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6.1 一般要求........................................................................................................15 6.2 结构及防盗设计............................................................................................15 6.3 电气设计........................................................................................................16
2
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3 基本规定
3.1 总体要求 3.1.1 街道设施设计应以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充分与道路交通、 市政管线、市政照明、绿地系统、景观风貌等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3.1.2 新建道路街道设施应遵循街道设施一体化理念进行专项设计并同步实 施,改(扩)建道路应进行街道设施整合研究,条件受限时,可分步实施。 3.1.3 街道设施整合应以道路照明杆件作为主要载体,公交站台、人行天桥、 城市家具等设施可视情况作为整合载体。 3.1.4 街道设施整合应以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缆合一为目标,对各类街道 杆件、箱体、管线、城市家具等设施进行集约化设置,实现共建共享。 3.1.5 街道设施整合应科学合理、集约有效地统筹各类功能和设施,保证设施 安全使用与经济适用。 3.1.6 综合杆、综合机箱及附属设施应考虑远期发展需求,预留相应的荷载、 接口、仓位、管线等。 3.1.7 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减小综合杆和综合机箱的外观尺寸, 提高设施建设便捷性与使用安全性。 3.1.8 街道设施整合应进行景观美化设计,风格、色彩、造型等应与周围景观 环境相协调。
成都市两河城市森林公园规划方案说明书

第一章建设条件分析第一节位置和周边环境濛阳镇位于彭州市东南部,成都市北郊、地处成都市辖区内彭州、青白江、新都和德阳市辖区内什邡、广汉等几市县交界处和成都市规划的“北延线”北端,距成都市区28公里、绕城高速公路18公里,距彭州、广汉、什邡、新都城区各16公里,距三星堆遗址8公里,境内有汉(广汉)彭(彭州)路、什(什邡)新(新都)路等省道和宝成铁路青灌支线,交通枢纽地位十分突出。
线电视网络设施完善,水、电、气供应充足。
濛阳滨河公园处于新规划濛阳镇中心位置。
第二节自然条件一地形地势规划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9.93m。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长形线状。
二、气候濛阳镇地处膏胰之地的天府之国腹心,亚热带的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2℃,年极端最高气温36.9℃,最低气温-6.2℃,年积温5764.4℃;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七月降雨量最多,达240.7毫米,最少是一月份,为5.6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而光照教同纬度地区偏少,年日照数1200小时左右。
三、水资源大气降水充沛,孔隙水补给充沛,天然地下水资源丰富。
有教大水头,可利用水能资源较多,水力开发条件好。
景观区内,濛阳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
四、土壤彭州在土壤分区上分属“四川盆地湿润亚热带黄壤,紫色土地区”和“盆地山地湿润亚热带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地区”。
彭州农业区划委员会根据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和水热条件基本一致,土壤类型组合,生产性能基本相同,土壤利用现状及改良利用途径相似的原则,于1982年将彭州划分为五个土壤区。
根据划分濛阳镇处于平坝冲洪积水稻土区,肥力高,酸碱度适宜,有利于森林植物生长。
五、植被濛阳镇处于亚热带区域,水平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物群落有区域差异,又因长期人为影响,自然植被多为人工林或次生林所代替。
种类教多的植被也为多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场所。
植被类型有:⒈农田植被是农耕区农作物随季节交换而覆盖地表和”四旁”植树,主要的植物有构树,枫杨(麻柳),喜树,水杉,桉树,泡桐,杨树,旱柳,女贞,广玉兰,香樟,种竹形成的人工植被类型.⒉园林植被在院宅、庭院旁,以栽种果木,如桔子树,培育花卉和种植各种乔木、灌木、竹子等形成的人工植被类型。
成都市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导则2018.4

