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城历史文化 创建保定白酒产业 ——《保定晚报》访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光

传承古城历史文化 创建保定白酒产业 ——《保定晚报》访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光
传承古城历史文化 创建保定白酒产业 ——《保定晚报》访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光

传承古城历史文化创建保定白酒产业

——《保定晚报》访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光□刘佳

“爱我家乡喝保定美酒”大型倡议活动已经开始一个多月的时间,古城文化和本地白酒品牌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不少市民在就餐待客时都会有意去选择品尝本地酒品。为了让市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本地白酒品牌的历史文化,本报将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为大家介绍,本期内容我们走进了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了董事长李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李董的介绍,走进一亩泉,了解一亩泉。

保定母亲泉府河发源地

“一亩泉”品牌由保定酒业有限公司于1959年注册,先后生产过“一亩泉白酒、一亩泉原酒、一亩泉老白干、一亩泉清香白干、一亩泉大曲、一亩泉双曲、一亩泉特曲、一亩泉烧酒”等25款一亩泉商标的白酒,一亩泉品牌伴随了保定古城发展的五十年,2011年,公司厚积薄发唤醒“一亩泉”这块积淀古城深厚底蕴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一亩泉是保定的母亲泉,府河的发源地,莲池的汲水之源。她创造了保定府的热闹与繁华,更催生了保定城“一文一武一衙署”的诞生与传承。

采访中,一亩泉酒业董事长李光向笔者介绍:“一亩泉酒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汲取甘冽的一亩泉水,结合北派小窖古法精酿而成。其醇厚绵甜的独特品味,成为保定几代人的珍贵记忆。为打造一亩泉酒绵柔兼香的全新品味,一亩泉酒业特聘请以中国白酒专业技术泰斗于桥为代表多名国家级品酒师,在还原北派小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融汇最新颁布的浓酱兼香国家标准,经由适温堆积、长期发酵和数载存储而成。其酒香馥郁优雅、浓酱相兼,酒体丰满醇厚、酱浓谐调,入口绵柔醇和、韵绕舌尖,落喉舒适甜爽、余味悠然,堪称北派小窖泸茅工艺结合的典范之作。”

地方品牌反映地域特征

对于一亩泉率先响应“爱我家乡喝保定美酒”倡议活动的举动,李董表示,自从听说这个活动的那一刻起,一亩泉便决心要积极响应,不是为了宣传我们的酒,而是为了弘扬保定白酒文化,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文化不为人知,需要我们好好的挖掘、保护,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我认为老百姓对白酒的需求除了物质属性外,更多的是精神属性,究其历史文化,自古就有许多与白酒相关的诗词,大多带有地域风情,久而久之,各个地域便逐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特色,形成了一些地方品牌,如:茅台、五粮液、老白干、红星二锅头等。凡是留存下来的白酒品牌,往往都是反映着这个区域老百姓的性格、消费特性、社会人格、地方文化等,这些都是老品牌推演的过程。

不仅如此,酒的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特征和需求。比如,古代人讲究大口喝酒,武松喝酒三碗不过岗,那时的酒多为米酒;到了计划经济时,人们讲究节俭,怕浪费粮食,所以开始流行喝高度酒,那时市面上的酒的度数多为高度的;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公、私应酬接踵而来,酒变成了各种饭局的必需品,因此高度酒便不再被人们追捧,低度酒成了人们的心头爱。究其种种,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酒的度数的变化,还是风味的变化,反映的都是老

百姓需求的变化和饮用白酒后的满足感。所以说老白酒品牌满足了这个区域世世代代消费者的变化。每个区域的白酒老品牌都是被这个区域养育的,所以说大家应该把养育的品牌释放出去,把精神层面的,文化层面的东西,通过物化的商品传播出去,让外界感受到我们保定区域的文化。作为白酒企业,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消费者监督,我们希望当地消费者来品尝当地酒,并且不断地提意见,这样才能使我们本地的白酒品牌越走越远,同时我们也会针对消费者的习惯不断地调整酒的口味和度数,确保让消费者喝到更适合自己的白酒。

