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冰、水和水蒸气
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王小梅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落实到《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由于温度变化,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前一课“水珠从哪里来”,与本课共同组成探究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的研究活动。
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干了,晾起来的衣服干了,烧开水等等。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初步认识。
比如衣服上的水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是在他们的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1.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2.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
因此,对“白汽”的研究认识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
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教学准备:一小杯水、玻璃片、小烧杯、大烧杯各一只、毛巾、手电筒、黑色KT板、5倍放大镜、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热水、记录单。
《冰、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冰、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冰、水和水蒸气的物理性质和互相转化干系。
2. 掌握冰、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
1. 冰、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
2. 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干系。
3. 冰、水和水蒸气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冰、水和水蒸气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物质状态,并提出问题:“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什么干系?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步:进修(20分钟)
1. 讲解冰、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干系。
2.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三步: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水和水蒸气的转化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冰、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冰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水的沸点是多少摄氏度?水蒸气是什么状态的物质?
第五步: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物质的互相转化规律,拓展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降落是由于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亮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置惩罚办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分歧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A.偏大B.偏小C.正确7.从分歧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A.偏大B.偏小C.正确8.加热装配中,石棉网的感化是()。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详解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
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
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最新7、冰、水和水蒸气分析教学讲义ppt

脉诊
【学习目的要求】
1. 理解脉象的含义、诊脉的原理及意义。 2. 了解诊脉部位的演变,掌握寸口诊法。 3.掌握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 掌握正常脉象(平脉)的形态、特点及生理变异。
食停滞 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痛,惊
虚脉类:应指无力 虚脉-举按无力,软而空豁 -气血两虚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俱虚,诸虚劳损,主湿 微脉-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阴阳气血诸虚,阳气暴脱 代脉-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风,痛,跌仆损伤 短脉-首尾俱短,不及本部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6。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
浮脉类:---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脉位
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沉脉类:脉位较深,重按始得
沉脉、伏脉、弱脉、牢脉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至数
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疾脉、促脉、动脉
虚脉类:应指无力
脉形
虚脉、细脉、微脉、代脉、短脉
脉势
2)总按、单按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脉象。 单按---用一指诊察寸关尺寸某一部脉象。
注意事项平息、五十动。
平息:医生诊脉时呼吸平静、调匀、以便以 息计数;并集中思想。
时间: 诊脉必平旦(清晨)。 五十动:每次诊脉时间必满五十动。(以2—3分
钟为宜)
5. 正常脉象(平脉):
水蒸气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总结
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 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 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 态之间的变化。
冰水水蒸气

冰、水、水蒸气
三年二班彭佑霖
11月以后,北方迎来了冬爷爷。
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除了讨厌的寒冷和北风以外,还有美丽的雪花和好玩的冰。
我们北方的小朋友最喜欢玩滑冰,打冰滑梯啦。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冬天有冰,而夏天则没有嘛?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可能很多同学都知道,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式,还有水蒸气也和他们一样。
水降温到零度以下会变成冰;而水升温到100度以上会转化成水蒸气。
那么,为什么随着温度的变化,水会像孙悟空一样变来变去呢?这要从水分子讲起。
水是由微小的分子组成,一个分子挨着一个分子,彼此之间既相互吸引又互相排斥。
同时,这些微小的粒子还像小兔子一样在自己位置上跳着,最终保持了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
而分子的跳动,在物理上叫做热运动。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会跳得猛烈些,持续加热带来了跳动的不断增加,粒子之间的间隙也随之增加,直到他们之间的吸引力不足以将彼此拉住,分子就分开了飞散了,变成了水蒸气,这就是蒸发。
同理,不断降低水的温度,水分子跳得越来越弱,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他们最终连成了一种固体形式,也就是冰,这个过程叫凝固。
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脸,原来是分子热运动在捣鬼,我真希望能亲自看看到底他们怎么蹦蹦蹦,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对此充满好奇呢?。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7冰、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 (共13页)PPT

实验中我们该注意的事项:
1. 酒精易燃,应用火柴点燃,用 灯帽灭掉。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2. 加热时要小心,不要被水烫着。 注意安全。
3. 要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量 程、读数和测量注意事项等。
1、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可能会 慢慢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100℃,继 续加热水的温度继续升高”;
2、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是慢 慢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继 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
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 体构造 的精巧 与和谐 之美。
•
11.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 多承载 社会功 能会伤 及审美 意蕴, 也在一 定程度 上弱化 了新诗 的经典 意识。
•
12.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 程度上 ,决定 了新诗 是一种 缺乏经 典意识 ,甚至 抵制经 典化的 特殊文 体。
•
5.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 验等方 法研究 日食的 成因和 变化过 程,以 及研究 、发现 日食过 程中的 更多信 息。并 能根据 实验发 现,用 模型或 图示解 释各类 日食的 成因和 更多的 现象。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冰、水和水蒸汽
思考:水为什么会以 不同的形态存在呢?
化冰实验
• 把甲烧杯里的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 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 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 质量并做好记录。
• 乙烧杯里的冰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 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 并做好记录。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观察水有 哪些变化?
3、“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是 慢慢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 有大量的白汽,水面翻腾作响”。
7冰、水和水蒸气

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体
无一定的形状和
体积,易被压缩,
液体
具有流动性。
固体
具有一定的体积,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
无固定形状,不易被
体积,不易被压缩,
压缩,具有流动性。
不具有流动性。
测量石块的体积
方法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估计淹没小石块 即可),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 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冰、水和水蒸气
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不同状态的水之间是怎 样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化冰实验 物质状态的变化
化冰实验
将质量相同的冰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内,测出冰块 的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实验1: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
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 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 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
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将豆、小米、沙等混合后,如何把它们分离?试一试吧!
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提示:量取100毫升不同液体进行比较。
液体的主要性质
物体 名称
形状
质量(克)
预测
实际
流动性 透明
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有的颜色不同,相同的体积,质量不一定相同。
× √
×
×× ×
√
化冰实验
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 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 温度最低。物体应放在外焰加 热。
化冰实验
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冰实验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 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 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化冰实验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 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 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 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 止用嘴吹灭火!
化冰实验
将质量相同的冰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内,测出 冰块的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实验1: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 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 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 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化冰实验
实验2:
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
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温度计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
冰
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
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又会有哪些
变化?
化冰实验
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的一个实验,做好各项实 验记录,与同学分享实验成果。
冰(固态)
加热 水(液态)
加热 水蒸气(气态)
自己还知道哪些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实例,和同学说说吧!
结束
谢谢观赏
化冰实验
1.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甲杯中的冰由固态变成液态;乙杯中的冰由固态变
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2.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 一个所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
乙杯需要的时间短一些, 因为冰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化冰实验
3.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 液态的水吸收热量并达到沸点(100℃)时,水开
始沸腾。(水的冰点为0℃ ,沸点为100℃ ) 4.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 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 知道的?
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不变。
化冰实验
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 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 状态之间的变化。
冰、水和水蒸气
香河县安头屯镇四营中心小学 孙熙恩
化冰实验
提示: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化冰实验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 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 ,内焰次之,焰心的温 度最低。物体应放在外 焰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