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是医护人员在急救现场进行的紧急医疗服务,对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评估和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绩效质量评分标准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救反应及处置能力(40%)- 反应速度:评估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任务后的反应速度和及时性。
- 现场评估: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和判断能力。
- 急救处置:评估医护人员对急救措施的正确选择和有效实施能力。
2. 技术操作水平(30%)- 心肺复苏技能:评估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静脉通路建立:评估医护人员进行静脉通路建立的熟练程度。
- 创伤处理:评估医护人员在处理各类创伤时的技术操作水平。
3. 协调沟通能力(20%)- 协同工作:评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患者沟通:评估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4. 医疗记录及报告(10%)- 记录完整性:评估医护人员对急救过程的记录完整性和准确性。
- 报告及时性:评估医护人员将急救情况及时报告至相关部门的能力。
考核评分方法院前急救工作的考核评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每个评估项设置相应的分值,根据绩效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 满分为100分,总分按照各项评估的权重计算得出。
-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与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质量。
结论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评估和考核方法,我们能够不断完善院前急救工作,确保患者获得及时和有效的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
创伤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右前臂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螺旋形包扎法)
1.指压止血(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5
缺此项或手法错误不得分
2.用无菌纱布压迫出血伤口。取纱布及覆盖伤口时应遵守无菌原则
5
无纱布覆盖不得分
违反无菌原则扣3分
3.用绷带加压包扎,压力均匀,范围超出伤口3cm,抬高患肢
10
包扎不整扣5分,压力不均扣3分,未抬高患肢扣2分
2
未在枕骨结节下交叉扣2分
4.拉紧顶廓扣5分
5、三角巾包扎后整体松紧适宜。
5
三角巾松紧不适宜扣5分
骨折固定(30分)
右股骨骨闭合性骨折固定
1.将脚踝关节用八字法固定(关节处放棉垫)
5
缺项不得分,未放棉垫扣3分
2.将膝关节固定(关节处放棉垫)
5
缺项不得分,未放棉垫扣3分
3.将骨折处上段固定
5
缺项不得分
4.将骨折处下段固定
5
缺项不得分
5.固定过程中手法轻柔,不触及伤处。患者伤处及双腿间、健侧肢体打结处放棉垫。
3
手法不轻柔,触及伤处不得分
棉垫漏放一处扣1分
6.固定后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
2
缺项不得分
7.固定后整体松紧适宜
5
松紧不适宜扣5分
搬运
(10分)
铲式担架搬运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5.动作准确流畅,无重复;口令清楚;
10
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应在12分钟内完成,每超过30秒扣1分。
总分
100
得分:
班级:姓名:考评者签名:
考题:某路段发生车祸,现场一名伤者右前臂擦伤,流血不止;头顶可见皮肤裂伤。另一名伤者躺倒在地,右大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立即给予急救处置。
创伤急救评估及评分

创伤严重程度分级
• 2、重伤:
• 伤员生命体征稳定,需手术治疗,但可以在一定 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及适当检查,可力争在伤后 12小时内急救处理者。
• 如胸外伤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贯通伤而无大出 血可能、深部软组织伤未发生休克等。
• 此类伤员需严密观察,防止因处理不及时而转为 危重伤员。
创伤评估量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创伤评估量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15分——正常人 • 14-12分——轻度昏迷 • 11-9分——中度昏迷 • 8分以下——重度昏迷 • 4-7分预后极差 • 3分以下——多不能生存
创伤评估量表
• 7、烧伤面积计算:中国新九分法:
重伤员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
创伤评估量表-创伤评分法(TS)
创伤评估量表
• 2.创伤评分法(TS): • 5项指标计分相加,总分1~16分。 • 总分越少,伤情越重。 • 有研究指出,将总分≤12分的重伤员送创伤中 心或大医院,其准确度可达98%。
创伤评估量表-.CRAMS计分法
• 3.CRAMS计分法: • C(circulation)循环 • R(respirtion)呼吸 • A(abdomen)腹部 • M(motor)运动 • S(speech)语言
创伤严重程度分级
• 3、轻伤:
• 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 ,手术可延至伤后12小时处理。
• 如未感染的软组织伤、闭合性四肢骨折、局限性 烧伤等。
创伤评估量表-创伤指数(TI)
创伤评估量表
• 1.创伤指数(TI):
• 总分≤9分为轻度或中度损伤。 • 10~16分为重度。 • ≥17分为极重度。 • ≥21分则病死率剧增。 • ≥29分则80%在1周内死亡。 • 根据该指数 应 有选择地将分数为10或10分以上的
