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方法同样不断更新。
随着对胆囊功能认知不断提高,内镜微创保胆结石广泛普及和开展,此项技术发展较为理想。
但是在进行此项治疗时,还需有效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从而可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实现治疗疾病目的。
但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究竟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进行掌握呢?下面我将对保胆手术的内容,适应患者类型,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一个概述,方便患者了解。
·认识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的是通过手术对胆囊进行切开,进而取出结石,实现治疗胆囊结石疾病的效果,同时还可有效保留具有功能的胆囊,并非是对于胆囊进行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胆囊的情况。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腹腔辅助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小切口内镜微创保胆手术以及腹腔镜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小切口手术主要是在肋缘下取斜型的切口,该种手术方式较为简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肥胖或者某些患者的胆囊位置较高,还需有效的延长切口。
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都是双镜联合手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可以准确的找到胆囊,同时协助在右上腹取小切口,将胆囊的底部提出腹壁后撤出腹腔镜,切开与缝合胆囊底部,可以在腹壁外进行治疗,腹腔镜可以直接从腹壁外进入胆囊。
腹腔镜手术指的是全部手术操作在腹腔镜下进行,通过开展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样能够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类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效果固然较为理想,对于病人的术后具有促进效果,但是并非是全部的胆囊结石病人均可以接受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时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1.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单发、多发胆囊结石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单发、多发胆囊结石,尤其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既往有很多的学者已经认识不能够忽略胆囊切除术和术后相关并发症、胆囊功能缺失等,且术后远期疗效同样不能够忽略。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进展研究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进展研究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胆囊结石治疗方面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已超出一百年的历史。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腹腔镜;保胆取石;胆囊炎;胆囊结石从成功开展首例胆囊切除术起,人们就始终将切除胆囊看作治疗胆囊结石的基本方法,且将其看作“金标准”[1],对几代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不少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成功救治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由于科技的进步,很多学者对忽视胆囊功能一律开展胆囊切除产生了怀疑。
所以,保胆及切胆问题,现今还有很大争议。
1 切除胆囊的原因(1)关于“病灶论”。
观点是只要是存在结石的胆囊大部分都合并慢性胆囊炎,就算将结石拿出来,对胆囊炎症也毫无影响,所以应清除病灶,需全部切除[2]。
(2)保胆取石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有报道指出,以往保胆取石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即30%~40%[3]。
(3)关于温床学说。
胆囊黏液会分泌胆固醇,进而引发胆囊结石,具体如下:即胆固醇如果太饱和,则会析出结晶致使胆固醇结石最终形成。
2 保胆的原因2.1 胆囊炎症能够得到治愈站在病理生理层面来看,所有炎症都具有可逆性。
消除刺激结石的因素是对胆囊黏膜炎症进行治疗的最佳措施,如果再辅助抗菌素进行治疗的话,则大多数炎症都能得到治愈[4]。
2.2 胆囊结石主要来自肝脏部位,由病理性胆固醇代谢引发由近年的相关研究可得出,胆囊结石主要由成石性胆汁及胆固醇血症引发。
胆囊结石包括两类,即胆色素及胆固醇结石,二者都来源肝脏[5]。
临床上通常都是存在胆汁的部位就有形成结石的可能,所以才有胆囊结石、肝内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三类[6]。
胆囊很无辜,属于受害者。
2.3 切除胆囊的不良反应2.3.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切除胆囊会削弱胆汁储备功能,引发胆汁与进食密切相关的断续排泄转换为不间断的排入十二指肠,这样反流入胃的概率上升,最终引发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7]。
