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二册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二节氨铵盐(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氨铵盐知识点总结-最新学习文档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氨铵盐知识点总结
氨与酸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离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铵盐。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整理的第一单元氨铵盐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
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NH4HCO3 NH3 +H2O +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第一单元氨铵盐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化学网希望对大家化学学习有帮助。
氨气的性质

氨气的性质《氨》是上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中的第二节《氨铵盐》的第一课时,包含氨的物理性质、及氨的化学性质。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氨及其产品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氨的结构、性质典型,为学生把握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讨论氨的有关化学性质过程中,既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又能为学习铵盐、硝酸、合成氨等知识打下基础。
因此,理解和掌握好氨的性质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氨的分子结构;②通过探究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与酸反应的实质;③结合氨的性质,了解并解释其用途,知道氨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氨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验现象抽象到理性认识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氨的有关性质中可逆反应理论、弱电解质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③利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中利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④通过课前预习,小组(集体)的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⑤通过课堂总结-回馈-评价的复习模式,激励学生利用教材内容、各种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及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作业的完成与自我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想和创新意识;②通过体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③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意识;④通过氨气化学性质在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习惯;二、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氨水中的平衡和氨水的成分, 氨的催化氧化——氨的还原性;2.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查阅文献互动学习);三、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1)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高二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第一课时) 最新

1-2-1 氨、铵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
(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通过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4)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氨水跟液氨的差异。
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氨[板书]1.氨的物理性质:[展示]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色、态、密度(与空气相比较)并闻气味。
[提问]你认为NH 3是否易溶于水?依据是什么?(相似相溶) [演示][实验1-13]:氨易溶于水。
讨论:为什么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所收集的氨气不纯净。
2、瓶塞不紧,漏气,如果瓶塞不紧可能使实验完全失败。
3、烧瓶潮湿[提问]为什么会变红色?为什么会形成喷泉?结论:NH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碱。
[讲述]氨气也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降温或加压就可使之变为无色液体。
因此氨常用作致冷剂。
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标况时为4.2217g/L=0.771克/升),易液化-33.5O C (易液化的气体有:氯气、二氧化硫、氨气),易溶于水(1:700,可进行喷泉试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O 2、Cl 2、SO 2、H 2S 、HCl 、NH 3、O 2、N 2),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试分析氨水中所含微粒种类),氨水密度小于水,其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酒精与之相同,硫酸、盐酸都与之相反)。
思考:1) 3X%氨水与X%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大于?等于?小于?2X% 2) 3X%硫酸与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大于?等于?小于?2X%[学生活动]根据以上讲述总结NH 3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氨铵盐2精品PPT课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2、用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 逸出的氨气
铵与碱反应的性质利用之二
——NH3的实验室制法
(1)原料:
NH4NO3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 (NH4)2CO3分解产生的CO2,使制得氨气
含较多的杂质
KOH、Na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
利于产生NH3
高温下KOH、NaOH腐蚀玻璃能力更强
(2)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装置: 固+固,加热
铵盐可作为氮肥,如何保存氮肥?
