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合集下载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而言。

腰为肾之府,腰部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西医的风湿病、腰肌劳损、肾脏疾病、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我院2012年共收治腰痛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

现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0—78岁,寒湿证28例,湿热证26例,肾虚证23例。

瘀血证23例,结果治愈89例,治愈率89%,好转11例,好转率12%,总有效率100%。

2、一般护理2.1病室要整洁、干燥、舒适、日光充足、温度适宜。

2.2腰痛病人应睡木板床,床褥可稍厚,不宜卧软床。

2.3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症状缓解后,也不宜做伸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防止因剧烈的动作引起病情反复。

2.4慢性腰痛不甚者,宜适当进行腰部活动,使筋络舒展,气血通畅,而痛可缓。

2.5腰痛患者,因活动受限,心情比较急躁,内伤腰痛病人,往往顾虑更多,医护人员应多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为病人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如使其了解如何进行预防和加强锻炼,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6一般腰痛病人的饮食,不必特别限制,可随病人喜好配膳。

2.7除内服中药治疗外,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贴膏药、药物熏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效果。

2.8针灸常用穴位有中渚、合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中极、阳陵泉等。

2.9肾虚腰痛有肾下垂时,可用腰带,腹带托起固定。

3、辩证施护3.1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甚则疼痛难于转侧,每逢阴雨,寒冷加剧,虽卧床休息亦不得缓解。

舌苔白腻,脉沉紧。

护理原则:祛寒化湿、温经通络。

①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

多暴晒,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

②要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到室外活动,以防病情加重。

鼓励病人多晒太阳。

腰部可用围腰保暖。

③宜食温性食品,忌生冷。

精品-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精品-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精品-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阴虚型、肾阳虚型,治法分别是散寒除湿、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滋补肾阴、补肾壮阳(补益肾阳的作用),可在医师指导下用甘姜苓术汤、四妙丸等进行治疗。

1.寒湿腰痛:采用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治法,使用的方药为甘姜苓术汤。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2.湿热腰痛:采用清热利湿,舒筋止痛的治法,使用的方药为四妙丸。

注意孕妇慎用,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3.瘀血腰痛: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治法,方药为身痛逐瘀汤。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4.肾阴虚型:采用滋补肾阴,濡养筋脉的治法,方药为左归丸。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孕妇、儿童禁用。

5.肾阳虚型:采用补肾壮阳,温煦经脉的治法,方药为右归丸。

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

患者出现腰痛要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以随意服用或乱用药物。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一)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肝肾亏虚证:腰腿痛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佩戴腰托保护和支撑,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塌渍,TDP照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3.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正确使用辅助工具行走,防止跌倒。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做好健康宣教。

3.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腰椎牵引的护理1.牵引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牵引的重量、角度及固定带松紧要适宜。

3.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

若出现不适时,通知医生处理。

4.注意防寒保暖,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二)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2)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2.术后护理(1)术后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辨证治疗腰痛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和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如果是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

如果是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

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其次,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第三,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历代医家都重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

因此,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在诊断方面,腰痛的主要症状是自觉一侧或两侧腰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同时,还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实证腰痛症状:腰部胀痛,灼热难忍,或刺痛钻心,按之痛甚,或痛处有结节,或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等症,苔黄腻或腻厚,脉滑数或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腰腿痛的辩证施护

