10例。
按骨折部位分型:结节部骨折 4例,腰部骨折22 例,近侧骨折3例;从桡侧近端斜向尺侧远端骨折线走行方向15例,从桡侧远端斜向尺侧近端骨折线走行方向12例,水平骨折线走向2例。
早期无移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1例,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8例。
确诊时间:伤后1周内12例,2周内14例,3周内3例。
1.2 治疗方法 21例早期无移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用前臂或者长臂石膏管型固定 ,长臂石膏固定者6周后改为前臂石膏固定。
3个月左右根据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经正规石膏固定3个月后无任何愈合征象者,采用手术治疗。
8例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早期切开复位、微型螺丝钉或骨栓内固定治疗,或带血管蒂、筋膜蒂、肌蒂骨瓣移植等方法。
2 结果
21例早期无移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10~25周,平均17周,恢复良好,患者无局部疼痛,双侧腕部肌力无显著差异;8例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愈合7例,愈合时间11~26周,平均18周;不愈合1例。
3 讨论
3.1 手舟骨正常形态学特征手舟骨位于近排腕骨桡侧,全体可分为头、腰、尾三部分。
头部位于远端嵌卡于大多角骨与头状骨之间,尾部位于近端,紧贴月骨,腰部位于两排腕骨间平面,其长轴斜向前外下方。
根据王虎等[2]报道: 形态规则的手舟骨男性远近端长度为21~28mm,平均23mm,腰部宽度为7~9mm,平均8mm;女性长度为19~26mm,平均21mm, 腰部宽度6~8mm,平均7mm。
也有形态不规则的手舟骨,无法测量其大小。
参照国内杨开珊[3]分型,手舟骨可分为3型: 腰部宽度不足长度1/3的为细长形手舟骨,占82%;腰部宽度超过长度的1/3为粗短形手舟骨,占11%;形态不规则,长、宽不能定点测量的为不规则形手舟骨,占7%。
手舟骨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和尺动脉的分支,经附着于舟骨结节及舟骨腰部的韧带进入骨内,80%从背侧进入,手舟骨近侧1/3因被关节软骨覆盖而无血管进入。
3.2 手舟骨骨折的形态学特征手舟骨体积小,结构复杂,骨折后大都不出现明显移位,且少有畸形、骨擦感和异常活动等特征性表现,仅有鼻咽窝轻度肿胀、压痛等有限体征[4],手舟骨的这些特点是其损伤难以诊断的主要客观原因。
所以熟悉手舟骨的解剖是准确及时发现其骨折的前提。
手舟骨骨折很少发生粉碎性骨折,可能与腕中关节可缓解手舟骨骨折时所承受的压力有关。
细长形的手舟骨,对外部暴力的抵抗性较小,易发生骨折,腰部较细,占手舟骨骨折的70%,手舟骨结节及手舟骨近端骨折各占10%~15%[5] ;粗短形手舟骨很少骨折,如发生则多在远端和结节部;不规则形手舟骨虽不易骨折,但常发生旋转不良,易合并腕骨多发性损伤,应加以注意。
因此,手舟骨骨折主要由骨与骨之间的作用力形成,受伤时腕关节不同的着地位置,身体不同的运动倾向,共同作用于手舟骨,形成了不同的骨折类型,每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都存在具体的骨折环境,腰部骨折分型的不同,原因就在于损伤瞬间,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与手舟骨腰部以不同的角度接触造成,而横形骨折则是所有角度中的特例。
3.3 手舟骨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仍是目前发现手舟骨骨折最有效、最直观的检查手段,而X线片是首选检查方法。
手舟骨的轴位、侧位和斜位片,它能很好的反映腕关节间隙和关节面情况,有利于发现是否合并其余腕骨和尺桡骨远端骨折。
另外还可加拍健侧对比片,这有助于显示细小的无移位骨折。
如高度怀疑而拍片检查又无明显异常时,先按骨折处理予以固定,2周后复查X线,此期间由于骨折处骨质吸收,骨折线多能明显认出。
此外CT是发现手舟骨骨折的又一有效方法,可对手舟骨进行横断扫描,也可直接行冠状、矢状位扫描,能克服X 线片的缺点,提供更多更好的细节信息,以发现X线片上不能反映的骨折。
但CT不能代替X 线片,因为CT 缺乏大局观,不能全面反映腕部的受伤情况,对骨折后手舟骨损伤的整体情况反映也不如X 线片直观。
同时MRI对手舟骨骨折诊断也有较大帮助,它能准确的反映舟骨血液灌注情况。
当缺血时手舟骨在MRI上呈低信号的典型表现,这为及时发现手舟骨损伤后缺血情况,以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条件。
3.4 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早期无移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2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预后极佳。
在使用前臂或长臂石膏管型固定时,应根据骨折的部位而决定管型石膏的长度,结节部骨折石膏固定至肘下部,腰部和近端骨折固定至肘上部,石膏远端均固定至掌指关节,不予以固定拇指。
患腕固定于桡偏还是尺偏,依据骨折线走行的方向而定[1],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长臂石膏固定者6周后改为前臂石膏固定,3个月左右根据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经正规石膏固定3个月后无任何愈合征象者,处理同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
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骨折移位超过1mm则被认为是移位不稳定性舟骨骨折,因为这种骨折通常伴有韧带和血管的损伤,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多选择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固定方法有:手舟骨骨折开放复位,带血管蒂桡骨移植;依据解剖特点设计手舟骨穿刺内固定法;骨栓内固定;硬化骨切除,血管束植入,植骨内固定术;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
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12周左右。
总之,手舟骨骨折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减少并发症。
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剪力、恢复手舟骨解剖及重建手舟骨血运。
参考文献
[1] 李俊,张爱平,黄尔丹.腕舟骨骨折临床诊疗现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 ,10(15) :6.
[2] 王虎, 牛银立, 胡芳, 等. 腕舟骨骨折夹角与X 线形态的对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 17(2): 130 -131.
[3] 杨开珊, 翁翔, 余成凡. 腕舟骨的X 线形态. 手外科杂志, 1988, 3:37- 38.
[4] De Smet L. Unilateral absent scaphoid in a patient with Holt-O-ram syndrome. Genet-Couns, 2002, 13(3): 327-329.
[5] 赵新梅,姜世平,何健飞.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7 ,9(1)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