抓龙头抬龙尾将企业变成产业

采访中,对于保定白酒市场目前的状况,李董表示,目前保定白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壮大本地白酒品牌,将保定的白酒变成一种产业,单靠一个白酒企业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将保定白酒做成一个产业,并通过这个产业壮大相关的产业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保定经济发展做贡献。

那么,如何才能把企业做成产业,并壮大相关产业链呢?李总说:“产业链的一个纵深延展与横向的相关联的行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产业,才能把一个行业发展成一个产业,那么行业是怎么产生的呢,往往是一个龙头企业产生的,这个区域当中,出现了一个能引领行业发展的一个企业,带动相关的投资。因为企业多了,所以形成了行业的上下游,所以形成了产业。因为形成了产业,所以大家才会抱团奋斗,才会形成区域优势,所以无论是人才优势,还是资源优势,亦或是技术优势,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我们说

的产业观的问题。从这个产业观说白酒,一个企业做起来,他就是一个企业,两个以上都投资做起来,才会形成一个行业,围绕行业,龙头起飞了,也把龙尾抬起来了,才能形成产业,既要抓龙头,也要抬龙尾。现实的拉动和营收,更要看有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关心老百姓生活的一定是可持续的,白酒作为日常的消费品,有一个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属于中国人的特性。”

“不仅如此,保定的白酒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赋予了我们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保定的白酒品牌,我们应该团结努力,形成保定区域的白酒产业,并让这个产业补充保定的产业结构,承担保定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作用。”

采访的最后,李董说:“从未来机会的角度讲,中国经济在这三四十年高速发展中,让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了极大地增长,所以现在我们的国民在买东西时不是一定要买国外的,这样一来,便给中国的各行各业的老品牌带来了一个复兴的机会。所以说从行业特性来讲,中国白酒独有的发展空间,从老品牌的发展和复苏,从保定酒的基础,从产业观,这些种种都使得我们这些企业的结合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我们有信心能把保定白酒产业做大,让保定白酒成为地区产业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保定市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3114035460.html,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园林宣、林凤斌)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4035460.html,/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4035460.html,/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填表说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由2大类、13中类、24小类指标组成,是对历史文化村镇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的综合评价,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其填报的资料、数据、图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每项指标评定分值的必要依据。为做好《评价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表》的填报工作,现将有关指标释义说明如下: 《指标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2大类指标。 一、价值特色方面 价值特色是名镇(村)评价的基础和核心,由10个中类、17个小类指标组成,分别涉及名镇(村)的历史影响、古迹建筑、街巷景观、空间格局、文化民俗以及生活延续等方面。 (一)历史久远度 历史久远度反映名镇(村)历史形成发展的久远程度,具体评价由现存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最早修建年代来确定。 1、现存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最早修建年代 (1)是指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1,且当前尚1评价范围: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历史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均应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以下

存历史传统建筑、文物古迹遗址的最早修建年代(历史上经过部分或完全修复的,以尚能观察到和鉴别的建筑遗迹最早年代为准)。本项指标反映名镇(村)的历史久远度。 (2)资料填报:注明古迹建筑具体名称、最早修建年代(附有效证明文件,包括县级以上史志资料或文物行政部门的鉴定意见)。提供该古迹建筑的文字简介2、现状照片3。 (二)文物价值(稀缺性) 本项指标反映名镇(村)拥有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稀缺程度,具体评价由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来确定。 2、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 (1)是指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 同。 2文字简介:包括古迹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形成、价值特色、修复保存等情况,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word格式编 辑,300字左右。以下同。 3现状照片:能反映古迹建筑价值特色、现存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彩色照片2-3张,JPG格式,每张照片大小在500kb左 右。以下同。

保定及徐水历史文化介绍与汇总汇编

目录 1. 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 1.1地理位置 (1) 1.2历史发展进程 (1) 1.3土特名产 (4) 1.4保定旅游资源系列分类 (5) 1.4.1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系列 (5) 1.4.2水体形胜、自然风光系列 (5) 1.4.3专业购物市场系列 (6) 1.4.4民风民俗、社会风情系列 (6) 1.4.5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系列 (7) 1.4.6“上谷八景” (7) 1.4.6.1“上谷八景”保存现状 (7) 1.4.6.2市阁凌霄 (8) 1.4.6.3奎楼应宿 (8) 1.4.6.4横翠朝晖 (9)

