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信部 5G的进展
5G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G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 5G技术现状5G技术已经渐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变革。
5G技术特点首先体现在速度上,其速率可以达到每秒几十G,相比目前的4G技术有了更大的提升,从而保证在处理高品质的视频和图像传输方面更加快捷。
在通信容量方面,5G技术在服务连接和物联网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5G技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低时延。
在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下,例如智能车辆行业,时延变的尤为重要,5G技术就可以完成这一需求。
5G技术还支持多用户接入,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激增将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支持多用户接入的能力显然非常重要。
2. 5G技术发展趋势(1)应用范围:未来几年,5G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覆盖汽车、医疗、养老、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首先,5G技术将在智能汽车方面得到充分应用,汽车将具备信息互联、智能驾驶等功能。
其次,能够利用5G技术实现视频远程会诊和远程医疗监管等高端医疗技术。
此外,5G技术也有望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压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远程养老。
(2)技术革新:5G技术将开辟新的技术领域,如5G室内小基站、超高速移动通信处理器、能量收集器、高能效天线等将会在5G时代得到巨大的发展。
此外,5G时代还将产生诸如物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自动驾驶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重要技术软硬件模块。
(3)产业合作:5G技术将改变产业和企业的协作方向。
各公司将会建立生态圈、伙伴关系和商业模式,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互联的商业体系,进一步促进产业共生和生态共益。
特别是接受3G和4G时代市场竞争压力最大的芯片和移动设备产业在5G时代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4)国际竞争:在5G时代,制高点已经转移到了服务质量和产品价值的高度。
由于5G技术的未来价值潜力前所未有,各国都在积极推进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除了敦促各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加速推广5G技术外,各国政府还将积极整合本国优势产业和科技企业资源,推进5G技术在国内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5G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5G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 5G技术概述5G技术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第五代(第五个时代)移动新一代通信技术。
5G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高速率、低延迟和广覆盖。
5G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
二、 5G技术的现状目前,全球各大国家都在积极推进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各大运营商也在积极部署5G网络。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5G网络,并且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
5G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逐渐拓展。
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5G智慧城市,5G技术也逐渐在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领域得到应用。
三、 5G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5G技术将逐渐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推动创新的关键技术之一。
5G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率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未来,5G 网络的速度将能够达到20Gbps以上。
这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2. 低延迟5G技术的低延迟特性将极大地改善了在线游戏、视频通话、远程医疗等应用场景的用户体验。
未来,5G网络的延迟将会在1ms以下。
3. 广覆盖5G技术实现的是覆盖全球的一张网络,未来,5G网络覆盖的面积将会越来越大,用户体验将越来越好。
4. 物联网应用5G技术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未来,几乎所有能够使用网络的物品都可以通过5G技术联网。
5. 多媒体应用5G技术的高速率和低延迟特性将会极大地推动多媒体应用的发展,未来,5G技术将成为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应用的主要技术。
6. 智能交通5G技术将为智能交通领域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
未来,5G技术将实现车辆间的信息传输和交通信号的实时控制,极大地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总之,5G技术是未来数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推进5G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5G技术的应用,共同推动5G的发展。
我的世界领地禁足指令_我的世界领地禁足

我的世界领地禁足指令_我的世界领地禁足中国5G或将领跑世界7月22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加大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力度。
当人们还在谈论4G的时候,5G已经蓄势待发了。
怎么理解5G?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下载一部8G高清电影,3G时代需要70分钟,4G时代需要7分钟,而到5G时代只需要短短的6秒钟。
专家预测,到20xx年,5G将实现商用。
我国在通信技术标准领域经历了1G 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加速发展,在5G时代要力争取得主导地位。
对市场而言,5G更意味着数不清的机会,虽然真正商用尚需几年时间,但5G已成全球关注焦点。
中国5G标准有望成为世界标准5G,通俗讲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但与4G、3G、2G不同的是,5G并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 和WiFi)的技术演进,以及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解决方案的总称。
从某种程度上讲,5G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以融合和统一的标准,提供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高速、安全和自由的联通。
从专业角度看,除了超高速的传输需求外,5G还需满足超大带宽、超高容量、超密站点、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等要求。
因此,通信界普遍认为,5G是一个广带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节能的网络。
以5G为基础的移动宽带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打造“移动智能终端+宽带+云”这样一个平台,与其他的能源和公共事业一样,成为整个社会和各个行业赖以运转的基础。
加快5G研发,有利于中国在未来数据浪潮的竞争中立于潮头,占据领先优势。
工信部已在20xx年牵头成立了MG20xx推进组,正式启动我国5G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国内一些企业也已积极开展5G的研发。
