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就会有血栓!
十二时辰养生要点

申时养生要点
人体的膀胱经就像一个环保局局长,掌管着污水合理的排放。膀胱功能失调, 会出现尿痛、排尿不畅,甚则癃闭的病症,最后就会导致毒物蓄积,危及全 身脏腑功能。所以申时最宜多喝水,以利于排尿,并随之排出体内毒素。喝 水应以白开水为主,淡茶也行。饮料、啤酒、牛奶、豆浆、果汁等都不适宜 作膀胱的“清洗剂”,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实际上却增 加了肾脏、膀胱的负担。
卯时养生要点
卯时,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 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 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 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 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辰时(7点-9点):胃经当令 ---营养早餐,温补养胃
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 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 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 行路线。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 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 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 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 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丑时(1点-3点):肝经当令
---深度睡眠,养肝排毒
丑时是进入深度睡眠、充分休息的黄金时段。 睡得越深肝血回流的效果就越好,运行、排毒的功 效也就越高。如果此时没有好好休息,肝血不能及 时回流,则会导致代谢失常。肝血不能“推陈出新”, 肝的功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引发肝病。 《内经》:“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睡眠良好,方能 养肝,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 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此时或读书或做家务,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 不宜高声与人长谈阔论。老年人最好“寡言语以养气”。
肾中阳气旺,身体才健康,这个名方驱散阴寒,补回丢失的阳气

肾中阳气旺,身体才健康,这个名方驱散阴寒,补回丢失的阳气大家都知道,肾作为“先天之本”,是精气和能量的生产地。
肾中的精气能量充足,五脏六腑没有后顾之忧,便能正常运行,共同维持身体平衡。
在中医里面的阴阳学角度来看,精气又分为阳气和阴气。
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相互交替更迭,滋养万物。
阳气和阴气也是如此,相互配合,彼此制衡。
现代生活中,人们生活压力普遍很大,饮食作息不规律,情绪变化大,很容易伤及阳气,导致阴盛阳衰的现象出现。
主要的症状有腰酸腿痛:腰部酸痛没有力气,稍微做一点儿重活就直不起腰来。
时常感觉腿上软绵绵轻飘飘的,有时会有胀痛感。
畏寒肢冷:腰部周围感觉寒凉,即使在大热天,用手摸还是感觉凉飕飕的。
手脚四肢冰冷,出的汗都是凉汗,特别是夜间会更加明显。
尿频尿不尽:常会有便意,有时不到两个小时就要去一次卫生间,但是每次小便又不顺畅,排不尽的感觉。
针对肾阳气亏虚,中医里有一剂非常有名的方子,右归饮,出自明代名医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中。
被很多医学大家运用,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右归饮·解▋组方熟地黄30克、山药12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9克、杜仲9克、熟附子9克、肉桂9克、甘草6克。
首先,该方中用到了补肾阳的两味专用药,附子和肉桂,附子能够补益气血,把身体中的精微物质,转化为所需的气血,增加肾中的阳气,从而达到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而肉桂负责把“走散的阳气”,带到专门储存阳气的地方,肾脏处。
再监督肾脏根据具体情况,把阳气合理地分发给脏腑和四肢经络。
二者相互配合,附子补充阳气,肉桂输送阳气,使得肾脏中的阳气充盈且流通,达到了补益肾阳的效果。
其次,方中用到了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和杜仲。
它们均具有补肾益精,既补阳又滋阴,阴阳双补的功效。
中医里面讲究“平衡之道”过犹不及,若是一味地补助阳气,物极则反,反而也会伤及阴液,损害肾脏功能。
由此可以看出,此方用药相对谨慎,使得阳不过盛阴不过衰。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
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
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又是什么样。
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
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
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
为什么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
营气是周营全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
脉气交汇,五脏六腑之气全交汇于寸口。
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原气之本,是为根气,少阴肾气亏虚的话,脉象会浮散微弱,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
我们古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
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关后阴入一指,阴气伏藏,由关部到尺泽穴。
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是寸和尺的分部。
关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
一般是至关部以后,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
