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南海问题

合集下载

南海仲裁案管辖权

南海仲裁案管辖权
南海仲裁案管辖权
中国和菲律宾有关南海管辖权的公约
01 事件起因
03 事件结果
目录
02 事件经过 04 事件回应
基本信息
南海仲裁案管辖权是指2014年12月7日,外交部授权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 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共和国外交部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称,菲律宾依据1982年《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百八十七条和附件七的规定,就中菲有关南海“海洋管辖权”的争端递 交仲裁通知,提起强制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国政府退回菲律宾政府的照会及所附仲裁通知。中国政府多次 郑重声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
汪文斌指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受非法仲裁裁决的影响。南海仲裁非法裁决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质疑,许多国际权威的法学专家和学者, 包括国际法院前院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都曾撰文指出该裁决存在严重谬误,甚至连菲律宾国内的有识之士 都公开指出该裁决的非法性和错误性。中方关于不接受、不承认该裁决的立场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理解。
事件结果
事件结果
南海仲裁案管辖权(4张)
事实证明,只要相关国家秉持善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友好协商谈判,就可以妥善地解决领土争端和海 域划界问题。对于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有关争端,中国也坚持同样的原则和立场。
中国不认为在当事方同意的基础上将争端提交仲裁是不友好的行为。但是,在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的问 题上,明知他国已明确表示不接受仲裁,明知双方已承诺通过双边直接谈判解决争端,还要强行将争端诉诸仲裁, 就不能被认为是友善的行为,更不能被认为是坚持法治的精神,因为这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违反国际 关系基本准则。这种做法不仅不可能使两国争端得到妥善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损害两国之间的互信,使两国之间 的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争端

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争端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

如此张狂,究竟是为哪般呢?事实上,马尼拉之所以如此卖力出演,无非还是想要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

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

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

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

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

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

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却是以智取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

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

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

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

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

国际法法律知识案例(3篇)

国际法法律知识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南海争端是指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地区的领土、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争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权益意识的增强,南海争端日益凸显。

我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存在较大分歧。

为了解决南海争端,各方纷纷寻求国际法的适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案例概述本案涉及我国与菲律宾在南海有关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议。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对本案作出最终裁决,认定我国对南海九段线内的历史性权利不构成有效的主权依据,同时否定了我国对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的海洋权益主张。

我国政府对此裁决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该裁决违反了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

三、案例中涉及的国际法法律知识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法律文件,于1982年通过,1994年正式生效。

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承担了相应的国际义务。

(1)领海与毗连区根据《公约》第3条,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不得超过12海里。

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沿海国对其具有特定权利,包括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方面的管制权。

(2)专属经济区根据《公约》第57条,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沿海国对其具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包括对自然资源、航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活动的管辖权。

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不得超过200海里。

(3)大陆架根据《公约》第76条,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及其上覆水域。

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2. 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规约是国际法院(又称海牙国际法庭)的基本法律文件,于1945年6月26日通过,1948年生效。

我国是国际法院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1)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两类:一是对人管辖权,即对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管辖权;二是对事管辖权,即对国际争端的管辖权。

2022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2《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

2022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2《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

2022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2 一、背景材料《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摘要)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

摘要如下: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恢复行使主权,绘制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地图,并于1948年妥为公布,昭告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维护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巡逻执法、资源开发和科学考察等活动从未间断过。

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社会的普遍认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

在许多国家出版的百科全书、年鉴和地图都将南沙群岛标属中国。

二、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以来使用武力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产生的领土问题。

菲律宾为掩盖这一事实,实现其领土扩张的野心,炮制了一系列借口。

从历史和国际法看,菲律宾的有关主张毫无根据。

此外,随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中菲在南海部分海域还出现了海洋划界争议。

中国坚决捍卫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同时,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中国保持高度克制,坚持和平解决中菲南海有关争议,并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在此过程中,中国和菲律宾达成一些重要共识,包括: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有关争议问题上保持克制,不采取可能导致事态扩大化的行动;坚持推动海上务实合作和共同开发;不使有关争议影响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和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

