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
南京历史变迁

南京的历史如下:史前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在南京地区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南京地区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村落,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所处的年代约为前4千年至前3千年,北阴阳营文化属于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古代明孝陵神道南京古为吴地,位于“九州”之扬州地域。
传说吴王夫差于前495年在此筑冶城。
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筑越城,是南京城垣史的发端。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金陵邑改为秣陵县。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
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又改为“建康”。
西晋经永嘉之乱而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建康成为华夏正朔所在。
420年东晋灭亡,此后,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直至589年被隋灭亡。
这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又与此前的吴、东晋合称为“六朝”。
南朝时的建康城人文荟萃,相当繁盛,是南京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梁武帝时城中人口已超过100万。
然而侯景之乱等战乱给建康城带来了严重破坏,隋军攻入建康灭亡陈朝后,更将建康城邑宫苑完全平毁,仅在石头城置蒋州,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就此彻底结束。
唐代,建康故地又逐渐发展起来。
唐初在此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
唐朝灭亡后,十国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并修建了城邑。
此后南京城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京师。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南京何以惨遭六次大屠杀?南京六次屠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南京何以惨遭六次大屠杀?南京六次屠杀导语: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蜂拥抢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
太平军与敌人展开巷战,至21日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蜂拥抢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
太平军与敌人展开巷战,至21日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
数百名官员与家属,集体自焚;历14年、席卷18省的太平天国运动终告覆灭。
而湘军开始大肆屠城,无论老幼,秦淮长河,尸首如麻,50余万人在此次事件中丧生,可是知道,这仅仅是南京史上被屠杀的六次中的第四次吗?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责革爵”。
不久,洪秀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湖北,意图调走天京的围敌。
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军数万人从天京下关渡江,占含山、巢县、和州。
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队渡江,并于3月占浦口,4月占江浦。
进入皖北后,太平军受到湘军节节抵御,屡攻不克。
进至六安后,正值青黄不接,粮食奇缺,加之清军防堵甚严,李秀成就放弃了原定进军计划,于5月19日撤了六安之围,折往寿州,随即东返天京。
这时,围困天京的湘军已增至3 万余人,并于6月13日占领了聚宝门外各石垒。
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
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
在南渡过程中,太平军被湘军炮火打死和因饥饿而死者甚众,渡至南岸进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不到一万五千人。
6月25日,湘军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军又损失二万余人。
至此,长江北岸完全被清军占领。
太平军实力进一步被削弱,天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大屠的血泪史

南京大屠的血泪史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史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之一,至今仍然是令人痛心的历史。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是人类的悲剧,也是历史必须铭记的警示。
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让这段血泪史被遗忘。
一、残暴的凌虐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的短短六周时间里,南京城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人间地狱。
日本侵略军对南京实行了全面的封锁,南京城成为一个封闭的凶险地带。
在此期间,无辜的平民成为了日军疯狂欲望的牺牲品。
据历史记载,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士兵以血腥暴力手段对待无辜的中国市民。
他们对妇女进行强奸,对老幼无情,残忍地屠杀居民。
南京城内充满了惨叫与哀嚎声,大街小巷遍布着死尸与血迹。
这个城市沉浸在绝望之中,无论贵贱、老少、男女,都无法逃避这场屠杀的噩梦。
二、艰难的见证南京大屠杀是由各方面证据所确立的历史事实。
众多文件、照片、记录等证据,无情地揭示了那个时期的真实面目。
当年南京城内有众多的外国记者、官员等目睹了这一场屠杀,他们向世界传递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和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
约翰·卡特尔是当时在华的美国记者,他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将其称之为“地狱”。
