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和水蒸气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的变化教案
教学主题: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认知水的变化形式;
2. 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3. 通过实践感受水的变化。

教学内容:
1. 液体变固体——冰;
2. 液体变气体——水蒸气;
3. 固体变液体——融化;
4. 气体变液体——凝结。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
老师展示几张图片,鼓励幼儿谈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变化形式呢?”
Step 2 实验准备
- 需要的材料:冰块、水壶、盖子、碗、镊子等;
- 老师指导幼儿用镊子将冰块放入碗中;
- 老师指导幼儿将盖子盖在水壶上,并让幼儿摸一摸水壶的外壳。

Step 3 实验过程
- 老师将水壶放在火上加热,让幼儿观察水壶内部情况,同时问幼儿:“你们觉得水壶内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 当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时,老师让幼儿感受水壶的热度;
- 老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盖子盖在水壶上,让幼儿看到水蒸气在盖子上凝结成水滴;
- 老师向幼儿灌输水的变化过程:液体变固体(冰)——液体变气体(水蒸气)——气体变液体(凝结);
- 老师将碗中的冰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冰的状态;
Step 4 结语
- 老师鼓励幼儿总结水的变化形式,以及变化过程;
- 老师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教学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很生动有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 尽可能地让幼儿亲身参与实验,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3. 老师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备,确保实验过程顺利。

《冰、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冰、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冰、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冰、水和水蒸气的物理性质和互相转化干系。

2. 掌握冰、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
1. 冰、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

2. 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干系。

3. 冰、水和水蒸气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冰、水和水蒸气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物质状态,并提出问题:“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什么干系?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步:进修(20分钟)
1. 讲解冰、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干系。

2.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三步: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水和水蒸气的转化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冰、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冰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水的沸点是多少摄氏度?水蒸气是什么状态的物质?
第五步: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物质的互相转化规律,拓展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及其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蒸气与水的关系;2.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物品:水、冰块、盐;3. 教学课件:教学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水和水蒸气的日常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水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流动等。

3. 学习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气是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4. 进一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关系;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扩大对水和水蒸气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到了水和水蒸气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2、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1.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课件)2.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直捣主题。

让学生观看动画《可爱的小水人》,了解‘小水人’发生了哪些形态变化,再联系生活说说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使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板书:固态液态气态)2.视频感知,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霜和雪一般又出现在哪个季节呢?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出示课件)3.动手填表,梳理知识。

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通过讨论完成57页的表格。

(出示课件)4.理性认识,进行归纳。

我们通过对前面的观察和讨论,你知道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水教案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水教案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各种各样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水的不同形态:液态、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2.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

3. 探索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水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冰、水、水蒸气)、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水、水蒸气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液态、固态、气态的特点。

(2)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冰融化成水为例,讲解水的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理解三态变化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水的三态变化图。

(2)教师评价并指导。

(2)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怎样保护水资源?”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各种各样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液态、固态(冰)、气态(水蒸气)(2)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3)水的环保与珍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图。

(2)写一篇关于“珍惜水资源”的短文。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图: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珍惜水资源短文:1. 关紧水龙头,不让水白白流走。

2. 洗菜水、洗澡水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

3. 鼓励家人、朋友一起节约用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索、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水和水蒸气【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我们每天都与它有着密切的接触。

本教案将以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循环和应用。

【学习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理解其分子结构。

2.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3. 掌握水的重要性,认识水的应用及节约意识。

【学习内容】一、水的特性1. 水的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水分子的结构: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二、水的三态变化1. 固态转液态:熔化。

2. 液态转气态:蒸发。

3. 气态转液态:凝结。

4. 液态转固态:凝固。

三、水的循环1. 蒸发: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液态水的沉淀:形成云、雨滴等。

3. 降水:水从云中以雨、雪、冰等形式回到地面。

4.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水通过河流和地下水层流回大海。

四、水的应用及节约意识1. 生活用水:饮用、洗涤、烹饪等。

2. 农业用水:灌溉农作物。

3. 工业用水:制造、冷却等。

4.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具体节水措施。

【教学流程】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杯水,引起学生对水存在形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约15分钟)1. 介绍水的存在形态和分子结构,并展示水分子结构模型。

2. 通过实验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向学生解释其原因。

实验:将一杯水放在桌上观察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3. 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地球上的流动方式。

三、学生操作与实践(约2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水的蒸发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2. 学生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a) 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b) 水蒸气是如何转变为液态水的?c) 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四、概念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教师进行概念巩固,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并进行简要总结。

《冰、水和水蒸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冰、水和水蒸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冰、水和水蒸气》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冰、水和水蒸气的特性和互相转化干系;2.掌握冰、水和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3.理解冰、水和水蒸气在自然界和平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导学内容:1.冰、水和水蒸气的特性;2.冰、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3.冰、水和水蒸气在自然界和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引入导学:通过展示一个装有冰块、水和水蒸气的容器,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干系,并引发学生对冰、水和水蒸气的思考。

2.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冰、水和水蒸气的特性,包括其物理性质、分子结构等内容。

3.进修过程:(1)学生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干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

(2)实验探究: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成水和水蒸气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讲解:教师对冰、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4.拓展应用:(1)自然界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冰、水和水蒸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冰川的形成、水循环等。

(2)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探讨冰、水和水蒸气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途景,如烹饪、工业生产等。

5.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思考冰、水和水蒸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它们。

四、导学作业:1.完成《冰、水和水蒸气》相关的练习题目,稳固所学知识;2.观察家庭中的冰、水和水蒸气的应用情况,并做一份观察报告;3.准备一个小组展示,介绍冰、水和水蒸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五、导学反馈:1.针对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问题和怀疑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必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四年级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四班级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缘由。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

情感目标1.情愿与其他同学谈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学问目标1.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第一课时)引入一.猜谜嬉戏1.师出谜面:"透亮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探究活动一.活动:"化冰试验'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

'2。

观看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

依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二。

活动:"动还是静?'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留意事项。

2。

试验1:让冰自然溶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

试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试验,做好记录。

5.完成课本上的试验记录表。

拓展:一.将试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活动:"小小相互沟通会'四班级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1.将试验记录与大家共享。

2.相互评价探究活动一.活动:"统计分析'1.依据试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连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转变?一.相互沟通活动。

1.相互沟通试验中的胜利和失败。

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拓展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状况。

"科学汇报会'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探究活动一.争论会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2。

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3。

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

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1.自学科学在线。

2。

相互沟通自学成果。

拓展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板书设计7.冰、水和水蒸气冰:水水蒸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水和水蒸气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
的条件。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
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
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
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
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
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
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
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
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
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
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
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100℃
0℃
冰水水蒸气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