练习
下列物质分解后不留残渣的是 () (A)NaHCO3 (B)NH4HCO3 (C)NH4Cl (D)Cu(NO3)2
答案:B C
(2)、铵盐与碱的反应——都能产生氨气
实验: 10%NaOH
10%NaOH
(NH4)2SO4
NH4NO3
根据实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与碱反应: NH4++OH-=NH3·H2O==NH3 +H2O
结构
氨分子中有三个N—H极 NH4+中,4个键的键长、键角、 性键、键角为107º18´。分 键能都相等,键角为109°28′
子构型为三角锥型
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相关 互系
NH3
酸 碱
高二1-2-1氨、铵盐(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高等幼儿师范毕业生求职信(精选5篇)求职信1:尊敬的招聘负责人:您好!我是××大学高等幼儿师范毕业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来应聘贵单位的幼儿教师岗位。
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实习经历,我具备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曾担任班级管理、教师助理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能够熟练运用学科知识,设计并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与家长共同关心、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愿意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中曾多次与同事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贵单位以其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著称,这正是我向往的工作环境。
我相信,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将使我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并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感谢您阅读我的求职信和简历,期待能够有机会进行面试,展示我的才能。
如需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此致敬礼×××求职信2:尊敬的招聘负责人:您好!我是××大学高等幼儿师范毕业生××,非常希望能够加入贵单位担任幼儿教师岗位。
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实习经历,我充分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我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我愿意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实习期间,我担任过班级管理、教师助理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和需求,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与家长共同关心、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氨 铵盐(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投影 投影 讲述 投影 学生 实验 播放冬奥运录象 第二节 氨 铵盐 一、氨 NH3 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先来了解氨的结构。 1、氨的结构 喷泉实验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观看, 提出疑 激起兴趣,引出 惑 探究的课题。
填写表格一
复习旧知识、培 养阅读能力
展示
思考: 为什么 通过喷泉实验, 能形成喷 进一步提高学生 泉? 的观察能力和分 析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观察一瓶氨气,并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 打开浓氨水 象 瓶盖, 感受氨 加强学生的感性
《氨 铵盐》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 课题 班 任课教师:黄凤清
第二节 氨 铵盐 课本
2007 年 10 月 25 日
高二化学,第 页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2、通过氨的性质
的教学,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渗透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 主要运用实物展示、演示实验、动画模拟实验以及运用生活实例等采取“实验— 教法思路 —探究——总结”的优化组合;用问题组织教学,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采用探 究性学习及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氨气的性质 难点:氨气的溶解性 课时安排
小结 投影 提问 投影 2、氨的物理性质 为什么能形成红色的喷泉? 3、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的气味, 观察 认识 色态 小结氨的物 理性质 回答 过渡到化学性质 使学生加深对氨 水成分的理解, 渗透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的 观点。 避免在计算氨水 浓度时出现错误
高一第二册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教案

氨铵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技术: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育:经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课,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生剖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科学思想:经过氨的化学性质的教课,浸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看法。
科学方法:经过对氨的性质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模型、假说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氨溶解性、复原性的实验剖析,体验科学模型和科学假说的研究方法。
教课过程设计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回想旧知识,明确本经过承前启后,引出氨和铵盐的新课题。
节学习目标。
稳固学生情绪。
【板书】第三节氨铵盐指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剖析氨的分一、氨子构造。
1.氨的分子构造【发问】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构造。
【展现 1】氨分子构造的比率模察看分子模型,侧重型。
剖析分子构造特色。
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发问】依据氨的分子构造,你经过指引察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能推测出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板书】拥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展现 2】一瓶氨气。
【发问】在往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2.氨的物理性质察看并概括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照氨的分子量定性的推测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经过察看氨气,学生独立概括氨的物理性质。
【设问】氨简单不简单液化呢【录像 1】实验 -1 氨易液化察看重点:见学生讲堂实验记录【发问】描绘察看到的现象并剖析推测出什么结论【板书】易液化察看实验现象,填写讲堂实验记录,剖析得出氨浸透物质性质易液化的结论。
与用途的关系。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叙述】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指引学生提大批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汲取大批的热,出氨易溶于水的假所以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
