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经赞:《周易》的核心思想

经赞:《周易》的核心思想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唯变所适。
——《系辞下》如上所述,圣人在《周易》中总结了他们对于自然现象、人生经历、人性本能的经验,并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给出大致的分析。
所有这些经验的核心在于“易”这个字。
所以,才叫“易经”。
古代学者认为,这个易字有三种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简易,前面讲了,毋庸赘述。
不易,指基本规律千秋不易、亘古不变。
而真正亘古不变的,其实恰恰是改变本身。
所以,《周易》的核心是讲变易、变化,更准确地说是讲变化的规律。
什么变化的规律呢?当然是天地自然和人生世事变化的规律。
圣人在讲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变化的基本形态是阴阳转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上》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昨天心情不好,今天心情好了。
不好就是阴,好就是阳。
可能你感觉没什么变化,那只能是变化的程度小,不易察觉而已。
变化就是从A到B,A与B,就是一阴和一阳。
那么,心情不好又怎样变好的呢?说明,在心情不好之时,定然也包含了些许转好的力量。
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所有的事物,都在阴阳两种力量或元素之间转化。
二是,变化的结果是发展。
生生之谓易。
——《系辞上》拿人类来讲,几千年来战争无数,大量的人口被一次次毁灭;还有各种灾难,让人类面临无数次生存的险境;人类世界在生存发展、停滞倒退之间无数次变换,但最终的结果是生生不息!是生存得更好了,是发展得更先进了。
宇宙也一样,宇宙中交织着无数的力量,充满着不规律的、混沌的变数,但最终是宇宙在膨胀,在发展。
小到个人的人生,可能也要经历很多危机和困难,可能很多次从人生的高峰摔到谷底,但最终生命在这些变化之中获得提升。
所以,一切变化最终的结果是发展。
三是,把握变化的规律的两个关键。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系辞上》学习和掌握变化的规律,为的是改善自己的处境,更好地处理各种实务。
这里的关键在于“极深”和“研几”。
《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关于《周易》的核心思想,《乾卦·彖传》曾经做了经典的表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太和”即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传,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
先秦时期,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
比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孔子的学生有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划一种和谐的、自由的、舒畅的社会发展前景,使得社会领域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人际关系能够像天地万物那样调适畅达,各得其所。
因此,就价值理想而言,《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做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传续发展的内在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阳之性为刚健,阴之性为柔顺;阳之功能为创生,阴之功能为成全;阳居于领导的地位,阴居于从属的地位,此二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彼此感应,由此而形成“天地交泰”,这就是宇宙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人类社会的组织是效法宇宙自然的组织建立起来的,也相应地区分为阴阳,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一种“上下交而其志同”的社会和谐。
《周易》的思想

《周易》的思想《周易》的思想《周易》中包含很多重要的思想,阴阳互用的辩证法思想,太极的整体思想,人生论,生生不已的运动思想等等,现就将《周易》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简要介绍一二。
《周易》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用的不是语言符号,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表示音节、字义、概念,不是语言。
用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完整圆融的系统,把具体世界和价值世界囊括无遗,除《周易》这个哲学体系之外,找不出第二个。
孔子把《周易》的非语言符号称作为象。
“它不是具体的形象、影像、画象,它是由具体达于抽象的象,是超越语言和任何具象的象。
它具有普遍意义,能反映具体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各类关系以及形上之道。
”而能够把象数与易理连接起来的只有圣人,因为只有“圣人”才能探测天地万物的秘密,才能“观象设卦”,“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才能创造出各种器物“以为天下利”。
“圣人”通过“易”来与神秘的世界沟通,同时也通过“象”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系辞上》借孔子之口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就是说,圣人通过画卦象来体现他的意思,通过设卦爻来体现人们的所作所为,通过对卦和爻的说明来表达他的思想,通过卦爻的变化使各种事物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体现神妙的作用。
一、《周易》之道《周易》的道是非常道,有德有舍,与物不可须臾离。
此道不是道家的常道,也不是太极。
《系辞传》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是《周易》道概念之根本定义。
《周易》的道是有价值意义的。
天之道、地之道等自然界的道,是具体世界中客观存在的,本无价值可言,然在《周易》里,任何道都有价值意义。
《系辞传》紧接着“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后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两句。
宇宙万物处在永恒的生生不已的变化之中,变化即流行,流行表现为过程,过程始而有终,终而复始,亦即元亨而利贞,贞下又起元,这就是继。
继必流行畅通,无窒无碍,这就是善。
?《周易》与诗词文化