腰腿痛的辩证施护
▪ 肾虚型:此证腰部酸软空痛t绵缩不休.腰膝无 力,遇劳更甚.卧则症减.喜捶喜接,手足不温 ,畏寒喜暖。
辩证施护
▪ 1.风寒湿型
▪ 1)保持病室干燥温暖,向阳避风,避免居住潮湿之 地.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之天气到室外 活动,要尽可能避免关节肘臂外露。鼓励病人多晒太阳。
▪ 2)在疼痛剧烈的部位加甩扣套.疼痛缓解后.给病人作
▪ 4)孺防褥疮,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 翻身时最好用翻身板或手获病人肩、臀部同时翻 动.防止配舍不当产生剪氏应力.侧卧时.背部 用枕头顶住或用翻身板靠好,定时按摩皮肤受压 处,及时处理大小便。
辩证施护
▪ 5)部分病人困生活 自理能力差,心情比较急躁 甚至感到绝望,护理人员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尽快穗定病人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辩证施护
▪ 3)久卧伤气,久坐伤内,病情稳定后即应加强锻炼,如 打太极拳、气功、温浴、八段锦等可使气血畅通.肌骨坚 定.利于康复。 对那些不能下床者.嘱其在床上活动四 肢.勤翻身. 有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 谨防褥疮的发生。 对悲观忧郁耆应加强精抻护理。
▪ 4)在饮食上宜食温性食品,如牛内,羊肉、狗内等;多 用姜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禁食生冷瓜果、晕腥 油腻、酸性食物.以免积湿生痰而加重病情。 中药水荆 宜温服,服后同饮步量风湿酒以助药效。服药时间最好是 在早晨与睡前,因为此证患者活动障碍以晨起为甚.疼埔 以夜间加重为多,早晚分服药,意在发作前及时截治.有 利于药效的发挥,控制病情发展。
▪ 2)腰部垫枕,用棉布阿放棉花的钝三角形 长枕垫在伤处.由于柔簌和吸水性好.可 减步或预防褥疮,也可避免腰部辟空、减 少腰部活动.使肌 肉放松.为损伤的组织 修复、瘀血的吸收创造条件。
辩证施护

腰痛的辨证施护

腰痛的辨证施护

·临床研究·腰痛的辨证施护邓颖平关键词:腰痛;辨证施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65文章编号:1674-4748(2012)2C-0570-01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也可能与背腿等部位疼痛合并出现为特征的疾病。

其发生主要是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以寒湿多见,内伤则劳伤肾气为多,闪挫坠堕也有所见。

现将本病的辨证施护报告如下。

1 辨证施护1.1 寒湿型 以寒邪为主,症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遇阴雨天疼痛加重。

施护:①保持室内干燥清洁,以防潮湿;②注意保暖避风寒,忌贪凉喜水,及时更换衣服、被褥;③忌食生冷食物;④腰局部冷痛甚着隔姜片灸3次~5次,艾条熏灸10min~20min,也可以熏床熏蒸,药物伸筋草、透骨草等;⑤汤药宜热服,可饮少许药酒以散寒,温经通络。

1.2 湿热型 以湿热之邪为主,症见腰部驰痛、重坠,痛处伴有热感,久坐、热天、雨天疼痛加剧,活动后可减轻。

施护:①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勤换内衣;②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酒、辛辣、厚腻之品;③汤药宜温服。

1.3 淤血型 以气滞血瘀为主,症见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施护:①局部按摩,勤洗澡,用热水洗擦;②以胡桃肉3个、桃仁7粒共捣烂、酒糟调,敷掌心,左痛敷右,右痛敷左。

1.4 肾虚型 以酸软为主,症见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施护:①节制房事,劳役适度;②以肉桂30g、吴茱萸90g、生姜120g、葱头30g、花椒60g,捣均炒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共20min~30min;③以狗脊、川杜种,水煎服;④针刺肾俞、命门、委中,针用补法。

2 讨论 在《养生方》中提到腰痛的护理方法有:①进食之后,不能立刻平卧,需作散步:因为胃的腐熟,需要肾的温煦,适当活动,可使肾气通畅,不会腰痛。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

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

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寒湿型【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

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

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活络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发表时间:2013-10-31T11:16:27.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邵卫静李爱华房淑娟金凤霞[导读] 腰痛病人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故应慎起居,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强防护。

邵卫静李爱华房淑娟金凤霞 (即墨市中医院 266200)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427-02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而言。

