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_吴丽蓉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的未来展望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其作用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丁苯酞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还需要进 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减少副作用。
丁苯酞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 步评估,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和大规模应用中的疗 效和安全性。
丁苯酞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中的治 疗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以发现更多治疗潜力 。
丁苯酞的研究现状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由左旋和右旋两种旋光异构 体组成,其中左旋体为丁苯酞的主要活性成分。
丁苯酞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作 用,并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丁苯酞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对多种神经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 的疗效,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肌萎缩侧 索硬化症等。
对神经突触的保护作用
丁苯酞可以抑制神经突触的凋亡,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和修复。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
改善脑缺血
丁苯酞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 缺血症状。
抑制脑凋亡
丁苯酞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延长神经细胞 的生存时间。
抗癫痫作用
丁苯酞具有抗癫痫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癫痫发 作。
03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作用 及机理研究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作用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可改善脑部微 循环,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
研究发现,丁苯酞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 运动和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元死亡和脑组织萎缩的
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作用与其能够抑 制线粒体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机制有关。
比较丁苯酞治疗不同类型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 性疾病的效果。
正丁基苯酞可使慢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形态趋向正常

Fund: 湖北省 2011 创新计划项目(2011JH-2013CXTT06);湖北省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D20102101);湖 北医科大学基金(2013GPY03) Acceptance date: 2014-02-24
Cite this article: Wanhong Zhao, Chao Luo, Jue Wang, Jian Gong, Bin Li, Yingxia Gong, Jun Wang, Hanqin Wang. 3-N-butylphthalide improves neuronal morphology after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4, 9(7): 719-726.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hiyan, Hubei Province, China
摘要 研究已证实,正丁基苯酞可有效对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其对慢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尚不知晓。实验 结扎老年大鼠双侧颈动脉,以模拟慢性脑缺血老年患者,灌胃给予正丁基苯酞。结果发现,正丁基苯酞干预使慢性脑 缺血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形态趋向正常;大脑皮质和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也明显上升;丙二醛和淀粉样 β 蛋白 1-42 含量明显降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这些数据说明正丁基苯酞可减轻慢性脑缺血大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 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淀粉样 β 蛋白积聚,减轻大脑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损害。 关键词: 神经再生; 正丁基苯酞; 神经元; 认知缺损; 脑缺血; 大脑皮质; 海马; 氧化应激; 胆碱能神经元; 淀粉
丁苯酞疗效观察:神经系统变性病与遗传性疾病治疗

丁苯酞疗效观察:神经系统变性病与遗传性疾病治疗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一直专注于丁苯酞在神经系统变性病和遗传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发现。
我注意到丁苯酞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方面的潜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在我的研究中,我使用了一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并发现丁苯酞显著改善了它们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同时减少了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除了阿尔茨海默病,我还研究了丁苯酞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疗效。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丁苯酞通过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和减少其降解,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我的实验中,我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了丁苯酞治疗,并观察到丁苯酞显著改善了它们的运动功能,同时减少了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
在遗传性疾病方面,我研究了丁苯酞在治疗亨廷顿病(HD)方面的潜力。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舞蹈样动作和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
丁苯酞通过抑制亨廷顿蛋白的异常聚集,减轻了亨廷顿病模型小鼠的神经毒性。
在我的研究中,我使用了一组亨廷顿病模型小鼠,并发现丁苯酞显著减少了亨廷顿蛋白的聚集,同时改善了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我还研究了丁苯酞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方面的疗效。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肌肉萎缩和痉挛为主要特征。
丁苯酞通过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延长了ALS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
在我的实验中,我对ALS模型小鼠进行了丁苯酞治疗,并观察到丁苯酞显著减少了神经元的损伤,同时改善了小鼠的运动功能。
在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在探索和研究丁苯酞在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和遗传性疾病方面的潜力。
这些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深远和痛苦的,因此,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3阎超华 冯亦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丁基苯肽对神经的保护作用,用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方法,以LDH和细胞形态等指标,观察了l2丁基苯酞(l2NBP)和d2丁基苯酞(d2NBP)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l2NBP和d2NB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内LDH的释放,降低细胞死亡率,并能改善受损细胞的形态;此外还能明显减轻低糖低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及多聚核糖体解聚。
提示:NBP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丁基苯酞;神经细胞培养;乳酸脱氢酶 dl232n2丁基苯酞(dl232n2butylphthalide 简称dl2NBP)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能改善脑能量代谢[1]降低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的脑梗塞面积[2],增加局部脑血流[3],防治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脑卒中[4],减轻脑水肿[5],d2NBP和l2NBP还能对抗KCl和N2甲基2D2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6]。
为进一步探讨丁基苯酞的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在低糖低氧条件下用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方法模拟整体动物的脑缺血缺氧状态,以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形态,细胞死亡率和细胞超微结构为观察指标,研究l2NBP,d2NBP和dl2NBP对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 G2 L2精氨酸甲酯(NAM E)进行了比较。
材料和方法本文于1997年10月6日收到。
3国家科委1035工程重大项目基金(942ZD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金(29790122)资助 仪器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产品);超净工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生产);二氧化碳培养箱(德国Heraeus);倒置显微镜(Olympus);24孔培养板(美国Costar公司生产)。
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

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
吴丽蓉;罗勇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6(012)011
【摘要】丁基苯酞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脑外伤、记忆障碍、惊厥等有治疗作用.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做一概述.
