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

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一一、课标要求及解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首先应该从以下方面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

根据该流域的地理条件,规划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流域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隔较远,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

对于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在必修2和必修3前期的知识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

而对于流域开发,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图片资料,使其增加感性认识。

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理解田纳西河流早期开发及其后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2、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五、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六、教学难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七、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八、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九、教学过程:3.ppt:展示位置、发源地、气候、地形、水文、资源对应对图,帮助学生学习和归纳。

ppt展示位置、发源地、气候、地形、水文、资源对应对图,帮助学生学习和归纳。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总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分析材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比较,观看视频,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平面和立体流域图的对比了解流域的特点;通过汉江流域开发案例的学习,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江流域的开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树立建设“四个襄阳”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流域的综合开发(二)难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三、学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导入:播放朗诵王维《汉江临泛》的诗,由此引入汉江流域的学习。

一、认识流域课件展示汉江流域图和汉江流域概况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嶓冢山),1959年后,减少至万平方千米,长1577千米,干流流经陕西,湖北省。

汉江流经襄阳的支流有唐河、白河。

丹江口以上为上游,两岸高山耸立,峡谷多,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流经低山丘陵,多沙洲、石滩;钟祥以下为下游,迂回在江汉平原,水流缓慢,曲流发育,河汊纵横。

通过让学生阅读思考,为了加深学生对汉江流域的认识,我设置了活动1分组比赛分别从(1)干流流经省区;流经襄阳地区的支流;(2)长度;流域面积;(3)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流经的地形这三个方面描述汉江流域的特点。

活动的设置在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内容的学习作知识上的铺垫。

二、流域开发的背景课件展示汉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地形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两岸高山耸立,峡谷多;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流经低山丘陵;下游流经江汉平原。

气候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873mm,水量较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春夏较多,秋冬较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精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精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精选教学设计第一章:流域综合开发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流域综合开发的定义1.2 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性1.3 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第二章:流域地理特征分析2.1 流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2 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2.3 流域的气候与水文特征第三章:流域资源调查与评估3.1 流域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估3.2 流域水资源调查与评估3.3 流域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第四章:流域环境问题及其影响4.1 流域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4.2 流域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3 流域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五章:流域综合开发策略与实践5.1 流域综合开发的规划与设计5.2 流域综合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5.3 流域综合开发的案例分析第六章: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利用6.1 流域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6.2 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6.3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7.1 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7.2 流域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影响7.3 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措施和方法第八章:流域产业发展与布局8.1 流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8.2 流域产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8.3 流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第九章:流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1 流域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9.2 流域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策略9.3 流域旅游开发的案例分析第十章:流域灾害管理与应对10.1 流域灾害的类型与成因10.2 流域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0.3 流域灾害应对的措施与实践第十一章:流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实践11.1 流域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1.2 流域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1.3 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流域城镇规划与建设12.1 流域城镇发展的特点与趋势12.2 流域城镇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2.3 流域城镇建设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流域文化与历史保护13.1 流域文化资源的类型与价值13.2 流域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13.3 流域文化与历史保护的策略与实践第十四章:流域管理与协调机制14.1 流域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14.2 流域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14.3 流域管理与协调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流域综合开发的评估与监控15.1 流域综合开发评估的方法与指标15.2 流域综合开发监控的技术与手段15.3 流域综合开发评估与监控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流域综合开发的概念与重要性: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是学习的基础。

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流域的基本概念,了解流域的面积、长度、形状等特征。

2. 使学生了解流域的综合开发原则,认识到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域的概念及特征2. 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3. 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案例分析:我国主要流域的综合开发5. 实践与应用:分析流域开发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流域的基本概念、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流域综合开发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流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流域开发的地理环境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流域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流域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流域的定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主要流域的综合开发情况。

4. 小组讨论:分析流域综合开发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总结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和影响。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流域综合开发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流域概念理解程度,包括流域的定义、特征等。

