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小练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

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2、指名说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不长,但是这篇*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一)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

怎样知道*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3、对。

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落花生完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落花生完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落花生完整教学设计落花生完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落花生完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之心”等词语。

2、读句子,理解爸爸与“我”的对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学习课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6、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①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②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③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课题15 、落花生)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

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10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出示实物花生)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花生)花生又叫什么?(落花生)板书课题:落花生普普通通的话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也对花生产了兴趣。

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第三段——议花生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道理1、分角色朗读课文问:姐弟们谈论出了花生的那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姐弟谈:味儿美、榨油、便宜。

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他的果实埋在地里)2、赞花生(出示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想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他又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读一读,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

通过果实的样子,“矮矮地”与“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进行比较,果实结出时的位置“埋在地里”与“挂在枝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因此父亲才得出以上的结论。

)(2)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__的叙述顺序,分清__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__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

思考: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诱导预读,理清__的思路,弄清__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__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__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

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

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通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知道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第二课时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

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尽管__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__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__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__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岔口。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

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

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

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

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

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落花生》教学设计《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准认读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和对比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2、对,是落花生。

(老师板书: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它?指名介绍花生。

3、“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呢!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4、指名回答(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5、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过渡:课文都预习过了。

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呦,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1、请看第一题。

(课件出示两行词语:半亩茅亭榨油分辨;吩咐尝尝便宜石榴)指名读一人一行,第二个同学读第二行时,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1)指名生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落花生》+小练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做人的道理。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落花生
2.学生思考:“落花生”就是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可以引申它的这个特点与它品质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
——尝花生——议花生
2•思考作者详细写的是哪部分,略写的是哪部分,并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种花生、收花生”
(1)自由读
(2)抓住对“居然”的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

)
(3)指导朗读(读出姐弟几个那份惊喜与兴奋之情)。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姐弟三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你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

(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
(6)齐读第10 段,读完之后,请同学感悟、总结花生与众不同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
(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
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并借助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作者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 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小结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

五、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六、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出示例文,学生自读。

蜡烛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

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

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

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

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是啊!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

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

不!没有。

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

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

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这时,我的全身暖了!是呀,做人不要做只有体面的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生也和蜡烛一样短暂,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所以,我们都要像蜡烛一样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做一个为国家着想、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赞颂蜡烛、人生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

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

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老师啊!我歌唱您,
教导了学生,衰老了自己!
2.提小:无化果的默默奉献精神-清洁工、秋菊傲霜盛开革命
先烈、松柏的坚强勇敢解放军、梅花的凌寒怒放民族精神等等。

3•学生构思,仿写。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
落花生
种花牛
人要做有用的人,
]
收花生不要做只讲体面,
品花生而对别人没有用
谈花生
处的人。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