【总页数】3页(P936-938)
【作者】吴丽蓉;罗勇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疗效和作用机制 [J], 李传斌
2.丁基苯酞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J], 赵振华;陈枝挺;刘昌云;吴小敏;李元霄;林汉斌;车春晖;黄华品
3.丁基苯酞上调PGC-1α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J], 魏欢;李玲;战丽萍;张波;赵嘉;裴中;黄如训
4.消旋-3-正丁基苯酞对溴化乙锭诱导脱髓鞘模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董乐;吴
月娟;黄琪;廖宇晗;韦雷;吴原
5.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疗效和作用机制 [J], 李传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基苯酞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丁基苯酞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危害极大。
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研究,企图阐明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机制,并试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疗效确实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尚未实现这一目标。
丁基苯酞(NBP)是我组近年来研制的一个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动物实验证明,NBP能缩小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脑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脑水肿,改善能量代谢,防治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型大鼠的脑卒中。
为进一步探讨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及作用机制,我们用生理、生化、放射免疫、组织细胞培养、电镜观察、高效液相(HPLC)、分子生物学等不同的实验方法,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调控等不同水平研究了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应用原代培养大鼠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发现,d-NBP(1~100μM)和l-NBP(1~100μM)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甲基-D-门冬氨酸(NMDA,30μM)、KCl(20mM)或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降低细胞死亡率,改善受损细胞的形态,抑制神经细胞内多聚核糖体的解聚。
(2)应用氢清除法连续测定大鼠一侧纹状体脑血流量(rCBF)的方法发现,dl-NBP能在不影响动物平均动脉压的情况下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的脑血流,改善脑供血,并能使MCAO大鼠减少的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其作用至少持续3h,而且预防给药或治疗给药,ip或ig同样有效。
(3)用高压液相荧光检测(HPLC-FD)的方法发现,d-NBP(0.1~100μM)能剂量依赖性增加大鼠皮层及小脑突触体胞浆内的原生型NO合酶(cNOS)活性,使L-胍氨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而对缺血再灌后诱导的诱生型NO合酶(iNOS)活性无明显作用;相反,l-NBP则与NO合酶(NOS)抑制剂L-NAME(0.1~100μM)相似,既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脑组织内cNOS活性,又能抑制脑缺血再灌诱导的iNOS活性。
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丁基苯酞,可通过抑制脑内多巴胺降解酶,提高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近年来,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疗效的研究却存在争议。
为了观察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24周的临床试验。
共纳入了120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病程在210年之间。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
第一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第二组患者接受小剂量丁苯酞治疗(每天30mg),第三组患者接受大剂量丁苯酞治疗(每天60mg)。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帕金森病评分(UPDRS)和不良反应评估。
治疗24周后,我们发现第二组和第三组患者的UPDR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第一组患者的UPDRS评分没有明显变化。
同时,第二组和第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第一组。
