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审美角度论角色的美感体现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张 映(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摘 要: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电视剧也取得了发展创新。

在电视剧人物形象方面,更多类型的角色得到了塑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剧的质量。

但同时,一些电视剧制作者为迎合市场和受众,不仅选取的题材相似,人物定位也十分相似,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进与创新。

此外,在人物性格的设定上,也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的诞生。

而在大众文化语境之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也越发受到关注,好的人物形象设计是电视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文章主要对于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众文化;电视剧;人物形象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电视剧产业也处于转型发展期。

而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好的剧本,也离不开演员的人物形象塑造。

但就目前来看,国内电视产业仍处在的转型发展阶段,电视剧制作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限制了电视剧制作水平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电视剧是由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成的,人物形象是构成电视剧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才能够保障电视剧的整体品质。

1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人物形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观看电视剧是最典型的生活娱乐方式,人们在电视剧中得到精神的享受,讨论电视剧中关于人物的是是非非。

我国早期的电视剧的类型十分单一,且剧情的设计也十分简单,故事情节也没有如今电视剧那么复杂[1]。

人们观看电视剧主要是看剧中的故事,而剧中情节通过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故事进行串联。

在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不断突破,从早期单一的人物角色,到现在类型多样的人物形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进步。

例如,近期受到大家热捧的电视剧《伪装者》《甄嬛传》《欢乐颂》,通过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不仅仅获得了很高的口碑,还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

大众审美取向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

大众审美取向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

大众审美取向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作者:赵梦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摘要:设计本身是独立的,但是设计本身又像是一棵支脉交错的树,正是这种多元化社会文化的探究让我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与设计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设计观念将设计引领向多元化,并最终回到一个问题上,如何融合,如何和谐。

若说设计有轮回,那便是每次设计重新出发的点都是“和谐”。

关键词:媒体艺术;以人为本;大众审美;和谐[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1一、影响大众审美的重要因素分析。

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研究和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人们欣赏事物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直观来看影响大众审美的基本要素是: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二、视觉传达艺术是通过何种方式,如何来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取向。

对于视觉传达艺术,通常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影响大众的审美取向。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视觉传达艺术看做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视觉传达艺术,认为视觉传达艺术就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视觉传达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设计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设计作品既有设计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设计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9.178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①易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摘 要:在电影艺术中,人物形象的设计会直观地影响到观众对电影的内心感受和观感体验。

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设计,唯美和完美之间应该如何取舍,应该遵循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进行设计,让电影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能够真实传神地传达相应的思想。

该文就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之间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人物 形象设计 唯美和完美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c)-0178-02①作者简介:易慎(198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

现在的社会发展处于较高的层次,人们已经脱离了只追求物质生活的状态。

当人们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对艺术进行追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电影在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改进,有了较大的突破。

但现在人们对于电影的追求不单只是内容的追求,更会关注电影人物的塑造。

就人物的塑造是唯美还是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把握,准备将好的思想传达给观众,引导健康的心理发展。

1 目前的情况现在电影已经抛弃传统靠情节来打动人们心理的方式。

人们对电影追求的是高质量的艺术展示。

电影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当前的知识进行表演,展示相应的技能,让观众们通过对电影的观看,对生活更加热爱。

基于这个需求,人美对电影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这个需求,电影人要不断地进行刻苦学习,用心塑造出各类的人物形象,拍摄不同风格的电影。

不同的表演方法,不仅使得人们对美的追求得以实现,并使得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

对电影人的能力培养,拍摄高水平的电影,刻画真实的人物是现在人们最大的要求。

2 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影人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类要求。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电影的要求也是愈加严格。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1. 引言1.1 审美定义审美是一个涉及个体心智活动的概念。

在观察和感知世界时,人们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经验来进行评判和赏析。

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和体验,更是一种对艺术、文化、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与感知。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追求、表达和创造,是一种超越实用性的情感体验。

审美的定义是多元的,因为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

不同的艺术形式、风格和主题都会引发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演变和变革中产生新的审美观念。

审美定义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接触,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增强审美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和体验。

审美定义的多样性也表明了人类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课题,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重要方式和方式。

审美是一种普遍的、持久的,以无限追求美的过程。

1.2 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意识是人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是对美的一种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欣赏需求更加强烈。