1.4.6.5涟漪夏艳 (9) 1.4.6.6东皋春雨 (9) 1.4.6.7西刹秋涛 (9) 1.4.6.8鸡水环清 (10) 1.4.6.9狼峰竞秀 (10) 1.5保定历史名人及典故 (10) 2. 徐水简介 (11) 2.1历史发展进程 (11) 2.2土特名产 (12) 2.2.1驴肉火烧 (12) 2.2.2刘伶醉酒 (12) 2.2.3红星二锅头白酒 (13) 2.2.4草编工艺 (13) 2.2.5漕河驴肉 (13) 2.3徐水古迹 (13) 2.3.1尚存: (13) 2.3.2圮: (15) 2.3.3无可考: (15) 2.3.4废: (15) 2.3.5传: (15) 2.3.6遗址 (16) 2.3.7徐水八景 (16)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至2014)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2003)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2005)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 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32、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34、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2007)名单 1、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2、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3、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4、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 5、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6、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 7、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8、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9、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 10、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 11、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 12、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 13、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14、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15、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 16、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 17、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 18、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 19、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 20、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21、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22、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23、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 24、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 25、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 26、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 27、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 28、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 29、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 30、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 31、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 32、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 33、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 34、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 35、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保定

河北省保定市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是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关灯活动的城市,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两个试点城市之一;是中国8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十佳创建低碳城市之一,并位居第二位。也曾长期是河北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定市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位于冀中平原西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管辖四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其中徐水、满城、清苑、安新四县按区管理;4区(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新设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开发区,2010年设白沟新城。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保定地区共1100万人口,市区人口近120万,市区建成区面积312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规划建设了保沧、廊涿、张石、大广、保阜、荣乌、张涿7条高速公路,里程801公里,总投资500多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秦上谷郡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步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保定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其中保定铁球(健身球)为传统产品。特产还有酱菜、酸枣、核桃等。除此以外,还有满城草莓,白沟箱包,蠡县皮革,望都辣椒,小吃还包括驴肉火烧,骨渣丸子、高碑店豆腐丝等。 文化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涿州皮影、白沟泥人俗称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白沟泥塑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做为国家馈赠、陈列佳品。多年来,“白沟泥人”与“杨柳青年画”齐名、曲阳定瓷其中“小口刻花瓶”被中国工艺美术界称为“华夏一绝”。易县易水砚,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历代宫廷之贡品。安新苇编画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历史名人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孙、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李刚等18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 区大社镇 (4) ;井陉县天长镇 (4) ;涉县固新镇 (5) ;武安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 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 年 3月 10 日,共公布 6批 252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按地区分布,名单如下(括号内数字为对应的公布 批次) 北京市( 1 处) 密云县古北口镇 (4) 天津市( 1 处) 西青区杨柳青镇 (4) 。 河北省( 8 处) 蔚县暖泉镇 (2) ;永年县广府镇 (3) ; 邯郸市峰峰矿 反映 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 截止 2014 第一批, 2003 年 10 月 8 日公布,共 10 处 第二批, 2005 年 9 月 16 日公布,共 34 个 第三批, 2007 年 5 月 31 日公布,共 41 个 第四批, 2008 年 10 月 14 日公布,共 58 个 第五批, 2010 年 12 月 13 日公布,共 38 个 第六批: 2014 年 3 月 10 日公布,共 71 处

