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等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本文将分析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报告分析1. 用法用量错误: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常见用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一些患者由于对药物的认识不足或使用过程中的疏忽,容易导致用法用量错误。
例如,一些患者会错误地将达比加群酯当做其他药物来使用,或者将其剂量过高或过低,从而增加了药物治疗的风险。
2.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错误:由于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较为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错误也成为了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的原因之一。
一些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的同时,未与医生或药师进行咨询,导致其他药物与达比加群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的毒性。
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1. 用法用量错误:利伐沙班是一种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但其用法用量与传统的抗凝药物有较大的区别。
一些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时容易发生用法用量错误,例如将其与传统抗凝药物混淆使用,或者未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日常用药。
2. 监测不足错误:利伐沙班的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保持合理的抗凝效果。
然而,一些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期间未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导致抗凝效果过强或过弱,增加了出血或血栓等风险。
三、防范策略1. 加强教育宣传:医生和药师在患者接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药物教育宣传。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特点、用法用量、可能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以提高他们对药物的认识。
2. 监测与调整: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合理用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发表时间:2015-11-12T14:09:18.3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涂烨玲[导读]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医院内科 210012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医院内科 210012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对药物使用的误区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据统计共420例患者存在用药问题,其中药物的不合理配48例(2.67%),盲目使用抗菌药物35例(1.94%),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70例(3.89%),不注意用药的禁忌证55例(3.06%),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准确83例(4.61%)。
结论:加强针对性的用药,减少药物的使用误区是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健康、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用药误区;合理用药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1]。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2]。
本研究对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常见用药误区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进行药物治疗的1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27例,女性患者973例;最低年龄42岁,最高年龄85岁,平均年龄(63.51±1.12)岁。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

GUD IA| DCN IEOFCHN ME IIE
1 0 克 / 钟 。 患 者 血 压 在 用 药 两 小 时 后 降 至 1 09 微 0 分 /0 6
毫米汞 柱左 右 。
( 2)同时 静 脉 注 射地 尔硫 卓 ( 贝爽 )两 次 , 合 1 毫克/ 分钟/ ,间隔2 分钟 ,心 率 降至8 次/ 0 3 次 0 0 分。
T . G17毫摩 尔/ ,HDL C1 2 摩 尔/ 。 E 升 — .毫 升 CG无 变
( C )有斑 块 ,因 目前 不适 合 介入 治疗 及 搭桥 术 , RA
故强 化 药物治 疗 ,出院 随访 。 ( 6)1 月 后 ,患者 胸痛 症状 消 退 :血压 1 O8 个 3 /2
毫 米 汞 柱 , 心 率 6 次/ , L —C2. 毫 摩 尔/ , 0 分 DL 0 升
/ 。 心 电图记 录无 明显动 态 改变。 分
断性 发 作 ,且 1 月来 发 作 次 数增 频 ,每 次持 续 时 间 个
(1)静 滴 硝 普 钠 2 微 克/ 钟 开 始 ,直 至 达 到 5 分
7 2 0 . 中国医药指南 4 0 89
维普资讯
(3)同 时 口服 美 托 洛 尔 ( 他 乐 克 ) ( 5毫 倍 2 克 ,每 天三 次 )、 消 心痛 (1 毫 克 ,每 天 四次 ),血 5
压 在 用 药后 降至 1 0 9 毫 米汞 柱 时加 用 口服 药 物拜 阿 6 /0
司 匹林 ( 0 毫克 ,每天 一次 )、氯 吡格 雷 ( 5 30 7 毫克 , 每 天 一 次 )、地 尔 硫卓 ( 合心 爽 ) ( O 3 毫克 ,每天 四 次 )、 复 方厄 贝沙 坦 ( 安搏 诺 ) ( 0 1 毫克 ,每 天 一 5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内科是关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专科,其用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栓药物等。
