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井底车场设计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
一、设计依据
1、矿井井底车场的设计以矿井技术规程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2、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能满足矿变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移动等
工作需要;
3、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能为疏散、消防、撤离及相关特殊工作提供
良好的可行性;
4、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考虑周围环境及防护的要求;
5、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提供良好的使用性能,绿化美化环境;
6、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符合《矿山井下技术安全规程》、《井下设
施历史遗迹管理规定》及有关部门的规定;
7、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考虑安全性及维护性能;
8、矿井井底车场设计要有较好的整体性、密度及使用性能。
二、设计要求
1、建筑结构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防火、防震、抗震、防潮、防水
等性能;
2、车库的内部空间设计要求宽敞,满足设备及移动设备的安装和操作,以及必要的维护保养;
3、车库的外部空间设计要满足可自由移动、上下料两用车的便捷性;
4、矿井井底车场的设计要保证车辆转弯能达到曲率要求,保证有足够的行车不受地形状影响;
5、车库内要提供必要的安全、灯光、插座及工作台等设施;。
井底车场工程施工方案

井底车场工程施工方案井底车场工程是指将停车场地布置于地下,由于地上的用地紧张,挖掘地下车场成为了解决停车问题的有效途径。
井底车场工程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施工方案设计,以下是井底车场工程的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井底车场工程设计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深度15米。
车库容纳车辆达200辆,主要用于周边社区居民和商业区的停车需求。
二、工程准备1.组建工程施工团队,确保施工人员熟悉井底车场工程施工技术。
2.确保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充足,如挖掘机、运输车辆、混凝土、钢筋等。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工期安排,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三、井底车场施工步骤1.清理地面并进行布置:清除地面上的障碍物和建筑物,布置好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安全。
2.地下挖掘:使用挖掘机进行地下挖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车位划分和排列,确保车位布局合理。
3.地下结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对井底车场的结构进行施工,包括支撑结构、楼梯和通风设备等。
4.地下电气系统施工:进行车库照明和电源的布置,确保车库内照明良好且电力供应稳定。
5.地下给水和排水系统施工:布置车库内的给水和排水管道,确保停车场内的卫生条件良好。
6.地下道路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下道路的铺设,确保道路平整且耐久。
7.地下装修和喷涂:进行车库内的装修和喷涂工作,使其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舒适度。
8.通风系统调试:对车库内的通风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车库内的空气流通和清新。
9.设备安装:安装车库内的便民设施,如自动扶梯、洗车设备等。
10.验收和交付:对井底车场工程进行验收和交付,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四、安全措施1.确保施工团队所有人员持证上岗,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相关安全防护装备。
2.设置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和围挡,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与保护。
3.施工期间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井底车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多方面因素。
井底车场

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
从图中可以看出,井底车场是由主要运输线路、辅助线路、各种硐室等部分组成。
图9-1 环行刀式立井井底车场立体示意图
l-主井,2-副井;3-主排水泵硐室;4-吸水小井;5-翻笼硐室;6-斜煤仓;7-箕斗装载硐室;8-清理撤煤斜巷;
9-主井井底水窝泵房;10-防火门硐室;11-调度室;12-等候室;13-马头门;14-主变电所,15-管子道;
16-内水仓;17-外水仓;18-机车库及修理间;19-主要运输大巷;
Ⅰ-主井重车线;Ⅱ-主井空车线;Ⅲ-副井重车线;Ⅳ-副井空车线;Ⅴ-绕道
图9-2 胶带输送机上仓立井井底车场立体示意图
1-主井;2-副井,3、4、5-胶带输送机巷;6-圆筒煤仓;7-给煤胶带输送机巷;8-箕斗装载硐室;