冶陶镇(5) ;武安市伯延镇(6) ;蔚县代王城镇(6) 。 山西省( 8 处) 灵石县静升镇(1) ;临县碛口镇(2) ;襄汾县汾城镇(3) ;平定县娘子关镇(3) ;泽州县大阳镇(4) ;天镇县新平 堡镇(5) ;阳城县润城镇(5);泽州县周村镇(6)。 内蒙古自治区( 4 处) 喀喇沁旗王爷府镇(4) ;多伦县多伦淖尔 镇(4);丰镇 市隆盛庄镇(6) ;库伦旗库伦镇(6) 。 辽宁省( 4 处) 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2) ;海城市牛庄镇 (4);东港 市孤山镇(6) ;绥中县前所镇(6)。 吉林省( 2 处) 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4)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 镇(4) 。 黑龙江省( 2 处) 海林市横道河子镇(3) ;黑河市爱辉镇(4) 。 海市( 10 处) 金山区枫泾镇(2) ;青浦区朱家角镇(3) ;南汇区新 场镇(4) ;嘉定区嘉定镇(4) ;嘉定区南翔镇(5) ;浦东新区 高桥镇(5) ;青浦区练塘镇(5) ;金山区张堰镇(5) ;青浦区 金泽镇(6)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6)。 江苏省( 27 处) 昆山市周庄镇(1) ;吴江市同里镇(1) ;苏州市吴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国家级、省级、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3个): 海阳大秧歌(海阳市) 胶东大鼓(烟台市) 蓝关戏(莱州市) 第二批(10个):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烟台剪纸(烟台市) 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 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 长岛渔号(长岛县) 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 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 螳螂拳(莱阳市) 渔灯节(开发区) 八卦鼓舞(栖霞市) 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16个):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烟台剪纸(烟台市)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长岛渔号(长岛县)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海阳大秧歌(海阳市)八卦鼓舞(栖霞市)胶东大鼓(烟台市)蓝关戏(莱州市)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招远市)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鲁菜烹饪技艺(福山区)螳螂拳(莱阳市)渔灯节(开发区)第二批(13个): 徐福传说(龙口市)丘处机传说(栖霞市)黄县窗染花(龙口市)福山雷鼓(福山区)棒槌花边技艺(栖霞市)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

黄县民居雕刻技艺(龙口市) 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长岛县) 胶东花饽饽习俗(烟台市) 吴氏太极拳(莱州市) 戚家拳(蓬莱市) 省第一批扩展名录 胶东大鼓(栖霞市) 螳螂拳(栖霞市) 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第一批(共计31个)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招远市) 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芝罘区)姊妹易嫁故事(莱州市) 姑嫂塔的传说(莱州市) 长岛渔号(长岛县) 蓬莱烧纸调(蓬莱市) 蓬莱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 胶东道教音乐(烟台市) 海阳大秧歌(海阳市) 福山雷鼓(福山区)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原始社会概况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已经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最重大的发明是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五六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还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距今约四五千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此时父权确立,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堪称时代代表的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兄妹互为夫妻的,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也表明我们先辈经历了辈行婚的血缘家庭阶段。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的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神农氏(炎帝)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等等,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黄帝、炎帝战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传说黄帝还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同时缧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说明中华远古文明达到全盛阶段。黄帝(轩辕氏)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此后,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他们都是通过部落联盟民族推选(“禅让制”)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随后是商和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由产生到全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到统一国家体制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备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因而被称为“青铜时代”。相传大禹曾用青铜铸造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的文字已经基本定型,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叫甲骨文,它对推动社会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分,《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中国的工程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