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造美,提升个人素养和生活品质。

在当代社会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审美意识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使人更加懂得欣赏和享受美的存在。

审美意识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得以传播和共享。

审美意识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可以通过学习艺术、阅读文学、欣赏美术作品等方式来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对美的需求,享受美的存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2. 正文2.1 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可以说是多样且不断变化的。

论人物语言的艺术美感在戏剧表演中具体表现

论人物语言的艺术美感在戏剧表演中具体表现

论人物语言的艺术美感在戏剧表演中具体表现作者:尤阳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3期人物语言是戏剧表演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台词来展示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

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其中,人物语言所蕴含的美感也在戏剧表演中发挥它重要的光和热,不仅仅是观众,也给演员本身带来审美上的愉悦感。

一、人物语言的精炼美所谓语言的精炼,至少应该达到两个要求,一是语言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就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也就是说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去表达尽可能多的,无限的内容,二是语言表达内容的深刻性,就是戏剧语言不能只是描摹人人都能看得见的表面现象,而是应该表达愈加深刻的内容,一言道破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理。

据俄罗斯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他在导演契诃夫的剧本《三姐妹》时,在原剧本的第四幕里,堕落的安德烈跟费拉谈着话,这是一个长达两页的独白,但是契诃夫再三斟酌只改成了一句话“老婆就是老婆”嘛。

因此很多生活中的对白不需要用太多的词藻去修饰。

戏剧艺术本身就是生活,既然是表演,一定是越生活越好,而不是像布莱希特体系跳出生活,那样就显得不真实,演员本身自己都不相信,何谈让观众相信呢?我们决不能认为戏剧已经脱离了五言或者七言这样的限制,觉得多几个字少几个字无关大雅,事实上,我国的戏剧,特别是古老剧种如昆剧、京剧等艺术,那种离开人物剧情的废话总是很少,往往需要越精炼,越紧凑越好,这样对整个舞台的节奏和剧情推动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人物语言的含蓄美含蓄,是人物语言艺术美的又一重要特征。

它同戏剧语言的精炼美最为密切,是水乳交融的,所以在很多著作或者戏剧语言的章节中,大都把含蓄作为精炼的一个部分,不过本人看来含蓄美和精炼美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精炼美,是以少胜多,而含蓄美,则是以无胜有。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这里的美指的就是含蓄美,很多事情,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说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反而更能让观众引起自己的内心遐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和过往,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可能有些人是虎妞,有些人是祥子,但是可鞥有认识刘四爷呢,把意味点到,但是捅破,让观众自己出现他们心里的那个人物和情节发展,是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把丰富的生活,全部的热情,又或者是对生活的心灰意冷全部包容在艺术形象中,就像一名初恋的少女,只是一颦一笑,又或者是眼眉低垂,可却又不说出来对那个人的心思,可却又仿佛将自己的全部给了那个人,例如《霸王别姬》,程蝶衣在最开始并没有将自己的心思说明,但是通过他给自己的师哥段小楼化妆的时候,仿佛将自己的一颗心都要掏出来给段小楼,短短2分钟不到的情节,却将所有的感情都冗杂在一起,又比如《日出》,黄省三去求李石清把自己的工作恢复过来,就只是那么苦笑几声,就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体现出来:媳妇饿得受不了跑了,孩子在家等着吃饭,饿啊,真的饿啊,让所有人都揪着一颗心,感觉自己就是那个黄省三,感觉自己就处在他的位置上。

20 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点比较

20 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点比较

海外艺术 |2420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点比较□李向东/文20世纪是世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下对人们的启发。

这种不断走出传统、不断走向现代的新形式促进了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女性形象刻画在艺术史上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油画、雕塑以及中国仕女画都是阐述女性美的高峰,其内涵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倾向不尽相同。

周璇和玛丽莲·梦露都是20世纪中期家喻户晓的女明星,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但这两位红极一时的女子都用其传奇梦幻的经历去影响了一个时代。

红颜虽然逝去,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并没有抹杀掉她们在时代里遗留的浓墨重彩。

二者经历不同,演绎不同,在当时社会和后期艺术表现中的风格也千差万别。

她们是时代缩影里渺小的一粒,但也表现出二十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美有极大的差异,在塑造女性形象美感时,造型特点各不相同。