还有从关部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
按着道家来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就有点抑郁。
所以内弦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烦恼。
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
中医防治血栓

中医防治血栓中医有一些举措可以运用到防治血栓的环节中。
中医认为,血栓的形成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1. 中药调理: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祛湿通络、调理脾胃等方面发挥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龙胆草等,可以通过药物加减,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或者中药饮片进行调理。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调理脾胃等方面发挥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理气血、祛湿通络等方面发挥作用。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揉、按、推、拨、振等。
4.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祛湿化瘀等方面发挥作用。
建议患者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豆制品、蔬菜水果、瘦肉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中医举措并不是单一的治疗方法,仅仅在防治血栓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且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行业规范,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药品和治疗方法的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 活血化瘀方组成: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牛膝、赤芍、当归等。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经闭、痛经等症状。
2. 清热祛湿方组成: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泽泻、苦参等。
功效:清热祛湿、利湿通气。
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水肿、浮肿、尿少、口苦等症状。
3. 调理脾胃方组成: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山药等。
功效:益气健脾、宽中益胃。
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药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配。
同时,中药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血瘀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方法手册

血瘀体质调理手册什么是血瘀体质?血瘀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点儿缓慢淤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血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肿瘤包块等。
中医谈“痛经”痛经的病根,仍然在于体质。
若非如此,为什么有的女人疼得没有办法,有的女人经期和平常没什么不同?容易痛经的体质,主要有2种:血瘀型和阳虚型。
血瘀体质的人体内有血瘀,全身气血不通畅,不通则痛,因此痛经。
并伴有嘴唇颜色暗,皮肤比较粗糙,身上有莫名的瘀青,眼中血丝比较多,刷牙时,牙龈易出血。
比较急躁,易忘事。
经期腹部很痛,但不敢按,否则更痛。
,排除的经血比较暗,有血块。
阳虚怕冷体质,血液易受寒邪侵袭,流动不畅,好像气血不通一样,也会导致痛经。
月经期间,小腹冷痛,用手揉一揉,按一按,或者用热水泡一下脚,会舒服很多。
月经量比较少,颜色比较淡。
少部分女性之所以痛经,是因为气血虚。
症状不明显,病人不太痛苦,比如说,月经前2天或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比较少,面色不好,平时多食补气血的食物就可以了。
中医谈“鬼拧青”好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一觉醒来,膝盖上或者胳膊上或者其它地方会出现一块莫名的瘀青。
血瘀体质的人容易长瘀青,道理与上面的疼痛相似。
阳气不足,就无力推动血液流动,血瘀流动缓慢、停滞,出现瘀青。
为什么人们一觉醒来才发现瘀青?因为夜里阳气弱,受了凉。
晚上寒气重,有的人睡眠姿势不好,手脚外露,所以容易受凉,形成瘀青。
血瘀体质很有可能被这些问题困扰●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
●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
●痤疮。
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
痤疮之后的暗疮印(色素沉着)很难消散。
●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
●表情抑郁、呆板。
面部肌肉不灵活。
●健忘、记忆力下降。
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瘀体质还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易有黑眼圈。
●表情抑郁、呆板。
面部肌肉不灵活。
生命之源-阳气

生命之源-----阳气什么是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中医的理论指出人之所以活着全是靠阳气。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
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
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
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所以,扶阳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和病的关系人之所以病是因寒邪凝聚在体内,只要阳光照到,不论寒成坚冰而得融化,病而祛除。