2. 评估学生对流域综合开发原则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影响的认识。

3. 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4. 分析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提出的流域开发解决方案,评价其创意和实践性。

七、教学资源1. 流域示意图、案例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等。

2. 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GIS、遥感等。

3. 网络资源,如相关新闻报道、政府政策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流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第二课时:介绍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及其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精选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流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兴趣和思考。

1.1.1 细节说明:利用图片和实例展示流域的景观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流域的魅力。

1.1.2 细节说明:提出流域综合开发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1.1.3 细节说明:强调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知识点讲解2.1 流域概述2.1.1 细节说明:讲解流域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结构等。

2.1.2 细节说明:介绍流域的组成要素,如河流、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2.1.3 细节说明:强调流域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让学生理解流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2 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与方法2.2.1 细节说明:讲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如综合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

2.2.2 细节说明:介绍流域综合开发的方法,如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

2.2.3 细节说明:强调流域综合开发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让学生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复杂性。

三、教学内容3.1 案例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3.1.1 细节说明:介绍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流域综合开发的背景。

3.1.2 细节说明: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如水资源利用、防洪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

3.1.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流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4.1.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描述流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4.1.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分析案例中的流域综合开发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2.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观察案例中的流域景观和综合开发措施,提取关键信息。

4.2.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流域综合开发措施的合理性和效果。

人教版必修三3.2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3.2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
2.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4.课外拓展,提高综合素质
3.倡导绿色发展,认识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5.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以及他们对流域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探讨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目标和内容,阐述流域开发的基本方法;
-分析我国主要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流域综合开发措施,使学生了解成功经验;
-阐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
-分析我国某一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分析我国主要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结合时事新闻、地理杂志等资料,介绍我国主要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流域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3.探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播放纪录片、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流域综合开发的知识与技能: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教案内容:1. 总述:流域的综合开发是指通过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等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和开发方式。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流域的概念、流域的重要性、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2. 学习目标:- 理解流域的概念和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掌握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挑战和需求。

3. 学习内容:- 流域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流域的概念,解释为什么流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单元。

- 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介绍流域综合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公平合理、生态保护等。

- 流域综合开发的方法:介绍流域综合开发的具体方法,如水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规划、生态修复等。

- 流域综合开发的挑战与需求:分析流域综合开发面临的挑战,如政策协调、技术支持等,并提出解决这些挑战的需求。

4. 教学活动:- 讲解与讨论:向学生讲解流域的概念和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流域综合开发。

- 分组小研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流域项目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流域综合开发方法和面临的挑战。

-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展示流域综合开发的方法和挑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研究报告的评估:评估学生小组的研究报告,包括对流域综合开发方法和挑战的准确性和深度的评估。

- 学生参与讨论的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问题的质量。

6. 教学延伸:-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流域综合开发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流域的复杂生态系统和综合开发的现场实践。

- 研究报告撰写: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流域综合开发的研究报告,包括流域综合开发的原则、方法和面临的挑战等内容。

注意:本教案不含标题,只提供了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高中地理2. 课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3. 课时:2课时4. 年级:高中5. 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概念及意义。

2.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

3. 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分析。

4.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概念及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如黄河、长江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题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5.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图片,如河流流域、治理工程等。

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们。

3. 案例资料:整理我国典型的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案例,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

4. 练习题库:编写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相关的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的综合开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反馈环节完成主体内容的学习;
2.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区域走向可持续发展,而且新形势下的高考中,对于学生分析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非常重视。

所以本节课将首先为学生提供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并以整个教材的图文内容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思路分析教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必修3为区域地理,河流作为区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区域在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区域都面临的问题,教材以世界上流域开发比较成功的典型——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虽然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大同小异,所以学习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我国的流域开发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

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教材主要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资源四个方面来介绍的,给出了三幅图片: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图。

这里缺少地形图和矿产分布图,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补充。

对于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教材回顾了流域的早期开发历史,重点介绍了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

