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婚姻 经济学

合集下载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爱情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为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

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社会学家眼里,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在政治学家眼里,付出与利益是对等的,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授粉、动物交媾大致相同,都是为了繁衍后代。

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那么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项经济行为。

上帝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需求关系。

男人和女人分别是对方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都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

婚姻也是一种买卖,只不过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

所以,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是有一个参照系数的,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在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这就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都属于主要外在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都属于主要社会条件,收人、财产、职业等因素都属于主要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在婚姻生活里的投资。

这些资产有的属于增长型,比如金钱财富、品质,有的则属于减少型,比如容貌、身材,而一个男人或个女人拥有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测的。

男人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才情,一般来说,容貌能够给男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感,才情能给男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

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所以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当然,这些成本的关系可变性很强。

有的人很有钱,可能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而对对方的物质条件则不那么在乎,富翁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是这样的现象。

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呢,其实这就证明了人要是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可谓各得其所。

《爱情婚姻经济学》课件

《爱情婚姻经济学》课件
婚姻的经济价值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以及通过家庭经济活动实现社会 经济地位的提升。
婚姻关系中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家庭收入、财产分配、家庭负担等因素来衡量,这 些因素对于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人在选择伴侣时会考虑对方 的经济条件和职业前景。
《爱情婚姻经济学》ppt课件
• 爱情与经济学的关系 • 婚姻与经济 • 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 • 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影响 • 爱情与婚姻经济学的未来研究
01
爱情与经济学的关系
爱情与经济学的交织
爱情与经济学在某些方面存在 交织,例如在恋爱关系中,人 们会考虑对方的收入、家庭背 景等经济因素。
婚姻关系中,经济状况和经济 决策也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 。
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恋爱和 婚姻关系产生影响,例如经济 危机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爱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 被视为一种资源分配和交换的过
程。
在恋爱关系中,人们会根据自己 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伴侣,并在
这个过程中进行资源交换。
经济学中的供需法则、成本效益 分析等概念也可以用来分析恋爱
而产生的争吵和矛盾。
经济条件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
03
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婚姻的稳定性,例如经济状况的
变化可能引发婚姻危机。
爱情对经济的影响
爱情对消费的影响
爱情对投资的影响
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可能会 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例如为了取悦 伴侣而过度消费。
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可能会 影响个人的投资决策,例如因为情感 原因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定。
婚姻中的经济决策包括家庭收入和支 出的规划、财产分配、家庭负担的承 担等方面。

婚姻与爱情中的经济学

婚姻与爱情中的经济学

婚姻与爱情中的经济学(三)6、公共选择学派看爱情与婚姻6、1效率与帕累托最优:经济学认为它是指任何尝试不论善意与否均无法使若干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害,即是最完美的最优的情形。

爱情与婚姻在两个人之间也是如此。

你不能由于移情别恋,而伤害自己的爱人,这不是最优。

6、2个人主义:经济学家通常认同个人主义。

即个人是唯一的哲学存在,是价值评估的唯一源泉。

所以理论上讲,婚姻不该是折磨个人的,否则便得废弃。

尊重个人的理性选择。

如果婚姻失败了,往往在于它没有效率。

7、博弈论看爱情与婚姻7、1极小极大原则:即尽最大的努力去想象你的爱人的种种害处,想到他可能的自私与任性等等,做最坏的打算。

7、2集体非理性你认为你是对的,是理性的;你爱人也认为她是对的,是理性的。

你俩因而共同决定做一件事,比如说结婚。

可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体的理性相加不一定得出集体的理性,不一定对集体有好处。

道理很简单,当电影院着火时,所有人都急着往外跑,可是门很小,大家互不相让,结果烧死了更多的人。

7、3为什么要反对多角恋爱与多妻制7、3、1管理学告诉我们,当参与的人多了,管理的难度直线上升。

维持不同爱人之间的多个契约交易费用太高,信息更不完全,戴绿帽子的概率加大。

7、3、2博弈论告诉我们:三方以上进行不充分合作的谈判时,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多妻制的契约并非有效率的。

8、可能的政策建议:真诚、主动、理性、遵守规则等,基调是自由与个人主义,相互间尊重,在自利的同时不伤人。

9、后记经济学是所有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科中最具有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的学科。