《周易》与诗词文化视角文化 2020-09-26易为中华文化之源,诗乃,心灵观照之镜。
若你的人生“茶几摆满杯具”,那是因为你的慧根还在沉睡,智慧之门尚未开启。
若你的生活“神马都是浮云”,那是因为你的内心缺少诗意,不懂领路生命之美。
国学其实不难懂,幸福原来很容易。
让“易”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让“诗’’重回这个世俗世界!《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哲学典籍,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受到历代学者、思想家的推崇,奉其为“群经之首”。
在数千年的流传中,方方面面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活教科书。
《周易》因其古老深奥,晦涩难懂,令人难以窥测它的全部内涵,越是难以窥之全貌的事物,越是能引起人们的钻研与探究,致令历代学者、思想家不乏不同的解说,虽然各家见解都不尽相同,但也没有脱离《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中心。
《周易》的流传不仅受到思想家、学者的厚爱,也积极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古代的不论先秦文章、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体裁中也时常能看到《周易》的影子。
文人常把诗词文章的“意境”与“易象”相勾连,借以抒情、论事、启人。
宋朝大文豪苏轼不但诗词文章写得好,他的“易学”造诣也相当高明,著有《东坡易传》一书。
苏轼在他的《赠治易僧智周》一诗中,描写他的朋友智周和尚“孤坐寒窗”,“囊萤照书”苦研《周易》的画面,赞扬了智周和尚苦研《周易》的辛苦与执着,以及对《周易》造诣的高深:寒窗孤坐冻生瓶,尚把遗编照露萤。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斋罢何须更临水,胸中自有洗心经。
《周易》在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典籍,使其成为汉代以后读书人的必修的一门功课,使得《周易》在文学领域也尊贵非常,唐宋诗词里提到《周易》的诗句多不胜数,例如:唐朝诗人沈佺期《书寄家人》“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以记述生活状况;白居易《永崇里观居》“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以铭心志;陆游《读书》“病里犹须看周易,醉中亦复读离骚”以示读书执勤……说《周易》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一点也不为过,各个领域的人们都能从它那里领悟到自己所需的东西,诗人、学者寓“易理”法则入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在阐述者《周易》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
周易的诗句

周易的诗句
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易经”。
它是一本系统地阐述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规律认识的文化瑰宝。
周易中包含了众多的诗句,这些诗句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易经·系辞篇》中的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诗以天地自然的循环运行为喻,表达了君子应该像天地一样,勇往直前,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获得成功和成长。
另外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是《易经·系辞上篇》中的:“无妄之灾,或系于人。
”这句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了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才能避免无谓的灾祸。
除了《易经》中的诗句,周易的思想也可以在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
比如《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同时也蕴含了社会秩序的理念,暗示着人们应该合理安排社会的规范和秩序。
总的来说,周易的诗句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它们不仅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诗句不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关于《周易》的古诗词

