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 (胡适)

合集下载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二、课文
• 1、课文背景: • 见注一、注二。 • 2、主要思想:容忍比自由更 重要,在整个社会和文化思想 领域,没有容忍,绝没有自由。
我的世界观
• 一、作者:爱因斯坦
• 二、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 [1]因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不愿意过多地占用别人 的劳动;也为了身心的健康,主张俭朴的生活。 • [2]因为人们的行动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因为人们 能做他想做的,却不能要他想要的,所以,对人对己 都要宽容。 • [3]为了人生不空虚,要珍惜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友谊。 • [4] 人生要有方向,要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要全神 贯注于对科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探求。 • [5]为了不受别人观点、习惯的左右,要保持精神独立。
《容忍),原名胡洪(马辛)、嗣 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 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 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 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 学史大纲》(上) 、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 (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 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容忍与自由 (胡适)

容忍与自由 (胡适)

人生经历
留学美国。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 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 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 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礼记· 王制》
凡是断章取义破坏法律,擅自改变事物 的既定名称窜改礼仪制度,用邪道扰乱政令 的人,杀掉。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 怪诞的技术和器皿用来蛊惑民心的人,杀掉。 行为诈伪而又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 利舌、所学陷入异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 谬庚而讲得冠冕堂皇,以此蛊惑人心者,杀 掉。凡是假托鬼神、时辰日子、卜签招摇撞 骗以蛊惑人心者,杀掉。对于犯了上述的四 种该杀之罪的人,应该决然杀掉,不必再审 问,听取他们的申诉。
作品
有著作《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 十自述》、《藏晖室劄记》、《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书评序跋集》,以及《胡适文存》 等。
著名文论:《文学改良刍议》1916年。“吾以为今日 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 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 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 俗语…..
自由
宗教信仰、艺术创作、思想、言论、著作出 版、大胆怀疑、公开主张等的自由。
胡适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 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凡不 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 不配谈自由。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提倡个人 权利等。
容忍与自由
创办《自由中国》;刊物宣扬自由、民主和 宪政,批评时政。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容忍与自由》是胡适先生的一篇经典演讲稿,主要探讨了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容忍对于自由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认为《容忍与自由》的优点在于其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

胡适先生用平实、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思想内涵。

同时,他通过举例、比喻等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其次,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想非常深刻。

胡适先生指出,容忍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当我们学会容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这个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需要学会容忍不同的声音和思想,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自由的社会。

此外,胡适先生的思想也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思想,不要轻易地去压制或攻击不同的观点。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些不同的观点而产生攻击和谩骂的行为,这不仅不利于自由的实现,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和尊重不同的声音,让思想和观点在自由的环境中交流碰撞。

最后,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多元的环境来促进创新和发展。

只有当我们学会容忍和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时,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容忍并不是无条件的纵容和妥协,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总之,《容忍与自由》是一篇富有启发性和思想的文章。

它提醒我们要学会容忍和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同时,它也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一、胡适(1945. 10 -- 1948. 12)北大校长。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郁达夫的《沉沦》。

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三、《容忍与自由》的写作背景四、文本阅读一)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二)三个层次阐发中心论点:1、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个人经验)。

3、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政治思想)原因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例证:理解引用的两段话《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排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借助于鬼神时日卜筮(应该是指鬼神占卜之说)来疑惑人民(或老百姓)的,该杀。

我单单以数千年来那些当权的人感到奇怪。

他们那些以(或用)拯救世人通明道理而自居的人,却懵懵然的样子而不加以观注,以迷惑世人误导人民的学说而成大事,于是使我全国各民族都被陷入了十分黑暗的世界里!)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此四诛者,不以听。

拆解言论打破律令,胡乱命名更改作品,坚持左道(应是指错误的路线)来使政局混乱的人,该杀。

制作宣传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低俗文化等)来疑惑老百姓者,该杀。

言行虚伪而狡诈诡辩,广泛学习不良事物并且顺从支持错误事物来疑惑老百姓的人,该杀。

借助于鬼神时日卜筮(应该是鬼神祭祀占卜之说)来疑惑老百姓的人,该杀。

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

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

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阅读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不由得想到胡适的理念也许受到了庄子《逍遥游》里尧让位于许由思想的影响。

他曾经说过的那段话的意味深长:“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若是普通人只有这样的识见,犹有可说,但对研究者来说,应该有深长的眼光与历史的厚度。

胡适的思想,特别是他参与的20世纪中国历史的诸般面向自有其长久的研究价值。

我们阅读胡适的一些文字背后的体会,有待于更深的发掘。

曾经有人讲到陈独秀、胡适、周作人三个人的区别时,以馒头为喻,虚拟了他们三个人说话的内容,对他们三人做了个简略的分别。

虽然其中难免犯有简括之病,但是自信能引发人们的一些思考:——陈独秀说:这里有个馒头,很好吃,你必须吃。

——胡适说:这里有个馒头,很好吃,你可以尝一尝。

——周作人说:这里有个馒头,好不好吃我不知道,爱不爱吃随你。

在事实判断上,他们三人没有区别,都尊重事实;在价值判断上,陈胡二人相同,公开其价值判断,而周作人不做价值判断;而最后在行动上则陈偏于强迫,胡适主张尝试,周作人主张你自决。