它对人的理性行为的分析达到了完美状态。

考虑到爱情与婚姻也是一种人的行为,也体现人性,所以我用经济帝国主义理论完成了这次入侵。

(文/陈毅聪)。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之一:维持婚姻稳定的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当初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要不了几年就变成“老婆是别人的好”呢?据有项调查说爱情的激情只能维持18个月,甚至有心理学家说热恋只能维持30天,之后将趋于平淡。

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后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程度,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会带来更大的效用。

但当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断增加这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会逐渐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婚姻生活是爱情的延续,男女双方结婚会带来诸多的收益。

从这种收益中获得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爱情消费者的效用了。

随着婚姻时间的延续,对特定对象---妻子或丈夫的爱情的消费越来越多,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最终边际效用趋向为零。

所以对大多数夫妻来说,不进行自我调适,这种效用递减会给婚姻生活带来危机。

要维持婚姻的稳定较为简单,但要增强婚姻所带来的效用却不容易。

维持婚姻的稳定,只要提高离婚的成本大抵就可解决一二。

一增加婚姻的沉没成本。

子女大概是婚姻生活中最大的沉没成本了,对子女抚育费用越多,花费心血越多,感情越深,沉没成本越大。

所以大多数“二奶”都希望能给对方生个儿子,以增加对方“背叛”自己的成本。

当然,对于妻子来说,最大的离婚成本莫过于逝去的韶华。

不再年轻的妻子一般会在再婚市场上成为低档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中老年夫妻中首先提出离婚的往往是丈夫,法院在财产分割时也会更多地考虑女方。

二是提高财产约束,签订财产契约是个好办法,夫妻之间财产关系越明确,离婚的成本就越低,共有的不可分的财产越多,离婚的成本会越高。

特别是离婚的过错原则使得有过错的一方在离婚时要付出更大的会计成本,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也是在做离婚成本分析时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当然,对于像罗纳尔多这种日进斗金的人而言,与情人分手所造成的损失往往小于给他带来的收益,财产约束对他无效。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

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爱情领域。

爱情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爱情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爱情经济学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爱情经济学的定义爱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爱情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析爱情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爱情作为一种人类情感,也有着经济层面的考虑。

在爱情关系中,涉及到资源的分配、交换、选择等经济活动。

二、爱情经济学的原理1. 市场理论市场理论是爱情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根据市场理论,爱情关系中的人也像市场经济中的买家和卖家一样,根据个人利益进行选择和交易。

在爱情经济学中,爱情被视为一种商品,个体在选择伴侣时会依据自身条件和对方提供的资源进行交换。

2.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理论是爱情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交易成本指通过交易来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成本。

在爱情经济学中,个体在选择伴侣时会权衡各种交易成本,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交易对象。

3. 资源匹配资源匹配理论认为,在爱情关系中,个体会倾向于选择资源相匹配的伴侣。

资源可以包括物质财富、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

这种资源匹配可以带来经济上的互补效应,并有助于提高个体和家庭的福利水平。

三、爱情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婚姻市场爱情经济学在婚姻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伴侣的选择结果。

通过研究和分析婚姻市场,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婚姻和家庭稳定性的影响。

2. 决策制定爱情经济学对决策制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爱情关系中,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做出决策,例如选择是否结婚、何时要孩子等。

爱情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到不同决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并辅助制定相应的决策。

3. 资源分配爱情经济学也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爱情一个经济学家与一个陷入情感迷雾中的女子在火车上偶遇,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眼光对女子的情感、恋爱、婚姻问题,进行了另辟蹊径的分析.他的结论令女子感悟颇深。

为便于阅读,我们将她的提问逐条编号。

先是女子的自我介绍:“我今年28岁,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学,毕业与长春机电学院。

几年前我和他一起来杭州找工作,我的工作比较理想,在一家电表厂做设计,他的工作不太好,于是我鼓励他去考研。

考取后,我供了他三年,没想到现在快毕业了,他居然提出分手。

后来,我才搞清楚,他又谈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

我真的很痛苦,几年的感情和心血付诸东流!……”一、女子道:“我想问你,为什么男人总是那么花心?”经济学家道:“用经济学的理论,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就是说一样东西当你拥有得越多的时候,对你的作用就越小。

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见都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公理,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从现在恋爱的角度看,你的效用比不上那个刚毕业的女孩,你激情是那第六个包子,而那个女孩却是第一个包子。