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在2G跟随、3G突破、TD―LTE(国产4G)引领发展之后,将迎来5G研发赶超的大好机会。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表示,由于5G技术标准将实现全球统一,因此不会出现3G、4G时代所具有的标准之争的局面,我国正积极参与到5G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需要企业在专利研发、产品开发、全球推广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力,以确立战略优势。
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近年来,5G网络技术成为了一大热点,不仅成为了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成为了科技行业研究的重点。
5G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5G网络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对4G通信技术的升级和改进。
在5G技术下,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快的网速和更低的延迟,同时还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
目前,5G技术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部署,成为了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5G网络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部署,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2.5亿。
在我国,5G网络技术的商用部署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5G市场,拥有世界领先的5G基础设施和技术。
根据中国电信联盟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我国5G基站建设总数已经超过105万个,5G用户数达到了亿级别,5G商用覆盖范围也已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
二、5G网络技术的未来趋势尽管5G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网络效能提升在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集中在提升网络效能上。
随着5G网络进一步深入普及,用户将对网络效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将会是提高网络带宽和速率,降低网络延迟和升级多用户接入能力等方面。
(二)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边缘计算技术已成为了一大热门话题。
边缘计算技术是指将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从中央服务器迁移到更接近用户的地方,大大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并减少了网络时延。
因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会重点发展边缘计算技术。
(三)强化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5G网络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特别是在未来,网络安全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和严峻。
5G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5G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网络速度以及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 5G 技术应运而生。
5G技术被誉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四次革命",将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而随着5G的不断成熟,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也备受关注。
一、 5G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速、低时延人们最为期待的 5G 技术最大的特点便是它的高速和低时延。
5G 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时延,数据传输速度也可以达到每秒10Gbps,是目前的 4G 技术的数十倍。
由于 5G 技术能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时延,它将使一些应用场景成为可能。
例如,当前比较火爆的游戏直播。
2. 多领域应用5G 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通信领域,它还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
包括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
例如,5G 技术可用于工业控制,大大提高了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生产线。
3. 人工智能5G 技术的高速和低时延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将 5G 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智能的机器,并且还能构建出更加高效的人机交互模式。
4. 全球协作5G 技术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在全球范围内,5G 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5G 在技术上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国际合作,一些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启动了5G研究的计划。
二、 5G技术的应用前景1. 物联网5G 技术的低时延和高速度是实现物联网普及的重要基础。
由于 5G 技术能够连接大量的设备,并且以低时延和高速度传输数据,可以使设备之间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5G 可以实现家庭内设备的互相联通,实现智能化家居。
2. 自动驾驶5G 技术的低时延和高速度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强大的基础。
自动驾驶需要同时对周围情况实时感知,并且要及时作出反应。
而 5G 技术能够以毫秒为单位传输信息,这大大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可靠性。
我国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我国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移动通信越来越依赖。
而5G的到来则代表着更快的网速、更强的网络稳定性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目前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一、5G的关键技术1.1 毫米波技术5G通信需要在毫米波段进行传输,千兆级别的传输速度离不开毫米波技术的支持。
毫米波技术的高频特性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但同时也会受到建筑物和杂波之类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更为精密的天线技术进行补偿。
1.2 MIMO技术MIMO技术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能够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实现空间多路复用和波束成形等功能。
如今,MIMO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4G通信中,在5G通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 网络切片技术网络切片技术是5G通信的一个核心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将一个物理网划分为多个虚拟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网络质量和可扩展性的不同需求,真正实现网络的个性化定制。
二、5G的发展趋势2.1 大规模商用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5G用户已经达到了3.2亿,位居全球第一。