院前急救行为表现及评价打分标准

院前急救行为表现及评价打分标准院前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到来之前,对伤病者进行的一系列紧急医疗救治行为。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评价打分标准。
一、评价内容院前急救行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警响应时间2. 现场救治行为3. 伤情评估与判断4. 信息传递与沟通5. 转运过程管理二、评价打分标准1. 接警响应时间评分标准:- 0-5分钟:10分- 6-10分钟:8分- 11-15分钟:6分- 16-20分钟:4分- 20分钟以上:2分2. 现场救治行为评分标准:- 迅速判断伤情,采取有效救治措施:10分- 救治措施得当,无明显失误:8分- 救治措施一般,有改进空间:6分- 救治措施不当,需加强培训:4分3. 伤情评估与判断评分标准:- 伤情评估准确,判断及时:10分- 伤情评估较准确,判断稍有延迟:8分- 伤情评估基本准确,判断有一定延迟:6分- 伤情评估不准确,判断错误:4分4. 信息传递与沟通评分标准:- 信息传递清晰,沟通有效:10分- 信息传递基本清晰,沟通略有不足:8分- 信息传递不够清晰,沟通有待改进:6分- 信息传递混乱,沟通无效:4分5. 转运过程管理评分标准:- 转运过程安全,管理有序:10分- 转运过程基本安全,管理有不足:8分- 转运过程存在风险,管理需加强:6分- 转运过程不安全,管理混乱:4分三、总分计算各项目得分相加,满分50分。
根据总分评价急救行为质量:- 40-50分:优秀- 30-39分:良好- 20-29分:一般- 10-19分:较差- 0-9分:差四、附则本评价打分标准适用于院前急救行为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各级急救机构应根据本标准,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content}。
院前紧急抢救工效与评级分数准则

院前紧急抢救工效与评级分数准则简介院前紧急抢救是指在患者出现突发病情或伤情时,在到达医疗机构之前所进行的急救措施。
准确评估抢救工效的高低对于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评级分数准则,以便对院前紧急抢救工效进行评估。
评级分数准则以下是院前紧急抢救工效的评级分数准则,根据不同因素进行评估和打分:1. 呼叫急救- 能否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信息:5分- 呼叫急救电话的延迟或提供不准确信息:3分- 未能及时呼叫急救1分2. 急救人员到达时间- 急救人员到达时间在规定范围内:5分- 急救人员到达时间延迟但在可接受范围内:3分- 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明显延迟:1分3. 急救措施- 正确施行心肺复苏术:5分- 未正确施行心肺复苏术:1分4. 紧急抢救设备和药物- 能够提供必要的紧急抢救设备和药物:5分- 未能提供必要的紧急抢救设备和药物:1分5. 急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 急救过程中团队协作良好:5分- 急救过程中团队协作一般:3分- 急救过程中团队协作不佳:1分总分评级根据以上评级分数准则,将每个因素的分数相加,得出院前紧急抢救工效的总分。
根据总分进行评级如下:- 总分在20-25分:优秀- 总分在15-19分:良好- 总分在10-14分:一般- 总分在5-9分:较差- 总分在1-4分:非常差评级的目的是为了对院前紧急抢救工效进行定量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并改进急救流程和技术。
评级结果应作为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参考依据。
以上是院前紧急抢救工效与评级分数准则的文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中常用的创伤评分

创伤评分分为院前评分和医院内评分两大部分。
前者着眼于伤员的去向和现场处理;后者着眼于估计伤员的预后。
近30年来,面对创伤日益增多、伤情更为严重复杂的现实,创伤评分——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已成为研究伤员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ICU监护治疗必不可少的客观指标。
以下将对临床中常用的创伤评分进行介绍。
一、院前创伤评分1.创伤指数(TI):是以患者生命体征为基础研究的创伤计分法,它包括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和意识5个方面的评定(具体见表1)。
该评分方法根据每个方面的异常程度计以1、3、5或6分,5项计分相加即为TI总分:总分≤9分为轻度或中度损伤;10~16分为重度;≥17分为极重度;≥21分则病死率剧增;≥29分则80%在1周内死亡。
研究表明,根据该指数有选择地将分数为10或10分以上的重伤员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是合适的。
表1 创伤指数(TI)2.创伤评分法(TS):该计分方法是以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GCS)为基础,结合心血管和呼吸情况评定的方法,主要为呼吸、呼吸幅度、收缩压、毛细血管充盈、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总分5项指标(具体见表2)。
5项指标计分相加,总分1~16分。
总分越少,伤情越重。
有学者研究指出,将总分≤12分的重伤员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其准确度可达98%。
表2 创伤评分法(TS)3.CRAMS计分法:包括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言语5个方面,按照轻、中和重度异常分别计分为2、1、0分,最后5项计分相加,即为CRAMS总分(具体见表3)。
总分9~10分为轻度,7~8分为重度,≤6分为极重度。
此法简便易行,便于记忆。
表3 CRAMS计分法4.院前分类指数(PHI):包括收缩压、脉搏、呼吸和意识4个方面(具体见表4)。
每方面根据伤情计0~5分,最后4项计分相加即为PHI总分。
总分0~3分者为轻伤,4~20分者为重伤。
如有胸、腹穿透伤,总分内另加4分。
表4 院前分类指数(PHI)5.类选对照表(TC):包括以下7项内容:(1)收缩压<90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或<12次/分;(2)头、颈、胸、腹或腹股沟穿透伤;(3)意识丧失或意识水平低;(4)腕或踝以上部位的创伤性断肢;(5)连枷胸;(6)有2处或2处以上的上骨骨折;(7)从4.572m以上高度坠落。