另外,还有英国和德国等其他记者也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并将其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三、铭刻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痛苦记忆,更是全人类的警钟。
我们不能忘记,绝不能遗忘!通过向全世界宣传、教育与纪念,我们才能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近些年,中国大力推动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这段历史。
每年12月13日,南京民众会默哀三分钟,悼念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
这些纪念活动激励着我们要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侵略和战争,维护和平与正义。
四、和平的呼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更需要我们珍惜。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血腥和摧毁,它永远不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相反,和平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是我们维护世界的责任。
金陵帝王州介绍350字

金陵帝王州介绍350字
六朝古都城,金陵帝王州——南京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既没有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又不失现代城市的艳丽繁华。
山有紫金山,水有秦淮河。
去聆听秦淮河的低吟,去探秘金陵人家。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爱情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它所遭受的劫难,仅历史上记载的大毁城就有六次。
佛说,大悲而后大能、开悟,即为佛。
南京,是为“不死的南京”。
我最喜欢浦口火车站和美龄宫。
浦口火车站
建于1914年,被誉为“最文艺的百年老站”这是国内唯一保存
民国特色的火车站,封存着满满的文艺气息。
《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都在这里取景。
当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在这里和父亲送别。
美龄宫
美龄宫,是南京最最壮观,最最经典的建筑。
从半空中往下看,整座美龄宫的位置就像是项链上的宝石,这个设计真可谓是极致浪漫。
这里就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由梧桐树摆成的宝石项链的地方。
探索南京大屠的历史

探索南京大屠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南京进行的大规模屠杀事件。
在这次残暴的暴行中,据估计有数十万中国平民和战俘遭受了各种形式的虐待、杀害和性侵犯。
这个事件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残忍的战争暴行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痛点之一。
本文将探索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并回顾其中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的冬季。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日益膨胀,他们打算占领中国的重要城市南京。
1937年7月,中日冲突爆发,随后日本军队占领并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南京作为当时中国首都,也成为了日本侵略的目标。
二、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占了南京,不久后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暴行。
日军对南京市内的平民、战俘和妇女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残杀和性侵犯。
他们将南京城投入了一片恐怖的火海中,无数无辜的生命惨遭毁灭。
日军的暴行包括集体屠杀、强行征用劳工、强奸和折磨。
据记载,许多人在这场暴力行为中失去了生命,整个城市被暴力和混乱所笼罩。
三、国际援助和调查南京大屠杀发生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事件表示关切,并提供援助。
例如,来自美国的国际赈济委员会成立了南京安全区,为无家可归的人们提供了庇护和救济。
国际援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暴行的发生,并在战后对犯罪人员进行审判。
随后,国际红十字会和其他组织也参与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收集证据以揭露和纪念这一人间惨剧。
四、历史影响与教训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向全世界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和侵略行径。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大屠杀成为国家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的强烈渴望。
这次事件也激励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和追求和平的斗争。
对于全世界而言,南京大屠杀是一次重要的警示。
它提醒我们战争和暴行的可怕性,呼吁全球社会保护人权、珍惜和平。
南京大屠杀还促使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机构,以防止类似暴行再次发生,例如联合国和国际刑事法庭。
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精品文档]
![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c8acee933d4b14e85246838.png)
南京文明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仅次于西安整个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中,贡献和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西安(因为在西安建都的秦、汉、唐三朝对中国作出的贡献实在是无与伦比)。
但谁排第二,南京还是北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综观南京25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共有4个辉煌时期: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明朝初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