这些结果表明,丁苯酞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小剂量丁苯酞的治疗效果与大剂量相当,但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我们还对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病程较短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男性患者。
这些结果提示,丁苯酞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性别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帕金森病,这一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阴影,悄悄地侵蚀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见证了无数患者在疾病进程中的痛苦与挣扎,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康复的渴望与坚持。
药物治疗作为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一直在不断探索与进步中。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帕金森病药物,承载着患者和家属的期待。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郭铁;沈瑞乐;吴艳芝;滕军放【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7(010)004【摘要】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结果 B组与A组比较,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C、D 组大鼠海马各区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D组与C组比较,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慢性缺血3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中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丁基苯酞能改善这种缺血改变,增加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总页数】3页(P60-62)【作者】郭铁;沈瑞乐;吴艳芝;滕军放【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洛阳,471003;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NO表达的影响 [J], 陈静;杜业亮;李增芬2.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2B表达的特征 [J], 沈瑞乐;郭铁;滕军放3.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mRNA表达的影响 [J], 沈瑞乐;王兴萍;滕军放;卢宏;王凯娟4.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hat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沈瑞乐;王兴萍;滕军放;卢宏5.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中p-CREB、CREB mRNA表达的影响 [J], 康康;滕军放;王书霞;邓文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BP 又名芹菜甲素 (apium g raveo lens linn), 是从 芹菜种 籽 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 , 可分为左旋 丁基苯酞 ( l-N BP)、右旋丁 基 苯酞 ( d-N BP)及消旋丁基苯 酞 ( dl-N BP), 经 合成的 消旋化合 物 为黄色油状液体 , 具芹菜香味 , 其化学结构11 月第 12卷第 11 期 C hin J R ehab il Theory P ractice, N ov. 2006, V o.l 12, N o. 11
937
刘小光 等用大鼠 M CAO 模型评价了 NBP 的治疗效果 , 发现 口服给药能降低脑梗 死面积和神经功能 缺失 , 特别 是改善和 逆 转神经元损伤和 坏死 ;不仅 有预 防作 用 , 而且 有明 显的 治疗 效 果 ;不仅对 急性 , 而 且对 迟 发 性 缺 血 性 脑损 伤 也 有 显 著 的 疗 效 [ 6] 。 2. 3 改善脑微循环和脑血流 由于 急性脑缺血时 , 首先出 现脑 微循环障碍 , 脑血流量降低 , 并 继发脑能 量代谢 失调 , 导致脑 组 织坏死 、神经功能缺损及缺血后炎 症的发生 。 徐 皓亮等 [ 3] 研 究 显示 , d l-NBP、 l-NBP 预防 及治 疗给药 均可 增加 M CAO 后脑 微 动脉管径和血 流速 度 , 改善 软脑 膜微 循环 ;d-NBP 对 M CAO 后 脑血流无明显作用 , 且预防给药 1 h后 , 可加重 M CAO 所致的脑 微循环障碍 。
