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方法同样不断更新。
随着对胆囊功能认知不断提高,内镜微创保胆结石广泛普及和开展,此项技术发展较为理想。
但是在进行此项治疗时,还需有效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从而可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实现治疗疾病目的。
但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究竟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进行掌握呢?下面我将对保胆手术的内容,适应患者类型,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一个概述,方便患者了解。
·认识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的是通过手术对胆囊进行切开,进而取出结石,实现治疗胆囊结石疾病的效果,同时还可有效保留具有功能的胆囊,并非是对于胆囊进行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胆囊的情况。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腹腔辅助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小切口内镜微创保胆手术以及腹腔镜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小切口手术主要是在肋缘下取斜型的切口,该种手术方式较为简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肥胖或者某些患者的胆囊位置较高,还需有效的延长切口。
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都是双镜联合手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可以准确的找到胆囊,同时协助在右上腹取小切口,将胆囊的底部提出腹壁后撤出腹腔镜,切开与缝合胆囊底部,可以在腹壁外进行治疗,腹腔镜可以直接从腹壁外进入胆囊。
腹腔镜手术指的是全部手术操作在腹腔镜下进行,通过开展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样能够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类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效果固然较为理想,对于病人的术后具有促进效果,但是并非是全部的胆囊结石病人均可以接受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时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1.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单发、多发胆囊结石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单发、多发胆囊结石,尤其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既往有很多的学者已经认识不能够忽略胆囊切除术和术后相关并发症、胆囊功能缺失等,且术后远期疗效同样不能够忽略。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取石术,又称经皮经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以内窥镜技术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其主要适用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皮肤创口将镜头引入患者的体内,直接在胆囊、胆管内进行操作,从而取出结石或清除胆管炎症。
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
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几乎不会留下疤痕,对于一些特殊体质或有外科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临床数据显示,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成功率较高,对于一般胆结石患者来说,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胆囊切除手术。
该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复杂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在患者的腹腔内进行操作,将胆囊切除后缝合切口即可。
三、治疗效果比较对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两者各有优缺点。
微创保胆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对于胆结石较大或者胆道解剖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完全清除结石;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一次性彻底清除结石,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相对较长。
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
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论是微创保胆取石术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术后的患者需要在恢复期内加强身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遵守医生的饮食调理和生活规律,以便更好地康复。
我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但 其共 同 的 问 题 是 保 留 了 胆 囊 和 有 高 的复 发 结 石