关于《周易》的古诗词摘要:1.《周易》概述2.《周易》与古诗词的关系3.《周易》对古诗词的影响4.举例说明《周易》在古诗词中的运用5.结论:总结《周易》对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正文:《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是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哲学思考的结晶。
它通过卦象、爻辞等方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周易》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哲学、宗教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古代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都受到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启发和影响。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的卦象、爻辞、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运用,使得古诗词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周易》对古诗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周易》的卦象和爻辞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许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周易》卦象和爻辞,为自己的作品增色添彩。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里的“青青园中葵”寓意着《周易》中的“兑”卦,象征喜悦和和谐。
其次,《周易》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古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诗人们在作品中融入《周易》的仁爱、诚信、谦逊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通过“草”的枯荣,展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周易中“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
再者,《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古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使诗词作品更具哲学内涵。
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诗中以阴阳变化的月亮象征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周易》中“变”的哲学观念。
朱熹周易本义解读及说明

朱熹周易本义解读及说明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学者,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对周易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揭示周易的本义,并进行相应的解读与说明。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朱熹在研
究周易时,注重从本义的角度去理解其中的理论和思想。
朱熹强调了周易的本义是“变化”。
他认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变化规律的书籍。
通过对六十四卦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和人事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寻找到改善自身和社会的方法。
朱熹对周易的解读强调了其思想的实践性。
他认为,只有将周易所传递的道理
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朱熹提倡通过研读经书,将其内涵融入到个人修行和社会管理中,以实现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朱熹还将周易的思想与儒家经典进行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解读体系。
他认为,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与儒家的仁德之道相契合,可以互相验证和补充。
通过研究儒家经典与周易的关系,朱熹进一步深化了对周易本义的理解,也拓展了儒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朱熹的周易本义解读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迪。
他注重以实践来验
证理论,强调将经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深化了对周易本义的理解,也为人们提供了运用周易智慧的实际路径。
朱熹的周易本义解读及说明注重了周易的变化本质、实践性和与儒家经典的结合。
他的研究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观点,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到了周易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开端,对我国的天文、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史学、数学、医学、美学、文艺与建筑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乃至面对着今天昌明而发达的社会,古老的《周易》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学习研究《周易》,吸取其深邃而隽永的博大智慧,对于我们很好的创造未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与启示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当前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发掘、继承与发展,更使得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可不学、不可不知、不可不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
《周易》作为书名,其“周”字,自古就有两种解释。
一种观点是东汉郑玄《易论》为代表,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另一种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为代表,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而对“易”解释来源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易,蜥蜴、蝘蜓、守宫也,象形。
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
一曰从勿。
”
从金文和篆文中“易”字的书写来看,确实取象于蜥蜴,说明“易”字本意就是指蜥蜴。
蜥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故卜筮之书皆称易。
而郑玄在《易论》中又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即是描摹宇宙的事物存
在于三种状态,一是“简易”所表述的宇宙整体的包容性与全息状态;二是“变易”所描绘出的宇宙无时无刻皆在变化之中的演变状态;三是宇宙亦呈现一种保持动态恒常的“不易”,即天地间的规律性与循环性的相对稳定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开端,对我国的天文、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史学、数学、医学、美学、文艺与建筑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乃至面对着今天昌明而发达的社会,古老的《周易》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学习研究《周易》,吸取其深邃而隽永的博大智慧,对于我们很好的创造未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与启示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当前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发掘、继承与发展,更使得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可不学、不可不知、不可不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
《周易》作为书名,其“周”字,自古就有两种解释。
一种观点是东汉郑玄《易论》为代表,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另一种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为代表,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而对“易”解释来源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易,蜥蜴、蝘蜓、守宫也,象形。
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
一曰从勿。
”
从金文和篆文中“易”字的书写来看,确实取象于蜥蜴,说明“易”字本意就是指蜥蜴。
蜥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故卜筮之书皆称易。
而郑玄在《易论》中又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即是描摹宇宙的事物存在于三种状态,一是“简易”所表述的宇宙整体的包容性与全息状态;二是“变易”所描绘出的宇宙无时无刻皆在变化之中的演变状态;三是宇宙亦呈现一种保持动态恒常的“不易”,即天地间的规律性与循环性的相对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