成都市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导则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1条编制目的 (1)第2条适用范围 (1)第3条总体目标 (1)第二章工业集聚区设计规划导则 (2)第一节产业发展 (2)第4条分区产业发展方向 (2)第5条主导产业 (2)第6条补链强链 (3)第7条负面清单与准入清单 (4)第二节空间布局 (4)第8条布局原则 (4)第9条用地构成 (4)第三节配套设施 (5)第10条生产性服务设施 (5)第11条生活性服务设施 (5)第12条交通设施 (6)第13条市政设施 (8)第四节风貌特色 (9)第14条总体要求 (9)第15条建筑形态及色彩 (9)第16条屋顶 (10)第17条绿化景观设计 (10)第18条湖泊水体设计 (11)第19条其他引导 (11)第五节土地利用 (12)第20条总体要求 (12)第21条容积率 (12)第22条建筑密度 (12)第23条建筑退距 (12)第24条存量工业用地可持续利用 (12)第六节综合防灾 (13)第25条总体要求 (13)第26条防洪规划 (13)第27条防震减灾规划 (13)第28条消防规划 (13)第三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设计规划导则 (15)第一节产业发展 (15)第29条发展方向 (15)第二节空间布局 (16)第30条空间布局 (156)第三节配套设施 (17)第31条重大公服设施 (17)第32条生产性服务设施 (17)第33条生活性服务设施 (17)第34条交通设施 (17)第35条市政设施 (18)第四节风貌特色 (19)第36条总体要求 (19)第37条建筑风貌 (19)第38条开敞空间 (20)第四章农业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导则 (21)第一节产业发展 (21)第39条发展方向 (21)第40条补链强链 (21)第41条业态融合 (21)第二节空间布局 (22)第42条用地结构 (22)第43条建设方式 (22)第三节配套设施 (22)第44条生活性服务设施 (22)第45条生产性配套设施 (23)第46条交通设施 (23)第47条市政设施 (23)第四节风貌特色 (24)第48条整体形态 (24)第49条建筑控制 (24)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结合国家有关管理规范、标准等,制定本导则,以指导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十陵的华丽转身

如今,一切形容知春路的语言都是苍白的,除了“接近10万的房 价”。
离开幕式3个月,大运村对面的小型写字楼,租金较年初直接 上调30% 大运会举办时,两周时间,新房均价就从6000涨到7200元/㎡, 涨后总价高于当时北京平均房价50%。
十陵的崛起——弯道超车
中梁壹号院 售价:18800-26300
类型:低密洋房 容积率:1.5
华润时代之城 售价:约20000 类型:高层 洋房
容积率:2.0
中海御湖世家 售价:23000-34000
类型:高层 别墅 容积率:2.0
首开龙湖景粼玖序 售价:20000+ 类型:洋房 高层 容积率:2.0
一个青龙湖约等于 4.5 个锦城湖
一个青龙湖约等于 6 个兴隆湖
位置好,资源好 发展 却不尽如人意
安置房+社区底商+奔跑的三轮,宛如一个城乡结合部
2017年以前的十陵
成大后门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与十陵似乎没有产生过任何交集
过去
肮脏
凌乱
穷 肮脏 现在
曾经
落后
2017年
凌乱 落后
Q 十陵楼市
Q 大面楼市
东进的春风---规划权属敲定,十陵被戏称为:成为风口上的猪
十陵的崛起——华丽转身
土地出让时间
2017年6月 2018年8月 2018年12月 2019年3月 2019年5月 2019年6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2月 2020年5月
项目
一文看懂:2022年,成都这些区域要起飞!

⼀⽂看懂:2022年,成都这些区域要起飞!2021年末⾄2022年初,成都迎来多件 “ ⼤喜事 ” ,譬如连续13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名啦,⼜如环城⽣态公园⼀级绿道全线贯通啦,再如14家成都公司成功A股上市啦,以及成都熊猫基地扩建区开园试运营游客接待量增长超4倍啦 ……呼啸⽽来的2022年,⾃是让⼈⽆⽐期待,毕竟,这⼜将是乘胜追击的⼀年。
在2021年末发布的《政府⼯作报告》中,成都⼤多数区、市、县都指名将着⼒打造或加快建设⼀些⽚区。
⽽这些⽚区,显然将⽐其他地⽅“起飞”得更快!那么,它们是 “ 谁 ” ?⼀起来看看吧!过去⼀年,⾦⽜可以说是 “ ⽜⽓冲天 ” ,仅仅是天府艺术公园就让它频频登上成都的话题榜,让⽆数⾦⽜er⽆⽐骄傲。
△天府艺术公园⽽在全新的⼀年,⽜⽜提出:要集中⼒量推进⽚区协同发展,涵盖四⼤⽚区 —— ⼈北⽚区、⾦⽜坝⽚区、茶花⽚区、凤凰⼭⽚区。
宏观来看,四⼤⽚区之三都与此前规划的「北三环创意⽂旅带」重叠。
按照规划,这条⽂旅带将以⾦⽜⼤道天府⽂化景观轴、三环绿道都市⽂旅体验带为⾻,聚焦 “科技创新+⽂化创意 ” 融合领域,打造天府成都北城新中⼼ “ 天府⽂化⼤T台 ” ,串联七⼤⽂旅⽚区,汇聚⼤批地域特⾊明显、天府⽂化元素丰富的新经济消费地标。
△北三环创意⽂旅带效果图不难看到,2022年的⽜⽜将在⽂旅板块发⼒,把⽂化作为最强IP,以天府艺术公园为核⼼的北三环,将迎来新⼀轮腾飞,未来可期。
△新⾦⽜公园实景图聚焦到各个⽚区来看:⼈北的五块⽯南⽚区、铁路总部⽚区、荷花池将在新⼀轮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活⼒。
△来源:@掌上⾦⽜⾦⽜坝依然以天府艺术公园为核⼼,建设「未来公园社区」,并加快建设AI智能制造产业及⼈才配套。
△来源:@掌上⾦⽜茶花则更注重强化科技产业,连特⾊街区都是「未来科技」主题的。
△来源:@掌上⾦⽜凤凰⼭则偏重商贸,值得注意的是:涵碧天下的建设提上⽇程。
据悉,这个已经落户北门7年之久的 “ ⽼⼤难 ” ,已在2⽉前完成了两个地块的建设备案,看来有望获新⽣啊。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地域文化下的城市陵墓生态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探析_成都_十陵印象_规划案例

地域文化下的城市陵墓生态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探析———成都“十陵印象”规划案例廖莹,沈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探讨了以湿地保护为导向的城市公园设计,认为其是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之一。
