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而言。

腰为肾之府,腰部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西医的风湿病、腰肌劳损、肾脏疾病、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我院2012年共收治腰痛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

现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0—78岁,寒湿证28例,湿热证26例,肾虚证23例。

瘀血证23例,结果治愈89例,治愈率89%,好转11例,好转率12%,总有效率100%。

2、一般护理2.1病室要整洁、干燥、舒适、日光充足、温度适宜。

2.2腰痛病人应睡木板床,床褥可稍厚,不宜卧软床。

2.3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症状缓解后,也不宜做伸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防止因剧烈的动作引起病情反复。

2.4慢性腰痛不甚者,宜适当进行腰部活动,使筋络舒展,气血通畅,而痛可缓。

2.5腰痛患者,因活动受限,心情比较急躁,内伤腰痛病人,往往顾虑更多,医护人员应多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为病人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如使其了解如何进行预防和加强锻炼,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6一般腰痛病人的饮食,不必特别限制,可随病人喜好配膳。

2.7除内服中药治疗外,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贴膏药、药物熏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效果。

2.8针灸常用穴位有中渚、合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中极、阳陵泉等。

2.9肾虚腰痛有肾下垂时,可用腰带,腹带托起固定。

3、辩证施护3.1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甚则疼痛难于转侧,每逢阴雨,寒冷加剧,虽卧床休息亦不得缓解。

舌苔白腻,脉沉紧。

护理原则:祛寒化湿、温经通络。

①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

多暴晒,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

②要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到室外活动,以防病情加重。

鼓励病人多晒太阳。

腰部可用围腰保暖。

③宜食温性食品,忌生冷。

精品-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精品-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精品-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阴虚型、肾阳虚型,治法分别是散寒除湿、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滋补肾阴、补肾壮阳(补益肾阳的作用),可在医师指导下用甘姜苓术汤、四妙丸等进行治疗。

1.寒湿腰痛:采用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治法,使用的方药为甘姜苓术汤。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2.湿热腰痛:采用清热利湿,舒筋止痛的治法,使用的方药为四妙丸。

注意孕妇慎用,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3.瘀血腰痛: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治法,方药为身痛逐瘀汤。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4.肾阴虚型:采用滋补肾阴,濡养筋脉的治法,方药为左归丸。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孕妇、儿童禁用。

5.肾阳虚型:采用补肾壮阳,温煦经脉的治法,方药为右归丸。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患者出现腰痛要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以随意服用或乱用药物。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一)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肝肾亏虚证:腰腿痛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佩戴腰托保护和支撑,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塌渍,TDP照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3.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正确使用辅助工具行走,防止跌倒。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做好健康宣教。

3.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腰椎牵引的护理1.牵引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牵引的重量、角度及固定带松紧要适宜。

3.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

若出现不适时,通知医生处理。

4.注意防寒保暖,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二)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2)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2.术后护理(1)术后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腰痛的辨证论治

腰痛的辨证论治

腰痛的辨证论治腰痛一证有九,即肾虚、风、寒、湿、痰饮、气滞、血瘀、湿热、闪挫的不同,主要症状亦不相同。

肾虚痛者,应属虚劳范围,兹不重述。

1.风寒腰痛主要是指外感风寒发为腰痛者。

主症:腰痛,恶风寒,头痛身疼。

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苍术10g,细辛3g,黄芩10g,生地黄15g,白芷10g,甘草3g。

如偏风湿者,其腰重酸痛,宜发表祛湿,改羌活胜湿汤。

方药: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蔓荆子10g,藁本10g,防风10g,甘草3g。

2.寒湿腰痛主要是指阳虚内寒,寒从内生,湿从寒化。

主症:腰酸重冷痛,得热痛减,手足欠温,头晕肢倦,骨节疼痛,口不渴,二便调。

治法:温阳散寒,真武汤。

方药:附片15g(先煎半小时),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5g,生姜10g。

3.痰饮腰痛是指素患痰饮之人腰痛。

主症:腰痛时作时止,咳吐痰涎,胸痞脘闷,食少,呼吸不利,腹中有声。

苔腻,脉滑。

治法:涤痰蠲饮。

方药:桂枝二陈汤。

桂枝10g,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3g。

加减法:湿痰盛者,加苍术10g,薏苡仁15g,厚朴15g;痰清稀者,加白芥子10g,生姜10g;气逆痰壅者,加紫苏子10g,郁金6g。

4.气滞腰痛气盛之人情志不畅,逆气郁结脾肾经络之间而致腰痛。

主症:腰背胀痛,噫气腹满,胸胁胀闷,不饥食少,矢气肛坠。

舌白,脉弦缓。

治法:理气解郁。

方药:越鞠丸(《丹溪心法》)。

川芎10g,苍术10g,香附10g,栀子仁10g,神曲15g加减法:胸闷食少者,加藿香10g,厚朴15g;噫气者加紫苏叶10g,郁金6g;小便黄赤者,加茵陈10g,蚕沙10g;苔厚者,加山楂肉15g,莱菔子10g;腰腹肌肉胀者,加蒺藜子10g,丝瓜络30g。