花生四烯酸的环 氧酶途径 代谢 产物 , 血 栓素 A2 (TXA2 )和 前列腺环素 (PG I2)是体 内的一对生理拮 抗剂 , 某 些病理因 素引 起其比例失调是造成 血管痉挛 、血小 板聚集 或血栓 形成的重 要 原 因之一 。 研究中一般通过测定 6 酮 PGF 1α及 TXB2 这两种代 谢产物的含量 , 反 映 PG I2 与 TXA2 的水 平 。 众 多的 实验 表明 , 脑缺血以及脑缺血再 灌时 , 血液 及脑脊液 中 AA 的各 种代谢 产 物均显著升高 , 但 TXB2 升高的幅 度远大 于 6 酮 PGF 1α升高 的 幅度 , 其 结 果 是 6 酮 PG F1α与 TXB2 比 值 显 著下 降 , PG I2 与 TXA2 比值的显著降低是造成脑缺血 再灌期 脑组织 持久低灌 流 的重要因素之一 。 种兆忠等利 用放射免 疫方法 发现 , NBP 能 明 显升高 6酮 PG F1α /TX B2 比值 , 从而增加局部脑血流 , 改善缺血 性脑损伤 [ 17] 。 2. 5 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 种新型的 非经 典的递质 , 在神经 、免疫 、心血管等多 个系统 中起着 广泛而复 杂 的生理及病 理作用 。 现 已证 明 , 一氧化 氮合 酶 -一氧 化氮 -鸟 苷 酸环化酶 -环 鸟苷 酸 (NOS-NO-GC-cGM P)系 统是 NO 发 挥其 生 理及病理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于 NO 在脑缺血过程中 所起 的作用 , 目前尚无定论 , 比较公认的观点 是 NO 对中枢神经 系统 具有神经保护 和神经 毒性 双重 作用 。 阎 超华 等观 察原 代培 养 的胎鼠皮层神经 细胞外 液的 NO 和 cGM P 水平 , 发 现 d-NBP 对 低糖低氧条件下或含 NM DA 或含 KC l的培养基中 , 皮层神 经细 胞外液 NO 及细胞内 cGM P 水 平明 显升 高 , 而 l-NBP 则 能明 显 降低 NO 和 cGM P 水平 , 两者 作用 相反 [ 18] 。 胡丹波 等发 现 , 慢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 经内科 , 重 庆市神经 病学 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 400016。 作 者简介 :吴丽 蓉 (1978-), 女 , 广东惠 来 县人 , 硕士研究生 , 医师 , 主要研究方向 :缺血性 脑血管病 损伤及保 护机 制 。 通讯作者 :罗勇 。
2. 1. 1 对线粒体的影响 线粒体 作为 细胞内 能量 生成和 储存 的主要场所 , 对缺血缺 氧极为敏感 。 熊杰 等用分 光光度 法测定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呼吸 链复合 酶 Ⅰ 、Ⅱ 、Ⅲ 、Ⅳ 活性的 改变 , 并观察 NBP 对这些 变化的 影响 , 发现缺 血时 复合酶 Ⅱ 活 性升高 , Ⅳ的活性显 著降 低 , 再灌 后 , 复合 酶 Ⅰ 活 性升 高 , Ⅱ的 活性降低 。 缺血前给予 d l-NBP 能逆转缺血 -再灌引起 的上述复 合酶活性改变 , 尤其是 使缺血后急剧降低 的复合 酶 Ⅳ活 性得到 明显提高 [ 4] ;同时 N BP(d l-, l-, d-)还能逆转 低糖低 氧造成 的原 代培养大鼠皮质细胞呼吸链复合酶 Ⅳ活性降低 。
K ey word s: d l-3-n-Bu ty lphtha lide;cerebral ischem ia;ce rebra l traum a;dy sm nesia;convu lsion;treatm ent;m echanism;review [ 中图分类号 ] R74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9771(2006)11-0936-03 [ 本文著录格式 ] 吴丽蓉 , 罗勇. 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 的作用及机制 [ J] . 中国康复理 论与实践 , 2006, 12(11):936— 938.
App litat ion of d l-3-n-Bu ty lph thalid e in Cen tral N ervous System D isease(review) WU L i-rong, LUO Y ong. Departm ent of N eurology, F irst Hospita 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ofM edica l Science, K ey Lab of N eurology in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16, Ch ina
Ab strac t: dl-3-n-Buty lph tha lide can be app lied in m any areas o f centra l ne rvous system d iseases, such a s ce rebra l ischem ia, cereb ra l trauma, dy sm nesia, convu lsion, and so on. This pape r reviewed the effec t and m echanism of i.t
冯亦璞等用氢 清除 法分别 测定 大鼠在 M CAO 后纹 状体 局 部脑血 流 ( rCBF)和实 验 性蛛 网 膜下 腔 出 血 ( SAH)后 尾 状 核 rCBF 的变化 , 发现 NBP 能增 加正常 大鼠 和 M CAO 后 纹状体 的 脑血流 , 而且预防和治 疗给 药都 能使 M CAO 后 减少 的 rCBF 明 显增加 ;d-N BP、dl-NBP能增加 SAH 后 尾状核的 rCBF, 而 l-N BP 无明显作用 [ 5, 15] 。 2. 4 对花生四烯酸及其产物的影响 花生四烯酸 (AA )是 脑细 胞膜磷脂的主要成分 , 在某些异常 情况下 , 如脑 缺血 、脑外伤 或 癫痫发作 时 , 细 胞 内 钙蓄 积 激 活 细 胞 膜 磷 脂 上 的 磷 脂 酶 A2 (PLA2 ), 使膜磷脂分解产生大量 的 AA, AA 的环氧 产物和脂 氧 产物能够介导多种病 理生理过程 , 如血管 的收缩 、血小 板聚集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等 , 从而引起微 血管乃 至微循 环的功能 障 碍 。 种兆忠等 研究表 明 , d-N BP、d l-N BP 可 抑制 M CAO 后脑 组 织中 AA 释 放 和 PLA2 基 因 表 达 , 而 l-N BP 对 缺 血 脑 组 织 中 PLA2 基因表达的升高无明显影响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