以成都“十陵印象”的设计为例,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担负起生物种群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以有机的形态展现“落叶归根”的主题,结合明代陵墓和朱熹宗祠的文化脉络,以形成一个提供生态和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坚实载体。
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地域文化脉络;景观三元论;“3R ”原则;可持续中图分类号S26+1;TU98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7-04135-03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Mausoleum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under Regional Culture LIAO Ying et al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Abstract The city park design with wetland protection as guidance was discussed ,which is thought as one of way for keeping ecology bal-ance.With Chengdu “Shiling Impression ”as an example ,the design not only maintains the ecosystem but also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io-logical popul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ith organic form to display the theme of fallen leaves return to the roots ,combining with culture context of Ming Dynasty mausoleum and Zhuxi Ancestral Hall ,a solid carrier providing ecology and 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formed.Key words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Regional culture context ;Three Yuan Theory of Landscape ;“3R ”principle ;Sustainable作者简介廖莹(198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E-mail :cancanfly@163.com 。
自然、生态、人文的融合——成都十陵青龙湖湿地一期工程

自然、生态、人文的融合———成都十陵青龙湖湿地一期工程李伟,蔡一民(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自2003年成都市建委组织青龙湖湿地的建绿,2008年正式开始蓄水,经过几年的封闭管理,现状植被涵养生长,形成了原始密林与湿地,也孕育了生机盎然的湖泊湿地景观形态。
近年来,青龙湖局部出现了建渣堆积、湿地污染,鱼池废弃以及荒地裸土等现象,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威胁。
在当前现状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启动了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项目设计将城市水系生态保护与生境修复、都市绿地开放空间的营造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尊重场地现有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了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经过近1年半的设计和施工建设,项目一期已于2015年冬季完整地呈现在市民眼前,烟波浩渺的青龙湖波光粼粼,透露出人与自然有机共存的和谐景象。
【关键词】自然;生态;景观;人文;传承【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志码】A[定稿日期]2019-09-10[作者简介]李伟(1980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蔡一民(1982 ),女,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1项目概况青龙湖所在的十陵生态湿地位于成都市东部,面积约10km 2,是东部新区最重要的城市绿肺,是建构城市湖泊水系和森林体系的重要工程。
项目基地北起成洛路,南抵成渝高速,西至十洪大道,东临绕城高速,地铁4号线连接地块北部与城市中心,区域交通十分便捷;地块北面为成都大学,西面与南面为规划城市二类居住用地,东面为外环500m 生态带。
用地属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133km 2的生态用地(图1)。
图1项目区位青龙湖中心湖区位于项目基地中北部,面积约82ha ,水深至6m ,是成都市第一大湖泊之一,是成都市“四湖映城”规划设想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十陵青龙湖湿地还拥有东风渠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等重要场地条件,以及丰富的林盘和植被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定陵区的空间形态,规划在陵区面湖东西两侧高地上 各设置了一个塔楼,形成王陵保护区的东西两大“门户”, 界定了王陵保护区的“兆域”,同时也增强了湖对岸游人 的场所认知感和视觉直观感受。
(3)“引道”。为了再现明蜀王陵的恢弘气势,除了加建