院前抢救紧急任务表现及评估分数准则

院前抢救紧急任务表现及评估分数准则1. 任务表现准则在院前抢救紧急任务中,以下准则用于评估抢救人员的任务表现:1.1 抢救操作技能 (25分)- 操作准确性和效率 (10分)-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抢救优先级 (3分)- 正确施行心肺复苏 (CPR) 或其他必要的抢救措施 (5分)- 熟练使用急救设备和药物 (2分)- 团队协作能力 (10分)- 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3分)- 分工合作,互相支持 (4分)- 与其他医疗人员配合无间隙 (3分)- 应急处理能力 (5分)- 面对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 (2分)- 灵活应对意外情况 (3分)1.2 患者管理能力 (25分)- 病情评估 (10分)- 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4分)- 采集必要的生命体征数据 (3分)- 判断病情变化趋势 (3分)- 治疗措施 (10分)- 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5分)- 能够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除颤器等 (3分) - 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治疗 (2分)- 护理技能 (5分)- 保持患者舒适和安全 (2分)- 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巧 (3分)1.3 沟通与协调能力 (20分)-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8分)- 能够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 (4分)- 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4分)- 与医疗团队协调 (12分)- 能够与其他医疗人员有效沟通,传递关键信息 (5分)- 能够参与讨论和制定抢救方案 (4分)- 能够在团队中履行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3分)2. 评估分数准则根据任务表现准则的评估,抢救人员的得分将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 90分及以上:表现优秀,具备出色的抢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0-89分:表现良好,具备较高的抢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70-79分: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提升抢救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60-69分:表现较差,需加强抢救技能和团队协作训练- 60分以下:表现不合格,需要加强基本抢救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以上评估分数准则旨在鼓励抢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抢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院前抢救紧急服务。
创伤院前急救的评分和分拣方法

创伤院前急救的评分和分拣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创伤院前急救是指在创伤发生后,迅速进行急救措施以减轻伤者痛苦和降低死亡率的过程。
在实施院前急救时,急救人员需要对不同的创伤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拣,以确定受伤者的优先处理顺序。
评分和分拣方法是院前急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急救人员有效地对伤员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救助更多的伤员。
一、什么是创伤院前急救评分和分拣创伤院前急救评分和分拣是指在现场急救时,根据患者的伤情严重性和生命体征,对伤员进行评分和分类,确定不同伤员的优先处理顺序。
评分和分拣方法通常是根据伤者的生命威胁程度、伤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1. 三查六定原则在进行创伤院前急救评分和分拣时,常常采用“三查六定”原则。
所谓“三查”即查清伤情、查明诊断、查准处理;“六定”包括确定伤势、确定伤情、确定伤者是否休克、确定伤者是否有呼吸道阻塞、确定伤者是否有呼吸、确定伤者是否有心跳。
通过“三查六定”原则,可以全面掌握伤者的伤情,准确判断伤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处理。
2. 伤情分类原则根据伤者的伤情严重性和生命威胁程度,将伤员分为轻伤、中伤、重伤和危重伤四个等级,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和救治。
轻伤患者通常只需简单的处理和观察,可以暂不进行急救处理;中伤和重伤患者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而危重伤患者则需要立即实施抢救措施和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3. 优先救治原则在进行创伤院前急救评分和分拣时,应当优先救治生命威胁最大的伤员,切忌因为人数多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重伤员的处置。
根据“生命不能等待”的原则,应当第一时间对危重伤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减少伤亡人数,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