腰为肾之府,腰部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西医的风湿病、腰肌劳损、肾脏疾病、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我院2012年共收治腰痛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

现介绍于下:
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0—78岁,寒湿证28例,湿热证26例,肾虚证23例。

瘀血证23例,结果治愈89例,治愈率89%,好转11例,好转率12%,总有效率100%。

2、一般护理
2.1病室要整洁、干燥、舒适、日光充足、温度适宜。

2.2腰痛病人应睡木板床,床褥可稍厚,不宜卧软床。

2.3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症状缓解后,也不宜做伸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防止因剧烈的动作引起病情反复。

2.4慢性腰痛不甚者,宜适当进行腰部活动,使筋络舒展,气血通畅,而痛可缓。

2.5腰痛患者,因活动受限,心情比较急躁,内伤腰痛病人,往往顾虑更多,医护人员应多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为病人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如使其了解如何进行预防和加强锻炼,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6一般腰痛病人的饮食,不必特别限制,可随病人喜好配膳。

2.7除内服中药治疗外,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贴膏药、药物熏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效果。

2.8针灸常用穴位有中渚、合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中极、阳陵泉等。

2.9肾虚腰痛有肾下垂时,可用腰带,腹带托起固定。

3、辩证施护
3.1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甚则疼痛难于转侧,每逢阴雨,寒冷加剧,虽卧床休息亦不得缓解。

舌苔白腻,脉沉紧。

护理原则:祛寒化湿、温经通络。

①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

多暴晒,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

②要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到室外活动,以防病情加重。

鼓励病人多晒太阳。

腰部可用围腰保暖。

③宜食温性食品,忌生冷。

可食米面粗粮、新鲜水果蔬菜,如小米、玉米、高粱米、葱头、豆豉、西红柿、黄花菜、排骨、瘦肉、蛋类等。

且应多配用利湿之品,如苡仁、鳝鱼、鳗鱼、扁豆、蚕豆、赤豆等。

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

酒类性热而又能通经活络,亦可酌量使用。

④中药宜温服或热服。

可给药酒服用或采用局部温热疗法,并应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3.2湿热证:腰部疼痛,痛处有灼热感,暑热天或阴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或有减轻。

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护理原则: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①病人的床位则应设在比较凉爽,温度不高的地方。

但不宜直接吹风。

②饮食应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可多食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菱、藕、香蕉、西瓜等。

③中药宜温服或凉服。

④局部忌用温热疗法。

如灸法、热敷等 3.3肾虚证:腰部酸软空痛,绵绵不休,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喜捶喜按,手足不温,面色晄白。

舌淡,脉沉细无力。

护理原则:温补肾阳。

①病人多畏寒喜暖,病室宜应温暖、向阳、避风。

②可多选用补肾、活血、散瘀等作用的食品,如玉米面、栗子、核桃肉、莲子、黑豆、芝麻、木耳、羊肝、猪肾等,可助药物补肾之力。

③适当增加锻炼,增强体质。

3.4瘀血证:腰痛如刺如锥如折,痛有定处拒按,甚至难以转侧,或有血尿。

若因跌扑闪挫引起者,多有外伤史。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护理原则:活血化瘀。

痛剧时休息,痛稍缓即应及早开始锻炼。

进行腰部活动,使气行瘀散,经络疏通,疼痛得以缓解。

给红花酒口服或局部按摩,可以活血祛瘀止痛。

4、健康指导
4.1腰痛病人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故应慎起居,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强防护。

4.2肾虚者应节制劳欲,以使肾气尽快的恢复
4.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做突然转动腰部的强迫性动作。

从事长期站立或蹲位工作和重体力劳动者,要注意工间休息,提倡做工间操,避免扭伤,碰伤和脊椎外伤,以免劳伤增重腰痛。

参考文献
[1]何宝昌.中医护理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1—42.
[2]吕素英.内科学及护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47—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