从周璇和玛丽莲·梦露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窥探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

1 20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审美差异性分析大众审美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时代、社会、阶级、民族等都是个体审美差异的组成因素。

以周璇和玛丽莲·梦露为例,两人处于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各异,民族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大相径庭,这几个方面使得20世纪中期东西方审美具有很大差别[1]。

1.1 社会意识形态周璇作为中国早期的两栖明星,对文艺界诸多的贡献。

她的艺术作品早已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敌伪时期社会动荡,汉奸频出,许多人为了保命投身敌营。

周璇不愿意受日方控制,宣布息影,坚定自己的爱国之心。

在歌曲中蕴含爱国情感,影片里表达抗敌内涵,将生命献祭给艺术。

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为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而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尤其是二战时期,大量美女宣传画被制成征兵海报,吸引和鼓励国民参战,提升职业热情。

这种宣传海报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以中、日、美动画电影为例摘要:大众文化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等。

其中电影又分为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

近年来,动画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吸引儿童,还吸引着很多成年人观看,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热门文化产业。

大众文化与审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重点研究在商业性显著的大众文化环境中,动画电影是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并通过中、日、美动画电影的具体案例分析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大众文化、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审美需求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中流行、为大众喜爱的文化。

它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与当今社会工业化生产有紧密联系,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形式,动画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艺术的集合体,将美术、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作为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动画电影的发展必然要依靠大众传媒,它的直接目的是传播,根本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

因此,动画电影必须要满足大众的口味、迎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一、大众文化与审美密切联系(一)、大众文化影响现代人们的审美“审美”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指精神上的审美,它是超脱于物质之外的,无功利的。

因此,“审美”最早是与高雅文化紧密相关的。

人们对于高雅文化艺术形态(比如绘画、雕塑等)的理解、欣赏,就属于一种审美。

而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环境下,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文化消费在人们消费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享受,推崇享乐主义,越来越注重心灵层面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欲望,这些精神和情感需求,就是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大众文化依靠人们的审美需求“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趋于娱乐化、享乐化、生活化、商业化以及情感化。

而大众文化本身具有商业性,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必须要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大众文化也利用这些审美因素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探析以大众审美情趣为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探析以大众审美情趣为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探析以大众审美情趣为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者:吴艾潼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大众的审美情趣对于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为前提,对当代人审美观念的转型以及追求时尚的审美期待视野进行了探讨,旨在发掘出流行音乐存在的艺术价值,消除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偏见,让人们能够对流行音乐有较为正确的认识以及认识流行音乐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美情趣;当代流行音乐;视角;艺术价值一.当代流行音乐和大众审美情趣的概念流行音乐源自西方国家,它的形式通俗而易懂,外表非常时尚,可以轻易地将人们内心的紧张情绪缓解,让人得到充分的放松。

流行音乐在我国社会上的流传非常的广泛,它的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也非常壮大。

流行音乐是非常普遍的大众文化,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在民众的心里有着较深的根基,同时它还有不可轻视的美感价值与社会意义,可以把我国经济和文化还有政治发展在音乐的艺术这一范畴内充分地反映出来。

流行音乐当中还包含大众的精神,它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既是挑战也是一种颠覆,可把中国音乐的创新活力充分地体现出来,流行音乐也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广泛亲睐。

流行音乐当中的音乐形态有着极强的争议性和时尚性,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使中国的音乐、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它在发展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国独有的艺术元素,并有着极强的创新活力以及丰富多样的展现力,它也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大众,这一概念是对于群体来说的,大众的审美趣味是人们对于外界的影响做出的感官上共同的反映,在现代的音乐当中流行歌曲是广大群众都十分喜爱的音乐形式,可以把大众群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下的精神需求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大众的心理和标准以及审美趋向,能够在个性中找到他们的共性,从而影响音乐发展的趋势,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二.受大众审美情趣影响的中国流行音乐大众审美情趣其实就是审美文化,西方的流行音乐传人我国以后,我国社会上对大众审美趣味逐渐重视,而审美特征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不相同,空前繁荣的当代流行音乐,也是在大众的审美情趣促进下形成的,流行音乐有着很强的娱乐性与时尚性,特别符合大众群体审美的趣味,因此,它的社会基础非常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