这也是许多男人为什么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却在茶座酒吧去找小姐的经济学原理。

”二、女人道:“既然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为什么花心的女人比较少?”经济学家道:“花心的男人应该和花心的女人一样多,假定花心的男人没有花心的女人相呼应,那么男人又到哪里去花心?准确地说,应该是结了婚的女人中花心的比较少!但这并不等于说,边际效用递减在结了婚的女人身上不起作用,结了婚的女人未必就没有喜欢更英俊更年轻更富有的男性的念头,只是一般他们不会采取‘采花’行动,这里的道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

”“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也就是有理智或者是会‘精打细算’——编者注),人们采取一项行动都要在心理盘算值不值。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的目的就是希望从婚姻中获胜最大效用,因此是 需要支付相应成本的。 1、婚姻与爱情需要支付的成本: 直接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 机会成本:选择与放弃 2、结婚的收益: 获得满足。使生活稳定安全 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优势 互相提供信用 相互照顾,起防灾保险作用 分享家庭商品增质
四、婚姻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是存在风险的,婚姻是一场交易, 因此也存在风险: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2、信息不对称原理: 3、婚姻是一场股票投资
祝:大家婚姻美满! 未来的家庭幸福!

11-E-恋爱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11-E-恋爱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恋爱婚姻的经济学分析一本正经地用看似枯燥的学理来分析生活中的世俗之事,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婚姻关系看作一种契约,用合同法的理论来分析婚姻的缔结、存续和破裂,自觉甚是有趣。

借此闲情,用具有“帝王学科”之称的经济学来分析一番婚恋行为,一来调侃自己,二来娱乐看家!一、关于恋爱男人和女人之间为何要谈恋爱呢?这是我要解释的首要问题。

在曼昆(N.G regory.Mankiw)的《经济学原理》导言里,提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第五个原理是: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而无后顾之忧,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

毫无疑问,我认为男女的恋爱关系就是一种贸易,特殊的贸易行为。

对男人和女人进行解构,我们将发现男人和女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男人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阳刚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事业心,他可以在女人伤心脆弱的时候提供厚实的肩膀和温暖的臂弯;他可以在女人脆弱无助的时候果断地为其做出抉择;他也可以在女人逛街的时候充当廉价的苦力和称职的保镖。

而女人呢?她们有娇美的容貌(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女孩都是天使),温婉可人的习性,善解人意的举止,她可以给男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欣喜感,可以照顾男人七零八碎的生活,可以给男人以细腻缠绵的关爱。

我们不难发现,男人所拥有的许多特质是女人所不具有或相对缺乏的,且一旦获得或增加会受益良多的,反之亦然。

双方无疑都对对方存在需求,又能供给对方之所需的,但由于供需的客体即产品在客观上具有人身属性,于是交易行为的产生只能是双方的结合。

因而,男女恋爱关系的确立,即双方成为男女朋友,这是一种经济学上的交易行为。

交易可以使双方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比如,男人可以在外面奔波奋斗、开拓事业,女人则可以在家里相夫教子,照料家庭事务。

这也就是古代“男耕女织”存在的合理性之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婚姻经济学将近一个月没有更新博客,为了朋友们不至于忘了我,就想着再写点什么东西。

可问题是平淡的生活中,搜寻了半边竟没有什么好写的素材,而内心太隐秘的东西,又不想拿出来晒,所以想来想去,只好就写写爱情啊婚姻啊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权当是无聊。

不过这篇我不想再像一个文学青年一样去做感性的呻吟了,我要像一个数学家一样去做精确的计算,只有这样,我觉得这个题目才有写下去的理由。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的同学看了我的《大话爱情》,说是深刻,那我就真的深刻一回给她看看。

这个标题其实可以拆成两部分,爱情、婚姻和经济学,再说的透彻一点,就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爱情和婚姻。

关于什么是爱情婚姻,是人应该都知道(我说应该,是因为确实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确实不知道),就不做什么解释了,唯一就简单说一下“经济学”。

当然,要说清楚“经济学”,那是很费口舌的一件事,而且讲的太长也没人愿意听,所以就说个大概意思。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

在剔除一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后,经济学还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

它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认识这个世界,一个客观的,可行的,正确的角度,而不是我们似是而非的直觉。

从而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人生,理解社会,活的更简单快乐!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先要进行一个假设,假设下面所讨论的男女双方都是独立而理性的正常行为人。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下面的论述才有意义。