率 , 而 不 能 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上 海 中 山 医 院 对 因 7 2例 在保 守治 疗 下 结 石 已消 失 的病 人 进 行 随 访 , 9 结果 12 34 5年和 5年 以上 的胆 石复 发率 分别 为 、 、、、
文 章 编 号 : 0 9— 6 4 2 1 ) 6— 4 1 0 10 60 ( 00 0 0 8 — 5
传统 治疗胆 囊结石 和 胆囊息 肉样 病变 ( o pi pl o y d
l i so e gl ld e, L e o ft a ba dr P G)的 手 段 是 胆 囊 切 除 sn h l
编者按 : 近年 来 , 绕 内 镜 微 创保 胆 取 石术 的 争 论 很 多 , 持 者 认 为 , 术 式 保 留 了 胆 囊 功 能 , 合 微 创 的 最 新 理 念 ; 术 围 支 此 符 此 式 不 同于 传 统 的胆 囊 造 瘘 盲 法 取 石 , 内镜 新 式 直 视 下 取 石 , 免 因残 余 结 石 造 成 的 所 谓 “ 发 率 高 ” 新 式 内 镜 微 创 保 胆 取 是 避 复 ; 石 术 复 发 率 仅 有 1 % , 以避 免 9 % 的 胆 囊 被 无 谓 的切 除 , 免 胆 囊 切 除术 所 带 来 的 腹 泻 、 化 不 良 、 汁 反 流 、 总管 结 石 0 可 0 避 消 胆 胆 患 病 率 增 高 、 肠 癌 发 生 率 增 高 五 大 并 发 症 。反 对 者 认 为 , 胆 取 石 术 不 是 什 么 新 术 式 , 传 统 的 胆 囊 造 瘘 术 的 翻 版 , 不 能 结 保 是 它 改变胆石形成的原因 , 因而 胆 石 复 发 在 所 难 免 ,0 的复 发 率 也 不 能 接 受 , 留 一个 病态 的胆 囊 , 人 依 然 会 有 症 状 , 要 长 期 1% 保 病 需
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医治老年人胆囊结石病的应用价值

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医治老年人胆囊结石病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胆囊结石病外科手术微创性胆道镜老年人胆囊结石的外科医治100连年来一直延用胆囊切除这一术式。
但因胆囊缺失对消化功能的阻碍及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胆系损伤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痛楚。
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胆囊结石的医治开始多样化,也使保胆取石从头被人们同意。
我院采纳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成功医治242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式1.1 一样资料我院2000年3月—2006年12月采纳微创腔镜取石保胆术成功医治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242例, 男97例,女145例,男女比例为1:,其中男性最大年龄者84岁,女性最大年龄者82岁。
术前均采纳B超和(或)CT检查,予以确诊。
单发结石47例(%),2~3枚结石74例(%),多发结石121例(%)。
结石最大者直径 cm,最多者117枚。
约65%患者为胆固醇结石,20%为胆色素结石,15%为混合结石;其中4例患者为无明显病症胆囊结石,男1例,女3例;26例同时归并有胆总管结石,术前1周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37例患者因胃部不适在消化内科就医;29例患者因心前区不适反复到心内科就医,后经B超和(或)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32例同时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归并症。
适应证1)胆囊结石无归并化脓性胆囊炎;2)病症轻微的单纯胆囊结石;3)多发结石,但B超检测胆囊壁厚度<6 mm;4)无右上腹部大手术史,胆囊位置无异样;5)非萎缩性胆囊结石。
方式术前常规行心、肝、肺功能检查,置胃管,减轻胃部张力,以利术中提出胆囊。
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右肋缘下莫菲氏点处长约2~4 cm纵形切口入腹。
在胆囊底无血管区浆肌层缝扎2根丝线,依照结石大小确信2线之间的距离,牵至切口下切开,吸出胆汁后以胆道镜探查胆囊,生理盐水持续自胆道镜注入,使胆囊充盈,依次窥视胆囊腔至胆囊开口,在直视下以取石篮取石;对泥砂样结石、石屑及附着于胆囊壁脓苔可用胆道镜吸引器直视下吸出,而后以甲硝唑冲洗吸净。
谈谈几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谈谈几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一)优点1.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小。
术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1.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因此术后的疤痕相对较小,美容效果较好。
2.由于手术切口小,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彻底解决胆囊结石问题,避免了结石再次形成的可能性。
(二)缺点1. 腹腔镜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
2. 尽管是微创手术,但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胆道损伤等。
3.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肺病等,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4. 相较于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的费用较高。