2.3.2 消化功能较差,腹胀及腹泻若胆囊切除后,肝脏依旧不间断分泌胆汁,由于没有地方可以存放,这时不论人体是否真正需要,都只能不停的排入肠道,造成浪费,导致很多病理生理改变[8]:当进食大量脂肪及大量蛋白时,往往需要很多胆汁来促进消化,但是此刻身体内部已没有“足够胆汁”,因此只能承担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恶果,严重时甚至不能进食任何油、肉[9]。
《2024年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范文

《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级微创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胆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因其高疗效、低风险性、小创面等优点在保胆手术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该联合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时期传统保胆手术和联合技术保胆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选取的病例均为我院近五年内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通过严格的筛选,确保样本的同质性。
三、联合手术技术概述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结合了消化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通过微小创口进行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该技术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内镜诊断、腹腔镜下操作、保胆手术等。
四、疗效分析1. 手术效果: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术后恢复期短,患者痛苦小,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治疗效果: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胆道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降低复发率。
对于保胆手术而言,联合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胆囊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安全性分析1. 手术风险: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的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 术后恢复:该技术术后恢复期短,患者痛苦小,减少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同时,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六、讨论消化内镜联合腹腔镜超级微创保胆手术在胆道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该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其次,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能够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降低复发率。
最后,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胆囊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复杂的胆道疾病,如胆囊癌等,该技术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传统手术。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取石术,又称经皮经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以内窥镜技术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其主要适用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皮肤创口将镜头引入患者的体内,直接在胆囊、胆管内进行操作,从而取出结石或清除胆管炎症。
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
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几乎不会留下疤痕,对于一些特殊体质或有外科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临床数据显示,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成功率较高,对于一般胆结石患者来说,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胆囊切除手术。
该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复杂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在患者的腹腔内进行操作,将胆囊切除后缝合切口即可。
三、治疗效果比较对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两者各有优缺点。
微创保胆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对于胆结石较大或者胆道解剖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完全清除结石;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一次性彻底清除结石,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相对较长。
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