9、10-轨道运输大巷;11-副井重车线;12-副井空车线;13-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14-副井清理斜
巷;
15-主变电所;16-主排水泵硐室;17-水仓;18-调度室;19-机车修理间;20-等候室;
21-消防材料库;22-管子道。
煤矿矿井设计井底车场设计井底车场

第24页/共36页
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二)折返式井底车场特点:空、重列车在车场内同一巷道的两股线路上折返运行,可简化井底车场的线路结构,减少巷道开拓工程量。分为梭式和尽头式两种类型。1、立井梭式车场(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较近时采用)
1-主井重车线;2-主井空车线;3-副井重车线;4-副井空车线;5-材料车线;6-调车线;7-通过线
第18页/共36页
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2)立井斜式环行井底车场
1-主井重车线;2-主井空车线;3-主要运输巷道;4-调车线;5-巷道回车线
第19页/共36页
特点:主副井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斜交,并利用主要运输巷道作为调车线及部分回车绕道。优缺点及使用条件:a、 开拓工程量小;b、 调车方便,通过能力较大;c、 安全性好些,弯道角度小,顶推车有利,机车不过翻车机硐室;d、 巷道交叉点较少,施工较易;井筒距大巷较近(小于一列车长)且地面出车方向 a、 也要求大巷斜交时采用。
第4页/共36页
井底车场调车方式及通过能力
一、 调车方式井底车场调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由运输大巷驶来的重列车调入主井重车线。 (一) 顶推调车法当电机车牵引重列车驶入调车场后,停车摘钩,电机车通过调车线道岔(如上图),由列车头部转向尾部,推顶列车进入重车线,这种方法称为错车线入场法。其过程是:拉—停—摘—错—顶;另一种是三角入场法,其过程为:拉—停—摘—顶。
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第17页/共36页
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优缺点及使用条件:a、利用主要运输巷作绕道及调车线,开拓工程量小;b、调车较方便,通过能力大;c、安全性差:机车在弯道上顶车,减速,不安全;d、交叉点及弯道多,施工不便;e、机车不过翻车机硐室,安全;f、用于主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很近(约一列车长)的条件下。
井底车场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井底车场设计某矿山矿石年产量为100万t,其开拓方式选择为竖井开拓,主井井径为5.5m,有轨运输,设计采用22 kg/m钢轨,竖井采用4号道岔,采用7t电机车,3t底卸式矿车,每列车长度为12节。
选择合适的井底车场形式,对井底车场进行线路设计,标记必要硐室,车线有效长度,马头们选择及计算,轨道线路平面布置,并进行平面闭合,计算车场通过能力,按相应比例绘制井底车场线路图。
1.生产能力确定矿山年生产量为100万 t,正常生产日为330天,则日产量为1000000/330=3030.303t: 每列矿车每次运输量为36t,利用4列矿车运输36x3=108t,3030.303/10.8=28次其中3列正常运行,余下一列备用,每日生产制为三八工作制,其中考虑不连续生产时间4小时,外20小时连续生产,即每列每天运行28次,才能满足生产能力,则每列每次运行时间20x60/28x3=14.2分钟2.井底车场形式由上计算可知每天生产能力为3030.3t 则车场形式选择环形式1)储车线长度的确定查相关资料7t电机车长4700 ,宽1230 ,高1600,3t矿车长1500,宽850,高1050.L=mnl1+nl2+l3,L3为制动距离去8米,L重=4x12x1.5+4x4.7+8=98.8m 运输设备7t电机车牵引3t底册卸式矿车,列长总长L车=12x1.5+4.7=22.7ma.主井重,空车线长度L2=1.5x98.8=148.2mb.副井重车线长度L3=1.2X98.8=118.56mc.副井空车线长度L4=1.1X98.8=108.68 m3.由计算原始条件知日产量为3030.3t ,小时产量151.45ta.井筒坐标:主井x1=100 ,y1=100: 副井x2=125.39,y2=115b.提升方式:箕斗出矿,副井用5号单罐笼c.提升方位角:a=0度d.运输车辆最大宽度B=1230mm4.基本参数确定a.采用22kg/m钢轨b.采用4号道岔,如下图所示道岔类型:d. 弯道半径R=25m,缓和直线段d=2m,弯道双轨线中心距加宽值A=S2/8R=1.23x1.23/8x25=7.7m取A=8m5.平面闭合计算a.井筒相互位置和储车线的垂直距离,井筒中心线与坐标间的夹角:B= arctany2-y1/x2-x1=30度b.储车线与井筒中心线连线的夹角:C=B-A=30度c.井筒中心间水平距离;OO1=O1X O2=25.39me.井筒中心垂直距离:O1D=O1O2X SInB=15m6.求连接系统尺寸7.利用投影法计算各段尺寸:a.主井使用箕斗提升,则空重车线总长L总=L重+L空=98.8+98.8=197.6m8.副井马头门参数示意图如下:L3=2000,L4=1200,L0=4500,b1=1100,L2=10009.以数据道岔参数与各储车线长度如下NA=nd+dx+xa=36.50+52.06+26.18=108.74m ,AB=141.37m , BH=127.88m HN=245.124m10.按相应比例绘制井底车场线路图,如下图所示:11.井底车场通过能力1.A0=C(A1+A2)由设计知工作制为三八制,每班纯生产时间为7.25小时,由计算知每列车完成一次运输平均时间为14.23分钟,每班通过出矿石量为28.1次,所以A1=28.1X108=3034.8t,由于主井箕斗提升,废石从副井罐笼提升,,所以A2=3714.96t>3030.303t 满足生产要求。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案例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案例引言矿井井底车场是矿井生产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煤炭、金属矿山等采矿作业中,井底车场起着运输煤炭、矿石和废石的重要作用。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以某矿井井底车场设计案例为例,探讨矿井井底车场的设计原则、优化方法和实施过程。