5.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全麻,这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患者术后恢复的不适感。
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缺点1.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小。
术后康复较快,通常需要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1.与传统胆囊切除手术不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通常能够保留部分胆囊组织,有助于维持一定的胆汁调节功能。
2.该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相比于开放手术,内镜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缺点:1. 内镜微创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
2.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肺病等,不适合进行内镜微创手术。
3. 虽然保留了一部分胆囊组织,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可能在饮食或消化方面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4. 由于失去了部分胆囊,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术后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5. 相较于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内镜微创手术的费用较高。
三、药物治疗的优缺点(一)优点1. 药物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不需要手术或其他创伤性操作。
内镜微创保留胆囊取石术

背景 温床学说 病灶论 术后结石复发率 胆囊切除的并发症 新旧保胆取石方法根本区别 保胆治疗技术上有突破
保胆治疗的背景
保胆治疗的背景
保胆治疗的背景
关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争论至今已经120多年了。1882年 德国一代名医Langenguch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胆囊切除 手术,并发表了胆囊结石治疗的温床学说,人们捧为 圣旨,称为金标准,影响了几代人。
关于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胆囊造瘘取石术(简称旧式保胆取石术)与内镜微创保胆 取石术(简称新式保胆取石术,不做造瘘。)的根本区别, 前者是盲人取石,后者是胆道镜直视下取石,取净息 肉,无法比拟。因此旧式保胆取石无法保证取净结 石.残留结石在所难免,故以前所报的复发率,大部 为残留率,不是复发率,这是100多年来的一桩冤案! 揭开了复发率高的真正秘密。因此Langenbuch在那个 技术落后的年代,夸大和误报了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
关于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关于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Langenbuch学说的主要内容就是“胆囊切除不仅仅因 为胆囊内含有结石,而且还因为它能生长结石”,也 即术后复发率很高,大约在80-90%,故应行彻底治疗, 一切了之。
1988年,德国Kelltt首先开展了经皮胆囊镜碎石取石 (PCCS);术后胆漏多,复发率高;
胆囊结石与癌症
胆囊石与癌症
胆囊结石与癌症
许多临床报道,胆囊结石与胆囊有密切的关系,在胆 囊癌的统计中,75%伴有胆囊结石。在胆囊结石的病 例中,约有0.5%胆囊癌发生,因此十分紧张。然而, 这种统计方法是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代表当年住院 病人的统计比例,而不是真正的在大批量的正常人群 中统计数据此时的数据可能是万分之或十万分之几。 退一万步将即使有关系,去除结石,去除癌症刺激的 因素,对胆囊癌的发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此时严 密观察,严密随访,一旦享癌变的迹象,再切胆囊也 不晚那,何必制造成千上万的胆囊被冤屈的切掉呢。 黄志强院士高瞻远瞩的呼吁:有那么多胆囊需要切除 吗?LC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合理吗?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胆囊结石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管)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发病率约占自然人群的20%,女性高于男性,大约为3: 2,其中以肥胖及多次妊娠女性多见。
临床上关于胆囊结石的治疗多采取胆囊切除术进行根治,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切除胆囊后会出现许多诸如消化不良、反流性食道炎、术后综合症等诸多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做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方法,但胆囊切除后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因此,保胆取石成为当代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迫切需求。
1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取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由以往认为胆囊功能仅限于浓缩和收缩及胆汁的储存,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成了无可非议的事。
