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合集下载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他的著作《费尔巴哈论》被誉为是世界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费尔巴哈在这部著作中,对宗教、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阅读完《费尔巴哈论》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费尔巴哈在《费尔巴哈论》中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宗教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幻想和逃避,它是一种对现实的否定和逃避。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奴役,它让人们迷信神灵,追求超自然的力量,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重要性。

他呼吁人们要摒弃宗教的迷信,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思考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其次,费尔巴哈在《费尔巴哈论》中对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传统的哲学是一种虚无的学说,它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幻想和臆想,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费尔巴哈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它应该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分析和批判,而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思考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最后,费尔巴哈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传统的政治是一种统治阶级的工具,它只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权力,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利。

费尔巴哈呼吁人们要推翻统治阶级的统治,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治,让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思考政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宗教、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们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费尔巴哈的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努力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著作,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哲学的演进,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恩格斯在书中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他仅仅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直观的对象,而没有看到实践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这使得他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变世界。

费尔巴哈在对宗教的批判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他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揭示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在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上,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抽象的“类”,即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共同性。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意味着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个环节。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建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阅读《费尔巴哈论》让我深刻认识到,哲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批判和继承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哲学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

哲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思考,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指导。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

例如,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马哲论文——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马哲论文——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马哲论文——费尔巴哈论读后感第一篇:马哲论文——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费尔巴哈论》读后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发现里面不少的哲学命题,老师上课都有所提及,遇到时,反倒感到一些亲切。

而对于书中一些论述举例,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因而倒显得不难理解,并且可以联系自身,这样感悟就较为深刻一些。

关于书中涉及的一些哲学术语,或者说以前陌生未知的哲学流派,也可以通过其他工具进行查阅,作必要的了解,只要肯用心,这到不是什么难事。

对中国哲学,我倒是一直深赞其思想之精髓,语言之壮美。

对西方哲学,尤其是马克思哲学,一直以来认为其实世间最为枯燥的东西,无所超越那种。

因而此书也改变了我曾对西方哲学著作的误会,曾以为,西方哲学著作艰深枯燥无味,对常人来讲,都是被束之高阁,不必动及的。

通过此书,才真切认识到,哲学的思辨力是如此的美丽,而引人致胜。

那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性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抑或对一个民族的进步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

曾经,西方抨击中国,不承认中国的老庄孔哲学,说中国没有哲学,这无疑是对中国哲学的巨大污蔑。

下面我就为我所读的《费尔巴哈论》一书,做以下记录: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得通过暴力来代替,即我们所谓的革命。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但它终究是灭亡的。

由此可知,一切现存的,终究都会灭亡。

因而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

这也正是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所在,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消除了绝对观念。

第二章,通过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重大哲学基本问题开篇,讨论精神与自然界谁是本原的问题。

哲学家也由此形成两大阵营,一是以精神为本原的唯心主义阵营,二是以自然界为本原的唯物主义阵营。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角度上说,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

费尔巴哈,在接受和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机智地加进了唯物主义深刻的东西。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学习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和营养,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向前迈了一大步,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成为无产阶级变革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结合自学和听张绪文老师的辅导后,我的体会可概括为:一个感受,两点体会,把握三个重点内容,谈四点认识。

一、一个感受第一次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感觉颇为费劲,除了跟这篇著作博大精深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当时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知之甚少,二是文章语言习惯需要适应。

二、两点体会第一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同以往的哲学有本质的区别:首先,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真正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思想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代表全体劳动人们的利益。

具有革命实践性,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第二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扬弃前人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先哲以精辟独到的眼光分辨出前人所创造的理论中的科学和伪科学,精华与糟粕。

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等重大成果,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这种既不迷信,也不全盘否定前人的成果,而是进行科学的改造,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学术精神,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范畴,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扬弃的精神都将是永恒的主题。

三、把握三个重点内容个人认为,《费尔巴哈论》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去读:1、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首先,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就是说黑格尔已经具有了辨证的发展观(即合理内核),也是恩格斯所肯定的辩证法的部分。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

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强调了感性直观和人的本质的重要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然而,费尔巴哈的哲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恩格斯在书中深刻地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缺点。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他仅仅把自然界看作是一种直观的存在,而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

他不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复杂现象和发展动力。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这一观点使唯物主义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在关于宗教的论述中,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他指出,人们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了上帝,从而创造了宗教。

然而,费尔巴哈仅仅停留在对宗教的批判上,没有进一步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并指出只有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压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的影响。

费尔巴哈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也存在不足。

他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抽象的“类”,即一种共同的人性。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观点使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和历史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思想。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还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两个方面。

这一问题的提出,为我们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费尔巴哈论》有感——“存在即合理”?

《费尔巴哈论》有感——“存在即合理”?