扶阳大师李可“阳不到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有毛病。
”《伤寒论》:人因寒入侵而生病,感冒发烧是因正气和邪气斗争的反应,正气=阳气,邪气=寒气,庸医用寒凉药帮助邪气打败正气,战斗结束后发烧虽退,但邪气得势留在体内;扶阳派帮助正气把邪气驱除,正气得势,发烧即退,且病好后身体很快恢复体力。
扶阳理论指出:任何疾病都是寒气侵袭人体造成的。
寒遇到水,就会湿凝、寒凝,这个寒凝聚,就会阻碍经络,阻碍气血的畅通,不通则痛,则生病。
但只要阳光照射到寒凝的地方,这个阴凝就会融化、气化,经络就通,气血流畅,身体就健康。
扶阳大师李可说:不管表里表外、四肢关节、五脏六腑,只要阳气不到的地方,那个地方就生病。
血栓预防和治疗的中医方法

血栓预防和治疗的中医方法血栓是一种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形成的凝块,它可以阻塞血管,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在中医里,血栓被称为“瘀血”,而中医药学已经积累了许多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药学的方法,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血栓。
一、概述中医认为,血栓形成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阻塞了经络,导致瘀血堆积而形成的。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围绕着促进气血流动、化瘀消栓来展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方法。
二、中药疗法1. 血活化药物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桃仁、红花等。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溶解血栓,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
可以将这些药材配伍,煮成药汤或者制成药丸等形式进行使用。
2. 补气药物补气药物在中医中也被广泛应用于血栓的治疗。
中药中的黄芪、党参、当归等,可以补充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创伤的愈合速度。
3. 抗凝药物中医药中也有一些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它们可以阻止凝血过程中的血栓形成。
比如威灵仙、水蛭等植物药材,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针灸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
具体针灸方案和穴位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请教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治疗。
四、推拿疗法中医推拿作为中医疗法之一,也可以用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和流动,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并缓解相关症状。
可以考虑请教专业的中医推拿师进行治疗。
五、饮食调理中医非常重视饮食调理对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认为,血栓的形成与体内湿气和瘀血有关,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来调理。
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生姜、辣椒、红糖等。
同时,建议限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摄入,以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天气越热,越要养阳气!中医教您养阳五步走

天气越热,越要养阳气!中医教您养阳五步走夏季养生重养阳壹、阳气的重要性对于人体小宇宙而言,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
阳气不到之处,就好比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万物难以生长,自然也就容易患病。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句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阳气就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运作失调就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和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阴阳调和,身体机能就可正常运转,养生其实就是养阳。
阳气是人体生命之主宰,它的“温煦”作用可以使身体保持温暖,“气化”作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卫外”作用可以防御外邪侵袭。
当阳气不足或者运行不畅时,人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容易患病,减损寿命。
阳气常在两方面出问题,“虚”和“郁”:①阳气郁结,就是阳气运行不畅,常见于外感风寒、消化不良、情绪郁结等原因导致的咽喉肿痛、腹胀、口干口臭、焦虑失眠、月经失调等。
②阳气虚弱,是指阳气本身能量不足,生发不起来,通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嗜睡、畏寒怕冷等,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易感体质。
贰、阳气不足的表现畏寒、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腰膝酸软、性欲减退;更容易感受外邪,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咽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从脏腑来看,阳气不足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肺阳虚、肝阳虚、肾阳虚五种,每种的表现又各不相同。
心阳虚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胸痛等。
肝阳虚会出现情绪抑郁低迷的情况。
脾阳虚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等。
肺阳虚表现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痰如白沫等症状。
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数等症状。
叁、哪些人的阳气易出问题?经常熬夜的人白天活动消耗阳气,夜间睡眠则能使阳气得到充分休息和补养。