2022年,中国同东盟10国共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16.07.03•【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目录引言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历史上确立的(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三)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二、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由来(一)菲律宾非法侵占行为制造了中菲南沙岛礁争议(二)菲律宾的非法主张毫无历史和法理依据(三)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导致中菲出现海洋划界争议三、中菲已就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共识(一)通过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共识和承诺(二)妥善管控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之间的共识四、菲律宾一再采取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一)菲律宾企图扩大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侵占(二)菲律宾一再扩大海上侵权(三)菲律宾企图染指中国黄岩岛(四)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恶意行为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一)关于南沙群岛领土问题(二)关于南海海洋划界问题(三)关于争端解决方式(四)关于在南海管控分歧和开展海上务实合作(五)关于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六)关于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引言1.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通过狭窄的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闭海。

南海北靠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2.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这些群岛分别由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岛、礁、滩、沙等组成。

其中,南沙群岛的岛礁最多,范围最广。

3.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南海争端的现状和趋势

南海争端的现状和趋势

南海争端的现状和趋势
南海争端是指多个国家(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在南海地区对领土、海权、海上安全等问题上产生的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等海域。

现状:
1.中国在南海扩建岛屿,强化海洋战略。

中国在南海部署了渔业和海洋研究船只,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进行扩建和军事化。

这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担忧和反弹,包括美国的干涉。

2.与此同时,菲律宾、越南等国也加快了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岛屿建设,试图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3.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安全问题之一,各方都在调整其部署和军事战略,同时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谈判和协商。

然而,尚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趋势:
1.南海争端仍然是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难以实现和平解决。

各方之间的利益差异仍然存在,加上宣扬国家主义的热情和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外交谈判和解决方案的道路难度极大。

2. 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南海争端的风险。

中国、美国等强权国家在这个关键地区的争夺,不可避免会带来地区和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稳定的压力。

3. 在地缘战略的背景下,南海争端的持续和加剧,或将促成军备竞赛,导致地区武装化和极端恐怖主义的抬头。

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大国际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分析报告

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分析报告

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分析报告南海自古一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了南海,是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

由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菲律宾内部政治斗争和中国长期以来对中菲南海争端的不够重视的原因,同时还有区域外大国介入的原因,南海问题更加不稳定,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面对争端现状和趋势,要全方位思考、多角度采取措施。

携手两岸人民,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一、中菲南海争端的历程中菲南海争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997年4月30日,菲律宾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堵和恫吓。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巴拉望号在海南省三沙市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

2013年3月26日,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而国际法庭欲“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2013年4月初,中菲南海争端并未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而是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在争端一方菲律宾的要求下,进入到争端解决机制之一的“仲裁”程序中。

2013年7月16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国际法庭对中菲南海争端仲裁程序已经开始。

二、关于中菲南海争端问题的定义中菲南海争端问题主要是指我国与菲律宾关于南沙群岛的主权及资源争端。

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

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

南沙群岛由23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

三、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出现的原因1.丰富的资源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同时蕴含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2.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南海仲裁”涉及的考研知识点

“南海仲裁”涉及的考研知识点

“南海仲裁”涉及的考研知识点下面是凯程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会涉及的知识点。

一、中菲南海问题争议的由来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

此外,随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中菲在南海部分海域还出现了海洋划界争议。

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是由包括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华盛顿条约》)、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

中国南海诸岛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

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曾企图染指中国南沙群岛。

但在中国坚决反对下,菲律宾收手了。

表示,克洛马此举菲律宾政府事前并不知情,亦未加以同意。

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先后以武力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提出非法领土要求。

1970年8月和9月,菲律宾非法侵占马欢岛和费信岛;1971年4月,菲律宾非法侵占南钥岛和中业岛;1971年7月,菲律宾非法侵占西月岛和北子岛;1978年3月和1980年7月,菲律宾非法侵占双黄沙洲和司令礁。

1978年6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签署第1596号总统令,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连同周边大范围海域称为“卡拉延岛群”(“卡拉延”在他加禄语中意为“自由”),划设“卡拉延镇区”,非法列入菲律宾领土范围。

菲律宾还通过一系列国内立法,提出了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主张。

其中部分与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产生冲突。

二、外交部关于南海仲裁案的声明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于前日(12日)作出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涉及到的考研政治考点一、中美关系1、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化:①中国周边的军事安全压力正在不断增大;②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益增多的变数;③中国在地缘经济上面临新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菲南海问题摘要:中菲南海问题和周围几个国家及美国的关系,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复杂关键:南海中菲争端国际管理前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纷纷抢占南海岛屿。