5.血瘀腰痛主要是指跌凝闪挫以后,努破脉络致瘀血腰痛者。

主症:腰痛如锥如刺,日轻夜重,转则痛甚,近之则痛剧,二便不利。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辨证治疗腰痛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和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如果是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

如果是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

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其次,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第三,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历代医家都重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

因此,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在诊断方面,腰痛的主要症状是自觉一侧或两侧腰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同时,还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实证腰痛症状:腰部胀痛,灼热难忍,或刺痛钻心,按之痛甚,或痛处有结节,或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等症,苔黄腻或腻厚,脉滑数或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中医腰痛辩证护理操作考试案例

中医腰痛辩证护理操作考试案例

中医腰痛辩证护理操作考试案例
病历案例:
患者:
男性,35岁,工程师。

主诉:
腰痛,持续3个月。

病史:
患者自3个月前开始感到腰背部隐痛,无明显外伤史,加重时活动受限,无放射痛。

近期加重,腰背部发凉,时有沉重感。

辩证分析:
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可以判断为中医学中的“肾虚”引起的腰痛。

肾主藏精,主腰背。

该患者的腰背部隐痛、发凉感以及沉重感都与肾脏功能失调有关。

辨证施护:
1. 按摩治疗:根据“肾藏精”的理论,可以进行减轻腰背部隐痛的按摩。

使用中医手法,如推、揉、捏等,帮助调理肾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2. 中药熏蒸:选择一些有温肾壮阳的中药,如菟丝子、肉苁蓉、锁阳等,进行熏蒸治疗。

通过蒸气中的药物成分吸入,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起到活络祛寒、温通经脉的作用。

3.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肾经相关穴位,如肾俞穴、肾俞后穴等,刺激和调理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背部的气血供应,缓解疼痛。

4. 调理生活习惯: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寒湿环境等,以改善肾脏功能,减轻腰痛症状。

5. 中药内服:可以口服一些适合患者肾虚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助阳益肾丸等,以补益肾气、强化腰背部的功能。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要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合理控制疼痛感,避免出现过度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腰痛的辨证施护
邓颖平
关键词:腰痛;辨证施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6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2C-0570-01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也可能与背腿等部位疼痛合并出现为特征的疾病。

其发生主要是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以寒湿多见,内伤则劳伤肾气为多,闪挫坠堕也有所见。

现将本病的辨证施护报告如下。

1 辨证施护
1.1 寒湿型 以寒邪为主,症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遇阴雨天疼痛加重。

施护:①保持室内干燥清洁,以防潮湿;②注意保暖避风寒,忌贪凉喜水,及时更换衣服、被褥;
③忌食生冷食物;④腰局部冷痛甚着隔姜片灸3次~5次,艾条熏灸10min~20min,也可以熏床熏蒸,药物伸筋草、透骨草等;
⑤汤药宜热服,可饮少许药酒以散寒,温经通络。

1.2 湿热型 以湿热之邪为主,症见腰部驰痛、重坠,痛处伴有热感,久坐、热天、雨天疼痛加剧,活动后可减轻。

施护:①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勤换内衣;②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酒、辛辣、厚腻之品;③汤药宜温服。

1.3 淤血型 以气滞血瘀为主,症见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施护:①局部按摩,勤洗澡,用热水洗擦;②以胡桃肉3个、桃仁7粒共捣烂、酒糟调,敷掌心,左痛敷右,右痛敷左。

1.4 肾虚型 以酸软为主,症见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施护:①节制房事,劳役适度;②以肉桂30g、吴茱萸90g、生姜120g、葱头30g、花椒60g,捣均炒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共20min~30min;③以狗脊、川杜种,水煎服;④针刺肾俞、命门、委中,针用补法。

2 讨论
在《养生方》中提到腰痛的护理方法有:①进食之后,不能立刻平卧,需作散步:因为胃的腐熟,需要肾的温煦,适当活动,可使肾气通畅,不会腰痛。

②使大便通畅,每日定时解便,即使大便不干燥,也不应该用力过度,否则会引起腰痛。

腰痛病程长,缠绵难愈,病人易情绪低沉,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进行锻炼(如打太极拳等),配合治疗,以利康复。

作者简介 邓颖平单位:435300,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1-12-12)
(本文编辑郭海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