若在子时(23点至1点)阳气升发之时还未入睡,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
穿衣露脚踝、肚脐的人“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循环慢,且足踝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如果不注意踝关节的保暖,会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就会有血栓!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实用中医心病学》今天这篇文说,咱们来和您聊聊我们身上的血栓、斑块,以及它们的形成基础——动脉粥样硬化。
上述病变怎么形成的?有些人可能会张口回答,源于饮食不周,源于运动缺失,源于压力焦虑……其实,本订阅号在这里想要告诉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上的斑块、血栓,这些异常的产生,都源于阳气的虚衰。
也就是说,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就会有血栓。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身上的阳气,源于肾。
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
阳气不足的根由,在于肾气不足。
在我们的一身水液代谢过程中,肾气的推动、蒸腾、温煦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如果肾气不足,肾阳虚弱,则水液代谢乏力,难免化生痰湿淤阻于脉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血栓。
第二,肾阳不足,则脾阳不足。
脾主运化。
水湿之邪代谢不畅,淤积脉道,和脾虚失运有明确关系。
第三,肾阳不足,则心阳失振。
心,主血液的生成,主血液的流动。
心阳不足,无论是血液本身的质量还是血液循环的质量,都受影响。
所以说,肾气失常,导致阳气不振,再引发心、脾等脏器的阳气不足,导致一身气血运行、气机运化的失常,这就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深远伤害。
比如说,有的动脉硬化、血栓淤积者,证属痰浊壅塞,主要表现就是肢体肥胖、沉重、舌苔厚浊、白腻而滑,痰多,气短。
这是怎么回事?因为阳气不足,痰浊内积,痰湿之邪化散不出去所致。
这个时候就得通阳泄浊。
医家往往药用栝楼、桂枝等等,这些都是温阳行气的,目的在于恢复阳气。
再比如说,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总是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怕冷,犯病的时候胸痛连及后背,遇见冷天和低温刺激就不行,胸闷气短,严重的连平卧都不敢。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证属阴寒凝滞,他们的舌苔往往白,脉象沉细。
这就是心肾两脏的阳气太虚弱了,让我们的身体得不到温煦,寒邪肆无忌惮地吞噬我们的身体,痰湿之邪遇寒则凝结不散,最终化为粥样硬化、斑块血栓。
还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证属阳气虚衰。
他们往往心悸自汗、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者青紫,这样的人脉络不通,根本原因就在于阳气不够,心阳和肾阳都不足。
医家往往药用人参、熟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等等。
所以说,请您记住,我们的阳气贯行于全身,它的温煦、推动、运化之能正常行使,我们的血液就会如奔腾的河流,周流不息。
我们就难以生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如果阳气不够,则血液失于温煦,痰湿失于化散,血液的质量就不好。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阳气不受损害,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呢?1,好好睡觉——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阳气生发的时候。
晚上睡不好,阳气就生发不好。
所以有很多猝死的患者,发生在熬夜之后。
2,适当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生阳气,而且能够推助阳气到达我们的四肢百骸。
严重缺少运动的人,体内的阴浊之气就重,就容易生成血栓和斑块。
3,清淡饮食——痰湿是阴邪,可以伤害阳气。
而要想避免痰湿出现,关键是健脾。
健脾的关键,就是规律地、科学地、清淡地饮食。
4,选穴艾灸——我们的肾俞穴可以直接温补肾阳。
我们的中脘穴可以直接温补脾阳,新经络公众号提示到了一定年龄,把这两个穴位利用好,经常艾灸,可以推动一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转。
如果不用,就是浪费。
5,心情愉快——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我们升发阳气。
如果心情长时间压抑、郁闷、苦闷,就会影响到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咱们的血液循环,也会因此而陷入异常。
6,不纵房劳——这不必多说,你我都很明白。
总而言之,看护好我们的阳气,就能看护好我们的血液和血管。
这是中医古老智慧带给我们的启迪,你我不可轻视。
经常擦背可防癌编辑新经络公众号民间有俗谚说:“三洗不如一擦”,就是说擦背好处多。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擦背尤其适合年老体弱者,通过擦背既能去污净身,又可增加体内热量,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抵御严寒。
擦背还有散胃寒、泻胃火、心气外发等功效,故民间有“擦背败心火”的说法。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现代研究还发现,擦背后淋巴运行加快,可增强吞噬体内细菌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擦背有防癌之效,人的皮肤下存在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用毛巾摩擦皮肤后,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逐步演变为网状细胞。
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经常擦背,能使机体保持旺盛的免疫力,起到防癌的作用。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擦背是很适合老年人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主阳气的督脉,有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经脉上有大椎、命门、肾俞等重要穴位。