目前南海争端已成为全世界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之一。

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是除越南之外占领南海岛屿最多的国家。

2009年2月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南沙部分岛屿与黄岩岛划为菲属,至此,菲律宾共侵占南海10个岛礁,将4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为其领海。

菲律宾的行为侵犯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解决中菲南海争端有助于解决整个南海争端,特别是在在当前短时期内解决整个南海争端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如果能将菲律宾当作突破口,从经济、政治、法律、国防等各方面努力,和平解决中菲之间的争端,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的争端也会容易解决。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以求得和平、发展、双赢。

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一起为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

中菲南海争端的内容是南海岛屿主权之争、油气资源之争、海域划分之争。

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争端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菲律宾国内将争端看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是争端产生的菲律宾方面的原因;中国长期对南海争端重视不够,是争端产生的中国方面的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争端加剧的法律方面的原因;美国、日本、印度的介入成为中菲南海争端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菲南海争端出现了国际化、集团化、复杂化的趋势,归纳出了争端的发展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中菲南海争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

因此,解决中菲南海争端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解决中菲南海争端的对策:加强与菲律宾的经贸合作、资源开发,发挥中国的“巧实力”,是解决争端的重要对策;增强海权意识,维护中国合法的海洋权益,是解决争端的保障性对策;加强国际法研究,削弱菲律宾南海“主权”的法律依据,是解决争端的法律对策;加强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东盟的沟通,避免争端国际化、集团化、复杂化,是解决争端的外部对策;加强两岸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这是解决争端强有力的内部对策。

中菲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解决起来需要智慧、需要努力。

虽然在争端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存在着战争的危险,但中菲关系大局是稳定的,两国关系主流仍然是友好合作。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菲律宾和中国在经贸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菲南海争端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中菲对峙南海美菲联合登陆演习。

美国的角色,将会成为周边国家解决南海领土争端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此次黄岩岛对峙在1949年后的南海冲突史上算不上激烈,但此次对峙隐隐暴露了南海争端升级的迹象。

当隶属中国农业部的渔政310船奉命后撤,菲律宾却在增派舰船前往黄岩岛海域。

黄岩岛对峙会就此告一段落,还是会再次逐渐升级,犹未可知。

新一轮南海对峙。

黄岩岛位于南中国海中沙群岛,鱼类丰富,历来是中国传统渔区。

由于是中沙群岛中唯一拥有露出水面岩体的岛屿,黄岩岛因此成为渔民休憩、避风的去处。

同时,该海域也是东亚往返中东的重要航道之一。

有数据表明,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有80%经过这一海域。

在此捕鱼的渔民经常能看到油轮经过。

对峙几乎是刚一开场便达到高潮。

对峙震动中菲两国朝野。

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可观的经济地位,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不仅拥有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海底由陆架、陆坡、深海盆地阶梯式构成,海洋生物繁殖生长,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

现已发现的鱼类有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余种。

南海地区是封闭状态的环陆海,共形成24个沉积盆地,利于各种物质的沉淀,总面积达120万多平方千米,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

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

其中在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区分布有10个油、气盆地,面积约有41万多平方千米,油、气储量可达350亿吨,而且基本位于水深200~1000米之间的大陆架向大陆斜坡的过渡带上,开采条件十分理想。

我海疆线内盆地面积约有25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225亿吨,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储量的8倍,海底油田单产高,质量好,比重轻,含硫量低,在我国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其价值尤显珍贵。

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

主要有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黄铁矿、石膏、伊利石、高岭石等,品质、储量均可观。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激增,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

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使我军防御纵深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南沙是我海军战略前出重要通道。

随着对外贸易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利益正加速向海外拓展,肩负着维护海洋权益和确保海外利益重大责任的海军,在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海外利益时,必须拥有畅通、便捷的前出通道,有效地控制南沙,是我海军摆脱岛链束缚,东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的重要依托。

——南沙是制衡外来势力干预的要冲南海作为欧亚海上交通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我国事关重大,也是我周边大国的重要贸易与能源通道。

