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园哲学思想上谈“苏州园林”
浅谈苏州园林古典造园理论

浅谈苏州园林古典造园理论从古至今我国的园林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周至汉是园林发展的萌芽期,主要是圈地性质的皇家苑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原则,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时期是园林发展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园林数量多、规模大,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把诗画和造园艺术相联系,有助于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在宋朝,我国的造园艺术进入了高潮期,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诗词、文学、绘画艺术的发展,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元代,园林处于停滞和低潮阶段。
而到了明清阶段,我国的造园艺术再次达到了高潮,无论造园活动的数量、规模,造园的艺术和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此阶段出现了一些造园的理论著作。
而作为我国园林重要内容的苏州园林,早在春秋时期就拉开了造园的帷幕。
吴国始建的姑苏台、馆娃宫是苏州园林建筑的开始; 东晋时顾辟疆所筑辟疆园是江南最早的私家园林。
五代时又兴建了沧浪亭。
北宋末年,宋徽宗好奇花异石,在苏州广为采运。
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
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270多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
苏州园林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其中著名的有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精美的园林建筑和小品,以及山石水系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园林建筑一直是造园四大要素之一。
作为中国私家园林典范的苏州园林,其中的建筑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亭、台、楼、阁、轩、榭、馆,一应俱全。
和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规则式建筑不同的是,苏州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多处市井中,并且与住宅相结合,规模比较小。
而且作为私家园林,建筑比较玲珑轻巧,色彩比较朴素淡雅。
同时由于私家园林的规模较小,亭台轩榭的布局比较紧凑,便于游人的游览。
苏州市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市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苏州,一个充满着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其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山水意境、精巧布局、人文情怀”。
首先,山水意境是苏州园林设计的灵魂所在。
园林中常常以水为主题,通过水的倒影、水的流动、水的声音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山水画般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其次,精巧布局是苏州园林设计的特点之一。
园林中的建筑、植物、石头等元素都被巧妙地布置在一起,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人文情怀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诗词、书画、雕刻等,使园林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
苏州园林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即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在苏州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内涵,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园林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的苏州园林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设计理念,还融入了现代的科技和艺术元素,使园林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
同时,苏州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苏州市园林设计理念是以山水意境为灵魂、精巧布局为特点、人文情怀为内涵的传统文化艺术。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更是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园林设计理念将继续焕发出新的光芒,为世人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和文化享受。
回归自然教案:探寻苏州园林背后的哲学意义

回归自然教案:探寻苏州园林背后的哲学意义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学特征,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意义。
在我们探寻苏州园林背后的哲学时,我们不仅要了解苏州园林的构造要素,更要真正理解苏州园林所沟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苏州园林中的孔孟之道的精髓。
一、苏州园林构造要素的哲学意义苏州园林的构造要素主要包括水、假山、廊、亭、楼、院等。
这些构造要素的哲学意义来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和态度。
1、水水在苏州园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物理角度来看,水可以降温,增加园林的湿度;从哲学角度来看,水更多是一种象征。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水具有润物细无声、充满包容等更高的象征意义。
因此,苏州园林中的水,除了美化园林景观外,它更是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2、假山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构造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假山更多的是表达了中国哲学家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领悟:假山是山的缩微版,它所蕴含的哲理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中都要注重细节,这正是苏州园林细致入微的美好所在。
此外,假山还可以渲染出园林中的自然景观,给园林带来自然的色彩和气息。
3、廊、亭、楼、院苏州园林中的各种建筑元素,如廊、亭、楼、院等也有着丰富的哲学意义。
这些建筑常常紧扣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感受到自然之美。
比如,在园林中构筑一条廊道,让人们透过廊道看到园林内的景色,此时不仅是园林的美丽,更是为人们景观的愉悦和心灵的慰藉提供了支撑。
二、苏州园林的哲学思想苏州园林的哲学背景贯穿了整个园林的构造和建设。
苏州园林中的哲学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两个方向。
1、儒家思想苏州园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提倡“和合共处”。
这就意味着,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苏州园林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构建而成的。
在苏州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了各种自然要素的景观,宛如一幅自然画卷。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名胜。
它的出现与南宋朱元璋时期有关,宋代苏州园林融汇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中国全局的艺术文化特色和私家园林的准则,兼收并蓄,形成苏州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被誉为“江南园林之最”。
从哲学思想角度考究,苏州园林以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把哲学思想融入设计中,将自然、自然和人类相结合,以创造出一种秩序性、和谐性、平衡性的空间体系,象征着上天下地之间的统一和和谐。
从审美角度,苏州园林的审美特色展现在它的设计结构中,古典园林讲究的是精致清雅的空间结构,它把一条小溪、一池水、一片山坡、一片坡地、一排树木、一栋建筑物等放置在一起,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布局和树木的落叶情调,都体现了古典园林独特的美学理念。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其独特的自然形象。
它不仅结合了自然风景,而且结合了视觉艺术设计,把构造紧凑的花郁之下,组成不规则的空间,以及以诗意的景观结合建筑的美学,无不体现苏州园林独有的美学感受。
总之。
浅议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与价值