在实际临床中,对于这些药物的使用常常会有一些问题,合理用药则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常见问题:1. 用药副作用:心血管内科药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抗高血压药物可能会导致低血压、headache等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2. 药物相互作用:心血管内科用药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并可能改变其疗效或出现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其他用药情况进行评估,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3. 剂量调整:不同患者对于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合理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可能较差,需要适当降低药物的剂量。
合理用药分析: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组合应用。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并选择具有合适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
2. 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个体化用药在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十分重要。
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肾功能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制定,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监测用药效果和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同时也需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4. 教育患者合理用药: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生的责任,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如何监测用药效果和副作用。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包括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剂量调整等。
合理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药物,并及时监测用药效果和副作用。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目的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使用的心血管治疗药物进行统计,并对用药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采用11种心血管药物对2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出现临床用药误区的共有450例患者,其中主要包括:盲目给药,不分主次、用药证据不足,治疗效率不高、药物配伍不正、用药不肯定,针对性不强以及用药浓度和速度不合理。
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想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就需要对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来提高疗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标签: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在临床治疗各类疾病时,药物治疗是一种比较常用、方便的治疗方法。
和介入疗法、外科手术相比,药物治疗能保证疗效,部分采用手术治疗的疾病在术后也需要给予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或者辅助治疗[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希望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采用11种心血管药物治疗的2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1120例,女880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0.3±3.7)岁。
冠心病患者360例,高血压患者820例,心律失常患者2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其他疾病患者525例。
给予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445例,给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1555例。
1.2 方法观察并记录全部患者治疗时的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患者临床用药的给药情况、药物配伍、治疗效率、药物针对性、用药浓度以及用药速度等情况,评估和判断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同时统计并记录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情况。
2 结果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采用11种心血管药物对2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出现临床用药误区的共有450例患者,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主要包括盲目给药,不分主次;用药缺乏证据,临床治疗效率不高;药物配伍不正确;用药证据不充分,缺乏针对性;用药浓度和速度不正确等。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是指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药物选择、用药时间及剂量的调整等方面的困惑和误区。
本文将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进行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常见问题及分析1. 药物选择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利尿剂、心血管激素及心血管营养素等。
在进行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来选用。
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硝酸酯类药物、ACEI、ARB等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合并症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来进行综合考虑。