依据氨分子与水分说,并利用喷泉实验如:国都体育馆的制冷设施。
子的构造特色,剖析得出来证明假说。
经过对氨的溶解性大的假说,并氨的溶解性的研究,【发问】依据氨分子和水分子的构造依据已有氯化氢易溶于水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特色,剖析氨易不易溶解于水呢的经验,设计用喷泉实验究的方法。
高二化学最新课件-高二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氨铵盐(氨气部

4、用途
课堂小结
结构
决 定 体 现
三角锥形,有孤对电子 极性分子
物性 易溶于水
易液化
性质
决 定
体 现
化性 与水反应 与HCl反应 与O2反应 用稀氨水治 疗 蚊虫叮咬
用途
铵盐
硝酸 致冷剂
练习
做氨的喷泉实验时: ①收集NH3的烧瓶为什么必须干燥? ②从胶头滴管里挤出的少量水有何作用? ③在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有何作用? ④若不能形成喷泉或喷出的水不能充满 烧瓶,主要原因有哪些? ⑤能否用 CO2 气体设计一个喷泉实验 ? 应 如何设计?(实验探究)
作业
一、1,2,3 三、1,5 四、1
2、 NH3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
熔点:
0.771 g/L (标况下)
-33.5℃
(易液化)
实验1一2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 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 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 插入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 酚酞试液),按P11图1一13安装好装 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 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NH4+
、OH-、H+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具有碱的通性
常温常压下可 存在
实验1一3 氨与氯化氢反应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推出什么结 论? NH3是一种碱性气体,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3)氨与酸反应
NH3+HCl=H4Cl
练习:写出NH3 与H2SO4 及稀HNO3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O3 = NH4N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氨铵盐从容说课,的检在工业上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考中NH3及NH+4验与鉴别、NH3的制取和收集等知识又是命题的热点之一。
所以就要求学生对氨及铵盐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在化学理论中结构决定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结论,因此教材在介绍氨的化学性质时,首先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这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氨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氨与水反应的知识需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氢键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氨的化学性质,当然氨溶于水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可逆反应知识的一种复习。
教材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这一共同性质,之后,又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较多,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探索实验,然后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来解释现象,认识物质的性质。
当然,无论在教学中利用分子模型直观教学,还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都不应该脱离本节的两个重点,即氨的化学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掌握NH+4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1.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2.氨与氨水的区别,氨与铵的区别。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1.利用氨分子结构比例模型分析说明氨分子的结构特点。
通过分子结构对比形象地说明分子的极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实验演示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观察能力。
3.实物展示氨气、铵盐,列表比较氨与氨水、氨与铵的区别,另外还运用投影练习、设疑等手段。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机、氨分子结构比例模型。
2.铁架台(带铁圈)、玻璃管、滴管、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烧杯、橡皮管、夹子、酒精灯、木支架、硬质大试管、试管、试管架、双孔胶塞、单孔胶塞、导气管、棉花。
3.蒸馏水、浓氨水、浓盐酸、固体NH4Cl、固体Ca(OH)2、(NH4)2S04晶体、NH4NO3晶体、lO%的NaOH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固体NH4HCO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在农业生产上,农民经常给农作物施用哪些氮肥?[生]碳铵、硝铵、氨水等。
[师]那么我们接近碳铵、氨水等化肥时,会有何感觉呢?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展示]NH 4HCO 3的样品。
(在教室内走一圈,使学生闻气味)[生]有刺激性气味。
[师]大家闻到的是氨气的气味,大家看到的NH 4HCO 3是一种铵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氨铵盐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实物展示]装满氨气的烧瓶。
[生]认真观察,了解氨气的颜色、状态并得出结论:氨气是无色的气体。
[师]谁知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生]比空气小。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生]NH 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小。
[师]很正确。
氨气的密度确实比空气小,标况下为0.771 g .L -1。
另外,氨气还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易液化的气体呢?[生]氯气、二氧化硫。
[师]对。
氨气在常压下冷却至一33.5℃或在常温加压到700~800 kPa ,就可以变为无色液体,并且放出大量的热。
反过来液氨汽化时,又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下降,因此液氨是一种良好的制冷剂。
还要告诉大家,氨对人的眼、鼻、喉等黏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要小心。
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感到不适,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过渡]那么氨气在水中溶解性如何呢?我们先从氨分子的结构来推测。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氨的分子结构[师]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结构,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生]一位同学上前板演,其余同学书写电子式结构式[实物展示]氨分子结构比例模型。
[生]观察分子模型,着重分析氨分子结构特点。
[师]在氨分子中,N 与H 以3个极性共价键相结合,经实验测定,氨分子的结构呈三角锥 形,氮原子位于锥顶,3个氢原子位于锥底,N —H 键之间的夹角为107°18′。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了N 2分子含有非极性键。