但是,隨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学者提出异议,并呼吁保胆,理由是:①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及慢性腹泻等症状; (2)胆囊切除尽管采用腹腔镜手术,创伤还是比保胆大,医源性胆管损伤及胆痿时有发生,有报导因腹腔镜手术引发的医源性损伤中,胆管损伤率为0.18%〜2.30%,死亡率0.17%o③据北大医院病例统计,切除胆囊与未切除胆囊的对比中,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为2:1,而保胆后胆囊结石复发率未超过10% ,两者利弊关系值得深思。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高,Mad右csy等认为,括约肌功能丧失及胆管运动异常是重要的因素。
2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2.1适应症①胆囊结石患者近期(2个月)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或轻度症状体征;②胆囊具备较好的生理功能,超声测定空腹与脂肪餐后胆囊收缩而积30% ;,③胆囊壁的结构正常,胆囊壁厚度单发胆囊结石或多发胆囊结石且单个结石直径3cm;(⑤患者有较强保胆意愿,拒接行胆囊切除术;⑥无上腹部手术史;⑦无严重内科疾病且能耐受麻醉与手术;⑧)无胆囊结石并发息肉样隆起病变或疑有胆囊癌者⑨无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无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新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新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发表时间:2018-12-17T11:15:31.470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作者:吕瑞昌宋海霞田高波[导读] 人体胆道如同江河,胆囊如同湖泊,能够调节缓冲胆管压力。
人体胆道如同江河,胆囊如同湖泊,能够调节缓冲胆管压力。
胆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贮存、浓缩、排泄胆汁的功能,对调控胆汁成份、保障胆汁质量、预防胆道系统逆行性感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能够去除结石或息肉,保留胆囊的存在,维护胆囊的功能,无疑是个理想的选择。
既往由于技术的局限等原因,保胆手术未能被广泛采用,但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医疗等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保胆手术已越来越普遍地开展起来。
新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只需在腹壁上做3个0.5~1 cm 的小穿刺孔,借助腹腔镜、胆道(囊)镜和取石网篮等相关设备即可顺利完成手术,主要优势有:1 能彻底取净结石或息肉:腹腔镜手术视野大,光亮度高,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壁上的细小血管,有利于医生耐心细致地手术。
腹腔镜监视下在无血管区切开胆囊壁,经腹壁穿刺孔向胆囊内置入胆道(囊)镜,通过取石网篮、活检钳等可以干净彻底地取出胆囊内的结石或息肉。
2 手术安全性高:无需解剖胆囊三角,胆囊切开处位于底、体部,远离胆总管,可以避免胆囊切除手术存在的出血、胆管及周围脏器损伤等潜在的手术风险。
取净结石或息肉后,用可吸收线缝合或闭合器关闭胆囊小切口,不影响胆囊血供,不存在张力,愈合快,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是胆囊切除术无法比拟的。
3 创伤小、痛苦少:脐部穿刺孔愈合后极其隐蔽,腹壁上的两个穿刺孔不必缝合皮肤即可愈合,不遗留明显的切口疤痕。
有些患者术后数月,腹壁上甚至找不到手术痕迹。
4 效果好、恢复快:患者一般在术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手术次日即可进流质饮食。
经适当输液、抗炎治疗,术后3天左右即可出院。
5 复发率低:术后经过口服改善胆汁成分药物以及消炎利胆中药,并改变饮食结构与习惯,90%以上的患者术后不再复发,数年或数十年后,少数复发的患者仍然可以再次行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看待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胆囊结石在人群的发病率为3%~11%[1]。
通常,胆囊通过直径仅2~3mm的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出于解剖的原因,一旦胆囊有结石,结石直径>3mm时,就难以自行排出或者用药物排出。
胆囊结石常使胆囊炎加重,还可以堵塞胆囊管开口,或者导致胆囊萎缩,甚至癌变等。
胆囊结石、胆囊炎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甚至胆绞痛、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胰腺、胆心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
1887年以前,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只有胆囊造瘘保胆取石手术(以下简称旧式保胆取石术),据Langenbuch统计旧式保胆取石术结石复发率为80%~90%,没有考虑结石是否取尽及胆囊功能[2],总结出著名的温床学说,发明了开腹胆囊切除术,一百多年来,被尊为金标准,写入教科书。
Langenbuch以旧式保胆取石术后80%~90%的结石复发率否定了这项技术,开辟了伟大的Langenbuch时代,今天看来旧式保胆取石术80%~90%的结石复发率绝大部分应该是结石残留率。
而切胆手术并非安全,笔者在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内镜治疗技术前提下,探讨切胆及保胆手术。
100多年来,胆囊切除术处于主宰地位。