保定饮食文化

1 保定饮食文化的渊源 保定文化底蕴丰厚, 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徐水南庄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饲养禽兽、谷物加工工具及煮熟食的陶器, 表明保定的烹饪已有万余年的历史。保定饮食文化有长期的文化积淀。满城要庄出土的商代伴随着菜肴产生的斝、爵等青铜器, 定州一带古中山国羊羹的记载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保定菜肴具有包容性,是冀菜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保定饮食文化的丰富首先得益于地理物产。保定地处广阔富饶的冀中平原, 西有太行山脉, 东有白洋淀水乡, 既有平原品种繁多的农牧等土特产, 又有山珍, 也有水产; 还有那一亩泉的甘甜清水都为保定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还有就是保定所处的政治地位。自金元明清以来, 保定一直地处京畿, 京菜和宫廷菜对保定的饮食有很大影响。南方各地和山(西) 陕(西) 的官员和商贾进京必经保定。北京城里那些富有的徽商和晋商为扩大他们的经营及今天我们所说的广告效应, 在举办各种活动时, 常约请家乡特有的戏班进京演出, 这些戏班进出北京也多在保定逗留公演。来往京城的官员、商贾和戏曲途经保定的同时也传入了他们当地的饮食文化。另外, 保定长期为直隶总督署和 河北省省会所在地, 不仅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融汇, 各地来往的达官贵人及来保谋生人的饮食习俗也自然融入。 再就是保定的人文丰厚。保定是燕文化发祥地, 尚义任侠, 民风淳 朴, 热情好客。保定所辖的易县是燕下都、定州曾为中山国、保定又是宋辽时的交界处等, 可谓名人辈出。仅说近代,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均在直隶总督署任职, 民国年间督军曹锟驻保多年, 曾一度左右北京政府, 各地军阀云集。还有明未大名人孙承宗、明清三大儒之一的孙奇逢、“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等都为保定的饮食文化发展推波助澜。 另外, 清代和民国时保定的外地同乡会馆颇多, 如湖广(湖南、湖 北) 、两江( 安徽、江苏、江西) 、浙绍( 浙江) 、三晋( 山西) 、四川、云贵、山东、河南等同乡会馆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活动聚餐宴 请, 他们各自家乡的饮食文化自然融入保定的饮食文化。还有, 大约在元代移居保定的回族、清代迁移保定的满族和清西陵一带的满人饮食的融入, 也为保定的饮食文化而增光添色。 保定文化餐饮开启冀菜时代 “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河北菜,但这次河北的展览非常引人注目”。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餐饮博览会上,牙买加驻华大使韦恩·麦库克这样对记者说。不仅是这位对中国餐饮颇感兴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0项) 一、民间文学(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1-1 耿村民间故事石家庄藁城市 2 1-2 河间歌诗沧州河间市 3 1-3 孟姜女故事传说秦皇岛山海关区 4 1-4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邯郸市 5 1-5 牛郎织女传说邢台内丘县 二、民间美术(1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 2-1 武强木版年画衡水武强县 7 2-2 衡水内画衡水市 8 2-3 蔚县剪纸张家口蔚县 9 2-4 丰宁满族剪纸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10 2-5 曲阳石雕保定曲阳县 11 2-6 内丘神码邢台内丘县 12 2-7 玉田泥塑唐山玉田县 13 2-8 辛集农民画石家庄辛集市 14 2-9 无极剪纸石家庄无极县 15 2-10 白沟泥塑保定高碑店市 三、民间音乐(2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6 3-1 冀中笙管乐保定涞水县 (高洛音乐会) 17 3-2 霸州笙管乐廊坊霸州市 (高桥音乐会、 胜芳音乐会、 张庄音乐会) 18 3-3 河北鼓吹乐(永年)邯郸永年县 19 3-4 河北鼓吹乐(抚宁)秦皇岛抚宁县 20 3-5 固安笙管乐廊坊固安县