这也符合一般科学规律,所有的真理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假设下才成立的,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真理,那只能说明他准备开始忽悠你了。

好了,下面言归正传,先说说爱情。

爱情---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人的一种需求。

经济学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就是:需求、供给、纳什均衡。

不管你是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经济学统称为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是第一层次的,心理需求才在第三层次,生理需求比心理需求重要的多。

所以当性的需求没有被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人是没有情感问题的,当然也不会去考虑什么情感问题。

就像男女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饥渴的。

随着性的需求被满足,情感的需求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和相对简单的生理需求相比,情感的满足方式要更多样化和复杂,所以在这个阶段也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

大概在恋爱的时候唯一的问题是---选择恋爱对象的问题。

爱他还是爱另一个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只有从事一个项目是有利润的,才能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以此类推,对一个人来说,也许也只有唯一的一个人,才是他(她)的最佳婚恋对象。

经济学认为,当资源选择项目的时候,只有一种“机会成本”,当收益超过“机会成本”是,才有利润。

“机会成本”不同于我们脑中的成本概念,它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成本(就是投入的那些有形的、在会计本上能够算出的成本,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成本)、资金利息(投入的全部资金存银行带来的利息)、经营者的时间成本(就是你用相同的时间干其他事情的收益,比如打工)。

那如果套在恋爱上的话,恋爱的“机会成本”应该是:一,你额外为对方的付出,也就是爱情;二,你不谈恋爱也能得到的快乐;三,和其他人交往所收获的爱情。

如果有一个人能给予你的快乐,比上面三项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那你一定要选择他(她),因为他(她)就是你的MR.RIGHT。

当爱情进行了一定的时间后,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进入婚姻阶段。

婚姻是社会的一种需要,社会需要这样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的一些类如喜新厌旧的本性。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婚姻可能又满足了某种人性,比如害怕变化,喜欢稳定。

害怕变化是人的普遍特征,变化意味着不确定性,当人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紧张,行动失常。

人们买保险,其实就是花钱买稳定和确定。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说说婚姻。

相比爱情,婚姻要复杂的多。

原因是婚姻不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于恋爱阶段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相对简单,即使是很大的问题无解了,还可以消极的分手了之。

而婚姻就不同了,说分手不再是两个人的事情,即使能够把一群人的社会关系快刀斩乱麻的分开,还要必须经过政府的有关部门同意批准,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既然婚姻内的关系这么复杂,在讨论以前也必须要做个假设,那就是在这里我们只分析男女两个人的问题,就当其他所有的大人小人不存在,否则的话,也就没完没了了。

走入婚姻后,两个人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探讨角色问题之前,先要引入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东西讲起来枯燥,就举个例子吧。

假定一个农民某年生产了五袋粮食,他要安排这五袋粮食的用途。

他一定是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的顺序安排。

第一袋,用于吃,这个对他最要紧;第二袋,用于增强体力和精力;第三袋,用于酿酒,因为他要喝酒;第四袋,用于养家禽,因为他要吃肉,但是吃肉没有喝酒重要;第五袋,用于养鹦鹉,因为他觉得他能想像的用途,都已经有了安排,实在找不到什么别的可以安排的了,想了很久,才想起这种用途。

我们买东西,不是为了获得商品本身,而是因为商品对我们有用,这种有用是主观上的有用。

经济学把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主观愿望的东西,叫效用。

我们消费就是为了获得效用,而且是最大的效用。

以上边的例子来说,第二袋粮食的效用比第一袋小,第三袋比第二袋小,依此类推。

第五袋粮食的效用是最小的。

这叫“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个公理,不能证明,但可以说明。

如果边际效用不递减,那就是边际效用不变或者递增。

以吃馒头为例,假如边际效用不变,也就是后面一个馒头,永远跟前面一个一样好吃,那会发生什么?我们将永远吃下去,永远吃不饱!更不必说边际效用递增了。

回到婚姻角色中来,我们也举例,对于男方而言,女方的角色从重要往次要排列,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

首先是爱人(满足生理心理需要);其次是企业的共同经营者(这里指家庭就像一个小型企业,两个人一起创收一起消费,存款就是企业利润);再往后是家务的分担者;…………排到最后,和农民一样,实在想不出妻子还有什么角色好扮演了,就只能想到磕瓜子的时候,有个人陪着会热闹些。