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论是微创保胆取石术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术后的患者需要在恢复期内加强身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遵守医生的饮食调理和生活规律,以便更好地康复。
内窥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研究

内窥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研究内镜下胆道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胆道手术中,需要开刀切割腹部,而内镜下胆道手术则是通过腹壁外的小孔进行手术操作。
内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同时还可以缩短手术的恢复时间。
这一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并且在医学领域中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应用。
内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腹壁多孔技术,另一种是单孔技术。
腹壁多孔技术可以在腹部进行多个小孔,通过这些小孔进行手术操作。
而单孔技术则是在腹部进行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进行手术操作。
两种技术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的创伤,但是单孔技术更加微创。
内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需要特别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因为手术的难度非常高,需要非常细心和技术的保证。
同时这一技术需要特别的手术设备,包括内窥镜、钳子、切割器和吸引器等。
虽然内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在传统的胆道手术中,需要切开患者的肌肉和骨头,而内镜下胆道手术则不需要切开任何组织,因此可以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镜下胆道手术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尽管手术地点小,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感染、疼痛和并发症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这一技术时,需要特别的补充物质和术后保养。
总之,内镜下胆道手术的微创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它可以在不切开体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
虽然这一技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但医学界相信它能够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理性看待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理性看待内镜微创保胆手术胆囊结石在人群的发病率为3%~11%[1]。
通常,胆囊通过直径仅2~3mm的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出于解剖的原因,一旦胆囊有结石,结石直径>3mm时,就难以自行排出或者用药物排出。
胆囊结石常使胆囊炎加重,还可以堵塞胆囊管开口,或者导致胆囊萎缩,甚至癌变等。
胆囊结石、胆囊炎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甚至胆绞痛、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胰腺、胆心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
1887年以前,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只有胆囊造瘘保胆取石手术(以下简称旧式保胆取石术),据Langenbuch统计旧式保胆取石术结石复发率为80%~90%,没有考虑结石是否取尽及胆囊功能[2],总结出著名的温床学说,发明了开腹胆囊切除术,一百多年来,被尊为金标准,写入教科书。
Langenbuch以旧式保胆取石术后80%~90%的结石复发率否定了这项技术,开辟了伟大的Langenbuch时代,今天看来旧式保胆取石术80%~90%的结石复发率绝大部分应该是结石残留率。
而切胆手术并非安全,笔者在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内镜治疗技术前提下,探讨切胆及保胆手术。
100多年来,胆囊切除术处于主宰地位。
胆囊的功能、活体胆囊内的结构、甚至胆结石的确切病因,都没有完全被人类所认知。
胆囊切除术只有在切胆困难时才做胆囊大部切除胆囊造瘘术。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有潜在危险性的手术,目前,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了LC 手术,34%~49%的腹腔镜外科医师曾经历过严重的胆管损伤[3],LC 手术的推广,大量的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有功能的胆囊被切除,突然数十倍增长的胆囊切除术,一时间集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批著名专家对切胆产生质疑。
我国胆道外科的老前辈,冉瑞图教授和王训颖教授对Langenbuch的观点很早就提出质疑和不同意见:①胆囊切除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问题还未完全避免;②功能型胆囊切除后,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不能完全代偿恢复;③现已发现胆囊具有某些免疫功能,切除后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值得研究;④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众多,此病显然不是手术可以解决的问题;⑤成石性胆汁来自肝脏,从改正脂质代谢解决胆汁成分的思路发展看,较切除胆囊更为合理[4]。