设计原则矿井井底车场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矿井安全标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高效性原则: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应考虑煤炭或矿石的运输效率,合理配置车辆和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
3.可持续发展原则: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设计方案1. 车辆配置根据矿井的产量、井斜度和地质条件,合理配置井底车辆。
根据井口的生产能力,确定矿井输入车辆的数量和类型。
根据井底的输送能力,确定井底车辆的数量和类型。
2. 车道布置根据车辆的转弯半径、最大速度和运行轨迹,设计合理的车道布置。
考虑到井底的空间限制,采用合理的车道宽度和道路设置,确保车辆在井底的安全运行。
3. 装载系统设计合理的装载系统,根据井底车辆的运输需求,确定装载点的数量和位置。
可采用自动化装载系统,提高装载效率和精度。
4. 通信与监控系统设计完善的通信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井底车辆的位置、状态和运行情况。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车辆调度中心,实现车辆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5. 照明系统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确保井底的良好照明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采用LED照明技术,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优化方法1. 数据分析通过对矿井生产数据的分析,了解矿井的产量、生产周期和峰谷时间段,优化井底车辆的调度计划。
采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提高调度的准确性和效率。
2. 车辆调度优化基于车辆的实时位置、状态和任务,采用最优化算法,确定最优的车辆调度方案。
考虑到井底车辆的数量和类型,优化车辆之间的距离和路线,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和排队长度。
第五章 井底车场

E E
E
O
a
b c
a)
/2 警/2冲标
O
a
图5-7 警冲标位置计算图 a) 单开道岔; b) 对称道岔
/2警冲标 /2
b
c
b)
2020/4/29
15
警冲标位置应设在两条分岔线路之间,它与道岔转辙中心距离,可用下列 公式计算:
单开道岔
c E 2E
tan a 2 tan a
2020/4/29
10
5.2.2 马头门线路布置
2020/4/29
摇台基本轨 摇台活动轨
图5-4 双罐笼时马头门线路布置示意图
对称道岔基本轨起点
对称道岔连 接系统末端
单式阻车器轮挡 阻车器基本轨末端 对称道岔连接系统末端
对称道岔基本轨始端 复式阻车器前轮挡 复式阻车器后轮挡
罐笼
单式阻车器 复式阻车器
图5-1 井底车场布置示意图 1—主井;2—清理撒矿硐室及斜巷;3—副井;4—候罐室;5—水泵房;6—变电所; 7—材料工具室;8—电机车维修室;9—调度室;10—水仓;11—翻笼硐室
2020/4/29
3
2020/4/29
水泵房
4
2020/4/29
候罐室
5
2020/4/29
井下食堂
6
5.2 竖井井底车场
(1)对于大中型矿井,由于年产量较大,一般都设计主副井筒,而且都布置在井田中央, 主井为箕斗井,副井为罐笼井,主、副井系统的线路布置均为环行,构成双环行式井底车 场。如图5-1所示。 (2)采用箕斗提升矿石时,用侧卸式矿车运输,当运输量较小时,常用折返式车场;当运 输量较大时,为减少摘挂作业时间也可用环行式车场。当采用双机车牵引的底卸式矿车是 时,多用折返式车场。固定式矿车常利用机车调头推、顶车组直接卸载的尽头式车场。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案例

图5-26 坡度划分
井底车场设计
空车从摇台出车以24‰的下坡滑过对称道岔、至基本轨起点末速度为1.42 m/s。取5 ~ 6段坡度为0.009,空车在6点的速度为:
取i = 0.007,空车滑行距离
为使空车滑行到7点,6-7段坡度
其余坡度计算表5-25。 本车场线路长度1 001.7 m、掘进体积14 400.2 m3、硐室长度1 545.0 m、掘进体积19 334.9 m3。
对于大型矿井或高瓦斯矿井在确定井底车场型式时,应尽量减少交岔点的数量和减小跨度。
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结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
井底车场长度较大的直线巷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深井中相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的交角。
表7-1 采区方案技术比较表
项 目
方案一双岩上山
方案二双煤上山
方案三一煤一岩上山
7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示例
表7-2 采区方案经济比较表
0
7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示例
表7-3 采区方案经济比较汇总表 单位:元
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当有带式输送机和矿车两种运煤设备向一个井底车场运煤时,矿车运输部分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车运输部分设计生产能力的30%。