外划出50m进深范围的陵墓保护用地;其次,规划布局 遵从视觉上左右平衡的原则,以僖王陵和定王次妃陵为
明蜀王陵相对皇陵,“配制类似,只是尺度规模略小”131。而
了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对场地反复 踏勘、了解后,形成了对10km2区域发展的空间构想,公 园的场地与我们的立意隐似有暗合的内在联系,公园场 地成四边形,被东风渠斜分为南、北两部分,恰似阴阳鱼,
如前所述,陵园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且多数王陵仍埋地 下,这给恢复重现明蜀王陵的恢弘气势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这就要求规划设计除了充分挖掘已发掘的地下陵寝 的内容外,还要充分向地上建筑物拓展,从而形成地上建
4.1“仰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一王陵保护区的景观创造
位于公园东:IL'N青龙湖东岸,以僖王陵和昭王陵为
核心的王陵保护区是公园最为重要的功能区。区内陵园 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目前已发掘僖王陵、昭王陵和成王
次妃陵3处,其余仍埋地下。陵墓多数集中在公园东北区 域,有3处陵墓相对分散,分别位于公园的西面和南面。 已发掘的昭王陵、僖王陵地下石宫现已加以修整并对外
园之设计理念的拓展,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大地景观刨造和有着地域特色的林盘景观的探索,结合公园内的陵墓遗产,运用设
置历史碎片、兆域、引道的手法介入王陵保护,力图展现出动态舒展、文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新型地域性城市公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公园;十陵:生态
文章编号:1 000—6664(2007)08—0071—05
景林景观区和滨水疏林景观区:九区为十陵保护游览区、 农业观光园区、湖区、亲水乐园区、商业服务区、主体娱乐 区、康复度假区、体育运动区、会议中心区:一轴为沿东风
渠两岸滨水景观“蓝带”;一环(带)为主要公园路的风景 绿带;25个节点分为建筑节点、桥梁节点、滨水节点、环 境节点4类。其中重点规划的景区包括: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7—02—06;修回日期:2007—06—13
Abstrad:In view Of the change 0f design idea from traditionaI small size city park to large scale urban naturaI recreation site and that from supply sfvle c计y park to a park with recycling ecology system,this paper explores a method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with respecting natural and ecology system and local landscape of Linpan for reference To combine the mausoleum heritages of the park,the paper employs the way of setting history fragment,Zhaoyu,and Yindao to protect the king tombs and tries to show a new city park with Iocalily including dynamic and historical cultur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Suburban Wild Park;Shiling;Ecology
机的一个有益尝试。 位于青龙湖的东岸半岛上,是以川西乡村田野风光
和林盘景观为基调的农业观光园区(桃园深处)。园区结 合地域花果之乡的特征,充分考虑现有田舍的布局构成、 地形变化和场地现状肌理,保留现有的塘堰、沟渠、梯田、 便道、林木和农舍;梳理林盘景观,改造农舍,形成服务接 待设施:对现状较差的田地进行整合和景观美化的四季 种植,以增强川西农业文化特征。游人可以在区内进行多 种参与式的游览活动。整个园区融于湖光山色之中,展现 出一派禾苗青青、竹拥水绕、鸟戏高林、花团锦簇的川西 坝子乡野风光。阡陌桑麻、渔舟唱晚的“桃源胜境”体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生不息的依存关系(图6)。
人的感受和体验。 昭王陵和僖王陵已经先期开发和修整,不在这次规
划设计的范围内。不过,这次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围绕它 们进行的。通过几个概念的引入和规划设计的展开,形成 了以昭王陵和僖王陵为中心,点线面相结合,地上建筑同 地下陵寝融为一体,首尾呼应,高低相合的具有完整序列 的王陵建筑群格局,展现了明蜀王陵“仰崇桥山”之意象 和“壮丽重威”之气势(图3、4)。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扩展到城市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转 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聚集扩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 和环境的多元化需求,城市公园的发展也应相应地跟进。 作为城市大型的自然游憩地,它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闲 暇生活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城市的人文关 怀。它可以与供人们日常休闲的小规模公园实现有机互 补,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空间,促进城 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二是发展类型 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 生态型公园的拓展。小规模公园由于面积小而难以形成 稳定的生态系统,要靠培育补给。而本公园用地规模巨 大,且毗邻广大的郊野自然生态环境,公园的景观环境通 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建设,可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建 成具有地域特色和生物多样性的大环境。