可关键是,根据边际效用的概念,一样物品的价格是由最边际的那个效用决定的,所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也就是那种平稳的生活中),妻子对于丈夫的情感重要性(也就是效用或者价格)也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着一起磕瓜子的人。

这个乍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规律就是规律,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当然,对于女方而言,丈夫的效用也可以此类推。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双方在相处一段时间后,都觉得对方变了,到底哪儿变了,又不能准确的说上来。

其实人没有变,只是对方的效用被边际递减了。

婚姻还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七年之痒,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爱情在逐渐的消失,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文学家口中“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论调。

这其实也一种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如果我们假设每一次爱的表达的方式和强度都是相同的,那么进入婚姻后,两个人每天都在一起,这种表达变成了很频繁的事,几乎每天都进行。

那么如果我们把每一次的表达当成一个单位的话,那每一个最后的表达就是一个边际单位。

于是效用递减。

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来自于我们脑细胞中的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

一个力度相等的外界刺激,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神经元对其所作的反应会越来越弱。

好比你住在铁路旁边,开始的时候,火车经过的噪音,一定令你辗转难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对这种噪声就根本没有感觉了,它不再影响你的睡眠了。

所以说,要想避免这个现象,就必须经常改变爱的表达方式。

你对火车麻木了,我就改飞机,哪怕是敲木鱼,只要是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声音大小倒不是最关键的。

不过这不是说爱的次数越多,效用就越差。

其实虽然边际效用随着边际次数的增多出现减弱现象,但从总效用上来说,是增加的,不管最后一次增加的量是多么微不足道,总数总是增加的。

虽然总数的增加对当下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对整个人生来说,是有意义的。

这个总效用增加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上面的婚姻的角色的问题。

婚姻还有一个问题,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才发现性格爱好不同,于是就感觉痛苦了。

其实这是一个假象,不会有完全匹配的人,或者说的更直白点,不会有对对方完全满意的人。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你满足了他这样,他还有那样,谁也无法完全满足对方。

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到婚姻外找寻,于是,痛苦就产生了。

在经济学上,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为了解决“资源”“稀缺”的矛盾,我们有两个办法,一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二是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对人的教育。

同理,要想相处的不那么痛苦,要么要求对方改变性格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要么降低要求,让自己顺应他人。

当然,这些东西说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是多么困难;那个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来也不容易,凡在这方面稍有成就的,都是得道高僧,也就说和尚中都没几个的。

所以说,如果你就得痛苦,那是正常的,不要奢望痛苦有朝一日能彻底消除,不过想方设法减轻点,到是有点可能,方法就是上边说的两点。

既然边际效用是不断减少的,那婚姻的相处对两个人来说,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呢,没有什么是增加了呢?也不是,有一样是增加的。

男女双方的相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一种另外的情感,有的说是“亲情”,在这里我也不去下明确的定义,总之这份又像兄妹又像朋友的情感会越来越深厚。

这个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价格论来解释。

在十九世纪初期的时候,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价值是由事物所包含的劳动所决定的。

然而有趣的是,在一次演讲中,有个听众问了经济学家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有两瓶葡萄酒,一瓶生产出来后,马上拿到市场上出售,可以卖一个价钱,比如10英镑;另一瓶呢,没有马上出售,而是窖藏起来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卖,卖价是100英镑。

这多出来的90英镑,是谁创造的呢,是劳动吗?经济学家当时被难倒了。

这个问题中多出来的90英镑就像是婚姻中男女之间逐渐产生的亲情。

这个90英镑可能比当初创造它的爱情还要多,它也是婚姻中男女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大部分。

后来经济学就不去纠结什么价值了,直接就讲价格,价格既包含了劳动等一切有价值的因素,又与与主客观情感体验为基础的边际效用有关。

反正什么因素都放在一起,一搅合,直接讲价钱。

所以说婚姻中的男女不用太过于和爱情较真了,即使当下爱情很少了,但爱的总效用还是增加的,而且我们还多出了那个90英镑,从更大范围的效用来说,更是增加了很多,效用增加,幸福感就增加,婚姻的意义不就来了么。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增加的这份情感毕竟只是一份情感,最多只能和爱情排在相同的第三层次上,可能细分的话,还会在爱情后面,它替代不了人对爱情的需求,更无法替代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