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影响

合集下载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90 9(0 90—9 ,2 10-5 220 )62 30
阿尔都塞是当代法 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 他在 2 世纪 6 下 降、 O 0 安全焦虑、 人格障碍等大量的心理和道德问题 。用阿尔都塞 的
年代提出了“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这一著名概念。 马克 思主义和人 在‘
观 点来看 , 中国当代大学生仍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我国的大学生 进入大学后, 青年大学生未成熟的人格面 临严峻的考验 : 高考前,
青年学生只为考大学而奋斗 , 其他一切事情都有父母来解 决: 高考结 束后 , 青年学生摆脱父母 、 教师 的严格管教, 进入相对 宽松 自由的大学 校 园生活, 开始独 自面对学习、 生活、 恋爱、 职业培训、 就业等一系列压 力 。在这一系列的压力之下 , 由于人格不健全, 青年大学生极易产生
各种心理和道德 问题。 在大学阶段 , 学校承担起了培育大学生健全人
必须具有意识形态” 。 正如马克思所 指出的, 史是对人类生存条 格 、 。“ 历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重任 。 件的不断改造 , 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是如此; 因而人类必须不断
地改造 自己, 以适应这些条件, 这种 ‘ 适应 ’ 不能放任 自流, 而应该始终 有人来负责、 指导和监督, 这个要求的表现形式就是意识形态。 他认 为, 在阶级社会 ,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 “ 阶级社会中, 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根据 自己的利益调整人类对其生存 条件的关系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 在无阶级社会 , 意识形态是 。0 “ 所有人根据 自己的利益体验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所必需 的 接力棒和跑道 。圆 ’ 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由于 生产力水平 和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下, 加强公民的、 尤其是 当代大学 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力图用阿尔都塞 的意 识形态理论来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其发展途径 。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主义 。从分析 阿 尔都 塞意识形 态国家机 器理论 的基础 上 , 而得 出了阿 尔都塞意识形 态理论对构建 中国主流 进
意 识 形 态 的几 点 启 示 。
关 键 词 : 尔都 塞 ; 识 形 态 国 家机 器 阿 意
中图分类号 :0 3 B 3
文献标识码 : A
描 述性 的 ” (2 。 P9 3)
种则 是 意识 形态 国家 机器 。镇 压性 国家 机器包 括
他也认 为,把任何社会结构都说成为一座大厦 , “ 它有一 个 地基 ( 础 ) 在它 上 面竖立 着 两 ‘ ’ 基 , 层 上
层建筑 , 这是一 个 隐喻 。更 准确 地说 , 是一 个 空 这
政府、 行政机关 、 军队、 警察 、 法庭、 监狱等等 , 它们 主要是通过暴力 即强制性力量起作用。意识形态 国家机器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国家机器理论及其 当代 启示
周 生 强
( 中共 浙 江省委 党校 ;浙 江 杭 州 3 12 ) I 11 1
摘 要: 《 在 意识 形 态和 意 识形 态 国家机 器》 文 中 , 尔都 塞 重点探 讨 了意识 形 态所 具有 的特 殊 作 一 阿
用—— 即作 尔都 塞的理 论影 响第一 次超 出 了西方马克 思
阿尔都塞认为 ,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真 正指明了事情的本质, 但是他也认为这种理论仅仅 停留在描述性阶段 , 即只强调 了国家 的镇压作用 ,
还不是 “ 学 的” 科 国家 理论 。他认 同马克 思历 史 唯 物主义 中关 于经 济 基 础 与上 层 建筑 的 比喻 , 是 但
力进行 的创造 性 区分提 出 了“ 意识 形态 国家机 器” 这一 概 念 , 始 终 与 强 制 性 国 家 机器 相 对 而 并 言。依据阿尔都塞 的理解 , 国家权 力的实施在两 种 国家 机器 中进行 : 一种是 镇 压性 国家机 器 , 一 另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阿尔都塞(Althusser)是20世纪的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其中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这一理论在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中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探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启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强调了国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他看来,国家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机构,它还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统治和压迫其他阶级的工具。

国家不仅在政治上对人们进行统治,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形态上对人们进行操控和影响。