一、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南京开始,先后共有六个朝代连续在南京建都,历时总共长达300多年,所以称为六朝,南京也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南京(那时叫建康、建邺,不叫南京)一直是中国南方的首都。
南京的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在南京算出了圆周率π,领先欧洲1千多年),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为我国最强盛的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历史学家都认为六朝时期的“南京文明(建康文明)”足以与西方最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相媲美。
六朝时期的南京城,人口超过一百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
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二、明朝初期。
南京被隋炀帝下令彻底摧毁后,南京从地图上消失了。
扬州代替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中心。
一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南京再度崛起。
明朝初期的南京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尽管后来明朝迁都北京,但整个明朝最伟大的事情都是在南京发生的,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只剩下闭关锁国了.明朝在南京做出的伟大事件有:世界最长的南京城墙建成。
古代世界最辉煌壮丽的皇宫-----南京故宫建成(现在的北京故宫就是完全模仿南京故宫而建造的)。
古代世界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辑出版我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在南京出版。
被西方人誉为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东方建筑艺术最完美的杰作、天下第一塔——-南京大报恩寺五彩琉璃宝塔在南京建成,古代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在南京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巨无霸船队,以南京为基地,从南京出发,走向世界。
南京大屠的历史叙事

南京大屠的历史叙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南京大屠杀,也被称为南京大屠杀事件或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指日本侵略军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对中国南京城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行为。
这一事件被世人广泛认定为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以下将回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并探讨其对世界历史及今天的影响。
南京大屠杀始于1937年12月13日,当时日本军队攻陷了南京城,随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暴行。
在接下来的6周时间里,数十万平民和无辜的中国士兵遭到了残忍的杀害和性虐待,整个南京城陷入了无比的恐怖和绝望之中。
另外,日本军队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纵火和破坏行为,使得南京城几乎完全毁灭。
据历史学家的估计,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30万。
这一事件在1938年被曝光后,引起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
许多记者和外交官目睹了暴行并将其报道给国际社会。
然而,由于日本政府的封锁和虚假宣传,许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规模和严重性感到怀疑。
直到二战结束后,各种证据和目击者的证词才逐渐浮出水面,证明了这一可怕事件的发生和规模。
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意味着日本军队的野蛮和侵略的本质,使得中国人民坚定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象征,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持续抗战的信念。
其次,南京大屠杀加深了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和人权侵犯的认识。
这一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对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害者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国际刑事法和人权法的发展和完善也受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启发。
南京大屠杀的叙事使得南京成为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象征之一。
为了铭记这一惨痛的历史,南京设立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证据。
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悼念遇难者并警示后人。
南京大屠杀作为一段残酷而黑暗的历史,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珍惜人权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希望能够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和谐的世界。
南京大屠杀资料

南京大屠杀资料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极其惨痛和令人痛心的历史,是侵华日军于 1937 年12 月13 日攻占南京后,所制造的一场长达6 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南京沦陷前夕,城内的居民和士兵都面临着极度的恐慌和不安。
日军的轰炸和炮击让城市陷入一片混乱,许多家庭被迫分离,人们四处奔逃寻找避难之所。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却是一场无法想象的噩梦。
日军进城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行动。
无论是无辜的平民、放下武器的士兵,还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成为了日军屠杀的对象。
他们用机枪扫射、刺刀刺杀、活埋等残忍手段,肆意剥夺着人们的生命。