1. ABCDE评分法ABCDE评分法是创伤院前急救中常用的一种评分和分拣方法,主要通过对患者的呼吸(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意识(Disability)和环境(Exposure)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确定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和处理优先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放安全扶手(放下靠近伤病员侧安全扶手,成180度锁定位);
4、搬抬伤病员(将伤病员放置仰卧位;三名救护员位于伤病员的一侧,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胸部,伤病员的手臂抬起置于救护员的肩上,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腰部,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腿部;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病员放于担架上);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总分
考 核 内 容
应得分
评 分 细 则
准备
质量
标准
5分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备齐用物:1)、下肢夹板两个;2)、上车担架及
约束带;3)、出诊箱(双氧气水、生理盐水、碘伏、棉签、无菌纱布、绷带、三角巾、棉垫);
3、动作准确流畅,无重复;口令清楚;无菌物品应查
对是否在有效期
包扎︵20分︶
头顶皮肤裂伤三角巾帽包扎法
1.无菌纱布覆盖伤口(2块)。取纱布及覆盖伤口时应
遵守无菌原则。
2.三角巾底边中点应置于额部正中,底缘应于眉弓上
1CM,顶角经头顶加压拉至枕部。
3.两底角在枕骨结节下方交叉后回到额部中央打结。
4.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5.三角巾包扎后整体松紧适宜 。
2
5、固定伤病员(竖起安全扶手并锁定;用固定带固定伤病员);
6、抬起担架(前后平稳抬起担架至水平位,使担架前后腿打开并锁定)
7、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到患者面部。
8、清理现场物品无遗漏。
3
4
2
4
3
3
1
不平稳或在头端推担架不
得分;未锁定扣1分
操作不当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节上,绷带绕两圈后将结打在夹板面;
6、“8”字法固定足踝:将绷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
7、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为宜。
8、绷带扎完后,检查伤肢末端的循环及感觉情况。
2
2
4
4
8
4
2
2
无此动作不得分
无对抗牵拉不得分
夹板长度不够扣3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加棉垫不得分,棉垫放置位
4、操作流程开始前应有明确的查体过程,发现伤情应
简单处理后再开始流程;
5、操作过程中要求人文关怀
1
1
1
1
1
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少一样扣0.5分
口齿不清扣0.5分,动作不连贯、重复此项不得分
无查体此项不得分
未简单处理扣分
无关怀此项不得分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85分
止血︵15分
︶
右前臂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
1.伤口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至少两次,次序不能颠倒,每次冲洗量应大于100ML;消毒时至少3根棉签由内向处擦试两次,范围应大于伤口边缘5CM
置错误一处扣1分
绷带捆扎在关节上扣5分,距离不均匀扣2分,绷带打结未
在夹板面扣2分
方法错误不得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松紧不宜不得分
缺此项不得分,检查位置错误
一项1分
搬运︵20分︶
上车担架搬运
1、司机将担架推至现场(在担架脚端推担架,推至指定区域内,与模拟人平行,担架头部方向与模拟人头部方向一致,锁后轮刹车);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固定扣2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锁定扣1分
配合不默契扣1分,医生看不
到患者面部扣1分
物品遗漏不得分
终末质量标准︵10分︶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2.用无菌纱布(至少两块)压迫出血伤口。取纱布及覆
盖伤口时应遵守无菌原则
3.用绷带加压包扎,压力均匀,范围超出伤口3cm,抬
高患肢(可用绷带或三角巾)。
5
5
5
未冲洗消毒不得分;冲洗液体量不足扣1分;少于3根棉签扣2分;棉签未标注开启时间扣2分
缺此项不得分;纱布层数不足扣2分;违反无菌原则扣3分
包扎不整扣2分;压力不均扣2分;未抬高患肢扣1分
2
2
2
4
操作不熟练扣2分
配合不默契扣2分
操作不当扣2分
不符合无菌原则一处扣1分
总分
100
注:1、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在15分钟内完成,每超过1秒钟扣0.1分
2、在10分钟内完成可加3分,在12分钟内完成加1分
3、操作所用物品,伤员自备
5
5
5
3
缺此项不得分,少用纱布扣1分,位置不正确扣1分,违反无菌原则扣1分
未对正中扣3分;底缘压眉弓或距眉弓大于2CM扣3分;顶角拉至枕部时未加压扣2分
未在枕骨结节下方交叉扣2分
打结不在额部中央扣2分
三角巾边缘压迫耳廓扣2分
无拉紧动作扣1分
顶部三角巾无张力或松动扣1分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85分
骨折固定︵30分
︶
右股骨干闭合性骨折夹板固定
1.暴露患肢,去除鞋祙;
2.将骨折患肢对抗牵拉;
3.用两块木夹板,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夹板从伤侧大腿根内侧到内踝,两块木夹板长度
超出伤侧踝关节;
4、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出部位和空隙处加垫;
5、用七条绷带固定:先固定股骨干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绷带不得捆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