预计未来我国的5G商用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大,5G将成为主流通信方式。
2.2 产业协同发展5G通信不仅将带来新的业务形态和应用场景,还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在5G发展过程中,大型电信运营商和各种垂直行业需要加强合作,充分利用5G的优势,实现协同发展,推动5G 的商业化应用。
2.3 融合创新5G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各种应用场景和业务模式的接入都需要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进行融合创新。
尤其是在IoT、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5G通信需要真正实现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三、总结5G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在实现高速传输、精准定位和实时互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5G的发展方向和合作机会,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信体验和服务。
(完整版)5G标准进展

5G标准进展1 5G标准进展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启动了面向5G标准的研究工作,并明确了IMT-2020(5G)工作计划:2015年中将完成IMT-2020国际标准前期研究,2016年将开展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方案征集,2020年底完成标准制定。
3GPP作为国际移动通信行业的主要标准组织,承担5G国际标准技术内容的制定工作。
3GPP R14阶段被认为是启动5G标准研究的最佳时机。
R15阶段预计到2018年6月,完成独立组网的5G标准(SA),支持增强移动宽带和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完成网络接口协议。
R16阶段预计在2019年12月,完成满足ITU(国际电信联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
整个5G标准在ITU会议上全面通过,预计还要到2020年。
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
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 NTT DoCoMo 正式宣布将与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家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凌驾现有 4G 网络 1000 倍网络承载能力的高速 5G 网络,传输速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
预计在2015年展开户外测试,并期望于2020 年开始运作。
2015年3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网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每秒数据传输高达125GB,是4G网络的6.5万倍,理论上1秒钟可下载30部电影,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欧盟的5G网络将在2020年~2025年之间投入运营。
2015年9月7日,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宣布,将从2016年开始试用5G网络,2017年在美国部分城市全面商用。
2016年,诺基亚与加拿大运营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网络技术的测试。
5G网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5G网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而其中,5G网络的发展无疑是引领着这一变化的主力军。
在过去几年中,5G网络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实施,目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密切关注的重点项目。
本文将探讨5G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5G网络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成功实现了5G网络的商用化。
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其在5G网络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据中国通信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30多万个5G基站,5G用户数超过2亿。
可以说,中国在5G网络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5G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5G网络将继续向更多的领域拓展。
目前,5G网络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未来将逐渐涵盖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更广泛的领域。
这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福利。
其次,5G网络的技术和应用也将不断地升级和完善。
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商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强。
在芯片制造、设备研发、网络建设等方面,都将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5G网络的性能和效能。
此外,5G网络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谨慎应对。
首先是安全问题。
随着5G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更加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将是未来5G网络发展的重点之一。
另外,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尤其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会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
因此,如何降低5G网络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5G网络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equency (subcarrier)
High mobility traffic
Other traffic
MTC traffic
f-OFDM/UF-OFDM/FB-
OFDM/FBMC
网络技术
网络切片
移动边缘计算
先进编码
超密集组网
高频段通信
网络功能重构
控制承载分离
Polar code, LDPC,…
“独立方式” 提供大规模经济效应和性能增益,适合长期发展
独立方式
5G 核心网 5G 新空口
• 通过创新提供更高性能 • 提供更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 加快5G产品和产业的成熟 • 避免 4G/5G 混合组网复杂性 • 节省4G 向5G迁移的成本
非独立方式在某些场景下满足早期5G业务需求
EPC
S1
S1
LTE
2015 运营
2016
子阶段1:关 键技术验证
2017
2018
阶段1:5G技术研发试验
子阶段2:技术方案验证
子阶段3:系统验证
2019
2020
阶段2:5G产品研发试验
系统
芯片
仪表
研究
关键技术验证,推动技术标准创新
针对5G核心技术开展测试验证,推动5G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国际标准
大规模天线
High-rise coverage
流量密度: 45.1Mbps/m2
流量密度 >10Mbps/m2
V2X: 5G主要场景之一
推动5G 和V2X 技术, 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营造合作的环境
战略规划 测试验证
联合工作的机制
法律法规
市场合作 合作方向和内容
合作机制
技术标准 人才交流
合作平台
LTE-V2X 标准和项目进展
标准化
• 与3GPP标准同步,推进LTE-V2X中国行业
参加第一阶段测试的七个企业
技术方案验证,加快技术产品研发
在统一规范、统一频率、统一测试平台开展5G样机产品测试 连续广域覆盖
运营企业
产 业
设备企业
链 芯片企业
仪表企业
射频测试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MTNet实验室
怀柔外场
热点高容量
低时延高可靠
Core Network
低功耗大连接
典 型 场 景
Narrow-band System Fre q.