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
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
应考虑主、副井之间施工时便于贯通。
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注意井筒之间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底车场设计
井底车场设计
一要求
根据矿井初步设计,某煤矿第一水平设计井底车场为刀把式。
该矿采用3t 底卸式矿车,辅助运输采用1t固定箱式矿车。
其中重车用10t架线式电机车运输,每列车长16节,辅助运输最多26节。
矿井生产能力300万t。
是对该矿井井底车场进行线路设计,标记必要硐室,按相应比例绘制井底车场线路图,并计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二设计步骤
1. 轨道与轨型
2 道岔选择
选择原则:
(1)与基本规矩相适应;
(2)与基本轨型相适应;
(3)与行驶车辆类别相适应;
(4)与行车车速相适应
3 轨距与线路中心距
目轨距是指单轨线路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缘之间的距离。
前我国矿井采用的标准轨距为600 mm、762 mm和900 mm三种,其中以600 mm、和900 mm轨距最为常见。
1 t固定式矿车、3 t底卸式矿车和10t架线电机车均采用600mm轨距。
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双轨线路有1 200 mm、1 300mm、1 400mm、1 600mm 和1 900mm等几中标准中心距。
一般情况下不选用非标准值。
但在双轨曲线巷道(即弯道)中,由于车辆运行时发生外伸和内伸现象,线路中心距一般比直线巷道还加宽一定数值。
线路中心距
2曲线半径
曲线半径选择
本设计曲线连接曲线半径主井选25米,副井15米。
3车线有效长度计算
(1)主井空、重车线
设备类型参数
f j K L NL mnL L ++=
式中: L ——主井空、重车线,m ;
m ——列车数目,1列; n ——每列车的矿车数,16辆;
L K ——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缓冲器长取0.3m ; N ——机车数,1台; L j ——每台机车的长度,m ; L f ——附加长度,一般取10m 。
所以: L =1×16×(3.45+0.3)+4.5+15 =79.5m 取L=80m
当采用机车顶推底纵卸式矿车列车卸载时,机车不过卸载站,列车滑行进入空车线,空列车的附近加长度应根据列车自动滑行的制动距离要求通过计算确定,并增加10 ~ 15 m 的安全距离。
当空车线的附近线路采用反坡或设置机械阻车及制动装置时可不受限制。
(2)副井空、重车线
副井空、重车线宜为1.0——1.5倍列车长,此处取1.2倍
L =1.2(mn L K )+ NL j
式中: L ——副井空、重车线,m ;
m ——列车数目,1列; n ——每列车的矿车数,26辆;
L K ——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缓冲器长取0.3m ; N ——机车数,1台; L j ——每台机车的长度,m ;
所以: L =1.2×26×(2+0.3)+4.5
=77.16m 取L=75m
(3)材料车线有效长度
材料车线并列布置在副井空车线一侧长度按列材料车长度确定
L =mn L K + NL j
式中: L ——材料车线有效长度,m ;
n c ——材料车数,26辆;
L K ——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缓冲器长取0.3m ; N ——机车数,1台; L j ——每台机车的长度,m ;
所以: L =26×(2+0.3)+4.5 =64.3m 取L=65m
(4)人车线有效长
人车线设在副井回车线内,其长度为一列车长再加10——15米
f j R R L L L mn L
++=
式中: L ——人车有效长度,m ;
m ——列车数目,取1.0列; n R ——每列车的人车数,10辆;
L R ——每辆人车带缓冲器的长度,缓冲器长取0.3m ; L j ——每台机车的长度,m ; L f ——附加长度,一般取15m 。
所以: L =1×10×(4.28+0.3)+4.5+15 =65.3m 取L=65m (5) 调车线有效长度
调车线有效长度大于1.0列车长与电机车长度之和
所以:调车线有效长度L=16×(3.45+0.3)+4.5=64.5m 取L=65m
4 井底车场线路图
本设计车场线路图比例尺为1:1000
5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井下采用机车运输时,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按下式计算:
T
Q
T N a 15.1
(5-11)
式中 N —— 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t ;
Q —— 每一调度循环进入井底车场的所有列车的净载煤重,t ; T —— 每一调度循环时间,min ;
T a —— 每年运输工作时间等于矿井设计工作日数与日生产时间的乘积,min ;
1.15 —— 运输不均衡系数。
井年产量300万t ,年工作日按330天计算,则日产9090t ,每日净提升时间为18小时。
矸石量按煤产量的20%,1818t/掘日;进出煤为5%,454t/日。
则煤矸混合列车中煤和矸石比为4:1,每日1t 煤矸混合列车数为(1818+454)/26=87.40列。
每日3t 底卸式矿车列车数为9090/16*3=189.375列。
则每一调度循环中包括2列3t 煤列车和1列1t 煤矸混合列车,调度循环时间为4分钟。
矿井通过能力N=330×18×60×(16×3+5)/(1.15×4)=410万t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应考虑留有一定的备用(储备)能力,一般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
410万t/300万t=1.367>1.3 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