应避免多药合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用药时间及剂量调整在心血管内科用药中,用药时间及剂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抗凝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及病情变化来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降压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来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
在用药时间及剂量调整时,应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合并症等情况,避免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药物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
一些药物也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现有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合理用药分析1. 综合评估病情及患者特点在进行心血管内科用药时,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个体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及肝肾功能等情况。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浅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

参 考 文 献
1 ] Ma h e n d r u A A,L e e s C C . I s i n t r a p a r t u m f e t a l b l o o d s a mp l i n g a g o l d 响 ,所 以这 几方 面也可作 为在临床 上早期判 断胎儿窘 迫 的主要 [
【 关键 词 】 合理用药 ; 误区 ; 心血管疾病 ; 临床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 R 5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4 ) 4 — 0 1 5 9 一 O 2
2 5 例, 高血压 1 6 5 7 例, 心率失常 4 9 8 例, 急性心肌梗死 1 2 2 例, 药 物疗 法是 在各 种 临床治 疗方 法 中应用 最普 遍 、最广 泛 、 7 7 6 例 。进 行单 一药物 治疗 的患者 9 0 5 例 ,进行 两种 最基 础也 是最方便 的一种 临床治疗 手段 。相 较于外科手 术和介 其他 疾病 7 8 7 3 例。 入 疗法 而言 ,它也 是一种 能够长期 维持治疗 效果 的一 种治疗手 或两种 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的患者 2
心 血 管 药物 治疗 心 血管 疾 病 的 3 7 7 8 例 患者 ,其 中男 2 1 4 7 例,
女 1 6 3 1例 ,年 龄 4 5 ~ 8 5岁 ,平 均 ( 6 2 . 7 ±4 . 5 ) 岁 。其 中冠 心 病 下 4 5 6 例( 5 1 . 3 ;用药配伍 不 当 4 6 例( 5 . 2 ;证据 不肯定 ,用
物 进行 统计分析 ,对药物使 用的误 区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 :在使用的 1 4 种心血管治疗药物治疗 心血管疾 病 3 7 7 8 例患者的过程当 中,存在的临床用
走出心血管病用药误区(下)

时. 因病情变化 而异 譬如 . p阻滞 剂 ( BB}起始 剂量宜 从 . 小剂量开始 . 逐渐进行剂量 滴定 (irt n 至 目标剂 量。 tta1 ) 0 若
如存 在 以下情 况 : 大面 积心 梗 导 致 心 功能 较 差 , 因
体 重较 轻 . 年龄较 大 . 以前 对BB的 耐受 量较小 . 压及 心 血
上述情 况下常 见的 日B的 捌量选舞 可● 考以下 范■ :
起蛤■ ( 少)阿 替洛尔 1 5 至 : mg( 2 毫克 J 每日两次 . 美 托洛尔2 mg 5 每 日两次 及比索 洛尔25 每 日一 次 mg
渐加量 至可 耐受 目标剂 量 : 阿替 洛尔5O g. E两 m 每 l
速 度
药物 增 加剂 量应 参 考半 衰 期来 调 整 半衰 期 较短 者
达标 的 情 况 等。
可尽快加量 . 一般情况每隔5 个半衰期改变剂量. 同时还
应 结 台 病 人代 谢 情 况而 定 如 静 脉 滴注 硝 普 钠 一 般 从 每分 钟 1 微克开始 . 5 每隔5~1 分钟 增加5—1 微克 直至 0 O 达 满 意 剂 量 为止 加 量 至血 压 降 至 低限 水 平 附近 . 若 暂
维普资讯
用药速度 、 浓度不适当 、 血药浓度欠稳态
U 合 适 的用 药 速 度 药 间 隔 及 辅 助 用 药等 , 尽 快 加 可
果转化 为生产 力 。 然而这些转化 之 间尚存在许 多缺 口.
制定 科学 的临床 决 策 . 范 医疗 实践 是填 补缺 口的桥 规
用药误区 下
● 文 /北 京阜 外 医 院 、 卫生 部 心血 管 药 物 临床研 究 重 点 实验 室 顼 志敏 李一 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诊查体:
血压140/90mmHg,HR 88 bpm。 ECG示非特异性的ST-T改变,无动态改变。 血LDL-C 3.4mmol/L,TG 1.9 mmol/L, H DL-C 1.4mmol/L, TC 6.1 mmol/L, 血Glu5. 6 mmol/L。 血 ALT 、 CK 、 Cr 及 T3T4Tsh 均 正 常 。 血
病例分析与点评:
(3)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时,往
往交感神经兴奋,故服β阻滞剂,合用 芳香开窍类的中成药及合适的镇静药。
(4)因硝酸酯类可引起头痛,心痛定可
致踝部水肿,心痛定早不推荐用于高血
压。故将2药停用。
病例分析与点评:
(5)因血压刚达高血压标准,血脂(-),低中 危者,故先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上述药物 也有降压作用。使血压和血脂均达标,LDL-C < 3.4mmol/L。 (6)症状重的功能性心血管症者,非药物疗 法及改善心理可能更重要,应坚持活动-社交药物三位一体疗法。 辅助用药,口服镇静西药或中成药,不必输液, 后者无证据。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1)
—盲目给药、主次不清
举例1:盲目用药:
有证据的药治无证据的病 ( “假病”给“真药”:)
病例摘要:
女,55岁,阵发性胸闷痛5年,伴失眠、心 悸。劳累后及生气时诱发,几s-hr/次,部位 不固定,为丝丝拉拉针刺样,伴后背部持续性 隐痛,按摩后或叹气后可减轻。
多次ECG多导: T倒/低平,ST段下移0.05mV, 无动态改变。平板运动(-)(Bruce 4级,未 服β阻滞剂)。
病例分析与点评:
(7)合并更年期综合症,必要时可请妇 科医生评价或联合治疗。 (8)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抑郁 或/和焦虑症,给予百忧解或/和罗拉等。 必要时,可推荐看心理/精神科。
病例分析与点评:
(9)有些医院,滥用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度。 绝大多数人血粘度都高,可见意义不大。 抽血静脉淤血,放置后等因素均影响结果。
L ECG:V1-V4T倒减轻,余(-) ,随访。
病例分析与点评:
(1)中年女性、胸闷痛不典型,且平板
运动阴性(-),无CHD危险因素,临床 诊断不考虑冠心病。 其胸闷痛伴后背部持续隐痛:颈椎病?