《费尔巴哈论》有感——“存在即合理”?
在解读了《费尔巴哈论》后,我想谈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存在即合理”吗?
我认为,“存在即合理”,是个流传很广,影响很深,时常被人们误解为经典、名言的一大谬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包括一些领导同志。

他们在引经据典时,把它做为无可置疑的公理来使用。

有的还说,这是马克思说的。

实际是怎么回事呢?非也。

它的出处,不在马克思,而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引用的黑格尔的著名哲学命题。

原文是这样说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恩格斯解释说,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

在他看来。

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些同时是必然的东西。

这里的所谓“必然的东西”,显然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性的东西。

所以,如果认为凡现存的,就理所当然具有合理性,就不需要与之斗争,并千方百计予以根除。

显然是一种误解。

理论上是如此,实践上更是如此。

譬如,黄赌毒。

黄赌毒是现实的,说明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存在的可能性。

但我们能认为它具有合理性,因而认可它,而不是想方设法根治它么?
所以,对这种存在,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力挺”。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费尔巴哈论》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哲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费尔巴哈对宗教、哲学、科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人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有了新的思考。

费尔巴哈在书中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著名观点。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鸦片,它让人们沉迷于虚幻的幻想之中,忽略了现实世界的痛苦和困难。

这一观点让我对宗教产生了新的认识。

我以前一直认为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对生活的寄托和安慰。

但通过费尔巴哈的分析,我开始思考宗教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我逐渐意识到,宗教确实有着许多负面影响,它可以让人们变得盲目,甚至导致一些极端的行为。

因此,我开始对宗教持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再盲目地相信宗教的一切。

除了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在书中还对哲学和科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哲学是从抽象的思维出发,而科学是从具体的实践出发。

这一观点让我对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我以前一直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各自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

但通过费尔巴哈的分析,我开始意识到哲学和科学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哲学和科学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人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观点和见解让我开始思考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我开始意识到,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是多样的、复杂的,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人类的局限和偏见。

因此,我们在面对思想和文化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改变现实世界。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也有了新的思考。

费尔巴哈对宗教、哲学、科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他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篇一:费尔巴哈论读书心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心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这部著作写于1886年,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G.W.F.黑格尔、L.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40年代诞生,而在70年代在西欧社会广泛传播,一方面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另一方面,也遭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

而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很好得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分为四章。

第一章中,恩格斯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阐述辩证法的发展观,指出它的历史背景,阶级实质和“合理内核”的历史作用,指出它的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过程。

文章伊始,恩格斯便列举了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如文章中所说,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

显然,他们都误读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

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合乎理性”二字并不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意思,而是对“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事物存在的必然性”的一种解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难道文化大革命就不合理吗?尼采说过,“不能否定它的存在,而只能否定它存在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按照老师要求,我拜读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开始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读,但稍看片刻,就被其中的一些内容所吸引。

《费尔巴哈论》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恩格斯开始从一个命题来揭示黑格尔辩证法,并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而引出了费尔巴哈的思想,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原文开始介绍了黑格尔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个命题在当时社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保守的,也就是维护当时政府的,以至于当时的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认为这是“把当时存在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

”毫无疑问,这是片面的,出现这种认知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看待问题。

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

这也就是说,在那些制度建立之时,它们是现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会丧失其现实性、不合理性,它们注定会被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代替。

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的,之后文中提到这个观点“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对于命题的转变过程,我不甚明白,但对于转变后的命题,我有一些疑惑:现存的一切东西都会灭亡吗?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实中的事物、制度可能会发生更迭,但人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灭亡吗?如果这里的“历史的发展”是在宇宙的层面考虑的话,毫无疑问,人类总有一天会灭亡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候谈论这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更迭,总有一些东西会始终保留在人类社会中。

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但对于这个命题的主要思想我还是认同的。

在我看来,无论现实中遇到什么,那都是暂时的,处于顺境就应居安思危,处于逆境就要积极面对,它们总有一天会逝去,而只有我们嘴角的笑容是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永存的。

这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在文中提到,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

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

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在死记硬背着书本上的一条条“真理”,理论知识雄厚,但实践能力,自己钻研,发现新知的能力很弱,遇见难题就往往如文中所说“出来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

虽然这有断章取义的感觉,但这的确成为了对我的启示。

《费尔巴哈论》的第二章中,恩格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评判了费尔巴哈的一些观点,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和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在这一部分我看的比较糊涂,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是令我印象深刻。

恩格斯在谈论到世界的可知性时写道:“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这正与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不禁为费尔巴哈遗憾。

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它往往为科学所验证,然而费尔巴哈在世时,近代科学还在酝酿,这使得当时的科学发现不为费尔巴哈所知,他的一些错误观点就可以理解了。

这也不得不说机遇对人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我们正应该把握住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费尔巴哈论》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宗教观、道德观以及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唯心主义。

在这一部分,我与费尔巴哈的一些想法相悖。

在宗教方面,费尔巴哈断言性爱、友谊同情、舍己精神等关系只有在用宗教名义使之神圣化以才会获得自己的完整意义,并不存在这种纯粹的人际关系。

这种想法对于我这种对世界充满善意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也难以猜测费尔巴哈是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才诞生出这种消极的思想。

这里不得不再次感慨环境对人的影响。

《费尔巴哈论》的第四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全面的论述,尤其是在唯物史观方面。

这是整本书的重点部分,也是我无话可说的部分。

在这部分,恩格斯一开始就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他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不加以任何唯心主义怪想,也就是教人们如何认识事物。

它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从而发展出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事物。

在文中恩格斯还说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创立除了马克思的聪颖还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唯物史观方面,他提出历史的偶然性由其内部的隐藏规律所支配,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些规律。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些问题,我不得不认同。

你敢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