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医治老年人胆囊结石病的应用价值

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医治老年人胆囊结石病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胆囊结石病外科手术微创性胆道镜老年人胆囊结石的外科医治100连年来一直延用胆囊切除这一术式。
但因胆囊缺失对消化功能的阻碍及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胆系损伤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痛楚。
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胆囊结石的医治开始多样化,也使保胆取石从头被人们同意。
我院采纳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成功医治242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式1.1 一样资料我院2000年3月—2006年12月采纳微创腔镜取石保胆术成功医治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242例, 男97例,女145例,男女比例为1:,其中男性最大年龄者84岁,女性最大年龄者82岁。
术前均采纳B超和(或)CT检查,予以确诊。
单发结石47例(%),2~3枚结石74例(%),多发结石121例(%)。
结石最大者直径 cm,最多者117枚。
约65%患者为胆固醇结石,20%为胆色素结石,15%为混合结石;其中4例患者为无明显病症胆囊结石,男1例,女3例;26例同时归并有胆总管结石,术前1周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37例患者因胃部不适在消化内科就医;29例患者因心前区不适反复到心内科就医,后经B超和(或)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32例同时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归并症。
适应证1)胆囊结石无归并化脓性胆囊炎;2)病症轻微的单纯胆囊结石;3)多发结石,但B超检测胆囊壁厚度<6 mm;4)无右上腹部大手术史,胆囊位置无异样;5)非萎缩性胆囊结石。
方式术前常规行心、肝、肺功能检查,置胃管,减轻胃部张力,以利术中提出胆囊。
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右肋缘下莫菲氏点处长约2~4 cm纵形切口入腹。
在胆囊底无血管区浆肌层缝扎2根丝线,依照结石大小确信2线之间的距离,牵至切口下切开,吸出胆汁后以胆道镜探查胆囊,生理盐水持续自胆道镜注入,使胆囊充盈,依次窥视胆囊腔至胆囊开口,在直视下以取石篮取石;对泥砂样结石、石屑及附着于胆囊壁脓苔可用胆道镜吸引器直视下吸出,而后以甲硝唑冲洗吸净。
谈谈几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谈谈几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一)优点1.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小。
术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1.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因此术后的疤痕相对较小,美容效果较好。
2.由于手术切口小,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彻底解决胆囊结石问题,避免了结石再次形成的可能性。
(二)缺点1. 腹腔镜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
2. 尽管是微创手术,但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胆道损伤等。
3.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肺病等,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4. 相较于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的费用较高。
5.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全麻,这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患者术后恢复的不适感。
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缺点1.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小。
术后康复较快,通常需要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1.与传统胆囊切除手术不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通常能够保留部分胆囊组织,有助于维持一定的胆汁调节功能。
2.该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相比于开放手术,内镜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缺点:1. 内镜微创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
2.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肺病等,不适合进行内镜微创手术。
3. 虽然保留了一部分胆囊组织,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可能在饮食或消化方面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4. 由于失去了部分胆囊,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术后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5. 相较于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内镜微创手术的费用较高。
