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

回答1-2题。

A 1、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 2、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一经产生对社会影响久远。

回答3-5题。

C 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C 4、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国学传承测试题及答案

国学传承测试题及答案

国学传承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哪部古代典籍?A. 《孟子》B. 《庄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二、填空题3.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三部分。

答案:颂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出自______篇。

答案:为政三、简答题5. 简述《道德经》的主要思想。

答案:《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的概念,强调“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提倡顺应自然,主张内心清净、淡泊名利。

四、论述题6. 论述《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易经》中的“变易”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这一思想强调了变化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对后世的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在儒家思想中强调“时中”,在军事战略中强调灵活变通等。

五、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六、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有关《左传》中“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案例,并分析管仲的政治智慧。

案例: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策略,通过加强中央集权,联合诸侯,共同抵御外敌,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答案:管仲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能够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符合国家利益的策略。

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齐国的统治基础;通过联合诸侯,形成了强大的联盟,共同抵御外敌,展现了他的外交手腕和战略眼光。

管仲的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齐国的国力,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卷、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A. 重功利、轻道德B. 讲仁爱、重民本C. 好争斗、不和谐D. 弃传统、追时尚2.下列名言警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诚信”的是()A.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中华传统美德是()A. 已经过时,不需要传承B.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 只在古代有意义D. 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4.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A. 传统习俗B. 传统建筑C. 传统文艺D. 传统思想5.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A. 全部抛弃B. 全盘接受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 与现代文化完全隔离6.下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的是()A. 流行音乐B. 网络小说C. 京剧D. 电子游戏7.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中华文化()A. 是最优秀的文化B. 具有独特魅力C. 应该被其他文化同化D. 没有自己的特点8.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这是因为()A. 文化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B. 文化能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C. 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没有影响D. 只有中华文化才能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9.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A. 可以直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B. 可以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C. 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D. 可以取代其他国家的文化10.下列做法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是()A. 拒绝学习外语B.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C. 禁止与其他文化交流D. 只重视现代科技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请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材料分析题(20 分)材料:在学校的文化节上,有书法、剪纸、戏曲等中华传统艺术的展示,同学们纷纷被这些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吸引。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在亚洲,中国、韩国和越南都有过春节的习俗,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却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透过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珠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实用工具。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之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A.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C.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4•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

近年来有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

强调城市建筑领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其空间环境情景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愉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4•南京学情调研]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中 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 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下面为您准备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以下哪位人物?()A 李白B 屈原C 杜甫D 王维答案:B解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阻止江中的鱼虾啃食他的尸体,纷纷投放粽子、蛋、酒等物品入江。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以下哪个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A 歌剧B 芭蕾舞剧C 京剧D 话剧答案:C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融合了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和包容。

4、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聊斋志异》C 《西游记》D 《水浒传》答案:B解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不属于四大名著。

5、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贴春联,春联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春联起源于明朝,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此后春联逐渐普及。

二、填空题1、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

答案:切解析:中医通过望气色、闻气味、问症状、切脉象来诊断病情。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答案:指南针解析: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答案:王羲之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精湛,《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众多,其中()以刚猛有力、气势磅礴著称。

传承文明测试题及答案

传承文明测试题及答案

传承文明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黄帝时代
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3.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汉朝
二、填空题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

5. 被誉为“中国第一大河”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
6.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
7. 论述“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A
二、填空题
4. 《水浒传》
5. 长江
三、简答题
6.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打破了门第和世袭的限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人才的选拔。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官僚体系,还对东亚其他国家的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论述题
7.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易,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播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同时,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也通过这条路线传入中国,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题

最新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题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单项选择题1.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传统习俗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习俗表现出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往往是一些陋习C.留下的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D.传统习俗只与传统的农业和家族社会相适应2.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浯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 A.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体现了封建主义落后的思想C.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 D.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广东早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

直到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

“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创造性 D.鲜活时代性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5.“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

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300年的殖民地怎么看都不像英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温家宝总理曾经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解析】选B。

唐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今天用来告诫官员说明它有现实意义,故选B。

现代思想产生的主要源头是现实生活,故A错误;C与题意无关;D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说基础太笼统。

2.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解析】选D。

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的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D。

3.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

传统民族节日要深入人心,需要各界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B。

重视民族节日实质就是重视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只有优秀的文化、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才能起推动作用,②错误;④正确,但与题目不构成因果关系,因此选B项。

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早在《易传》中就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该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想
【解析】选B。

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就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故A说法错误,B正确;传统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故C、D错误。

5.不少地方的民间文化由于多年来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传统文艺几近“濒危”。

文化部决定实施“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所以这样
做是因为()
A.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解析】选C。

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就是因为它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故C正确。

A说法不准确,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B说法错误,D没有体现。

6.“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

这样做()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解析】选C。

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古诗词不能与先进文化等同,B项不选,因此选C项。

7.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④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

题干中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批判继承,“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体现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故②④正确;①③说法都太绝对,错误,不能选。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8.(14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造。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7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1)问,漫画《取之不尽》反映了当前有些人热衷于古典文化的翻拍。

对其要辩证地看待,从其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分析。

第(2)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应结合教材知识,全面分析。

答案:(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漫画主要是提醒人们不应只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还应有正确的态度。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影视翻拍中国名著不应“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9.(15分)2010年的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一万多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帝陵前,祭拜共同的祖先黄帝。

陕西省政府主办黄帝祭祀仪式,省长宣读祭文。

对此,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

你认为呢?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有关知识。

首先要明确,祭祀祖先是一种传统习俗,对它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积极作用予以分析,并明确态度。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祭祀黄帝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祭拜黄帝,要辩证分析,认识到它的积极意义。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今天我们仍然隆重举行祭拜典礼,目的不是为了宣扬落后的习俗,而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祭拜活动,在同一种文化的感召下,增强全球华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海峡两岸通过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也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同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