国家不仅仅是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持统治,更重要的是通过意识形态来建立和维持统治。

阿尔都塞认为,国家通过各种意识形态的机器来操控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巩固统治地位。

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了诸如宗教、教育、传媒等各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控制机构。

这些机构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人们内化并自愿接受这些意识形态。

通过这种方式,统治阶级就能够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在当代社会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传播和影响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的传播渠道来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操控。

这使得统治阶级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精神追求的需求,更多的是要通过新的意识形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统治阶级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作者:王晨晨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4期摘要:阿尔都塞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解释者,他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一书中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新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运用文本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功能和作用,以期对当代中国加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由法国思想家特拉西提出。

1814年,特拉西出版了《意识形态的要素》,特拉西用这个概念建立了一个“观念科学”,它主要来研究人的心灵和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了这一概念,并使其内涵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观点的总和,反映了某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民之间的关系,这种意识形态是通过统治阶级从上而下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出,它具有一些虚假性。

后来,列宁重新定义意识形态的概念,他认为,在阶级斗争中,意识形态主要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对意识形态批判,它必然会使统治阶级的利益受到侵犯。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以《保卫马克思》为标志,第二阶段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为标志。

在第一阶段,阿尔都塞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意识形态。

首先,他关注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阿尔都塞指出,科学反映的是对于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理性认识,它不代表并反映任何一个阶级的利益。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一种则是“虚假意识”,它不是谬误,不能反映社会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总是体现某阶级的利益。

第二,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

阿尔都塞指出,实践并不是什么,它是通过对某种物质进行加工使其成为某种产品。

阿尔都塞认为,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政治实践和意识形态实践。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首先源于对当时流行的各种人道主义思潮的批判。

阿尔都塞为了揭露人道主义的唯心本质和欺骗性,将其归入与“科学”相对立的“意识形态”范围。

但是,阿尔都塞深知,用所谓“科学”观念简单地排斥、贬责和否定意识形态,决不可能深入理解意识形态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中,他在多处论及意识形态(包括人道主义)存在的社会必要性,但同时又竭力强调一个哲学前提:首先应该否认人道主义是理论或科学。

“马克思从不认为,意识形态一旦被人们所认识,就可以被取消;因为对这项意识形态的认识既然是对它在特定社会中的可能性条件、结构、特殊逻辑和实践作用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定同时是对意识形态必要性条件的认识。

……有条件地承认人道主义的必要性不单纯是为了思辨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对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政策:宗教、伦理、艺术、哲学、法学,以及在其中占首位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政治立场——它可以在伦理和政治领域内对当代意识形态或者拒绝、或者批判、或者支持、或者发展、或者恢复为人道主义——只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上,而否认人道主义是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离开这个绝对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政策就讲不通。

”①二、阿尔都塞的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在经历了震惊世界的法国“五月风暴”后,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所抛弃的形形式式的意识形态总体所作的评论,这个评论往往表现为对这些总问题的否定和批判”②,但关于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空白。

阿尔都塞试图建立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以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

(一)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阿尔都塞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意识形态通过对世界的想象性表述所反映出来的东西,是人们的生存条件。

而阿尔都塞指出,人们在意识形态中的想象,并非真实的生存条件,而是人们与真实的生存条件的关系。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作者:叶万海谈立玲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8期摘要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涉及到人类同人类世界的“体验”关系,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人们在意识形态中改造他们的生存条件。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利益体验他们对其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意识形态教育仍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

本文指出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最重要的场所,其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93-02阿尔都塞是当代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一著名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和《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文中,他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结合起来,深入地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结构和作用,揭示出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就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尽管阿尔都塞的重点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但他指出意识形态是一个到处遍布的现实,“它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的一种基本结构”,①“显然,为了培养人、改造人和使人们能够符合他们的生存条件的要求,任何社会都必须具有意识形态”。

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不断改造,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是如此;因而人类必须不断地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这种‘适应’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始终有人来负责、指导和监督,这个要求的表现形式就是意识形态。

”③他认为,在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关系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

④在无阶级社会,“意识形态是所有人根据自己的利益体验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

简述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简述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简述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1)法国人路易斯·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