浅议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与价值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为第一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苏州古典园林应用中国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城市山林”。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处理,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经典布局。
中国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这是崇尚自然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
苏州古典园林在设计构筑中,因地制宜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点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
2、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成为中国造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苏州园林中保存有历代匠师运用高超的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模拟自然,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取得了众多成功范例。
苏州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构成江南水乡野趣。
3、精巧典雅的建筑群体表现了江南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有大量以木结构为主,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
根据居住、读书、作画、抚琴、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功能要求,建造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这些建筑内雕刻精细的门窗、挂落、栏杆、纱隔、地罩等各式装修,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室外变化多端的洞门、漏窗、铺地等,无不体现了建筑功能、结构、艺术完美统一的民族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1引言 (3)2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苏州园林的生活哲学:慢生活的实践空间

苏州园林的生活哲学:慢生活的实践空间苏州园林,古老而又优雅的园林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哲学。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慢慢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种慢生活的实践空间,让人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与安宁。
慢生活的哲学慢生活并非简单地缓慢节奏,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它强调沉淀思考,倾听内心,体味生活中的美好。
苏州园林正是慢生活哲学的典范之一。
园林以自然的方式构建,借助微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凝聚时光的氛围。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的深邃和内涵。
园林的设计美学苏州园林的设计美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精致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桥、清澈明亮的水池,构成了园林独特的景致。
每一处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观赏园林的设计美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美学,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石雕、树木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园林中漫步,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味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这种文化内涵让园林不仅仅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富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空间。
慢生活的实践空间苏州园林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慢生活实践空间。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嘈杂和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可以在晨曦中漫步,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可以在亭台茶座中,与友人畅谈,品味一杯清茶,享受片刻的安宁与祥和。
苏州园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生活、品味美好的机会,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迪。
结语苏州园林的生活哲学是慢生活的实践空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古老而又优雅的生活方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通过慢慢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人们可以重新审视生活,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感受慢生活的魅力,体会生活的深邃和内涵。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
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
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
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1中国园林文化1.1中式园林特色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
“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
“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
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
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
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
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
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
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
于江南,重点则在
苏州,大小园墅数
量之多、艺术造诣
之精,乃今天世界
上任何地区所少
见。
”之所以形
成这一情况,主要
是因为从春秋以
来,苏州一直是我
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
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
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认识和感受。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中国古典园林本质特征之一。
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巧于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
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
的空间视觉
效果。
动静结
合、虚实对
比、承上启
下、循序渐
进、引人入
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这些共同之处,构
成了具有
浓厚的诗
情画意的
中国古典
园林艺
术。
从我
们欣赏古
典园林艺
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
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
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
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
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
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
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即形美与意美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的
祖先具有高度的文化艺
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善于
利用山、水、植物和建筑,
加以润饰、升华,从而把形美与意美揉合在一起,使之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
灵活应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把山水等要素融合成为一体,彼此照应,彼此依托,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种完美的古典园,又营造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由于造园家们在具体运用林艺术空间同时造园方面所采取的不同艺术设计手法,于是也就出现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
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
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
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
区。
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
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
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
精华所在。
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
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
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
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
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中国古
典园林特别
善于利用具
有浓厚的民
族风格的各
种建筑物,
如亭、台、
楼、阁、廊、
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
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
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
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
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即形美与意美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的祖先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善于利用山、水、植物和建筑,加以润饰、升华,从而把形美与意美揉合在一起,使之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
灵活应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把山水等要素融合成为一体,彼此照应,彼此依托,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种完美的古典园,又营造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由于造园家们在具体运用园林艺术空间同时造园方面所采取的不同艺术设计手法,于是也就出现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