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表
急危重病人抢救预案及流程图

急危重病人抢救预案及流程1、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我科的危重病人主要是“肝脾破裂”、“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2、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生、二线医生、值班护士执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总值班或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3、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记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4、抢救室内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
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
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6、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和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
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7、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8、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
科室之间支持支援配合,必要时成立临时抢救小组,加强抢救工作。
抢救后记录内容:1、病人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
2、危重病原因及抢救经过(抢救措施、抢救药物及抢救结果)。
3、组织抢救医师、主管医师姓名、参加抢救护士姓名。
十八项核心制度0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附流程图2021版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附流程图]1.急危重症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原有慢性器官功能障碍短期内迅速加重;不明原因意识障碍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提示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危急值回报等。
2.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多学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3.抢救过程中有多个科室参与会诊时,由主持抢救的医师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科室会诊意见,并形成最终的处置意见。
4.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当具有相应执业范围和资质的医务人员赶到抢救现场时,原则上应将抢救主持权交于适当的医务人员。
初始参加抢救的超执业范围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必要的抢救过程信息,并协助继续抢救。
5.对急危重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6.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7.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人员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颂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各班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班,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瓶经二人核对方可离开,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清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9.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特长,团结协作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危重病人管理制度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
如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职称最高的医师应主持抢救工作,并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咨询班人员。
对于特殊病人或需要跨XXX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全科医、护人员,尤其是值班人员必须加强病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
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必须评估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情况。
如果病人没有心跳或呼吸,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1、检查病人的意识和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意识和呼吸,应立即叫来急救人员或医生。
2、在确保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将病人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如果病人在床上,应将床垫移开。
3、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必须确保病人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病人仍然没有反应,应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4、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应将双手叠放在病人的胸骨上方,用力向下按压。
每次按压的深度应为5厘米左右,按压的速度应为100-120次/分钟。
5、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将病人的头部向后仰,用双手捏住病人的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呼吸。
医疗机构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医疗机构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一、急危重患者的快速评估和初步诊断1.稳定现场环境:确保环境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和二次伤害。
2.做好患者体格检查:包括意识、呼吸、循环、体温、皮肤状况、生命体征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3.快速获取患者病史:询问患者或家属关于疾病史、手术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信息,对初步判断疾病类型有帮助。
4.快速辅助检查:例如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胸片等,以便快速获取患者的病情。
5.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经验,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二、急危重患者的处理原则1.建立二级响应机制:明确急救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并通知相关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抢救。
2.快速开展抢救:尽快启动心肺复苏、止血、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进行镇痛、抗休克等急救措施。
3.提供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急救设备齐全且处于良好状态,备有充足的急救药品。
4.组织配合: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医务人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同时需要把家属、患者和其他人员及时排除抢救区域。
5.及时转运患者: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做好转运准备工作,确保其安全快速到达目的地。
三、急救流程1.急救通知:医务人员接到急救通知后,立即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齐全,并与其他相关人员协调好行动。
2.现场处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有危险要素需要及时清除,并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和循环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3.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开放气道、施行人工呼吸等措施。
4.纠正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通过给予适当药物和气管插管等措施,纠正患者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5.紧急处理特殊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观察其体温、呼吸频率、血糖、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特别是对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疾病或病情。