他对马克思的所谓“症候阅读”,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认识论决裂,即以1845年为界,由非科学的意识形态逐步走向科学主义的时期。

(2)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的主张,他认为社会形态是由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种要素构成。

意识形态是一切社会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却从未对此作出足够令人信服的阐释。

(3)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四个核心内涵都是反人道主义的:
①意识形态具有构建主体的普遍功能。

②意识形态作为生活经验是对的。

③意识形态作为存在之真实条件的错误认知是错的。

④意识形态牵涉到社会构成及其权*力关系。

(4)阿尔都塞指出,意识形态存在于一系列机构及其相关的实践之中,即存在于家庭、教育制度、教*会、大众媒体这些“国家机器”中。

(5)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文化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对于意识形态的辩论和思考,推向了文化研究的前台。

(6)巴克认为阿尔都塞的理论存在不足:
一是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作描述,具有太多功能主义倾向。

二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地位相对独立,然后又最终为社会现实所决定的观点,被认为并不确切。

三是认为他的著作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即真理和知识的问题。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ideology)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阐释。

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其意识形态理论中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在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解释。

以下通过对卢克·费雷特的《文化的政治:论意识形态的文章》一文的梳理,理清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两大重要概念,以及意识形态的“唤问”功能这一核心观点。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一、阿尔都塞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无意识”性阿尔都塞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一文中首次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概念,他给“意识形态”下的第一个定义是:“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自己的逻辑与严密性的)表述体系(依赖于该体系的现象、神话、观念或概念等),它被认为是一种历史存在并且在特定社会中具有某种作用……作为一种表述体系,意识形态区别于科学,其中实践-社会职能比理论职能(认识的职能)更重要。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中,社会是由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三个基本层面组成的结构的总和,而阿尔都塞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概念中增加了“科学”(首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这一第四层面。

因此,阿尔都塞在上述定义中将意识形态描述成一种偏向于“实践-社会职能”而非“理论职能”的表述体系,是为了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两种根本不同的话语形式在起作用,即:为我们提供关于社会的真实认识的“科学”;以及,不为我们提供此种认识的“意识形态”。

故而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社会职能,但这种职能并不产生对社会历史真实状况的认识。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论意识形态时大量运用的“意识的形式”这一概念是一种前科学的语言。

他认为,不同于“意识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表层涵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探讨的“意识形态”与“意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相反,它是一个极端无意识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得出的。正如他指出的那样, 在&184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 &德意志意识形态∋实
际上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意识形态
的相互作用) , 而且以社会总体的每个因素、 每个矛盾的有机内在形式而出现 ,,由经济 所起的决定作用在真实的历史中恰恰是通过 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位作用而实现 的。! − 因此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阿尔都塞提 出了 多元决定论!的主张, 他说: 我更喜欢 用一个较短的词: 多元决定。! . 阿尔都塞认 为, 社会形态是由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种 要素构成, 在任何社会中, 尽管表现形式可 以变化万端, 但始终有一种基本的经济活动、 一种政治组织和一些意识形态形式( 宗教、伦 理、哲学等等) 。意识形态因此是一切社会总
己生存条件的关系, 而是他们体验这种关系 的方式; 这就等于说, 既存在真实的关系, 又 存在) 体验的∗ 和)想 象的∗ 关系!。− 正是 在 这个意义上,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称作 关系 的关系!、第二层的关系!, 并直接推出了这 样的公式: 意识形态= 幻象/ 引喻!。. 阿尔 都塞认为, 意识形态是 想象性的倒置!, 与科 学相对立, 在意识形态中, 人们是以一种想象 的形式来再现他们实际的生存状况的。因而
外 马 克
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文化研究思潮等。这些理论家 和思潮 在不同 程度吸 收和阐 释阿尔都 塞意 识形态思想的精华, 同时也反省其问题与 局限,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理论历程。