用毛巾擦背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振奋阳气、活血通络、养心安神、调整脏腑的作用,让人健康长寿。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相对来说用毛巾和热水擦背有一点麻烦,因此学过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可以用火洗澡或火功推拿来为家人推背,这样既省力,又高效,不会火功推拿的网友,也不用担心,可以用毛巾和热水擦背,具体方法是:天冷时毛巾以40℃为宜,热天时以20℃为宜,以背后脊椎连线为重点,自上而下,由风府穴沿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揉擦至长强穴,反复揉擦,以感觉舒服为度,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
编辑新经络公众号老年人最好每日临睡之前用毛巾和热水擦背,每次擦到皮肤发红、四肢温暖、全身舒适,再上床睡觉。
临床经验分享——治病为何要须先明确病位?因为外邪侵袭人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是:皮毛–肌腠–经络–脏腑–骨髓,其中皮毛–肌腠–经络偏于外,脏腑–骨髓属里。
病邪所在层次不同,用药不能过其病所,引邪入里。
例如:皮肤病,有邪在皮毛腠理,有脏腑受邪而表现在外。
邪在皮腠不能使用入脏腑之药,引邪入里。
尤其是内伤外感用药应分清表里(药效和速度)。
故此,治病须先明确病位,而明确病位,就要明确表里上下阴阳,卫气营血。
疾病邪侵入人体不同层次,其用药切不能过及病所,比如外感侵入人体皮毛腠理,我们会用一些辛温辛凉的风药,解一下表就可以收手了,如果用到炒白术、茯苓,这样不但不能托邪外出,反而会引邪入腑。
中国著名民间中医大家孙曼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治病病是一定明白表里二字,如果表里分不清,本来退热解表,用一两剂药就可以搞定,结果用了白术、茯苓,以为是太平将军,把本来在体表的病邪引入身体里面去。
这样反而把体内当战场,变证丛出,把治疗的时间延长了。
所以,孙老师治病首先重视分清表里,就像哲学家说过,对于一门学科来讲,最基本的概念往往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而中医要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八个字:“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黄帝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
皮毛表证的治疗非常重要,邪气从这里进去也可以从这里出来。
不是说外感疾病才有表证,各种内伤杂病同样有表证。
像南少林伤科治病也是如此,不论是治疗内伤,外伤,还是颈肩腰腿痛等疾病,都很注重治表,不仅刚开始要用火洗澡解表除湿,治病快要痊愈时,仍然要用火洗澡、火焰掌进行解表除湿,解表要从始至终,有一部分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时,总感觉治疗不彻底,留尾巴,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贯穿解表要从始至终的这个原则,有的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在治病时,刚开始用火洗澡的方法解表,当出现效果时,就不解表,误认为表症已经完全消除,所以治疗就不彻底,必须始终都要用火洗澡的方法解表。
著名中医大家说:痛未除,就是表没解,其意思就是说,很多疾病之所以疼痛不能彻底消除,就是表没有完全层层解决,所以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治病时,一定要牢记痛未除就是表没解这个道理。
孙曼之老师说,治病是不是说治疗外感疾病须要用风药,治疗脏腑内伤杂病也可以用风药来层层透邪外出,把邪气提拔出来。
所以说,病在肌表用风药,那很平常,可孙老师用于很多疾病,是病在里头也一样用风药,收到相当好的疗效。
比如,孙老师提过喻嘉言在《寓意草》用逆流挽舟法来使用败毒散的思路,就相当精彩。
喻嘉言治疗泄泻,用的就是风药,泄泻是脾胃升发之气往下走了,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
病人为什么会泄泻呢?就是清阳被浊阴抑在下面,升发不上来。
这时一用上风药,大便立马就成形了,肠道排泄就正常了。
这是风药用在治疗脏腑里证的典型方药。
孙老师为何对风药情有独钟呢?原来有一次他半岁的小孩子拉肚子,拉了半个月,坐都坐不稳,常用的参苓白术散等都用上了,都不管用,理中汤用上了也不行。
这时孙老师就打开了李东垣的《脾胃论》,看到里面治疗拉肚子的都是风药,于是孙老师就取羌活、独活、防风、荆芥几味药,再加上甘草,给孩子喝上一点,结果第二天就不拉肚子了。
后来又碰到相类似的疾病,老是治不好,又没招了,就得翻书去问老祖宗了。
比如长期肚子痛,健脾行气、温肾止痛的药用上了都没招架住,后来还是用上了李东垣的风药,一剂就好了。
再有胸痛的病人,按常规治胸痹的类方,始终都不见效,最后还是用风药治好了。
不知道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看完孙老师的治病经验时,能否明白南少林火功推拿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时,为何刚开始用23号火功液,最后还要用23号火功液,目的就在此,因此23号火功液就是南少林火功推拿中的'风药'孙老师为每当用常规方法治疗疾病没什么效果时,用风药却得到意外的收获。
孙老师就把风药治好的诸多例子都藏在心里,时时存疑,时时求解,最后,孙老师对风药使用越用越有心得,这可是孙老师在临床上长期磨练出来的啊,这就是所谓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总之治皮毛很重要,关于皮毛的重要性,有兴趣者再看看下面的《皮毛论》皮毛论皮肤是疾病诊断的第一要点,最直观的就是颜色形状的变化,故四诊排行第一的属于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上工。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故邪风所致,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也就是说上工救起萌芽,治未病。
疾病刚刚开始就开始治疗,既省钱又不痛苦。
但现实之人都是痛苦的忍受不了了,才开始治疗,轻则进入经脉,深者入络脉,重者入脏腑,但也不排除医治出来的病。
实际上现在很多都是医治出来的病。
(如颈椎病,去按摩店,医院康复科等都按了三五年了,还是复发,好好歹歹,还告诉人家,这病就这样了。
)是故百病之始,必先与皮毛。
皮毛是外邪侵入身体的重要途径,但相对来说,既是邪之进路,也是邪之出口。
开门逐盗可谓良策。
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六经传经起源于邪中太阳,太阳与督脉皆在表。
无论始病沉珂,好多方子都是先解表的。
所以很多顽疾的治疗无论是循经传,还是越经传,最后还是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解,回到太阳经,解表而愈。
正所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表出里,不死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