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车道设计说明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设计方法

一、概述
国道050线广西河池保 平K3006+550避险车道
四川广元市国道212线避险车道
一、概述
连霍高速河南段避险车道
连霍高速河南段避险车道
二、现有避险车道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避险车道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很少,国家对 紧急避险道尚无统一标准。 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规范或指南的引导,已建成的避 险车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些车辆冲入避险车道驾 驶员仍然不能逃脱死亡或严重伤残的厄运,避险车道没有 充分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避险车道组成及设计
制动砂床的深度:具有一定深度是保证材料完全发挥其滚 动阻力的必要条件。制动砂床的材料深度不应小于46厘米,一 般来说深度范围在46厘米至76厘米,沿着避险车道入口至前方 30米深度应由浅至深过渡,由7~10厘米过渡至正常深度(46 ~76厘米)。 制动砂床的排水系统:制动床集料被污染或板结的主要原 因是缺乏适当的排水系统。 对制动床造成污染的细料主要是通过水的漫流带来的。这些 细料充实在集料的孔隙中,使集料的密实度增加,导致其滚动 阻力减小。 因此,完备的排水系统是保证制动床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 障。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
201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现有避险车道设置存在的问题 三、避险车道的设置方法和类型 四、避险车道组成及设计 五、工程实例
一、概述
山区公路为克服道路高差,设置连续长坡难以避免。连续长下坡和 重型车辆的结合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超载超限又加剧了危险。
一、概述
近年,我国的事故统计表明,山区公路的事故主要集中在长陡 下坡,而且事故后果严重。 长下陡坡的事故原因:连续制动导致刹车毂温度急剧上升,引 发刹车系统出现功能性故障,发生车辆失控的现象。
四、避险车道组成及设计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总体设计、设置位置、设计参数、救援车道、排水设施、配套交通安全设施。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新建、改建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T 28650 公路防撞桶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紧急避险车道在公路主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专供制动失效货车驶离主线、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设施。
简称避险车道。
3.2引道从公路主线外侧行车道引出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主线进入避险车道制动床的专用车道。
3.3制动床沿引道方向铺设的、按一定宽度、一定厚度和一定坡度铺设的集料,可使制动失效货车减速停车。
3.4入口速度制动失效货车驶入制动床的瞬时速度。
3.5消能设施设置于制动床端部、使驶入制动床的制动失效货车进一步消能减速的设施。
3.6救援车道紧邻制动床设置、供救援车辆和制动床维护车辆使用的专用车道。
4 总体设计4.1 避险车道宜按照“保障安全、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并应强化与超载超限车辆治理、提供警示信息、加强货车制动检查、强化速度管控等措施的配合使用。
4.2 避险车道宜采用上坡制动床型,见图1。
当采用其他类型的避险车道时应进行充分论证,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一、避险车道的定义
所谓的避险车道,就是在交通行动过程中,用于提供驾驶员快速逃离交通事故场地的一条车道,同时也可以用作抢救受伤乘客的安全措施。
二、避险车道的设置
1.根据交通规划设计,通常情况下,驾驶员在行驶时应注意注意和寻找避险车道,例如通过行驶在具有安全隔离栏的车道,或者通过行驶在双面安全隔离栏的车道。
2.其他情况下,驾驶员在行驶时也应该留意有避险车道,例如在驶近路口、村庄、拐角处、车流拥挤的高速公路等地,都可能出现避险车道。
3.遇到危险汇集点时,尤其应该留意避险车道,如可能出现碰撞的交叉路口、高速公路拆迁地段、森林、火灾地带、湖泊与河流等。
4.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应留意避险车道的设置,在每20至30公里,应设置一个避险车道,在高速公路路口处,应设置至少一个避险车道,也可以在路口处用三面隔离条,设置两个避险车道。
5.行驶在一般道路上,应设置一个宽2.5米的避险车道,以及当行驶在坡道、弯道、隧道、桥梁处,应设置两至四个宽2.5米的避险车道,以减少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6.对于特殊道路。
避险车道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长大下坡路段,由于地形复杂、坡度大,载重货车因制动失效发生的事故尤为突出。
为有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有必要在重点路段设置避险车道。
二、方案目标1.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因制动失效导致的交通事故。
2. 保障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驶入避险车道,避免事故扩大。
3. 提升避险车道的使用效率,确保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三、方案内容1. 避险车道设置原则- 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避险车道的位置和数量。
- 确保避险车道与主线道路的连接顺畅,便于驾驶员快速驶入。
- 考虑到车辆制动距离,合理设置避险车道的长度和宽度。
- 依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避险车道的坡度。
2. 避险车道类型- 按照功能,避险车道可分为普通避险车道和紧急避险车道。
- 普通避险车道适用于一般制动失效的车辆减速。
- 紧急避险车道适用于制动失效且需要紧急减速的车辆。
3. 避险车道设计方法- 根据车辆制动性能和驾驶员反应时间,确定避险车道的长度和宽度。
- 合理设计避险车道的坡度,确保车辆在驶入时能够有效减速。
- 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标线,引导驾驶员正确驶入避险车道。
- 在避险车道两侧设置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影响车辆行驶。
4. 避险车道维护与管理- 定期对避险车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设施。