主 关键词 |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 义
中图分类号 | B017
作者信息 | 女, 1965 年生,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生导师, 150080。
20Leabharlann 特里 伊格尔顿, 以及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 文化研究思潮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和 阐释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思想的精华, 同时也 反省其问题与局限,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 的理论历程, 由此昭示了阿尔都塞的思想的 当代意义与回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共同取向, 即将 研究聚焦于社会 # 文化尤其是文化之上, 但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将文化作为意识形态 来分析, 推动这种变化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 路易 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中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 阿尔都塞也沿
和精神分析学的长足发展。他的意识形态理
论显然是采用经典的结构主义的立场和理论 国
模式, 同时, 还借用了 弗洛伊德 的无意识 理
外 马
论、拉康的 镜像理论!( 或 误识理论!) 及其 克
对 想象界! 和 象征界!的区分, 以此阐发了 思
他所认识到的意识形态的独特规定性和询唤
主 义
主体的问题。他认为, 意识形态是一种)表
在阿尔都 塞的理论 体系中, 多元决 定 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一种独特论阐释, 也是阿尔都塞的意 识形态理论的一个大前提。阿尔都塞既反对 对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的 机械性的解释, 也反对黑格尔关于社会总体 性的观点。阿尔都塞认为, 马克思的辩证法 与黑格尔辩证法存在着根本区别: 与黑格尔 是矛盾一元决定论者不同, 马克思是矛盾多 元决定论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统一性, 是 由某种复杂性构成、被构成的整体的统一性, 因而包含着人们所说的不同的和)相对独立∗ 的层次。这些层次按照各种特殊的、最终由 经济层次决定的规定相互联系, 共同存在于 这种复杂的、构成的统一性中!。+ 他坚 持提 出一种社会构成论, 在不否定经济基础是最 终决定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社会形态由三种 实践活动构成, 即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他 说: 在每个社会形态内部, 不平衡不仅以简 单的外在形式而出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2
视角, 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从这个层面看,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作为人学的哲学 所作的贡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正像许 多卓越的思想和理论一样, 它们之所以卓越 就是因为它们的独创与深刻, 而独创与深刻 常常与偏执携手同行。正如结构主义纠正存 在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分自信, 认为存在主义 只说出了一半真理一样, 结构主义反其道而 行之, 即只将目光锁定在结构框架内, 则又只 说出了真理的另一半。因为在阿尔都塞的视 野里, 主体是 稻草人!, 人完全成了意识形态 牢笼中的无望囚徒。虽然阿尔都塞被称为结 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 但他对马克思关于人 的能动性论述却置若罔闻, 这导致他只看到 意识形态对人的塑造作用, 而疏忽了人创造意 识形态、改造意识形态的一面。一位西方学者 对此提出强烈的批评, 认为阿尔都塞的理论 用一种结构性的陈辞滥调取代了辩证法, 进 而使马 克思主义成 为结构主义的 变体! 。/
有着 正统的阿尔都塞派学者!之称的普 兰查斯既是政治社会学家也是政治哲学家, 他被视为西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阵营里 的一个重要人 物。1968 年他从 希腊来到 巴 黎后立即被阿尔都塞式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 主义所吸引, 并成为这一派的核心成员。他 撰写了&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当代资本主 义的阶级∋等重要论著, 其思想深得阿尔都塞 式的理论精髓。他从阿尔都塞的 多元决定 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出发来分析当代的国家 和阶级的有关问题。
∀ ∃法%阿尔都塞: &意识形 态和意识形 态国家 机器∋, 李迅译, 李恒基 、杨远婴主编:& 外国电 影理论 文选∋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 第 653 页。