NH 3含有三个极性键。
极性,指的是电荷 分布不均匀的性质。
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可根据分子内部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而分为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H —N —H | H[板书](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师]当分子内部的电荷分布均匀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反之,则为极性分子。
[板书]①非极性分子: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
②极性分子: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
[投影演示]H2、HCl、CO2、H2O、BF3、NH3……通过分子电荷重心是否重合,形象直观地讲述分子的极性。
(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分子的电荷重心是否重合,知道这是判断分子极性的依据)[投影练习]下列哪些分子是极性,属于极性分子?(将其空间结构显示出来)N2 NO P4 PH3 H2S CCl4答案:NO PH3 H2S[小结][板书]分子的极性是由化学键的极性产生的。
(利用投影练习)a.如果分子内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这种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必定是极性分子。
c.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这决定于分子中各键的空间排列。
[过渡]上面,我们认识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那么,研究分子的极性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板书]3.研究分子极性的实际意义[师]请大家回忆一下l2的溶剂性是怎样的。
[生]说明I2单质不易溶于水,却易溶于四氯化碳。
[问]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比碘单质怎么样?[生]特别易溶于水。
[问]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极性怎么样?[生]I2、CCl4为非极性分子,HCl、H20为极性分子。
[问]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
[师]对,这个规律又叫“相似相溶”,是一经验规律。
[板书]相似相溶[师]如油类物质的分子往往极性较弱,难溶于水,沾在衣服上难用水洗去,有时用汽油(一种由多个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却能洗去,此现象就可以用“相似相溶”来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种经验,而不是严格的规律。
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很多。
另外,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沸点也有影响,极性大,熔、沸点就要高一些。
[设疑]NH3分子既然是极性分子,那么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生]思考,回答: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水作为溶剂是极性分子,所以氨分子应该易溶于水。
[师]你们的推测究竟正确与否,做完下边这个实验就清楚了。
[演示实验l一2]按图1一11所示,教师与一学生代表配合,把前边展示的装有干燥氨气的烧瓶、长玻璃管、预先吸入水的胶头滴管、盛水的烧杯(加有少量的酚酞试液)安装好。
让学生代表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师]请大家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生]当烧瓶内气体压强远小于大气压时就能形成喷泉。
这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师]实验证明,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
下面请同学们把氨气的物理性质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师]刚才我们做的喷泉实验,滴有酚酞的水喷上去以后变成了红色,这说明什么问题?[生]氨气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
[师]对。
氨气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溶于水后,大部分与H2O发生了反应。
[板书](4)氨的化学性质①氨与水的反应[讲述]氨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碱,可部分和OH-而使溶液显碱性。
而且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极易分解成NH3和H2O。
电离成NH+4+OH-[板书]NH3↑+H2O NH3·H2O NH+4△NH3·H2O======NH3↑+H2O[师]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那么氨水中有哪些粒子?与液氨有何区别?请同学们们讨论后填写下表。
(学生填完后,投影显示以下表格内容)液氨和氨水的比较[师]氨水易挥发,又有腐蚀性,那么氨水应如何保存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后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内容,找出氨水的保存方法。
[过渡]氨作为一种碱性气体它还能与酸性的氯化氢气体反应,而且它是咱们所学过的常见气体中,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板书]②氨与氯化氢的反应[演示实验1—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
[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较多的白烟。
[师]此白烟就是氨气与HCl化合而生成的微小的NH4Cl晶体。
由此也可以知道NH3与的过程。
酸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生成NH+4[板书]NH3+HCl====NH4Cl[师]通过NH3和HCl的反应生成氯化铵可知,氨与酸反应的产物应该是对应的铵盐,下边请同学们写出氨与硝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生]书写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评价]讲评板演结果,指出错误或对正确结果予以肯定。
[板书]NH 3+HNO 3====NH 4NO 32NH 3+H 2SO 4====(NH 4)2SO 4[师]前边所讨论的氨的性质涉及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那么-3价的氮元素是否可以改变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呢?变化时氨表现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生]思考分析,氨中氮元素为最低价,应该具有还原性,可要实现-3价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就需要提供氧化剂,进一步思考需要哪些氧化剂。
[师]氨中-3价的氮元素化合价是可以升高的,如在催化剂(Pt )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和H 2O ,并放出热量。
[板书]③氨与氧气的反应(氨催化氧化)4NH 3+5O 2=======4NO+6H 2O[师]这一反应又叫氨的催化氧化(或叫接触氧化)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那么大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指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
[生]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并指出氧化剂为O 2,氧化产物为NO (也是一种还原产物),还原剂为NH 3,还原产物为NO 和H 2O 。
[播放录像]小专辑《氨的用途》[生]对比录像,结合教材,归纳氨的主要用途。
[板书]3. 氨的用途[投影图表]氨的用途氨的用途[师]氨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与H 2O 、酸反应,以及氨气的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