- 对避险车道进行专项养护,确保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 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对避险车道重要性的认识。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避险车道设置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2.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进行避险车道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
4. 对避险车道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专项方案,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1. 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避险车道设计说明

G210线K2719+700避险车道设计说明国道G210线K2716+600~K2721+300段地处河池市河池镇大山塘,地势险峻,山高路陡,连续下坡长达4.7公里,大型货车因刹车失控,频繁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与水南路G050线K3001+000~K3006+000段(坡长5公里)并列为自治区重点整治危险路段。
2005年12月河池公路管理局在水南路G050线K3004+264处增设一条避险车道,至今已成功施救30多辆大货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年14人减至年4人。
根据这次成功经验,河池公路管理局对大山塘路段多次勘察,提出在K2719+700处增设避险车道的设想。
一、设置避险车道的原因据河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金城江大队“道路交通事故月报表”统计,国道G210线大山塘路段(K2716+600~K2721+300)自2001年11月开通至2007年1月,共发生交通事故215起,其中特大事故10起,重大事故26起,共造成61人死亡,38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29461元。
近两年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K2719+900处。
经交警部门事故现场鉴定,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机动车超速、超载引起的。
拟建中的避险车道起点桩号在G210线K2719+700处,距坡顶3.1公里,坡底1.6公里,该处前方200米弯道交通事故频率最高。
该路段连续下坡4.7公里,平均坡率为4.20%。
最大纵坡为7%,最小纵坡为2.0%,纵坡大于6.0%坡段有5处,共长2085米,占整段纵坡44.36%。
由于连续下坡,超重货车长时间刹车,引起刹车片发热,续而发软,引发刹车失灵,造成交通事故。
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避免车毁人亡,故拟建避险车道。
二、避险车道位置选定G210线寨任二级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
大山塘段地势险恶,山高谷深,坡陡路弯,高差起伏大,K2716+600~K2721+300段变坡点达15处,弯道有9处,弯道最小半径为200米。
公路避险车道设计指南

公路避险车道设计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路线、路基路面、交通安全设施、救援设施、监控和照明设施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T 280 路面标线涂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避险车道在行车道外侧设置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入、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车道。
3.2引道引导制动失效车辆驶离公路主线至避险车道制动坡床的连接道路。
3.3制动坡床由一定松散材料铺筑,供制动失效车辆减速停车的坡道。
3.4服务车道在制动坡床右侧设置的、供救援、养护、维修车辆使用的专用车道。
3.5应急车道当引道与主线切线方向的夹角大于5º,且引道长度不足150m时,在主线行车道右侧增设的专用车道,供失控车辆避险驶入。
3.6坡床材料由具有一定强度、滚动阻力系数较大、清洁、不易板结风化的材料构成,利于车辆减速的路床铺筑物。
4 一般规定4.1 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宜在路线右侧、视距良好的路段设置避险车道。
4.2 避险车道一般由引道、制动坡床、服务车道、交通安全设施、救援设施、监控、照明设施组成。
4.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条件时,宜在制动坡床右侧设置服务车道。
4.4 避险车道与相邻互通、服务区等服务设施的出、入口间距一般不小于3km,条件受限时,不应小于1km。
4.5 避险车道不应设置在桥梁上,桥梁段横风大于7级时,避险车道应设置在桥梁前。
《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细则》(送审稿)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201*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细则(送审稿)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Highway Escape Lane201*-xx-xx 发布 201*-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细则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Highway Escape LaneJTG/T ***—201*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出版社前言根据交通运输部交办公路函【2015】312号文《关于下达2015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承担对《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细则》(JTG/T **—201*)(以下简称“细则”)的制订工作。
制订工作总结了我国近年来的公路避险车道科研、设计和运营经验,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外的相关标准与先进技术,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实用”的指导原则,对避险车道的功能、分类、设施配置、设置位置等作出规定,给出驶离匝道、制动床、救援车道、消能设施、配套交通安全设施、排水设施、照明设施、监控设施的设计要求,以规范和指导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
细则分为10章,分别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驶离匝道、5 制动床、6 救援车道、7 消能设施、8 配套交通安全设施、9 排水设施、10 照明和监控设施。