我自然喜欢胡适的方式,但我认为周作人作为20世纪中国对消极自由,他喜欢抄书的方式理解很深湛的人,这才是胡适真正在骨子里与周作人有深契的原因,也是他们晚年互相有好感且念及的深层理由。

胡适晚年的生存境遇,就像张爱玲那样深情忆胡适的文字,写到胡适转身离开时的那种心境,没有家国飘零之感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但胡适晚年心里之苦,我认为唐德刚没有理解到位。

尽管唐德刚的文字有自身的魔力,不过这种文字的魔力,一旦掌握不好,就容易变成油滑,于长者的调侃,难免变成自身的显拙。

有些人认为没有美国大学让其去教书,是胡适比较落寞、生活较拮据、不快活的原因。

抽象地看,胡适的教育理念至今依然不过时,但他的家庭教育实践并非没有可议之处。

他自己也很清楚,1939年他在美国当大使时,看到赵元任夫妇如何陪伴孩子四处旅行,与孩子同嬉戏,近乎沉痛地写信给江冬秀说:“我们都不配做父母,我们都不曾把儿子当作小朋友看待。

“自由”与“容忍”——解析胡适新闻思想中两个概念的形而上原理

“自由”与“容忍”——解析胡适新闻思想中两个概念的形而上原理
呢 ? 因 为 有 权 势 的 人 , 总 认 为 自己 是 负责任 , “ 几分证据 ,说 几分话 ” , 有
可 以伤害你 的身体 ,所 以伤害他人身体
正确 的 ,自己的信仰不会 错 , 自己的思
“ 当使 说 出的话 让 人 家 听得 进 去 ” ,
要 受到惩罚 ,这是身体伤 害罪的法的形
试 从 形 而 上 的 角 度 来 分 析 这 两 个 概 念 的 些不同意见 ,也 许是有道理在 其 中的。
原理。

自南和相对 自由。绝对 自由指个 体能够 完 全按照 自身的意愿和能力 去做 任何 事 情 ,不受外在条件 的制约 ;卡 对 自由是 H
胡适 大 声 疾 呼 : 胡 适 对 新 闻 自 由与 容 忍 的论 述
新 闻名人
由” 与 容 忍" “
— —
解 析 胡 适 新 闻思 想 中两 个 概 念 的形 而 上 原 理
刘延 苗

胡 适 是 近 现 代 著 名 学 者 ,曾 任 想 也 不 会 错 ,因 而 不 喜 欢 听批 评 意 见 ,
“ 受 批 评 的 人 听 到 亦 觉 得 心 服 ” 。[ 使 2 1
听。”l( S O 王制 》) 】 《 LE・
胡适 认为这其 中的第一 诛和第 四诛
全毁 灭掉 ,不许它发 表 ,那几分 真理也 的 自由 ,人 必 须 对 自己 的 意 愿 和 行 为进

同被毁 灭掉 了,这不也是可惜吗?”口
行 选 择 。 如 果 这 种 选 择 是 能 够 自主 的 ,
想 才 有 自 由的 言 论 ,而 自 由 的言 论 必 须 于腐烂 。因此 , “ 容忍 的态度 比 自由更 远普遍 的立 法原理 。”

容忍与自由 课件

容忍与自由 课件

(三)言之有物、晓畅明白。 言之有物、晓畅明白。
王制》 四诛 四诛” 《礼记·王制》“四诛”的精神实质 礼记 王制
(1)“四诛”分别诛杀了新思想、新学术、 四诛”分别诛杀了新思想、新学术、 新信仰、新艺术。 新信仰、新艺术。 作者通过对此的阐释, (2)作者通过对此的阐释,说明了社会的发 展必须要有容忍之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展必须要有容忍之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艺术特色分析
(一)对于议论文而言,逻辑结构的严密清晰与论述的充分扎实是最为 对于议论文而言, 重要的: 重要的: 本篇的核心论点是: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本篇的核心论点是: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全文支撑核心观点的有三个分论点: 全文支撑核心观点的有三个分论点: 1、“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从个人经历与体会加以 、 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证明,采用虚实相间的论证方式。 证明,采用虚实相间的论证方式。 2、在”宗教”、“思想”、“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 、 宗教” 思想” 政治”“自由史上” ”“自由史上 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因其难得、稀有, 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因其难得、稀有,所以说容 忍比自由显得更为重要。以高尔文杀塞维图斯、 忍比自由显得更为重要。以高尔文杀塞维图斯、五四时期自己与陈独秀 的争执作为例证。 的争执作为例证。 3、“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提出对不 、 戒律自己” 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容忍态度的应对策略。 容忍态度的应对策略。
内容述评
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著称 的胡适,为何舍近求远, 的胡适,为何舍近求远,放下自由的直接张 扬而间接地倡导起容忍精神了呢?这便与年 扬而间接地倡导起容忍精神了呢? 龄有关。因而对相关命题的论述, 龄有关。因而对相关命题的论述,便成为思 想与年龄互动的有趣课题。从根本上来说, 想与年龄互动的有趣课题。从根本上来说, 是老年人与青年人心理特点不同、社会经验 是老年人与青年人心理特点不同、 的差异所形成的。 的差异所形成的。胡适以自己的思想经历来 诠释其中的道理: 诠释其中的道理: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导读: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得博士学位。

