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壮族
蒙古
汉文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的文化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重点):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 中华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各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 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 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 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 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思考:为什么李小龙的武术 能够蜚声中外,推动中华武术 的的新发展?
李小龙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 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百折不 挠的精神令世人叹服,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和电影 两座高峰的世纪巨人,他作为唯一入选的华人被美国《时代》 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李小龙充满生命力的三 十二年人生,如同一颗彗星划过国际武坛和影坛的上空,虽 然短暂却无比耀眼!随着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内外,中国 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 李小龙自幼好武,14岁拜叶问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咏春拳 学成后,又学习了洪拳、太极、鹰爪拳、螳螂拳、摔跤、柔 道、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击、泰拳等武术,并集众家之 长,自创“截拳道”。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意义 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判断: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相加。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含义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四大发明:“我们
若要观察科新学发明技的术力量是、一效能个和民结果族,文最显明著程的例度子的便是重印要刷术标、志之一
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 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 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 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 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 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 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 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感悟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 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 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 源。
Hale Waihona Puke (2012.全国.21)8.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特征之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注收意、:借兼鉴收并其蓄他不民是族指文化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⑵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对世界的贡献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化内容的优秀与独特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
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瓷器艺术独领风骚
故宫珍藏-珐琅器皿
(清)粉彩九桃天球瓶
唐代海棠杯(邛窑作品)
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
明万历年间的掐丝 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⑵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对世界的贡献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⑴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⑵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 的特色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 有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 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 合
6.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 山寨文化特征。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 因是 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C.外来文化的影响 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7.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三 大英雄史诗 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 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 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教育
→
• 历史
→
• 哲学
→
• 道德
→
→
• 3.文学艺术:
• 含义: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
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 分类:
•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 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 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 歌、散文、戏剧(剧本)) •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 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 特点:
•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 意义:
•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国人 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 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我国南北文化差异举例
南繁北齐(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 划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 比较直率
• 古代四大发明:
对世界的贡献
• 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马克思联系欧洲的历史发展阐 述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 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 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复 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的最强大的杠杆。”(《经济学手稿 (1861-1863年)》,《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7卷第427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发展史:
1.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文化:近似 文字的刻划符号;舞蹈和音乐(包括乐器);城市 建筑;礼仪;美术等 。 •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神权至上,青铜器文 化高度发展,成熟的文字出现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议一议: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
本课小结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成因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融合力、同化力 延续力、生命力)
3)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 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 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 一方水土 的力量 一方文化(地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含义
原因:包容性
意义
麦哲伦远航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治) 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开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拓市场/资本主义经济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地域性)
(1)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中华民族各具风采的特色文化:不同区域的文 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 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具体表现:
【翻译】《施氏吃狮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时 公元前6--- 公元1--间 公元前1世 400年
纪
公元401- 公元 --1000年 1001---
1500年
时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
代
北宋初 中期
比
50%
例
62%
71%
58%
某英国学者: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 几乎有一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 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民族性)
1、文学艺术 (特点、作用、 地位)
2、科学技术 (特点、意义、 地位)
1、成因 2、区域文化的关系
1、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 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多民族文化对中 华文化的意义
*
❖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正确的有: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 B、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湖湘文化的精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 不挠、兼收并蓄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 葩。湖湘文化以原道发端,远迹屈子,中经贾 谊、柳宗元形成湖湘文化原道的源头,到周敦 颐重构儒道的《太极图说》、王船山“六经责 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 技以制夷”,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 《仁学》,直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流风所 被,化及千年”,终于积千年之功,卓然独立 于世,为中国近现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 C、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 D、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 首位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
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 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其文化如同璀璨的星河,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邃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风俗习惯、精湛的技艺传承等诸多方面。
先来说说中国的传统艺术。
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的运用展现出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
从端庄严谨的楷书到行云流水的行书,再到龙飞凤舞的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绘画艺术更是独具特色,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营造,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人物的情态。
无论是工笔的细腻还是写意的洒脱,都蕴含着画家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昆曲、豫剧等各种剧种,各具特色。
演员们精美的扮相、婉转的唱腔、灵动的身段,将一个个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
那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哲学思想方面,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等,这些思想流派不仅在古代影响深远,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鼓励人们积极入世,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道家则倡导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墨家主张平等、博爱,反对战争与侵略。
这些哲学思想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石。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热闹非凡。
人们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氛围。
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设立,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传承至今。
中秋节,明月高悬,家人围坐,品尝月饼,共赏月色,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八大菜系各有千秋,川菜的麻辣鲜香、粤菜的清淡鲜美、鲁菜的醇厚香浓……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地域特色。
而且,中国人讲究饮食的礼仪和文化内涵,在餐桌上,尊老爱幼、文明用餐等传统美德得以体现。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深厚的底蕴和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从中华文化的起源、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凸显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
在那个时候,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创造了彩陶、织造、农耕等方面的技艺,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青铜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还体现了古人才智和审美追求。
良渚文化、长江文明等地区的发展也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中华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代表性特征,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儒家思想以仁爱、礼治、忠诚等为核心价值观,影响了千百年来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
孔子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修养,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格言,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与道的合一,强调从容、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佛家思想则强调解脱与慈悲,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超脱尘世的道路。
这些思想流派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面貌。
此外,中华文化还以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形式丰富多彩,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底蕴。
唐诗宋词的优美旋律和感人词句,不仅记录了历史和社会变迁,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四书五经的经典著作,以及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绘画作品等,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风采。
悠扬的古琴声,传统的京剧和昆曲表演等,都是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
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继承与创新。
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坚守传统价值观念,传承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化生活导学案012
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设计者:审核:使用时间: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②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
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
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③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学法指导: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
⑴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⑵地位: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____________,展现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科学技术
⑴地位:__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⑵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⑶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的生动体现。
二.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____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各民族文化
⑴特征: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⑵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⑶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⑷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_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_。
2.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中华文化的力量
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_____、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作品?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2、以都江堰为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是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处在科技的前沿。
正因为有都江堰,成都才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思考并谈一下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感受?
【当堂检测】
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
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2、以下关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B.近代以来,逐步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C.我国古代的科技没有实用性,传播到国外后,才起到作用,如火药、指南针等
D.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据此回答3、4题。
3、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这表明()A.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化绚丽多彩
B.草原文化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北方文化主要是指草原文化
D.北方草原文化最富有地方特色
4、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
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①中华艺术对于人民情操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
②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
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
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或1/20。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
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