细则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起草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由云南公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起草第6章,由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起草第7章、第10章,由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第8章,由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起草第9章。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标准日常管理组,联系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院,邮编:100088,电话:************),以便修订时研用。
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1概述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经常出现载重货车因制动失效,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现象。
对于长大纵坡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研究。
紧急避险车道作为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欧美广泛应用了多年。
其应用实践证明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避险车道的设置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设计目前尚缺少专门规范。
在东西高速公路设计中,中、西标段共设置了27处紧急避险车道。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拟对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类型、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地总结。
2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分析2.1规范要求东西高速公路几何设计采用欧洲(法国)标准,对于地形特别困难路段,ICTAALl985给出了最大纵坡及坡长指标,见表1。
表1纵坡坡长指标表(单位:% / m)欧洲标准路线纵面设计和国内存在较大理念差别,前者在规范规定的最大纵坡之内,坡长一般不受限制。
欧洲标准规定长大纵坡路段坡度设计应尽量采用平均坡度,认为较长的坡长对视距、行驶安全更为有利。
如一个坡长为3000m,平均坡度为5.5%的路段,这个坡段最好采用5.5%一个坡度设置到底(这一结论与国内规范截然相反)。
欧洲规范要求在长大坡路段应坚决避免插入短的缓坡,研究结论认为,陡坡之间的缓坡会给司机造成陡坡结束的错觉,容易引起更大的安全问题。
2.2长大纵坡风险的判定2.2.1研究方法法国高速公路和道路技术研究部门(SETRA)对长大纵坡进行了研究,通过两种方法来确定长大纵坡路段风险判定条件,这两种方法分别是:(1)对重型车辆在长大纵坡上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2)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辆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2.2.2车辆的制动性能研究者认为:长时间的制动或频繁制动会使刹车片过热从而导致危险,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状态时,紧急制动需要更大的制动力,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危险。
研究结果显示汽车在30km/h恒定速度下,经过一个长6km,坡度为6%的下坡后,其制动性能将下降到40%以下,此时刹车片的温度升高到350o C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210线K2719+700避险车道设计说明
国道G210线K2716+600~K2721+300段地处河池市河池镇大山塘,地势险峻,山高路陡,连续下坡长达4.7公里,大型货车因刹车失控,频繁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与水南路G050线K3001+000~K3006+000段(坡长5公里)并列为自治区重点整治危险路段。
2005年12月河池公路管理局在水南路G050线K3004+264处增设一条避险车道,至今已成功施救30多辆大货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年14人减至年4人。
根据这次成功经验,河池公路管理局对大山塘路段多次勘察,提出在K2719+700处增设避险车道的设想。
一、设置避险车道的原因
据河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金城江大队“道路交通事故月报表”统计,国道G210线大山塘路段(K2716+600~K2721+300)自2001年11月开通至2007年1月,共发生交通事故215起,其中特大事故10起,重大事故26起,共造成61人死亡,38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29461元。
近两年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K2719+900处。
经交警部门事故现场鉴定,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机动车超速、超载引起的。
拟建中的避险车道起点桩号在G210线K2719+700处,距坡顶3.1公里,坡底1.6公里,该处前方200米弯道交通事故频率最高。
该路段连续下坡4.7公里,平均坡率为4.20%。
最大纵坡为7%,最小纵坡为2.0%,纵坡大于6.0%坡段有5处,共长2085米,占整段纵坡44.36%。
由于连续
下坡,超重货车长时间刹车,引起刹车片发热,续而发软,引发刹车失灵,造成交通事故。
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避免车毁人亡,故拟建避险车道。
二、避险车道位置选定
G210线寨任二级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
大山塘段地势险恶,山高谷深,坡陡路弯,高差起伏大,K2716+600~K2721+300段变坡点达15处,弯道有9处,弯道最小半径为200米。
根据交警部门和金城江公路局这几年来从汽车交通事故中调查得知,机动车连续下坡2公里后,刹车片已发热发软,制动开始失灵,大部分车到大山塘大桥K2719+230处,刹车已全部失灵,K2719+180~K2720+100段有两处弯道,为S型,弯道半径R1=200米,R2=256.36米,纵坡为-7%。
路又弯又陡,机动车高速下行,拐过第一个弯道后,很难拐过第二个弯道,在离心力作用下,机动车冲出行车道,轻则翻车,重则撞山,车毁人亡。
经过多次勘查,确定把避险车道建在第二个弯道(K2719+700~K2720+100)上,能最大限度发挥险车道作用。
具体位置有两处:①避险车道起点在弯道的曲中点K2719+900处,沿弯道圆曲线切线方向布置,机动车拐不过弯道时可冲进避险车道内避险。
②避险车道起点在弯道直缓点K2719+700处,机动车拐过第一个弯道后,可直接冲进避险车道内避险。
经过多次比较,位置②优于位置①。
位置①需挖开山体,工程量很大,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且位置在弯中,施救时比较危险。
位置②填方大,挖方少,工程量少,在弯道与避险车道夹角处可建施救平台,视线良好,施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