碎片”,并在湖南岸的游人集散广场和陵区大量散落。这 样就填充了王陵(点)一路网(线)的网络体系,使场所精 神更加饱满,也使游人可以在“面”的基础上全面解读历 史,增强了游人由“碎片”的残缺性带来的探知欲。
(2)“兆域”2。公园为典型的浅丘地带。地势高低相差 最大只有30余m。王陵保护区虽地处正觉山但仍未达到 应有的空间形态和视觉形象,对周围地区的控制力还有 待加强,辐射“域”还有待扩充。为了增强游人的场所感和
开放。历代明王(皇)陵格外重视表现“仰崇桥山”的意象 和“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气势,仅长陵就有棱恩门、棱恩
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项等一系列主体建筑物。明十三 陵除了顺应山形而形成皇陵气势外,还发展了从蓝琉璃 石牌坊、神道、大红门、碑亭、石像生至龙凤门的引导部
分,以加大空间纵深和秩序感嘲。形制“下天子一等”的
着千年蜀文化的载体,遍布于四J|I各地,并以成都平原的 聚落最为典型。它扎根于蜀中大地,合天时,应地利,适宜 于地域环境的要求,体现出明显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由 无数林盘构成的林盘景观在空间形态和自然人文景观方 面独具特色,是川西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61(图5)。在“千 城一面、万乡一貌”的今天,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急剧 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生态 危机和文化危机,而探索一条地域性景观道路是解决危
4景区规划 依照总体设计构想,公园大体分为动静两大区域:青
龙湖以北为相对静态的游憩区,以自然环境为主基调,包 括十陵保护游览区、农业观光园区和大量不可进入的生
态培育区:湖的南岸为相对动态的区域,主要功能区都集 中在南岸。整个公园景观系统可以概括为“三片九区、一 轴一环(带)、25个节点”。三片为密植林生态保育区、风
①桥山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亦称子午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沮水穿山而过,山如桥形,故得名桥山。
万方数据
图3十陵保护区平面图 图4十陵保护区效果图
筑同地下陵寝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格局。 本设计以时代要求和传承文脉为基准,从创造和再
现陵区风貌的几个概念入手进行规划布局,进而确立了 保护区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形态。首先是搬迁所有区内与 王陵保护无关的设施,在确定王陵用地范围的同时,在其
3总体设计构想 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对传统文化中生存理念的理解和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认识。《周易·大 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12]”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思想,为世人揭示
万方数据
图1设计总平面图 图2全景鸟瞰效果图
由象征自然与生命的一带清水相互交绕在一起。场地南 北微有起伏,向心围合,呈现隐隐的动势。顺应自然地势 的起伏变化,在合理布局和系统组织下,设计将公园的南 北区域构建成灵动与沉静,人文与自然,激情与理智,感 受与思索,生存与泯灭……共生互动、相互石氐砺的场所。 在以自然山水生态为基调的大环境中,让人们充分感受 和体味生命的快乐和生存的永恒,实现设计的空间意向 (图1、2)。
塔楼形成门户界定“兆域”外,还依据湖心小岛加入了“引 道”空间作为整个陵区共同的神道。“引道”以青龙湖南岸
陵区中轴两端,对搬迁来的王陵进行定点布置(注:由于 地铁4号线的规划建设,不得不对两个王陵进行搬迁),
广场上的三开间牌坊为起点,在湖心岛上设碑亭,作为空 间的转换和扩充的节点,然后依次是外门和石像生,最后
2设计目标和理念 设计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景观创造,以动态
舒展的大地景观为特点,充分利用地块中成都市域少有 的浅丘地形,突出山水。规划中强调依顺山水之形,合平 山水之势,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 实现“气韵生动,和合之境”的设计目标。
两个拓展充分体现了设计理念,其一是功能的拓展: 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 展,实现将风景园林由美化生活扩展到引导健康生活,由
通过这些文物解读历史,同时为了增强保护区的场所感 和历史感,设计提出了“历史碎片”的概念。就是运用欧登 博格。由小放大的雕塑处理手法,将这些文物由小放大地 复制,并将其肢解后形成碎片,这些碎片被定义为“历史
在另一个入口,定王次妃陵前,设计一条以牌坊为开端, 柏树和“碎片”间隔布置两侧的次要“引道”,并利用自然 高差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使主引道和次引道形成一 个完整和可逆的空间序列,便于公园里来自不同方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