三、药物治疗的优缺点(一)优点1. 药物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不需要手术或其他创伤性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恢 复 ; 现 已 发 现 胆 囊 具 有 某 些 免 疫 功 ③ 能 , 除后对人 体 的长远 影响值 得研 究 ; 切
内 无 结 石 复 发 , 息 肉 复发 , 者 无 症 状 , 无 患 3年 共 实 际施 行 保 胆 手 术 8 1 次 , 中 6例 其 胆 囊 结 石 6 3例 次 , 囊 息 肉 10例 次 , 4 胆 3 胆囊结石加息 肉 8 8例 次 , 现 并 处 理 胆 发 囊 壁 间 结 石 19例 , 现 迷 走 胆 囊 管 开 口 0 发 于 胆 囊 2例 , 部 病 例 胆 囊 切 口 一 期 缝 全
例 , 中胆 囊 管 不 通 4 例 , 囊 萎 缩 3 其 3 胆 例, 胆囊 息 肉 不 典 型 增 生 3例 , 脓 性 胆 化 囊 炎 5例 , 发现 胆囊 癌 。 末 我 现 在 的绝 大 多 数 外 科 医 生 从 教 科 书 、 临 床 实 习就 接 受 了 切 胆 理 念 , 活 从 对 体胆囊 内结 构 不 了解 , 胆 囊 功 能 不重 对 视 , 切 胆并 发 症 不 关 心 , 乏 创 造 性 思 对 缺 维, 仅仅 为 了 防 结 石 复 发 、 癌 变 就 切 胆 , 防
石 性 胆 汁来 自肝 脏 , 改 正 脂 质代 谢 解 决 从 胆 汁成 分 的 思路 发展 看 , 切 除胆 囊 更 为 较 合 理 。黄 志 强 院 十 提 出 , 道 损 伤 是 胆 肝 胆 外 科 医 师永 恒 的 考 题 , 道 外 科 中 的 胆 胆 管 损 伤 是 一 种 很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0 5 20 年 美 国 的 一 份 资 料 统 计 了 1 0万 例 腹 腔 6
18 87年 以 前 , 囊 结 石 的 手 术 治 疗 只 有 胆 胆 囊 造 瘘 保 胆 取 石 手 术 ( 下 简 称 旧 式 以 保 胆 取 石 术 ) 据 Ln eb c 计 旧 式 保 , agn uh统 胆 取 石 术 结 石 复 发 率 为 8 % ~9 % , 0 0 没 有 考 虑 结 石 是 否 取 尽 及 胆 囊 功 能 , 总 结 出 著 名 的 温 床 学 说 , 明 了 开 腹 胆 囊 切 发 除术 , 百 多 年来 , 尊 为 金 标 准 , 入 教 一 被 写 科 书 。 Ln eb c agnu h以 f 式 保 胆 取 石 术 后 日 8% ~ 0 的结石 复 发率 否定 了这 项技 0 9%
通 常 , 囊 通 过 直 径 仅 2~3 m 胆 m
的胆 囊 管 与 胆 总 管 连 接 , 于 解 剖 的 原 出 因 , 旦 胆 囊 有 结 石 , 石 直 径 >3 m 一 结 m
时 , 难 以 自行 排 Ⅲ 或 者 用 药 物 排 出 。胆 就
囊 结 石 常 使 胆 囊 炎 加 重 , 可 以 堵 塞 胆 囊 还 管 开 口 , 者 导致 胆囊 萎 缩 , 至 癌 变 等 。 或 甚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f 川 NFS C (j M ¨N { V R ( “) 0 M T
理 性 看 待 内镜 微 创 保 胆 手 术
的 无 症 状 的胆 囊 结 石 、 功 能 的胆 囊 被 切 有
王 三 贵 乔 铁
下 的 结 石 1~2枚 共 1 4例 , 其 他 并 发 无 症 , 中 8例 患 者 再 次 施 行 保 胆 手 术 , 其 取 出 了 残 留 的 结 石 , 6例 每 年 复 查 B超 一 另
镜胆囊 切 除术 , 胆管 损 伤 率 为 0 5 6。 . %L j 对 于胆 囊 息 肉 的治 疗 , 去 以息 肉直 径 过
lm 为 界 ,> lmm 恐 癌 变 切 胆 ,< Om O
lm 继 续 观 察 , 么 观 察 , 么 切 除 , Om 要 要 比
较被动 。
,一
律 实施 L C。8 1例 次 中 , L 4 6 行 C 6
合 , 胆 漏 , 期 无 手 术 并 发 症 。实 践 中 , 无 近 把 术 前 、 中发 现 的下 列 情 况列 为保 胆 手 术
④胆囊结石 是常 见病 多发病 , 患者 众多 ,
胆囊 结 石 在 人 群 的 发 病 率 为 3 ~ %
1% … 1
。
此病 然不是 手术可 以解决的问题 ; 成 ⑤
时 间 最 短 时 间 为 6个 月 。 B 超 复 查 胆 囊
见 : 胆囊切除所带来的 医源性损伤 问题 ①
还未完全避 免 ; 功 能型 胆囊 切除 后 , ② 肠
肝 循 环 和脂 质 代 谢 的 变 化 不 能 完 全 代 偿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o:0 36 /.s . 0 7 s 1 x 2 1 1
术 的 禁 忌 症 : 胆 囊 管 不 通 , 见 胆 汁 进 凡 未
入胆囊管开 口者 , 叶胆囊 者 , 分 化脓 性胆 囊炎者 , 胆囊 萎缩 者 , 胆囊 息 肉呈非 典 型
性增生或局部 癌变 者 , 排 除胆 囊癌 者 , 不 或糖尿病未得到控制者 , 遇上述情况之 凡
一
胆囊 结石 、 囊炎引起患者腹痛 、 胆 腹胀 、 消 化不 良, 至胆绞痛 、 甚 胆囊穿孑 、 L 胆汁性腹 膜 炎 、 腺 、 心 综 合 征 等一 系列 症 状。 胰 胆
n uh的 观 点 很 早 就 提 出 质 疑 和 不 同 意 bc
5 37 2 0 I广 东 东 莞 市 南 城 区人 民 医 院 腹 腔镜 一内镜 微 创 特 色 专 科
5 7 1 4 0卫 生 部 肝 胆 肠 外 科研 究 中 心 1 胆 囊 病 研 究 所
镜 微创 保 胆 取 石 、 息 肉 手 术 中 , 进 手 取 改 术 方法 , 手术 后 胆 囊 内应 用 超 声 胆 囊 内镜 检 查 , 部 取 出胆 囊 内结 石 及 胆 囊 壁 间 结 全 石 , 7 3例 , 部 病 例 无 结 石 残 留 , 后 共 5 全 术
次 , 石 无 变 化 , 者 无 症 状 。 以 后 的 内 结 患
除 , 然 数 十 倍 增 长 的 胆 囊 切 除 术 , 时 突 一 问 集 中暴 露 出 了 许 多 问 题 。一 批 著 名 专 家 对 切 胆 产 生 质 疑 。 我 国 胆 道 外 科 的 老 前 辈 , 瑞 图教 授 和 王 训 颖 教 授 对 L ne 冉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