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公园、河边,到处都是尸体,血流成河。
据统计,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人数超过 30 万。
除了屠杀,日军还对南京的女性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奸和性暴力。
无论是年幼的女孩还是年长的妇女,都未能幸免。
日军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对女性进行侵犯,这种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更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
日军在南京的抢劫行为也极其猖獗。
他们闯入居民家中,抢夺财物、粮食、珠宝首饰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许多家庭几代人积攒的财富瞬间被洗劫一空,商店和仓库也被日军搜刮一空。
南京的许多建筑和文化古迹也在这场浩劫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寺庙、学校、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被焚毁,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书籍被掠夺或毁坏。
在南京大屠杀中,有许多令人发指的案例。
比如,在草鞋峡,日军将五万多中国军民捆绑起来,用机枪扫射,然后将尸体投入江中,江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在燕子矶,日军同样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无数的尸体堆积在江边。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对人类文明和尊严的严重践踏。
然而,令人愤慨的是,至今仍有一些日本右翼势力试图否认这段历史,企图掩盖他们的罪行。
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我们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文明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仅次于西安整个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中,贡献和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西安(因为在西安建都的秦、汉、唐三朝对中国作出的贡献实在是无与伦比)。
但谁排第二,南京还是北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综观南京25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共有4个辉煌时期: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明朝初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
一、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南京开始,先后共有六个朝代连续在南京建都,历时总共长达300多年,所以称为六朝,南京也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南京(那时叫建康、建邺,不叫南京)一直是中国南方的首都。
南京的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在南京算出了圆周率π,领先欧洲1千多年),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为我国最强盛的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历史学家都认为六朝时期的“南京文明(建康文明)”足以与西方最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相媲美。
六朝时期的南京城,人口超过一百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
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二、明朝初期。
南京被隋炀帝下令彻底摧毁后,南京从地图上消失了。
扬州代替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中心。
一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南京再度崛起。
明朝初期的南京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尽管后来明朝迁都北京,但整个明朝最伟大的事情都是在南京发生的,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只剩下闭关锁国了.明朝在南京做出的伟大事件有:世界最长的南京城墙建成。
古代世界最辉煌壮丽的皇宫-----南京故宫建成(现在的北京故宫就是完全模仿南京故宫而建造的)。
古代世界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辑出版我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在南京出版。
被西方人誉为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东方建筑艺术最完美的杰作、天下第一塔——-南京大报恩寺五彩琉璃宝塔在南京建成,古代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在南京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巨无霸船队,以南京为基地,从南京出发,走向世界。
如此大事,不胜枚举。
三、明清时期尽管后来明朝迁都北京,但南京仍然是留都,仍保持所有的中央机构,也就是说,明朝有两套同时运行的中央机构,皇帝在南、北两京之间交替办公。
南京这个名称也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那时的南京地位与北京是一样的,为全国的中心。
明朝末年,北京被攻陷,南京再次成为明朝的首都。
一部《桃花扇》,说的就是这事情。
清朝时期,南京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先后成为南方中心、江南地区中心,先后是清朝江南省省会和两江总督府所在地。
但在南京发生的这样几件大事,足以使南京名垂清史:(1)中国近代史是在南京开始,在南京结束的1842年,《南京条约》在南京签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南京解放,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当时称天京),洪秀全在南京成为天王,使南京成为东方革命风暴的中心(马克思语)。
(3)被誉为“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魏源,在南京写下了不朽的长篇巨著《海国图志》,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时代的结束,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政治主张,不仅对后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亦有着借鉴和启迪的作用。