(2)顾虑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冠造适
应症。冠造(-) ,排除CHD 。 但不主张对所有胸闷者,一律冠造。
粘度增高。
外院诊断:
冠心病、心肌缺血消心痛10mg tid,阿司匹 林50 mg qd,阿伐他汀10 mg qn,倍他乐 克25mg bid。 间断点滴“活血化淤中药”。常觉头痛、 下肢踝部水肿,胸闷痛间断频发。
本院诊断:胸闷痛待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举例2:用药方向主次不清
有证据的病用无证据的药 (“真病”给“假药”)
病例摘要:
男性 45岁 阵发性、劳力性胸痛半年。 快走时出现,胸骨后、手掌大小, 有时伴咽部紧缩感, 休息/舌下含NTG 3-4m后缓解。 高血压10余年,最高180/120mmHg, 否认糖尿病等病史。 吸烟20年,每日20支。
高血压(1级)。 经对症,胸痛及顾虑严重,冠造影(-)。
本院调整治疗:
(1)药物:比索洛尔2.5mg, qd;通心络3# tid/复方丹参滴丸10粒 tid;芬那露0.2 tid。 (2)健康教育,消除顾虑; (3)鼓励体力活动,社交活动。 (4)改变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甜食, 控制体重。
3个月后,胸痛明显减轻, 血压120/80 mmHg,HR 72 bpm LDL-C 3.2mmol/L,TG 1.7 mmol/
诊断: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
高危患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 尿酸增高、高血压、高血糖、混合型高血脂)
正在使用的治疗:阿司匹林50 mg Qd,心痛定
10mg tid, 复方降压片2#,bid, 氨酰心安6.25 Qd, 降脂丸, 冠心丸, 溶栓胶囊, 丹等, 间断打“活血通淤液体”,服汤药。戴护心卡,
体检:
BP 160/108mmHg、HR 92/m。
ECG大致(-);平板运动(+):(Bruce 2级,V 1-V4 ST水平下降0.1-0.3mV)。
腰围 90cm , BMI 26.0kg/m2,空腹血糖6.4mmo l/L,餐后2hr血糖11.6 mmol/L,
HbA1c 7.2%。
血LDL-C 130mg/dL (3.4mmol/L), TG250 mg/dL (2.8mmol/L), HDL-C 35 mg/dL (0.91mmol/ L)。UA450 umol/L。
迄今为止,血液流变学血粘度对心脑血管病的 临床意义,尚未经大规模流调/临床试验的可靠 证据证实。
病例分析与点评:
(10)值得强调:优秀的心血管病医生, 应该: 不但会看器质性心血管病, 而且还能调理功能性心血管症。 结合:药物与非药物间、生理与心理间、 中药与西药间、健康生活方式与社会和谐 之间等。 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
冠造: LAD中段60%狭窄,未放支架,继续行“A BCDE”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病例分析与点评
贴膜,等。
本院调整治疗:
阿司匹林100 mg Qd, 阿托伐他汀 20 mg Qn, 美托洛尔25 mg tid, 替米沙坦80 mg Qd, 双氢克尿噻12.5mg Qd, 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Bid, 消心痛15 mg Qid 。 配合改善生活方式。
1周后,血压120/82 mmHg ,HR 60/m,空腹血 糖 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0.0mmol/L。
4周后,心绞痛减少,复查平板运动,虽仍(+), 但Bruce3级达终点,V1-V4 ST压低0.1mV, 缺 血程度减轻,阈值提高。
血脂:血LDL-C 100mg/dL (2. 6mmol/L), TG150
mg/dL (1.7mmol/L), HDL-C 40mg/dL (1.03 m mol / L)。BMI 25.0kg/m2,腰围 8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