(屈家营音乐会、 小冯村音乐会) 21 3-6 承德清音会承德市 22 3-7 广宗太平道乐邢台广宗县 23 3-8 常山战鼓石家庄正定县 24 3-9 藁城战鼓石家庄藁城市 25 3-10 子位吹歌保定定州市 26 3-11 安次区笙管乐廊坊安次区 (军卢村音乐会、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后屯音乐会) 27 3-12 雄县古乐保定雄县 28 3-13 竹林寺寺庙音乐张家口阳原县 29 3-14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沧州任丘市 30 3-15 涉县寺庙音乐邯郸涉县 31 3-16 里东庄音乐老会廊坊文安县 32 3-17 任丘大鼓沧州任丘市 33 3-18 河间大鼓沧州河间市 34 3-19 磁县迓鼓邯郸磁县 35 3-20 唐山花吹唐山唐海县 四、民间舞蹈(2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6 4-1 昌黎地秧歌秦皇岛昌黎县 37 4-2 井陉拉花石家庄井陉县 38 4-3 徐水狮舞保定徐水县 39 4-4 沧州落子沧州南皮县 40 4-5 易县摆字龙灯保定易县 41 4-6 隆尧招子鼓邢台隆尧县 42 4-7 抬花杠石家庄栾城县 43 4-8 篓子灯唐山丰南区 44 4-9 青龙猴打棒秦皇岛青龙满族 45 4-10 葛渔城重阁会廊坊安次区 46 4-11 晋州官伞石家庄晋州市 47 4-12 赞皇铁龙灯石家庄赞皇县 48 4-13 黄骅麒麟舞沧州黄骅市 49 4-14 丰宁蝴蝶舞承德丰宁满族 50 4-15 曲周龙灯邯郸曲周县 51 4-16 抚宁太平鼓秦皇岛抚宁县 52 4-17 二贵摔跤承德隆化县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史前文明。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在2.8 万年前, 这里即是黄种人( 蒙古人种)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在四五千年前,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有关专家推断,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春秋战国时期,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 鲜虞) 侯国之地, 到战国中期, 赵灭中山,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始有" 燕南赵北" 之说,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秦汉时期,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 国) 、县, 筑关建城,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河北的世 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化, 建立国家。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带, 受影响是最大的。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 今定州)。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但同时

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使这里的民风质朴而悍劲,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隋书·地理志》说:" 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然涿郡自前代以来多文雅之士。" 隋唐五代时期, 保定区域经历了隋初和盛唐的稳定发展阶段, 也经历了隋末的动荡、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的纷纷战乱。在隋初和盛唐, 保定的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唐代保定区域属河北道。唐天宝年间, 河北道正仓积粟182 万石, 义仓积粟1754 万石, 居全国第一, 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所以唐代在定州设大总管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出现了一大批文化名人。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保定是农民起义非常活跃的地方; 安史之乱, 这里又首当其冲; 藩镇割据, 数这里的藩镇势力最强, 足以 和唐朝廷相抗衡。难怪有些在唐朝不得志的读书人来到这里寻找出路。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的董邵南即是其中之一。五代时, 保定先后或分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辽( 契丹) 等, 各统治者之间争战杀伐不己。保定虽不是政治、军事斗争的焦点, 却也时时处在战争的旋涡中。重要战事有后唐与契丹的曲阳之战、辽兵南侵、周世宗北伐等。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辽), 保定北部的涿州等入辽。连年战争, 民无宁日, 经济遭到很大破坏。 宋辽金元时期, 保定先是处于宋辽边界, 宋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而且主战场多是在保定一带, 著名的有杨家将抗辽、满城战役、瓦桥关战役、歧沟关战役等。宋辽战争多以宋王朝失败而告终, 辽军得胜后即劫掠而去。直至宋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 年1 月),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 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 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 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 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 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1 保护工作回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 1982~1994年左右。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2002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完成了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过程。 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发明了农业和养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在聚落分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城堡,社会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丰富的汉字材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西周统治者推行的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此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时代。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繁荣。我们的祖先在秦汉时期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建树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丰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瓷器制造成就显著,青瓷制作技术精湛。社会生活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家具、服装等出现新形式。社会的变革和中外文化的交融,使思想文化呈现全新面貌。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12年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研究,分析说明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是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度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少等问题显著。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导言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在文化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深刻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作出的重要的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程度,也能发挥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反映十几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同时可以发现在保护工作中不足之处。 “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调动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笔者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泰蓝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观数据撰写报告。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一、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该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总体是我国居民,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居民。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评估样本质量来确保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后期进行数据处理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后,采用了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式统计。研究分析整理阶段,以文字、图表等多种行式展现成果。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北京市、保定市、衡水市安平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其中年龄在19岁~3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69.4%,年龄在31岁~4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22.4%,年龄在41岁~5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8.2%。在受访者的职业信息中,学生占40.8%,专业技术人员占10.2%,农民工占14.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2%,军人占8.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10.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6.1%。在受访者目前所在地区中,农村占16.3%,新型城镇占46.9%,文化城镇占36.7%。 三、研究结果 (一)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文化遗产资源严重流失。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者、保护者,增强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国文化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对“文化安全了解”一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