(4)清朝最有名的三部小说《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都是写南京的(南京还是曹雪芹的出生地和大观园的原型所在地)。
中国还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中华民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封建走向共和。
作为民国首都,南京留下了大量的民国建筑,是我国的艺术瑰宝。
由于这个时期离现在不远,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说了。
另外,那个写下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在南京做的皇帝,南京也因此成为我国“宋词”的发源地。
综观中国5000年文明史,西安(还有洛阳)是前半段的中心,唐朝以后,西安(包括洛阳)就衰落了,再也没有崛起过。
而北京是在元朝开始,也就是最近800年,才成为中国的中心,在此以前北京也是默默无闻。
而南京,从2000多年前,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开始,到最近的50多年前,中华民国建都南京,延绵不绝2000多年,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会儿达到辉煌的顶峰,一会儿跌入屠城的悲地,大喜大悲,让人感慨不已。
中国的其他城市,都是偶尔辉煌一下而已,都无法与西安,南京,北京、洛阳相比。
中国再也找不出比南京更有旺盛而长久生命力的城市了,难道虎踞龙蟠的南京城确实有王气,因而一再被选中作为首都?南京是最具有纯正汉族血统的古都北京只是元朝蒙古人和清朝满族人的首都千百年来,正是南京以其雄浑高大的姿势抵御着外族的侵略,东晋,北方中原的五胡乱华,而南京凭借其龙盘虎据的地形确保着华夏正统、汉族血脉不丢,当汉人重新在北方掌权时,全国复归一统;当金人越马长江之时,正是岳飞在南京附近的黄天荡和牛头山,以八百破十万金兵,胡人退回江北,又一次挽救了汉族一脉,稍后几十年辛稼轩劝南宋高宗建都南京,作出北上光复之势,无奈老迈昏庸的赵构没有听取;又过了二百年,正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在此举义,“四海归心诞登帝位,二师齐出直捣胡都”,在这里驱逐胡虏,完成了大汉民族的大一统;当满清自关外席卷中华,南京又成为我炎黄贵胄的“神京”,可惜在胡人和汉奸的强大炮火之下,大汉民族的光复失败了。
郑成功举事,帐中挂明太祖高皇帝神像,立志恢复南京,恢复汉族正统,曾一度攻陷满人把守镇江,当挥师直指南京之时,由于轻信狡虏,最终失败了。
但是,南京一直没有忘记他的使命。
当中山先生率文武官员拜遏明孝陵,在致辞中说道:“元季,我太祖高皇帝起自淮里,驱逐胡元完成我中华之一统。
”这时,整个汉族沸腾了,中华又光复了!同样是在南京完成的。
在中国的故都之中,从来没有一个血统象南京这样正统的,这正是南京值得尊敬的地方。
在南京,有两个伟人,一个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另一个就是中山先生,正是这两个人塑造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勤勉、博爱,永远的南京!他不属于江南(更不是所谓的苏南),他是中国的,因为他是汉族人永远的“神京”;他又属于江南,因为江南是他曾经呵护过的地方,在那些地方延续了汉族的正统性。
他也属于苏北、安徽,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大漠南北、长城内外,因为这些地方是他的志向之所在,而且志向已经实现。
南京之所以是南京,他是中国的南京,无须争辩,如果没有广袤的北方,要南京何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同样,南京也是江南的南京,因为当北方被异族占领之时他履行着维护南方汉文化正统的职能。
在中国,只有一个南京,他属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为他的气度决定着他的内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需要说什么呢?对南京文明作出最好诠释的,应该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对南京的描写:南京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
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侵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
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
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
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
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
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南京的过去,无论是历史的具象还是文学的意象,都是那样地充满沧桑;而其中最悲惨的镜头,莫过于六次毁城了。
南京城的劫难始于东晋时期,这一年历阳内史苏峻,因朝廷执政庚亮欲解除其兵权,发动叛乱,次年二月攻入首都建康(今南京),一直到咸和四年叛乱才被平定。
这次叛乱使得东晋宫室被焚毁,都城建康则是满目疮痍。
200多年以后,梁太清二年,北方降将、河南王侯景打着清除梁武帝身边佞臣朱异的旗号,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发动了叛乱。
十月,在梁武帝侄子、临贺王萧正德的接应下,攻破建康,次年三月又攻陷宫城。
在围攻期间,侯景大肆放火焚烧民宅、营寺、楼馆、城门,又引玄武湖水灌入台城,守军则烧东宫台殿,繁华的建康城被糟蹋得一片狼藉。
552年侯景之乱被平,叛乱历时三年之久。
而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建康城又经受了一番劫难。
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同样未能逃脱国亡城毁的厄运;陈祯明三年正月,隋朝灭陈。
隋文帝杨坚下诏将建康“荡平并耕垦”,于是建康都城、州城、郡城等统统荡平为田,官署,宫殿等建筑全部拆毁,六朝名都遂化为一片废墟。
进入南宋之后,南京虽不再是首都,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又一次遭受了毁城的劫难:南宋建炎三年,金朝大将金兀术率领大军,南下攻宋。
十一月,金兵渡江,占领建康。
1130年四月,金兵在俘虏大批建康居民与大量金银财宝后,纵火烧城,全城化为灰烬。
南京历史上的第五次毁城则发生于太平天国时期。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大军攻取江宁(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
表面的辉煌之下则是对南京城巨大的破坏:为了建设宏伟壮丽的天王府及其他规模大小不一的众多王府,拆用了明故宫和不少庙宇的材料;而在1856年“天京内讧”中,“高出天表,数十里外可见”的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韦昌辉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