可以看出,教材中侧重于自然环境的介绍。

对于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材主要介绍了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六大方面。

学习本节,要使学生会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并且做到扬长避短,探索综合开发、治理的对策。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流域、水系等,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但因初中不重视地理,加上时间间隔已久,基本没什么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

另外,在分析流域开发的方向时需要明确河流开发水电的条件、发展航运的条件等,学生缺乏系统的认识,需要提前进行分析说明。

在学习完必修1和必修2之后,高二学生已经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有了详尽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本节课的关键是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对新情景进行解读,并能够进行“迁移”。

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第一,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能对区域进行详尽的分析;第二,田纳西和的开发和治理,是世界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但该案例所示河流学生全无了解,为学生认知带来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
(1)利用图表了解田纳西河的位置,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背景。

(2)会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加强阅读分析图表和数据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树立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并依此确定流域开发的方向
教学难点:气候的成因及其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探究等方式;
(3)构建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构建与掌握;
(4)通过达标训练,巩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播放: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多州遭洪水袭击,说明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支流,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

【补充基本概念】
1.流域:
2.水系:
3.分水岭:
4: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
【补充基本原理】
1.开发水电的条件:
2.发展河流航运的条件
3.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
【先自主、后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1.描述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流域的自然背景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3.田纳西河流域内有哪些优势资源和劣势?请你依据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为其开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展示反馈】(板演展示加口头解说)
【教师点评】
预设问题:1.学生对于优势和劣势分析不够全面,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找出来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说明如何从图文材料中全面提取有效信息
2.地形、气候、水系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学生可能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而产生认知上的矛盾。

所以应逐点从利弊方面进行分析,以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3.学生可能无法解决“如何克服地形对河流发展航运的不利影响”这个问题,应详细说明“船闸和水库的结合”这一方法。

【问题探究】结合美国地形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征的成因(提示:狭管效应、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

此问题比较难,经过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合作交流后,依学生的分析程度,结合幻灯进行讲解。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明确了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其中最首要的问题时客观地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并以此确定流域开发的方向,我们一起来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结合板书简要梳理分析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效果评价
【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虽属密西西比河水系,但不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
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但不属于密西西比河水系
C.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在密西西比平原,下游小部分在阿巴拉契亚山区D.河流的支流主要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2.田纳西河流域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太阳能3.田纳西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320mm,水汽主要来自(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墨西哥湾4.田纳西河洪水泛滥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从防洪入手
B、田纳西河因冬季河水结冰,航运价值不大
C、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但是利用率不高
D、田纳西河流域防洪设施的建设使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

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适合梯级开发的河段,特征是 ( )
A.落差大 B.水量大 C.含沙量小 D.汛期长7.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 )
A.含沙量减小 B.高峡出平湖
C.河流径流量增加 D.需要通过船闸
8.我国已建河流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相似的是
A.黄河上游 B.淮河下游 C.长江上游 D.珠江下游
拓展迁移:
1、关于开发利用和治理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B、荆江分洪工程,对长江的防洪和航运起了良好作用
C、长江流域的植树造林,重点在干支流的上游地区
D、长江干流的重要水库在中游河段
2.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支流是()
A.泾河
B.渭河
C.汾河
D.无定河
3.黄河中游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改良盐碱地
B.保持水土
C.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D.治理风沙
4.黄河水能开发主要在()
A.中下游
B.中上游
C.上游和下游
D.下游
5.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
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
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
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
合理化建议。

教学效果预设:
本节课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分析流域内优势和劣势的时候,可能缺乏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效果也不一定很好,但我们训练的正是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所以讲解的时候还要详细地板书说明分析的思路,所以课容量会比较小,但学生有了这样的分析思路,下节课的《开发与治理》部分内容学起来就会比较简单。

九、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主线,试图依照综合题的命题思路,将课本上的图文材料作为阅读材料,模仿考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依照课本的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总
结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题的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