6.转运和后续处理: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更适合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并做好后续护理和康复工作。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平车到急救车接病人→进入抢救室→立即给予急救治疗→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化验(血,尿常规,急诊生化,心肌酶谱,乳酸,血气分析)→心电图→心电血压监护,(以上项目在10分中内完成)→必要时导尿→CT,B超,X 光等检查(一小时以内完成)→结果回报后分析病情,得出初步诊断→决定治疗:留急诊确定性治疗,住院,请相应专科惠珍诊或进手术室(全部过程在一小时以内完成)→在接诊过程中,急诊医生应尽快完成急诊病历,开出检查化验单,督促会诊医生写会诊记录,急诊医生填写住院首页对于重症病人,从病人到急诊直至住院手术的全过程都有急诊医生护士在场陪同,一般抢救病人有护士或护理员陪同一般急诊病人流程问病史,查体→写病历→血,尿常规,胸透,心电图,急诊生化,B超,X 光片→结果回报后分析病情,得出初步诊断→决定治疗,开药,或留观输液→病历归档→如病人回家,向其交待注意事项。
注:1、抢救危重患者未成功,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主管医师和科室应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务科。
2、因抢救需要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在执行前须复诵一遍,经核对无误后再执行。
执行者事后应当及时记录,并由主管医师补开医嘱。
气道开放、吸痰、声门前高频输02、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通气(给高浓度氧或纯氧)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目睹者)↓置病人于硬板床呈仰卧位,触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右手拳击病人胸骨中点一次↓触颈动脉仍无搏动↓BLS及ALS并举↓持续心脏按压术开放静脉通道(两条)(每分钟80~100(使用肾上腺素、阿托次)接上心电除颤品等复苏药及肾上腺监护仪示室颤,皮质激素、碱性药物、即反复除颤,(电抗颤剂等;导尿、查尿能:200~360焦常规、比重、记尿量;耳)示停搏:即紧采血,查血气、电解质急起搏BUN、Cr等↓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急诊科工作制度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
急诊室常见危重病抢救程序

立即清除体内毒物、给予特效解毒剂、对症 治疗等处理。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毒物检测结果进 行诊断。
后续治疗
住院观察、药物治疗等,以稳定病情和预防 并发症。
02 抢救流程
初步评估与处理
01
02
03
快速识别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 断,识别是否为危重病。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必 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 呼吸机。
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急诊室布局与流程优化
布局合理
合理规划急诊室的布局,确保患者能够快速、安全地接受救治。
分区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合理划分急诊室区域,提高救治效率。
流程优化
简化救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05 案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抢救案例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 心肌梗死,通过迅速开通绿色通道, 进行紧急PCI手术,成功恢复心肌灌 注,挽救了患者生命。
医患沟通
告知病情
提供心理支持
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简要说明病情及 抢救措施,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在抢救过程中,医生应注意给予患者 及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解释抢救流程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抢救流程和可能的 风险,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 合。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预先通知
在患者病情危重时,急诊室应预 先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他科室
重症哮喘
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出现严重呼吸困 难,通过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氨茶 碱等药物,以及机械通气等措施,成 功控制病情,挽救了患者生命。
失败案例分析
心跳骤停
患者因室颤导致心跳骤停,虽经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仍未能挽回患者生 命,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严重有关。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一、快速评估病情当患者情况危急时,首先需要医务人员快速评估病情,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生命威胁以及需要采取的紧急处理。
评估包括查看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情况等常规指标,以确定接下来的抢救措施。
二、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呼吸道受阻,首先需要清除呼吸道的异物。
如果患者失去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心跳停止,进行心肺复苏。
三、保持循环稳定当患者心跳停止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频率进行,以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维持。
四、监测生命体征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寻找基础原因在进行抢救的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寻找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基础原因,这将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的选择和病因的控制。
常见的基础原因包括心脏病发作、呼吸道感染等,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六、积极处理并发症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循环窘迫等。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稳定患者的病情。
七、团队合作八、及时沟通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及时沟通,向他们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措施,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九、记录抢救过程在抢救过程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患者的起始状态、抢救措施和效果、用药情况等。
这对于后续的病情判断以及医疗纠纷的处理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需要医务人员的快速反应和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抢救需求。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一、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领导和组织
2.人员培训和装备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以及特殊病种的应急培训。
此外,还应为抢救人员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设备,确保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监护仪等设备齐全。
3.资源调配
4.质量管理
建立危重病人抢救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抢救记录的规范、评估和总
结救治结果的制度。
同时,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临床路径制度,以提
高抢救工作的规范性和知晓率。
二、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1.到场评估
2.采取紧急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抢救人员要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如建立呼吸道
通畅、胸外心脏按压、静脉通路建立等。
同时,要及时给予氧气和心肺复
苏等紧急处理。
3.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控制
在采取紧急措施后,抢救人员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包括确定病因、查体和辅助检查、给予药物治疗等。
4.持续抢救和监测
在对病情控制后,抢救人员要进行持续的抢救和监测,包括继续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生命体征等。
5.转运和转院
在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抢救人员要进行转运和转院的安排。
这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及时获得适宜的医疗资源。
6.抢救记录和总结
在抢救结束后,抢救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记录,包括抢救的步骤、药物应用和病情变化等,以及对抢救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