( 转引自俞吾金: &意识形 态论∋, 上海 人民出 版社, 1993 年, 第 286 页。
+ ∃法%阿尔都 塞: & 读1资 本论2∋ , 李其 庆、冯 文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年, 第 107~ 108 页。
体的有 机组成部分!。/ 尽管他从没忘 记在
以上观点后附上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 却从
未对此作出足以令人信服的阐释。但不论如
何, 阿尔都塞的社会形态 多元决定论!为他
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提出提供了思想平台和理
论空间。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提出, 一方面
得益于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重新阐释, 另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结构主义符号学
想剧烈膨胀的 时代!。∀ 的确, 20 世纪 70 年 代以来, 出 现了 语言中的阿 尔都塞主 义!、 人 类学 中的 阿尔 都塞 主义! 、经 济学 中的 阿 尔都 塞主 义! 、阿 尔都 塞式的 认识 论! 、阿 尔 都塞式的社会学!等等。1968 年 五月风暴! 后, 阿尔都塞的思想吸引了许多马克思主义 的政治学家和左派政治批评家, 其中尼科斯 普兰查斯和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佩里 安德 森则较有代表性。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和新马 克思主义的大框架下, 从不同角度借鉴和吸 收了阿尔都塞的理论精髓, 用以阐释当代的 国家和阶级社会历史中的有关问题。
− ∃法%阿尔 都塞: & 保 卫马 克思∋ , 顾 良译, 商 务印书馆, 1984 年, 第 184 页。
. 同上, 第 181 页。 / 同上, 第 201 页。 0 ∃法%阿尔都塞, 1995 年, 第 645 页。
21
理论 , ,!。∀ 他认 为马克思对 意识形态 有
这样的理解: 意识形态是支配个人和社会心
阿尔都塞的理论一直伴随着较为激烈的 论争, 但这并 未阻止其 思想的渗 透和传播。 阿尔都塞给国家意识形态结构所下的定义 催生了许多特定的研究领域, 这些领域可以 更 为广泛 地阐 明社 会现 实! 。0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在 20 世 纪 70 年代达到巅峰。当时他拥有众多追随 者, 以致 70 年代可以被看作是阿尔都 塞思
∀ ∃法%阿尔都塞, 1995 年, 第 642 页。 ( 同上, 第 644 页。 + 同上, 第 646 页。 − ∃法%阿尔都塞, 1984 年, 第 203 页。 . ∃法%阿尔都塞, 1995 年, 第 646 页。 / ∃法%皮埃尔 富热 罗拉: & 反对 列维 - 斯特 劳斯、拉康 与阿 尔 都塞∋ , 转 引自∃法%弗 朗 索瓦 多 斯, 2004 年, 第 249 页。 0 ∃法%同上, 第 227 页。
∀ ∃法%弗朗索 瓦 多斯: & 从 结构 到解 构 # # # 法国 20 世纪思想主潮∋( 上卷) , 季广茂 译, 中 央编译 出版社, 2004 年, 第 413~ 414 页。
袭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并将之作 了扩大的结构主义化和精神分析式的思考与 理解, 从而提出 了 人生来就是 意识形态 动 物! 的观点, ∀ 创立了自己 独特的意识形 态 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开拓与创 新在西方世界 产生巨 大反响, J. 拉 雷指出: 在最近的 20 年里,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作 了最有影响的探讨。! (
理的观念和表象体系, 对马克思来说, 意识
形态是一种想象的拼合物( bricolage) , 一个纯
粹的梦, 空虚而无实义!。(
与马克思对 虚假意识!的批判最终得出
意识形态的消灭或终结!不同, 阿尔都塞认
为 意 识 形 态 没 有 历 史! ( Ideology has no
history) , 它是永恒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体验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 路易 阿尔 都塞是一位有特别影响和贡献的人。他的思 想对 20 世纪 40~ 60 年代的青年思想家产生 了广泛影响, 其影响几乎体现在各个领域, 英 法等国涌现出许多阿尔都塞派理论家。对此 西方学者曾指出: 阿尔都塞的结构马克思主 义为新的哲学时代奠定了基础, 但是所有的 知识领域都 在 1965 年经历 了严重 的震荡。 阿尔都塞的模型充 分利用了结 构主义的 时 尚, 成了 转化人 文科 学的 其他 努力 的发 射 台。! ∀ 在阿尔都塞的思想中, 他的意识 形态 理论尤为引人注目, 西方理论界普遍认为这 是他思想中最新锐和最具创新性的所在, 对 许多理论家和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本 文着重就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在西 方马克思主义阵营尤其是政治哲学和文化批 评等领域所产生的当代影响, 选取有代表性 理论家和思潮加以论述, 主要包括西方马克 思主义政治哲学家尼科斯 普兰查斯、佩里 安德森, 文学和美学领域的皮埃尔 马歇雷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