1917年回国后,受聘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1946年—1948年任北大校长。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诗集《尝试集》等。

关于《容忍与自由》《容忍与自由》是一篇文章的标题,也是一本书的书名。

单就杂文选集《容忍与自由》来说,这是一本志在当下意义的杂文选集,比如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疑惑和麻烦事儿:年轻人踏入社会,发现现实比想的还要不堪怎么办?读书时报志愿选专业,毕业后找工作选行业,听谁的才对?为了挣钱,必须从事缺乏乐趣的工作怎么办?世界污秽社会黑暗,我们拒绝随波逐流、独善其身不好么?……这些问题,胡适先生在60多年前的文章里已经写出了不错的答案。

文章所给予的,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通过民国大家的智慧帮你真正解决一些想不通的问题,对人生的选择有所指引,对世界的认识有所启发。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前几日读了胡适的一篇杂文,即《容忍与自由》,1959年发表在《自由中国》杂志。

有出版社将胡适的多篇文章结集出版,收录了该文,书名也用了这篇文章的名字。

我想出版社的编辑用这几个字作为书名,或许有几个原因:一则这几个字享有非常的汉语美感,简洁明了做书名再好不过;二则半个世纪前胡适提出的这些问题,大抵仍是现在人们所关注的;三则容忍与自由,这些问题仍是现今社会所稀缺的,亦是人们所追求的。

时间再往前一些,自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Democracy & Science)到现今的百年里,虽历经波折,赛先生倒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德先生的路却是一波三折,目前看来仍是前路漫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忍与自由
创办《自由中国》;刊物宣扬自由、民主和 宪政,批评时政。
本文发表于1959年。 一、阅读全文。找出全文的核心论点。
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二、支撑核心论点的是哪三个分论点?
1. “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 重要”。 2. “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3.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 对之是”。
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1920年
《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人力车夫》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住,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胡适评鲁迅:“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
人生经历
留学美国。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 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 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 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礼记· 王制》
凡是断章取义破坏法律,擅自改变事物 的既定名称窜改礼仪制度,用邪道扰乱政令 的人,杀掉。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 怪诞的技术和器皿用来蛊惑民心的人,杀掉。 行为诈伪而又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 利舌、所学陷入异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 谬庚而讲得冠冕堂皇,以此蛊惑人心者,杀 掉。凡是假托鬼神、时辰日子、卜签招摇撞 骗以蛊惑人心者,杀掉。对于犯了上述的四 种该杀之罪的人,应该决然杀掉,不必再审 问,听取他们的申诉。
容忍与自由
——胡适
第二单元 和而不同
一、作者 胡适
著名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 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 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 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 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
有著作《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 十自述》、《藏晖室劄记》、《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书评序跋集》,以及《胡适文存》 等。
著名文论:《文学改良刍议》1916年。“吾以为今日 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 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 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 俗语…..
自由
宗教信仰、艺术创作、思想、言论、著作出 版、大胆怀疑、公开主张等的自由。
胡适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 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凡不 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 不配谈自由。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提倡个人 权利等。
思考
4. “容忍与自由”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胡适个人的经历与思考
具体、独特、生动。 阅读找出:胡适叙述17岁时“很不容忍的 ‘卫道’态度”、后来多次与之相悖的学术 活动。
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 更重要?
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1.年龄性情心理
2.知识积累、认识能力 3.人生历程、阅历
思考:
1. 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 王制》“四诛” 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 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2.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欧洲宗教革新运动史例证 分析群体心理根源: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 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
思考:
2. 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 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人类…..
பைடு நூலகம்
3.戒律自己
胡适与陈独秀
论辩之思: ——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 是”。
思考:
3.胡适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 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 有双重内涵:一是劝政府有容忍的雅量,一 是劝他的激进的同道与后学们耐住性子,不 要采取暴力、激烈的手段。
《自由中国》
《自由中国》宣扬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 政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在当时思想文化界有重要 影响,并成为销量最大的政论刊物。由此引发了执 政当局的不满,1960年《自由中国》被查封停刊, 主编雷震则被拘捕判刑。胡适认为《自由中国》为 了争取言论自由而停刊也不失为“光荣的下场”, 雷震办《自由中国》已成为言论自由的象征,“我 曾主张为他造铜像,不料换来的是十年坐监,这是 很不公平的!”为表示气愤,胡适说此话时还用力 拍了一下桌子。 胡适此文的发表与查封相隔了一年半的时间。
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 等工作”。
鲁迅评胡适:被骂了四十年,胡适采取“老僧不
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不过后来鲁迅对 胡适的一句评价倒是颇为中肯:“胡适是一位荷戟 独彷徨的斗士。”
两人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都坚持个人思想 自由。一理性,一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