峰值速率:11.78Gbps
峰值速率(低频)
>10Gbps
BS
第三
B
方仪
S
表
U
E
用户面空口时延:
0.4ms
系统用户连接能力: >5千万连接/km2
空口时延 <1ms
ITU 5G关键性能指标
用户连接能力
1百万连接/km2
UE
峰值速率: 21.8Gbps @800MHz 频段: 26GHz
峰值速率(高频) >20Gbps
建设全球最大5G外场试验环境
• 北京怀柔外场完成30个站址规划
• 满足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 上海诺基亚贝尔、三星6家系统厂 商的外场组网性能测试需求
面向5G典型场景,全面满足ITU指标
连续广域覆盖
低时延高可靠
低功耗大连接
热点高容量(HF) 热点高容量(LF)
21.8
8端 口
12U E
64 端 P口orts 200M Hz
中国5G的进展
2017.6.29
中国的5G发展规划
国家《 “十三五”规划纲要》
• 优先开展5G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 积极推动5G发展,在2020年实现商用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支持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推进5G频谱规划,启动5G商
用
• 设置“5G研发和产业推进工程”
依托重大专项,支持5G技术产业创新
863 5G先期研究重大项目
2015年
• 5G网络架构 • 5G国际标准评估环境 • 下一代WLAN • 毫米波通信关键技术 • 5G候选频段分析与评估 • 低时延高可靠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
2016年
2017年
• 5G国际标准推进
• 5G基站器件(模数/数模转换器、高频功 放、高频滤波器)
• 5G无线技术(连续广域覆盖、低功耗大连 接、高频段通信、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 )
• 5G网络与业务(接入网架构、室内定位、 自动驾驶)
• 5G无线技术(概念样机、终端芯片原型 平台、多接入融合组网、接入与回传一体 化、高低频融合组网)
• 5G网络与业务(网络切片、移动性管理 、边缘计算、前传及回传接口、接入网虚 拟化、安全、ICN)
• 2017年6月8日, 工信部对5G毫米波频段征集意见 ,包括 24.75-27.5GHz, 3742.5GHz 等频段。意见反馈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8月7日。
5G : 从愿景到技术标准创新
区域业务量: 10 Mbps/m2
ITU IMT-2020 愿景
用户体验数据速率: 0.1~1 Gbps
标准
SA1
重大专项三-研究项目
3GPP
• LTE-V2X无线传输技术国际标准和原型机的 开发与验证
• 面向自动驾驶的5G关键技术研发和验证
2015 R13
2016 R14
CCSA LTE-V2X 需求
2017 R15
CCSA V2X 频谱
CCSA LTE-V2X 体系
CCSA LTE-V2X 无线接口
NR
Xx
5G Core
NG
NG
eLTE
NR
Xx
5G应尽早考虑语音业务解决方案
4G 语音采用VoLTE方式
•晚于网络建设2年左右 •网络结构及产品实现复杂
5G 语音业务基于面向业务的架构
•需要尽早在5G标准中确定技术方案 •纳入早期5G产品研发及网络部署
PSTN
PSTN Gateway
SRVCC
2G/3G
V2X 网络和应用
CCSA LTE-V2X 安全
总结
• 加强多方合作,以推动全球统一5G标准及产业 • 坚持技术创新,支持eMBB和IoT的同步开发 • 推动全球和地区合作,促进5G频谱的全球协调统一 • 发挥5G试验纽带作用,加快5G产业化和商用
谢 谢!
LTE
MSC EPC
2G/3G
IR. 92
2G/3G
GMSC
MGCF
IMS
AUS
AMF
F
5G CP
SMF
IMS
Voice…
policy& charging
5G NR
LTE/eLT E
5G UP EPC
Application
SBA
率先启动5G试验,引导技术产业发展
总体目标:推动5G关键技术研发,验证技术方案设计,支撑国际标准制 定,加快5G产品研发,构建统一生态
• 5G关键设备、模块及平台(信道模拟器 、终端模拟器、终端功放、测试系统、知 识产权、广电与移动融合等)
5G 频谱进展
• 2017年6月5日, 工信部对5G频谱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在满足以下条件下,3.33.6GHz和4.8-5.0GHz用于IMT-2020业务频段: • 3.3-3.4GHz原则上用于室内,但在与无线定位业务没有干扰的条件下可用于 室外 • 3.4-3.6GHz的IMT-2020 系统不应对固定卫星系统和卫星遥测形成干扰 • 4990-5000MHz, IMT-2020 系统不应对无线天文业务形成干扰
峰值速率: 10~20 Gbps
eMBB
网络能效: 100 x
频谱效率 : 3~5x
5G 创新技术
统一的无线接口架构
灵活系统 设计
无线 新技术
大规模 天线
连接密度: 1M/km2
mMTC
URLLC
时延: 1 ms (AI)
移动性,500公里/小时
新型的网络架构
面向业务 的架构
网络 切片
边缘 计算
5G的网络部署
Distributed antenna
Macro coverage
Wireless backhaul
Pico coverage
Wired
(HetNet)
backhaul
无线技术
新型多址
SCMA/PDMA/MUSA/NOMA
Time (TTI)
新型多载波
Conventional Voice/Data traf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