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够提高综合威慑能力,把握战略主动权,可直接制约和影响国际海上石油生命线,成为直接威胁外来势力的一柄利刃,还能够进一步威慑西方强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前沿存在。

菲态度和美国搅局菲律宾政要对于此次黄岩岛对峙频频表态。

4月16日,总统阿基诺三世表示菲律宾不会因为黄岩岛与中国开战。

除此之外,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分别在17日和22日两次就对峙表态,第一次表示将寻求“国际仲裁”,解决争端;第二次则希望东盟各国表明态度,以免它们(在南海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受到消极影响”。

相比于外长的外交姿态,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措辞强硬。

19日,他号召菲律宾人民支持政府目前反对中国的立场,并做好开战准备。

与此同时,菲律宾外交部散发了陈述菲律宾拥有黄岩岛立场的文件。

这份文件称,菲律宾拥有黄岩岛的主权是根据有效占领并具有管辖权的国际法原则。

对于菲律宾而言,“维权”——对中国而言则属于“骚扰”——自1997年以来就曾多次上演。

虽然,在1997年之前更早的时候,这个国家长期把黄岩岛划在国界之外。

2009年,菲律宾议会通过领海基线的相关法案,将黄岩岛划入菲律宾领海。

东亚领土争端却遵循着一个规律。

那就是争端经常不会对两国的经贸往来造成干扰。

1994年至1995年,中菲之间在南沙美济礁已发生过冲突,中国在该礁设立了渔业避风设施,并在其周边礁石设立了中国主权碑,随即被菲律宾破坏。

但同期,中菲经贸往来的增幅在40%以上。

美国或成搅局者,东亚领土争端,背后往往有美国的阴影。

在菲律宾立法当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宣布美国“重返东南亚”新战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是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战略学者周恒则认为,黄岩岛之争的实质是中国与美国角力。

中国国际关系现代研究院菲律宾学者陈庆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近两年主张重返东南亚战略,加强了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

陈庆鸿表示,菲律宾此次强硬,可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与鼓励。

不过,美国的表态很微妙。

对于中菲对峙,美国官方释出两种信号。

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司令蒂森说,美国与菲律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依据该协议,任何一方若有需要,另一方将会提供国防援助;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则呼吁中菲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动用武力。

菲律宾外交部也曾表态在4月底菲美外长和防长“2+2”会谈时正式向美方通报黄岩岛局势。

不过,陈庆鸿认为,美国是否介入黄岩岛争端,还有待观察。

陈表示,菲律宾政府制造与中国对峙的事端意在使菲律宾民众接受美国重返东南亚。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加强东南亚战略之前,引入美国因素解决东南亚海权之争已经是东盟国家的共识。

近期以来,美国不仅派遣多艘海上监视船出没于南海区域,甚至派出导弹驱逐舰为这些海上监视船提供护航。

美方在南海“折腾”,一方面是为了监视中国潜艇活动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挑战中国对南海所拥有的主权。

面对美方的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向南海派遣了农业部所属渔政船,前往南海宣示主权。

3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船只赴南海是执行例行的渔政管理任务。

此次赴南海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17日中午该船已顺利抵达我国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救援等任务。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此次派遣渔政船前往南海执行巡航任务,与美军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不无关系。

然而,由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东南亚多个国家都觊觎南海岛礁的主权,本属于中美之间的摩擦迅速被复杂化,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部分周边国家开始对中国渔政船的行动保持警惕。

近期以来,菲律宾加紧了抢夺南海岛礁主权的步伐。

2月中旬,菲律宾国会通过了所谓的《领海基线法案》,将中菲有争议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企图为菲律宾抢占南海岛礁提供法理依据。

菲律宾这份法案自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

德新社评论称,此次中国渔政船在南海执行巡航任务也被外界认为兼有抗议菲律宾《领海基线法案》的目的。

美欲借南海遏制中国从目前菲律宾国内反应来看,尽管有众议员试图鼓动国际社会谴责中国“侵略”,但占主流的声音有两种:一是保持克制,不要做出过度反应;二是要求美政府明确表明立场。

菲律宾参众两院的议员都敦促阿罗约政府利用所有外交途径解决与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岛屿问题上的争端,不要对中国的行动反应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