胆囊的功能、活体胆囊内的结构、甚至胆结石的确切病因,都没有完全被人类所认知。
胆囊切除术只有在切胆困难时才做胆囊大部切除胆囊造瘘术。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有潜在危险性的手术,目前,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了LC 手术,34%~49%的腹腔镜外科医师曾经历过严重的胆管损伤[3],LC 手术的推广,大量的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有功能的胆囊被切除,突然数十倍增长的胆囊切除术,一时间集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批著名专家对切胆产生质疑。
我国胆道外科的老前辈,冉瑞图教授和王训颖教授对Langenbuch的观点很早就提出质疑和不同意见:①胆囊切除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问题还未完全避免;②功能型胆囊切除后,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不能完全代偿恢复;③现已发现胆囊具有某些
免疫功能,切除后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值得研究;④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众多,此病显然不是手术可以解决的问题;⑤成石性胆汁来自肝脏,从改正脂质代谢解决胆汁成分的思路发展看,较切除胆囊更为合理[4]。
黄志强院士提出,胆道损伤是肝胆外科医师永恒的考题,胆道外科中的胆管损伤是一种很严重的并发症,2021年美国的一份资料统计了160万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率为0.5%[6]。
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过去以息肉直径10mm为界,>10mm 恐癌变切胆,<10mm继续观察,要么观察,要么切除,比较被动。
切胆术后有六大远期合并症已成共识:①顽固性返流性胃炎;②长时期较重的消化不良,甚至脂肪泻;③容易生长肝外胆管结石,切除胆囊与未切除胆囊患者患肝外胆管结石的比例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相对胆囊切除手术而言,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比例不可忽视,而新式保胆取石手术则永远不会损伤到肝外胆管。
⑤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国外不少文献报道,切除胆囊与未切除胆囊患者的结肠癌发病率之比为3:1,甚至更高;国内也有类似报道。
⑥CBD 代偿性扩张,Oddi括约肌炎症,即胆道术后综合征,治疗十分困难[2]。
本院于2021年引进了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手术,手术以腹腔镜定位胆囊底,以硬质胆道镜结合纤维胆道镜从胆囊底部进入胆囊,取尽胆囊内结石及息肉,术后给予中药利胆护胆治疗3个月,维护胆囊功能。
项目开始时,由于不熟练,手术后1个月复查胆囊B超,经统计起初的100例手术中,残留直径5mm以下的结石1~2枚共14例,无其他并发症,其中8例患者再次施行保胆手术,取出了残留的结石,另6例每年复查B超一次,结石无变化,患者无症状。
以后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手术中,改进手术方法,手术后胆囊内应用超声胆囊内镜检查,全部取出胆囊内结石及胆囊壁间结石,共753例,全部病例无结石残留,术后时间最短时间为6个月。
B超复查胆囊内无结石复发,无息肉复发,患者无症状,3年共实际施行保胆手术861例次,其中胆囊结石643例次,胆囊息肉130例次,胆
囊结石加息肉88例次,发现并处理胆囊壁间结石109例,发现迷走胆囊管开口于胆囊2例,全部病例胆囊切口一期缝合,无胆漏,近期无手术并发症。
实践中,把术前、术中发现的下列情况列为保胆手术的禁忌症:凡胆囊管不通,未见胆汁进入胆囊管开口者,分叶胆囊者,化脓性胆囊炎者,胆囊萎缩者,胆囊息肉呈非典型性增生或局部癌变者,不排除胆囊癌者,或糖尿病未得到控制者,凡遇上述情况之一,一律实施LC。
861例次中,行LC 64例,其中胆囊管不通43例,胆囊萎缩3例,胆囊息肉不典型增生3例,化脓性胆囊炎5例,未发现胆囊癌。
我现在的绝大多数外科医生从教科书、从临床实习就接受了切胆理念,对活体胆囊内结构不了解,对胆囊功能不重视,对切胆并发症不关心,缺乏创造性思维,仅仅为了防结石复发、防癌变就切胆,对保胆没有经过任何实践,仅就结石复发率反对保胆,值得深思。
笔者的经验为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热、光、电学的高科技产品问世,保胆取石、取息肉已经成为可能,把握好手术指征,做好手术操作,保胆手术完全杜绝了胆道损伤、血管损伤等重大并发症,保胆手术的开展也揭开了神秘的活体胆囊内部结构的面纱,促使人们展开对胆囊及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基础研究,展开对胆囊功能的重新评价。
21世纪,外科将进入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外科微创化的时代,微创的含义包括减少创伤量的总和(机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等),并以患者的最大利益主导一切外科活动[6]。
保胆、切胆同出一源,都是为了治疗疾病,无需相互指责,以人为本,无血化,微创化,减低(轻)并发症,保留人体器官的完整性,维护器官功能的正常化,是本研究的主题与宗旨。
大量的患者既希望不切除胆囊,又治好胆囊疾病。
实践表明,保胆手术的开展,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患者愿意接受。
2021年,针对已故裘法祖院士提出“重视胆囊功能,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保胆研究[7],保胆手术推动人类对胆囊的更深入研究。
保胆手术将是胆囊结石、胆囊
良性息肉治疗的首选手段,切胆手术是保胆手术的重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互不矛盾,同时保胆后的护胆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