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优化方法(《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思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和管理应该重视哪些因素?
空管 跑道 环保 货运
机库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有序的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工作人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正确理解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一论断反映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20分钟。
电力
本节课,我们将解答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统筹规划: 整体性原则 有序实施: 有序性原则 优化构建: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1)从认识上: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安检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候机 高铁 地铁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重点)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其它设施
赛马又开始了。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总工程师,应该怎样 科学处理好以上问题才能发挥机场的最大功能?简要举例说明。
【深化拓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①系统观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深化。整体和部 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具有共性,即两对关 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同 务于整体。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从认识上: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本整节体课 的,功我能们状将态解及答其以变下化两会个影方响面到的部问分题;整: 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了部分;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设计

统 优 化 的 乐中学,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 讨论,发表 学 生 十 分 熟 悉 的
方法?
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与老师比赛, 并 交 流 各 《田忌赛马》的案
◎要着眼于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取胜。 自的看法。 例,帮助学生理解
事物的整
◎思考讨论 领悟知识点。
讲 体性;
◎活动二:田忌赛马
取胜的办
授 新
的思维方
论 知 识 内 分析思考,充分发
式来认识
化 为 实 践 掘教学情境的价
事物。
能力,努力 值,引导学生思考
要着眼于
提 高 自 身 人生问题。
讲 事物的整
分析问题、
授 体,从整体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解 决 问 题
新 出发,把各
的能力。
课 个部分、各
个要素联
系起来考
察,统筹兼
顾,优化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系统的 含义及基 本特征
◎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 课学过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 个方法论要求:坚持整体与部分的 统一。
◎总结: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的第二个方法论要求。
呈现课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搭桥引路”,首先让学生认识 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 关系的联系,有助于同学 们更好地 学习新课。
教
◎能力目标:
学
1、通过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系统例子,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
2、学生通过游戏能深刻体会到系统优化的内涵,结合对《田忌赛马》的分析,
标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填空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填空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内涵:(1)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分为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据此划分出和。
②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据此划分出和。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和,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2)唯心主义:认为,包括和客观唯心主义。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____。
4.哲学意义上的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015年)

(09全国)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
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
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 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
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
状态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2015年1月14日11时9分
<100º C
≥100º C
水
水蒸气
2015年1月14日11时9分
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 “愚人 吃盐” 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 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 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 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 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 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 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 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 变的结果
味淡 味美
加盐 再加盐
味美 味涩
2015年1月14日11时9分
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 发生新的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二种形式:
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 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求:学会优化结构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积极保护新事物。 ②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接受 挫折。 2015年1月14日11时9分
小新是一位品学兼优 的学生,学习上认真刻苦。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语 数外三门总分410分,全 校位列前30名,但地理科 只考了40分,这样的结果 令他倍受打击,难过、郁 闷、困惑……..甚至有点 想放弃高考。 首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
高三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用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常用知识点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四五六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唯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秒(意识)J探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材料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看材料酌情添加>)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材料关键词整理PS物质决定意识的关键词: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岀发,立足于……基础,提岀……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PS意识能动作用关键词:在……理论、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PS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等)探2、规律的知识(人与规律的关系或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材料④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材料探3、自然界是客观的(即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方法论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5个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消灭和违背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谬误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系统优化方法(《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重难点解析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 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
无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一般都是以系统的方式而存在的。
每一事物或过程,因其内在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小系统,又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构成更大的系统。
如: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细胞都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体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种属和生物群落也都自成系统。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同他人结成层次不同的系统,如家庭、乡村、政党、民族、国家等。
人类社会就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要素组成的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整体性。
任何系统都是由各个要素相互联接、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
这种整体性表现为,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它作用于哪一部分;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
整体的新功能来自于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构优化,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有序性。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方式或比例组合而成。
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有其特定的位置、顺序和规则。
结构稳定,系统就相对稳定;结构变化,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
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策略也就应势而出。
(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
结构有序合理,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失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
因此,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为促进系统的法则功能状态的提高,就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重难点解析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 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
无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一般都是以系统的方式而存在的。
每一事物或过程,因其内在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小系统,又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构成更大的系统。
如: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细胞都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体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系统;每一个生物种属和生物群落也都自成系统。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同他人结成层次不同的系统,如家庭、乡村、政党、民族、国家等。
人类社会就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要素组成的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整体性。
任何系统都是由各个要素相互联接、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
这种整体性表现为,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它作用于哪一部分;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
整体的新功能来自于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构优化,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有序性。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方式或比例组合而成。
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有其特定的位置、顺序和规则。
结构稳定,系统就相对稳定;结构变化,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
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策略也就应势而出。
(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
结构有序合理,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失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
因此,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为促进系统的法则功能状态的提高,就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
除上述特征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开放性、关联性等。
综上所述,我们在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时,要注意这样三点: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意义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从认识世界来说,系统优化的方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要素,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此事物的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从改造世界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是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做到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
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的崛起协调共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应该共同进步。
所有
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例题分析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就业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各种社会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
问题:运用系统优化的道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解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我们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逐层分析。
从材料及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该题透出的几个信息点:①要求运用的哲学道理是系统优化的方法;②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③要求回答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看问题。
(2)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
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3)系统内部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结构稳定,系统就相对稳定;结构变化,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只有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4)系统结构有序合理,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失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
因此,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构建和谐社会,协调社会内部利益冲突,消除潜在隐患,有利于促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